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心绞痛不一定没有冠心病》????
———冠心病可以是“沉默的杀手”
在很多人印象中,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就是“胸口疼、喘不过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绞痛”。但事实上,没有心绞痛症状,并不代表你就没有冠心病。这是一种极具欺骗性的疾病,有时候它就像“沉默的杀手”,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悄悄地威胁着你的生命。
一、真实案例: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冠心病
我的一个同学,自己就是临床医生,平时非常注意健康,每年体检都正常,爱运动,甚至可以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不觉吃力。58岁那年,他准备去西藏旅游,临行前做了一个详细的心脏检查,结果大吃一惊——心脏最重要的一根血管竟然几近90%堵塞!
他本人从未感觉胸闷、胸痛,也没有乏力或呼吸困难。医生立刻安排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后他恢复良好,如今已经健康地生活了十多年。这个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冠心病并不总是有症状的。
二、什么是冠心病?
心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泵,它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因此,心脏????自身也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能量来维持工作。为此,心脏拥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供血系统——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直接从心脏泵出血液的“主干道”——主动脉的根部发出,如同滋养大树的树根,遍布在整个心脏表面,为心肌细胞输送富氧血液。
·心脏冠状动脉主要有两支:
· 左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等大部分重要肌肉供血。
· 右冠状动脉:负责为右心及左心室后部分区域供血。 当胆固醇等物质在冠状动脉内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这就是冠心病。当血管完全堵塞,就会导致其所供应区域的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
三、冠心病不一定有心绞痛:为什么?
有些冠心病患者症状不明显甚至完全没有症状,这类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或“沉默性心绞痛”。
原因可能包括:
• 个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不同,特别是老年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
• 身体已经建立侧支循环,即绕过堵塞区域的“备用血管”;
• 心肌慢慢适应了慢性缺血状态,不再产生明显警报;
• 日常活动强度低,未能激发出心脏对缺血的反应。
四、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1,后天的风险因素:
A,吸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并增加血栓的风险。
高血压:迫使心脏更努力地工作,这会损害动脉。
B,高胆固醇: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会积聚在动脉中并形成斑块。
C,糖尿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并增加血栓的风险。
D,肥胖:超重会给心脏带来压力,并增加其他风险因素的风险,如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D,缺乏运动: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胆固醇和体重。
F,不良饮食: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胆固醇和钠含量高的饮食会增加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风险。
G,压力:慢性压力会增加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2,先天的风险因素:
A,年龄:CAD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B,家族史:有患有冠风病的近亲会增加风险。
C,性别:男性的风险比女性高。
F,种族: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的风险比高加索人高。
G,代谢综合征:一组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腰围大。
3,其他风险因素:
A,睡眠呼吸暂停:一种在睡眠期间呼吸停止并反复开始的情况。
B,慢性肾病:肾脏受损会增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
当然了,并非每个有这些风险因素的人都会患上冠心病。然而,通过识别和管理这些风险因素,您可以大大降低患上这种严重疾病的几率。
五、冠心病有哪些检查方法?
1. 心电图(静息或运动)
2. 动态心电图(Holter)
3. 心脏彩超
4. 冠脉CT成像(CTA)
5. 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
6. 心脏负荷试验(Cardiac Stress Test)是医学领域用于评估心脏在受控压力下功能的诊断工具,主要通过运动(如跑步机)或药物模拟心脏负荷状态,监测心电图、血压等指标,以检测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等问题。
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脏筛查,尤其是冠脉CT,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了解血管是否有狭窄或斑块。
六、得了冠心病怎么办?不用怕!
冠心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1. 生活方式干预是第一道防线
•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 合理饮食:少盐少油,避免高脂食物;
• 控制三高:血压、血糖、血脂;
•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
2. 药物治疗
包括抗血小板药、降脂药、扩张血管药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介入或手术治疗
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适用于血管严重狭窄或堵塞的患者。
七、写在最后
冠心病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有没有症状不能作为判断冠心病的唯一标准。很多人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机会,正是因为“我没感觉不舒服”。别等到胸口真的痛了,才想起检查心脏;
别等到心脏“报警”了,才知道原来它早已“求救”。
关爱心脏,从警惕冠心病开始,从认识冠心病开始,主动筛查冠心病开始????
保持体重, 减脂戒糖,控制胆固醇,控制碳水的摄入,保持日常锻炼等等....
没想到的是一次检查,发现自己有心脏方面的疾病---瓣膜主动脉狭窄, 中度主动脉反流.....而这一切和生活习惯,日常锻炼啥的都没有关系,纯粹是先天的, 年纪大后,一切更加糟糕而已, 真是晴天霹雳呀.....
大部分瓣膜主动脉狭窄和主动脉返流都是钙化或退化(老化)的结果。
????《没有心绞痛不一定没有冠心病》????
