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文学城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位中国游客在国内购买了一架无人机,带着全家赴美旅游。结果入境时,无人机被海关扣下,他与海关人员发生了争执,最终签证被吊销,全家被迫返回中国。
回国后,这位游客在小红书上公开发文,表达愤怒:
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究竟是厂家的责任?海关的问题?还是游客自身的反应?
这样的情绪反应并不陌生:
这些场景的共性是:总是别人的错。
表面看,这是“不成熟”“推卸责任”,但心理学告诉我们,这背后往往是更深层的核心创伤。
“核心创伤”并非一次意外事件,而是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缺陷。
就像建房子:
举例:如果父母从小为孩子设计好人生道路,要求按他们的期待来生活,那么孩子的自我认同——“我是谁”,可能就缺失或扭曲。这种创伤深深烙印在性格内核。
因此,核心创伤改变的不是某个行为,而是整个人格结构。常见的结果是:
二者往往相伴而生,表现为:
回过来看这位游客:
如果他的依恋关系较为健康,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
无人机被扣、签证被取消,看似是一次旅行事故,实则折射出更深的心理现实:你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回应世界。核心创伤的问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与自我感受,使我们在面对挫折和挑战时,总是陷入相似的反应模式。
理解“核心创伤”,并不是为了给人贴标签,而是提醒我们:愤怒背后,是否也隐藏着自己的核心创伤?只有当我们愿意看见,并重新建造自己的性格结构,才可能在外界挑战面前,展现出更成熟、更自由的回应。
但是在机场工作的朋友提醒我无人机使用的锂电池很可能通不过机场的安检,你带不走。还有,无人机的包装盒很大,只好放弃了。
再看你说的这个例子,我感觉吧,他属于无知者无畏,他能带过来已经很侥幸,当美国一侧海关人员质疑时,他再次表现出胆子比西瓜还大,他可能不太了解床铺上台后在美国机场海关出过多少事,外国乘客遭受盘查,挑出问题后轻者遣返,重者拘留,然后还是遣返。中美关系本来就紧张,本来就要格外小心,他还跟人家吵。 well...
他让厂家赔钱更没道理,没错,无人机确实可以在美国飞,但是美国的机场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带,这样的政策自己事先要搞清楚。最后,美国境内很多大城市和著名旅游景点不允许私人使用无人机。
掉落海了
这玩意儿重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速度很快,对地面上的人是有一定风险的,这玩意又不是很贵,很多人都买得起,这在旅游景点上空一大群业余的飞来飞去,隐患很多。另外,绝大多数的无人机都在出售前就内部锁定各大机场的空域。
油管上看到有个旅游博主展示在国家公园拍的无人机视频,他是还没遇到麻烦。
几天前,文学城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位中国游客在国内购买了一架无人机,带着全家赴美旅游。结果入境时,无人机被海关扣下,他与海关人员发生了争执,最终签证被吊销,全家被迫返回中国。
回国后,这位游客在小红书上公开发文,表达愤怒:
责怪厂家——销售时承诺无人机在美国可用,如今旅行受阻,他要求厂家赔偿机票等损失,并向公众道歉。 责怪海关——因一时冲动,与工作人员发生激烈争执。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究竟是厂家的责任?海关的问题?还是游客自身的反应?
这样的情绪反应并不陌生:
职场中:老板批评工作不到位,员工立刻反驳,“我干了这么久,你就是针对我!”然后积怨上班,关系恶化。 家庭里:妻子说,“是你没做好某件事,害我心情不好,所以我才发脾气。” 朋友间:有人抱怨,“股票亏了都是他推荐的!这种朋友不值得交!”这些场景的共性是:总是别人的错。
表面看,这是“不成熟”“推卸责任”,但心理学告诉我们,这背后往往是更深层的核心创伤。
“核心创伤”并非一次意外事件,而是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缺陷。
就像建房子:
房子盖好后受损——这像普通创伤,修复较容易。比如遭遇车祸后不敢开车。 房子建造时材料和图纸就有问题——这就是核心创伤。从一开始,房子的结构就不理想。举例:如果父母从小为孩子设计好人生道路,要求按他们的期待来生活,那么孩子的自我认同——“我是谁”,可能就缺失或扭曲。这种创伤深深烙印在性格内核。
因此,核心创伤改变的不是某个行为,而是整个人格结构。常见的结果是:
自恋需求得不到满足 → 形成自恋型人格特质; 情绪稳定性不足 → 发展出边缘型人格特质。二者往往相伴而生,表现为:
容易感到被否定; 容易愤怒、对抗; 情绪调节能力薄弱。回过来看这位游客:
认知层面:他感觉自己被羞辱、被欺负。 情感反应:因此感到无助、愤怒,并激烈对抗。 行为反应:缺乏内在力量,转而依靠本能的反击。如果他的依恋关系较为健康,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
出行前主动了解海关政策,承担责任; 遇到不友善的海关人员,能意识到“也许是对方心情不好,这不是针对我”; 事后客观叙述经历,而非在社交媒体上发泄怒火; 若厂家确有责任,可选择投诉或法律途径,而不是要求对方向公众道歉。无人机被扣、签证被取消,看似是一次旅行事故,实则折射出更深的心理现实:你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回应世界。核心创伤的问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与自我感受,使我们在面对挫折和挑战时,总是陷入相似的反应模式。
理解“核心创伤”,并不是为了给人贴标签,而是提醒我们:愤怒背后,是否也隐藏着自己的核心创伤?只有当我们愿意看见,并重新建造自己的性格结构,才可能在外界挑战面前,展现出更成熟、更自由的回应。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从“无人机事件”看核心创伤与人格反应 生活在夏威夷:《夏威夷骊歌》里的伤感 生活在夏威夷:我遇见了九十岁的青春 生活在夏威夷:十年磨一信----小区建邮箱的热带长梦 微软裁员:恐惧文化背后的心理伤痛与职场出路
但是在机场工作的朋友提醒我无人机使用的锂电池很可能通不过机场的安检,你带不走。还有,无人机的包装盒很大,只好放弃了。
再看你说的这个例子,我感觉吧,他属于无知者无畏,他能带过来已经很侥幸,当美国一侧海关人员质疑时,他再次表现出胆子比西瓜还大,他可能不太了解床铺上台后在美国机场海关出过多少事,外国乘客遭受盘查,挑出问题后轻者遣返,重者拘留,然后还是遣返。中美关系本来就紧张,本来就要格外小心,他还跟人家吵。 well...
他让厂家赔钱更没道理,没错,无人机确实可以在美国飞,但是美国的机场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带,这样的政策自己事先要搞清楚。最后,美国境内很多大城市和著名旅游景点不允许私人使用无人机。
掉落海了
这玩意儿重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速度很快,对地面上的人是有一定风险的,这玩意又不是很贵,很多人都买得起,这在旅游景点上空一大群业余的飞来飞去,隐患很多。另外,绝大多数的无人机都在出售前就内部锁定各大机场的空域。
油管上看到有个旅游博主展示在国家公园拍的无人机视频,他是还没遇到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