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脑里多根弦,
粮食装缸地下埋。
夜半炊火不见烟,
老猫肉酸也解馋。
中国第一大平原广袤富饶的东北大平原,物产丰富,地广人稀,虽然每年只种一季,却也丰衣足食。现在黑龙江农场(生产建设兵团)提供全国一半的军粮和商品粮,是国家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还可以移民一个亿人,是国家最大的战略土地储备资源。
1958年,东北农村大搞食堂,说是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村里每家每户都把粮食上交集体,不能留存一粒粮食。若有人留了粮食,那就是反三面红旗,反人民公社,反党反社会主义。 到吃饭的时间,大人劳动力和小孩都到食堂来吃饭。平常能吃2碗高粱米饭,这时也得吃3碗,甚至4碗高粱米饭,往死里撑,不吃白不吃啊!当然,最后粮食就不够了,人们就开始挨饿了。这时还没到三年灾害,结果大食堂只能解散了。 冒着极大的风险,我祖母没有上交全部的粮食,因为她不相信大食堂,也不相信村政府,可信靠的是只有自己。她在地下挖个大坑,放一口大缸进去,把粮食倒进缸里,封上缸口,上 面撒些干土。半夜时,在院子里挖个灶坑,生火做饭。两人拿被单子围起来。不能在屋里灶台做饭,那样的话,烟从烟囱冒出来就会被发现的。 每顿饭都省吃简用,每年陈粮拿出来,放新粮进去。地头边角多种地瓜和眉豆,地瓜产量高,但不抗饿,烧心。高粱面和菜叶混起来做菜团子,难吃。各种野菜,苦菜都吃过。吃橡子面,拉不出来屎;榆树皮榆树叶最好吃,榆树叶汤很鲜。还有的人饿极了就吃白(粘)土,拉不出屎来,肚子疼得直叫。那白粘土是上房顶的好材料,下雨房屋不漏。 爷爷出工干活,抓到什么就吃什么。很多蚂蚱,昆虫都能吃。青蛙,蛇,鸟,鸟蛋,蛇蛋等都是好东西。用湿的粘黄土把青蛙和鸟包起来烧,特别香。一次抓到一只 刺猬吃了,味道那个骚,难吃。得到什么野果就吃什么。捡到橡子就生吃几个,吃多了不行。
在那三年里,就这样每天半饱,但家里没饿死一个人。在村子里的我祖父和外祖父的家族15户人家共百余人没有一人饿死。听到祖母提到外村有一人饿死了,是因为本来就有病,干不了重体力活,再加上营养不足就死了。
1950年前,周围山上还都是大森林,这才10几年,山 上的大树都砍光了,大动物也没了。 文革开始时,我看到一张猫皮在炕上。问我祖母,猫肉好吃吗?她说不好吃,很酸。祖母说三两粮时,即三年灾害时人日均三两粮食,有人卖猫肉,说是兔子肉,那时一个大萝卜2元钱。一直到80年代中期,冬天都还是吃两顿饭。因吃不饱,冬天冷,所以冬天都在家猫冬,尽量少出去。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平时半干半稀。我因经常喝玉米面稀糊糊,所以到现在还是稀里糊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文革时期1968年,祖父,一个念过4年私塾的老农民,因为识文断字南朝北国乱讲,被大队办学习班,我去送午饭。看门的问:小孩儿,你是谁?
我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我是谁谁谁的孙子!
这件事,爷爷念叨了好几年。
我比你大好像,但从记事没吃过两顿饭、没挨过饿。。
是指爷爷那里,冬天如果不干活的人,在家里吃2顿饭,然后睡觉,冬天天短,农村没有取暖设备和煤,睡在火炕上暖和。
可能城市里好些。
我爸回忆那时和我妈约会,费尽千辛万苦买到一瓶桔子罐头送给她,让我妈老感动了.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我到了17岁才第一次见到橘子,老爸到四川出差买回一箱橘子,经过万里烂了一半。
祖母过日子极其仔细(抠气),没有安全感。
再来一大碗糊涂粥!
