【家族往事】小时候的内蒙古

月城
楼主 (文学峸)

比起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来,内蒙古算是很小,很偏僻的地方了,可那里是我从出生三个月到接近七岁时一直生活的地方。
虽然总说自己是北京人,可实际上我是出生于四川的西昌,这也是我网名的来历,西昌又被称为“月光之城”。那里又是我父亲的老家,他的家族是在凉山地区生活了好几代的“黑彝”, 不过我父亲是出生不久就来到北京,基本没在那里生活过。

那时我母亲在西昌的卫星基地工作,而父亲长年在很远的地方出差,所以根本没有能力照顾我,所以我出生三个月后就被送到姥姥家,内蒙古的一个小镇。听妈妈说,当年她是带我从西昌坐军用运输机到成都,从成都又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北京,在北京把我交给了专程从内蒙来接我的姥姥和舅妈。姥姥的家离包头不远,这是一个农牧工混合的地区,人口组成也是混合的,虽然处在内蒙,地名也来自蒙语,可其实是汉族居大多数,我姥姥家的邻居,除了她家和另一家是蒙古族外,好像还有一家是达翰尔族,其他都是汉族。

小镇城外不远就是那条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黄河。这条母亲河流经我们那里时,是那么的平缓,那么的普通,既没有在上游源头那里的激流落差,也没有在壶口瀑布那里的磅礴气势,倒是有些像在东营入海时那样,缓缓地,静静地流过这个边域小镇,就象一位质朴,平凡的母亲,在无声无息地用她充满慈祥关爱的目光,看顾着她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儿女。

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其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当然和大城市没办法相比,最大的文体活动应该就是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了。我们那里虽然是汉人多,但每年的八月份依然会有这样的活动,可是规模比有些蒙古族集中的地区要小一些。因为那时年纪太小,所以许多活动不是没有注意,就是记不清了。依稀记得会有自治区的“乌兰牧骑”文工团来表演,还有很热闹的摔跤,赛马比赛,应该是还有射箭的比赛,可我实在是不记得看过了。

在内蒙度过了我的童年时代,随着岁月的流逝,那段生活在自己头脑留下的印象越来越谈,都基本不记得那时的生活是什么样了,只有几件事还记忆犹新

骑马:
其实我们住的那个地方是没什么人拿马作为交通工具的,平时也看不到什么马匹。我的一个舅舅住在我们西边大约一百里左右的牧区。每当学校放暑假时,我的几个表兄表姐会带我去那里家住几天。在那里他们常常会骑马着出去玩,从来也不带着我,理由是我不会骑马。不仅如此,从舅舅家回来之后,我不会骑马也成了被讽刺,嘲笑的一个口实,在他们看来,蒙古人天上就应该会骑马,而我无异地就成了一个另类。在这种不友善的刺激下,在后来的又一个夏天,我终于用一天时间就学会了骑马,其过程之简单容易大大超过预先的想象,可惜在我还没有来得及提高自己的马术,还没有达到在马背上扬鞭驰骋的水平,就被父母接回了北京上学,从此以后,基本是与骑马绝缘了。

学蒙古语:
在我们那个地方,电视,收音机,都是主要以汉语播放,在学校里和在姥姥家里都是讲汉语,不过姥爷有时和舅舅会讲蒙语,我的几个表兄表姐也会讲蒙语。在这种环境下,我自然也是学了几句蒙语。大概是在我五岁的那年,妈妈回内蒙看我,我用蒙语向她问好,不料妈妈听了很不高兴,马上冲着姥姥姥爷用蒙语夹杂着汉语大发雷霆,大意就是你们教好他汉语就行了,不许让他讲蒙语。从那以后,姥姥姥爷就禁止我讲蒙语,所以到了今天,我基本上是一句蒙古语都不会。

喝酒:
蒙古族的豪爽,善饮,是出了名的。我的外祖父由于早年有很多时间在内地求学,谋生,在生活习惯方面已经接近汉族很多,饮酒方面也是在蒙古族的平均水平之下了,然而家里依然保留着一些蒙古族的生活习惯,基本上是每餐必饮,如果是比较大的聚会和有客人来的时候,还要唱酒歌,遍唱边饮,对于比较尊贵的客人,要有特殊的敬酒方式:或是由在坐的最年长的人随着酒歌双手为客人递上酒碗,或是由晚辈的人跪到客人面前酒,直到客人喝下去才能起身。我小时候也做过这样为客人敬酒的事。在这种场合下,客人不喝酒是很失礼的事,不但要喝,而且应该是一口气把碗里的酒都喝干,这样才显得不生份,尊重主人。蒙古族还有这样一个习惯, 喝酒一定要喝醉才算喝好了,虽然不一定是要醉得人事不省,上吐下泄,但至少要达到精神亢奋,胡言乱语,步履不稳的标准,如果哪家请客后,客人神态正常思绪清楚的离开,那对于做东的人是很没面子的事,说明没有把客人招待好。这种习俗,这些年也在逐步的改变,我大三暑假回去的时候,喝酒时都是自己随意,没什么人强迫,也没有不拼命喝就是失礼这种压力了。生活在哪个环境下,又是男孩子,不会喝酒是不可能的,至于是怎么开始的,我就不记得了。不过长大后,有时了喝酒就会听到老妈的埋怨:“都怪你舅舅,从三岁就让你喝酒,所以现在成了酒鬼”。因此推论,我的喝酒历史是从三岁开始的。不过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八岁回北京父母家后,凡是有喝酒的场合我都会参与,而且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酒量,大人能喝多少,我也能喝多少,只多不少,也从来没喝醉过。