———冠心病可以是“沉默的杀手”
在很多人印象中,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就是“胸口疼、喘不过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绞痛”。但事实上,没有心绞痛症状,并不代表你就没有冠心病。这是一种极具欺骗性的疾病,有时候它就像“沉默的杀手”,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悄悄地威胁着你的生命。
一、真实案例: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冠心病
我的一个同学,自己就是临床医生,平时非常注意健康,每年体检都正常,爱运动,甚至可以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不觉吃力。58岁那年,他准备去西藏旅游,临行前做了一个详细的心脏检查,结果大吃一惊——心脏最重要的一根血管竟然几近90%堵塞!
他本人从未感觉胸闷、胸痛,也没有乏力或呼吸困难。医生立刻安排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后他恢复良好,如今已经健康地生活了十多年。这个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冠心病并不总是有症状的。
二、什么是冠心病?
心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泵,它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因此,心脏????自身也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能量来维持工作。为此,心脏拥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供血系统——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直接从心脏泵出血液的“主干道”——主动脉的根部发出,如同滋养大树的树根,遍布在整个心脏表面,为心肌细胞输送富氧血液。
·心脏冠状动脉主要有两支:
· 左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等大部分重要肌肉供血。
· 右冠状动脉:负责为右心及左心室后部分区域供血。 当胆固醇等物质在冠状动脉内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这就是冠心病。当血管完全堵塞,就会导致其所供应区域的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
三、冠心病不一定有心绞痛:为什么?
有些冠心病患者症状不明显甚至完全没有症状,这类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或“沉默性心绞痛”。
原因可能包括:
• 个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不同,特别是老年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
• 身体已经建立侧支循环,即绕过堵塞区域的“备用血管”;
• 心肌慢慢适应了慢性缺血状态,不再产生明显警报;
• 日常活动强度低,未能激发出心脏对缺血的反应。
四、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1,后天的风险因素:
A,吸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并增加血栓的风险。
高血压:迫使心脏更努力地工作,这会损害动脉。
B,高胆固醇: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会积聚在动脉中并形成斑块。
C,糖尿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并增加血栓的风险。
D,肥胖:超重会给心脏带来压力,并增加其他风险因素的风险,如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D,缺乏运动: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胆固醇和体重。
F,不良饮食: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胆固醇和钠含量高的饮食会增加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风险。
G,压力:慢性压力会增加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2,先天的风险因素:
A,年龄:CAD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B,家族史:有患有冠风病的近亲会增加风险。
C,性别:男性的风险比女性高。
F,种族: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的风险比高加索人高。
G,代谢综合征:一组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腰围大。
3,其他风险因素:
A,睡眠呼吸暂停:一种在睡眠期间呼吸停止并反复开始的情况。
B,慢性肾病:肾脏受损会增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
当然了,并非每个有这些风险因素的人都会患上冠心病。然而,通过识别和管理这些风险因素,您可以大大降低患上这种严重疾病的几率。
五、冠心病有哪些检查方法?
1. 心电图(静息或运动)
2. 动态心电图(Holter)
3. 心脏彩超
4. 冠脉CT成像(CTA)
5. 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
6. 心脏负荷试验(Cardiac Stress Test)是医学领域用于评估心脏在受控压力下功能的诊断工具,主要通过运动(如跑步机)或药物模拟心脏负荷状态,监测心电图、血压等指标,以检测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等问题。
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脏筛查,尤其是冠脉CT,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了解血管是否有狭窄或斑块。
六、得了冠心病怎么办?不用怕!
冠心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1. 生活方式干预是第一道防线
•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 合理饮食:少盐少油,避免高脂食物;
• 控制三高:血压、血糖、血脂;
•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
2. 药物治疗
包括抗血小板药、降脂药、扩张血管药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介入或手术治疗
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适用于血管严重狭窄或堵塞的患者。
七、写在最后
冠心病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有没有症状不能作为判断冠心病的唯一标准。很多人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机会,正是因为“我没感觉不舒服”。别等到胸口真的痛了,才想起检查心脏;
别等到心脏“报警”了,才知道原来它早已“求救”。
关爱心脏,从警惕冠心病开始,从认识冠心病开始,主动筛查冠心病开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没有心绞痛不一定没有冠心病》???? ———冠心病可以是“沉默的杀手” 老年人腿疼要警惕\'脉管炎\':藏在\'腿脚不利索\'背后的血管危机 ——从表叔的腿疼说起 为表叔的“懒“儿媳正名 ——兼述慢性疲劳综合症 ????蚊子也搞‘种族歧视’?,为什么它总咬你不咬别人? 亚裔男性不可忽视的健康威协——前列腺癌
保持体重, 减脂戒糖,控制胆固醇,控制碳水的摄入,保持日常锻炼等等....
没想到的是一次检查,发现自己有心脏方面的疾病---瓣膜主动脉狭窄, 中度主动脉反流.....而这一切和生活习惯,日常锻炼啥的都没有关系,纯粹是先天的, 年纪大后,一切更加糟糕而已, 真是晴天霹雳呀.....
大部分瓣膜主动脉狭窄和主动脉返流都是钙化或退化(老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