全国这么大的地方,什么情况都有。
比如这几年全世界都发生极端天气,或极热,或极冷。
当年中国口粮与副食品困难时期是如何备战备荒的,然后我把他们的发言集合成了一篇综述,改天发过来。
祖母脑里多根弦,
粮食装缸地下埋。
夜半炊火不见烟,
老猫肉酸也解馋。
中国第一大平原广袤富饶的东北大平原,物产丰富,地广人稀,虽然每年只种一季,却也丰衣足食。现在黑龙江农场(生产建设兵团)提供全国一半的军粮和商品粮,是国家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还可以移民一个亿人,是国家最大的战略土地储备资源。
1958年,东北农村大搞食堂,说是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村里每家每户都把粮食上交集体,不能留存一粒粮食。若有人留了粮食,那就是反三面红旗,反人民公社,反党反社会主义。
到吃饭的时间,大人劳动力和小孩都到食堂来吃饭。平常能吃2碗高粱米饭,这时也得吃3碗,甚至4碗高粱米饭,往死里撑,不吃白不吃啊!当然,最后粮食就不够了,人们就开始挨饿了。这时还没到三年灾害,结果大食堂只能解散了。
冒着极大的风险,我祖母没有上交全部的粮食,因为她不相信大食堂,也不相信村政府,可信靠的是只有自己。她在地下挖个大坑,放一口大缸进去,把粮食倒进缸里,封上缸口,上 面撒些干土。半夜时,在院子里挖个灶坑,生火做饭。两人拿被单子围起来。不能在屋里灶台做饭,那样的话,烟从烟囱冒出来就会被发现的。
每顿饭都省吃简用,每年陈粮拿出来,放新粮进去。地头边角多种地瓜和眉豆,地瓜产量高,但不抗饿,烧心。高粱面和菜叶混起来做菜团子,难吃。各种野菜,苦菜都吃过。吃橡子面,拉不出来屎;榆树皮榆树叶最好吃,榆树叶汤很鲜。还有的人饿极了就吃白(粘)土,拉不出屎来,肚子疼得直叫。那白粘土是上房顶的好材料,下雨房屋不漏。
爷爷出工干活,抓到什么就吃什么。很多蚂蚱,昆虫都能吃。青蛙,蛇,鸟,鸟蛋,蛇蛋等都是好东西。用湿的粘黄土把青蛙和鸟包起来烧,特别香。一次抓到一只 刺猬吃了,味道那个骚,难吃。得到什么野果就吃什么。捡到橡子就生吃几个,吃多了不行。
在那三年里,就这样每天半饱,但家里没饿死一个人。在村子里的我祖父和外祖父的家族15户人家共百余人没有一人饿死。听到祖母提到外村有一人饿死了,是因为本来就有病,干不了重体力活,再加上营养不足就死了。
1950年前,周围山上还都是大森林,这才10几年,山 上的大树都砍光了,大动物也没了。
文革开始时,我看到一张猫皮在炕上。问我祖母,猫肉好吃吗?她说不好吃,很酸。祖母说三两粮时,即三年灾害时人日均三两粮食,有人卖猫肉,说是兔子肉,那时一个大萝卜2元钱。一直到80年代中期,冬天都还是吃两顿饭。因吃不饱,冬天冷,所以冬天都在家猫冬,尽量少出去。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平时半干半稀。我因经常喝玉米面稀糊糊,所以到现在还是稀里糊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文革时期1968年,祖父,一个念过4年私塾的老农民,因为识文断字南朝北国乱讲,被大队办学习班,我去送午饭。看门的问:小孩儿,你是谁?
我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我是谁谁谁的孙子!
这件事,爷爷念叨了好几年。
我比你大好像,但从记事没吃过两顿饭、没挨过饿。。
是指爷爷那里,冬天如果不干活的人,在家里吃2顿饭,然后睡觉,冬天天短,农村没有取暖设备和煤,睡在火炕上暖和。
可能城市里好些。
我爸回忆那时和我妈约会,费尽千辛万苦买到一瓶桔子罐头送给她,让我妈老感动了.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我到了17岁才第一次见到橘子,老爸到四川出差买回一箱橘子,经过万里烂了一半。
祖母过日子极其仔细(抠气),没有安全感。
再来一大碗糊涂粥!
全国这么大的地方,什么情况都有。
比如这几年全世界都发生极端天气,或极热,或极冷。
当年中国口粮与副食品困难时期是如何备战备荒的,然后我把他们的发言集合成了一篇综述,改天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