人在童年的花絮在人到中年时片片地拾起,虽然已经是大部分残缺褪色,面目全非,可依然感觉那么温馨幸福,令人回味,愿这些记忆能长留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L
LittleEasy
直奔主题,最后两句。
冯墟
还没来美国就违反美国酒精管制的法律,你看你看
l
lovecat08
蒙古已是异国了。
l
lovecat08
中国枫叶的地图,缺了一块,真难看。但。。。。。。。。。
l
lovecat08
内蒙古有点搞不清楚了,是自治区吧?
n
nearby
月城很珍贵的回忆,原来你的网名如此。据说新疆那边喝酒也是一碗一碗的,想想都吓得腿软
浮云驰
看到最后八岁喝酒且酒量惊人时真是忍不住笑了,莫名萌萌的。蒙古人真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月城的童年时光挺快乐
l
lovecat08
k
kirn
需要上片片喔
n
nearby
我大姐的儿子,满月时就被外公有筷子沾白酒洗礼
n
nearby
+1
花似鹿葱
月城兄酒量可以啊!比我还厉害!
c
changjia
喝酒从娃娃抓起

不少community college 有针对公众的课,比如horseback riding. 我参加过六节。你想重温马背生涯 可以查一下当地的

把酒话桑麻21
原来月城是纳西,彝,蒙的后代,这个背景非同寻常! 虽是片段,令人回味。看到

"至少要达到精神亢奋,胡言乱语,步履不稳的标准,如果哪家请客后,客人神态正常思绪清楚的离开,那对于做东的人是很没面子的事" 把我笑得不行:) 写得真好

 

月城
是啊,现在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

唯有温馨

月城
哈哈,如果发生在美国父母就要被问责了
月城
内蒙古是我们的五个自治区之一
月城
谢谢邻班主,据说蒙古族人身体里有一种特殊的酶,

能很快地分解酒精

月城
是,那段快乐的时光至今难忘,

来北京之后就再无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月城
那就成了吓人的闹剧了
月城
以后如果有机会,请花姐喝,

我知道达斡尔族和蒙古族一样,也善饮

月城
几年前回去时在丽江重温过,已经没有儿时的感觉了
月城
还要加上汉

我姥姥是汉族。
贵州六盘水那边有不少彝族,好像和四川凉山彝族不是一个分支,他们的话我不大听得懂

梧桐之丘
说得可能扫兴,蒙古包括内蒙现在是乙肝丙肝发病率最高的地方,而丙肝基本确定为饮酒肝炎,西方丙肝为主。
梧桐之丘
这个花大姐侧面告诉我们,男人绝对喝不过她。我小妹妹喝酒无感,一斤白酒谈笑风生,我半斤就狂妄地要踩扁地球了。
梧桐之丘
蒙古是个令我向往的地方,同学邀请吃烤全羊,疫情结束考虑去一趟,体会体会成吉思汗的豪情。
月城
是事实,我有亲戚也是丙肝患者
老生常谈12
给书香露个底,月城相当帅的大个子。
冯墟
美国可治
望沙
月城
欢迎梧桐兄去内蒙旅游,不敢说你会喜欢上那里,但你肯定会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月城
谢谢老生兄,别调侃我了
月城
谢谢望沙
月城
他们出不来


有症状好几年了,在治疗中,不好不坏的

把酒话桑麻21
奢香夫人就是出生在四川,嫁给贵州的彝族土司为妻的
玉面小飞龙_007
令堂格局小了,会汉语又会蒙语该多好,那就是双语。我就羡慕外地同学又会方言又会普通话,有口音的普通话好听。
B
Bravehearts
看了以后竟然让我眼泪下来了。感谢月城。
月城
你说得对,可能她是担心我习惯了说蒙语后会影响汉语水平吧
月城
要真心谢谢你,能有网友读了这个贴后有所感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老人与史
混乱的时代

首先你的母亲是处于政治考虑怕蒙语影响你今后的发展,毕竟汉族汉语是这个国家的主体主流。第二也是为了跟过去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