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结论:生活方式可以逆转大脑老化轨迹
在美国,我们完成了一项历时两年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是2111位年龄在60至79岁之间、认知尚未衰退但存在高风险的老年人。
我们的核心发现是:只要坚持4件日常小事,就可以在两年内显著提升大脑认知能力,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这项研究结果刚刚发表于《JAMA》(IF:55.0),第一次验证了多维生活方式干预在美国多样人群中的有效性。我们发现结构化、带指导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自我摸索”式的改变,这意味着预防认知退化,需要科学引导,而不仅仅是“靠自律”。
二、为什么我们要做这项研究?
在老年人中,认知功能下降并不罕见。我们知道,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的前期可能持续10年以上,是多个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目前,已有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运动、饮食、社交、脑部锻炼等行为干预可以通过影响心血管健康、炎症水平、代谢状态和神经可塑性等机制,延缓甚至逆转认知衰退过程。
全球种族、文化、生活方式高度多样,这些干预策略是否适用?我们决定进行这项名为 US POINTER 的研究来找出答案。
三、我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招募了2111名老年人,他们都具有认知退化的高风险特征,包括久坐不动、饮食不健康、家族病史或代谢指标异常(如血压高、血糖高等)。
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接受结构化干预:每周有指导的锻炼计划、饮食管理、认知训练、社交活动及定期健康监测,持续2年。
另一组为自我引导干预:我们为他们提供资料和建议,但不做任何干预引导,由他们自行决定怎么做。
四、四件小事,真的有效!这是实打实测出来的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让2111名60到79岁的美国老人坚持做那四件小事,持续两年。
结果非常清楚
那些坚持锻炼、健康饮食、动脑、社交的人,大脑在两年后“变得更灵活”,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都明显提升了。
研究中发现
1、结构化干预组(有专业带队):分数每年都在涨,进步更明显;
2、自我摸索组(靠自己练):也有进步,但涨得不如第一组快;
3、平均下来,第一组每年多进步了一个“小台阶”;
虽然这个“多进一个小台阶”看起来不大,但长期来看,就可能是“还能自理”与“开始认不清人”的分水岭。
更关键的是:效果在所有人群里都有效,包括有遗传风险的人(携带APOE ε4基因),也都有效果。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结构化的“认知干预组合拳”比随便自己做要有效得多。
五、降低认知退化风险的“四件小事”——详细执行指南
1、规律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4次有氧运动 + 2次力量训练 + 2次柔韧/平衡练习
怎么做?
类型
推荐项目
时长/频率
有氧运动
快走、骑自行车、游泳、慢跑
每周至少4次,每次30–35分钟
力量训练
哑铃操、弹力带训练、爬楼梯
每周2次,每次15–20分钟
柔韧与平衡
拉伸、瑜伽、太极、站立平衡
每周2次,每次10–15分钟
为什么规律运动这么重要?
运动能提高脑供血量,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是大脑的“生长激素”。有氧运动尤其有助于执行功能(如注意力、决策力)提升。研究中,运动是认知改善幅度最大的干预因素之一。
开始建议
从每天快走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时间;
找朋友结伴,或加入社区锻炼小组更易坚持;
可用手机APP记录运动时间,形成正反馈。
2、MIND饮食:吃对东西,养脑比吃药还快
建议:采用“MIND饮食”原则——是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的融合版
重点吃这些
绿叶菜(菠菜、生菜、羽衣甘蓝)——每周6次以上;
全谷类(糙米、燕麦、全麦面包)——每天3次;
坚果(核桃、杏仁)——每周5次;
蓝莓、草莓等浆果类水果——每周至少2次;
橄榄油、豆类、鱼(尤其是深海鱼)——每周2–3次。
尽量少吃这些
红肉、加工肉(如火腿、香肠)
油炸食品、奶油、黄油
含糖饮料、甜点、高钠高油快餐
为什么MIND饮食这么重要?
大脑特别怕“炎症”和“氧化”。MIND饮食富含抗氧化成分、好脂肪、植物多酚,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达53%(既往研究)。在本研究中,结构化组参与者每月还能领取蓝莓补贴,鼓励执行。
用橄榄油代替炒菜油;
每天早餐吃一把坚果 + 一碗燕麦;
每周计划吃两顿深海鱼(如鲑鱼、鳕鱼)。
3、脑力训练 + 社交互动:用脑+“有人陪”效果翻倍
建议:每周进行定量的认知训练 + 保持定期社交交流
具体怎么做?
脑力训练:可以用数字训练疗法软件,训练练反应力、记忆力等,每周3次,每次15–20分钟;
社交活动:每周至少1次,与人面对面聊天、参与读书会、下棋、跳舞、志愿服务等。
为什么这部分非常重要?
认知活动能激活大脑神经网络,而社交则能防止情绪低落、孤独和退化感,是预防认知衰退的重要“保护因子”。研究中,结构化组的“团队模式”极大促进了参与度和坚持率。
用手机数字训练疗法软件进行小任务训练;
主动组织亲友聊天,不限形式(视频/面对面都可以);
参加社区兴趣班,哪怕只是每周去一次。
4、定期健康监测 + 目标设定:把大脑当成需要“保养”的器官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身体检查,并根据结果设定生活改善目标
监测哪些指标?
血压(目标:< 130/80 mmHg)
血脂(LDL<115 mg/dL)
血糖/HbA1c(目标:<6.0%)
体重/BMI(目标控制在25–30以内)
为什么重要?
心血管和代谢异常是认知退化的高风险因素。通过定期检测 + 反馈 +行为引导,能让大脑“早发现、早干预”。在本研究中,结构化组每半年都获得医生指导和干预建议。
给自己准备一本“健康手账”或记录表
和医生制定具体生活目标
在血压仪或体脂秤旁贴一句提醒:这是大脑健康监控器!
总结:这四件事,是你能掌控的“认知处方”
1、规律运动:有氧4次 + 力量2次 + 平衡2次,提升供血、增强神经可塑性;
2、MIND饮食:坚持每餐遵守搭配原则,抗炎抗氧化,减少神经退化;
3、脑+社交:脑训练3次 + 社交1次以上,激活认知网络,增强情绪动机;
4、健康监控:每6个月一次 + 目标反馈,提早干预高风险,守护大脑整体状态。
这四件事,看起来简单,但却是基于科学证据、真实人群、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过的认知干预方案。
请您从今天就开始坚持!
似乎并无新意,只是综合了一些已知的东西。
S-sleep;保证充足有效睡眠质量 H- handle stress; 压力情绪管理。 I- inetract with friends; 社交,与人互动。 E- exercise, 运动锻炼 L-learn new things,用脑和学习新事物 D- diet,健康饮食,特别是维护脑血管健康和营养。
到了方向迷失不认路程度,刚吃过饭都不记得那种,至少属中期了。
隔壁老太太每天风雨无阻出门走路锻炼,但还是得了此病。她是独居,不怎么见到访客。
不锻炼,爱吃,年纪大了去了养老院。 九十了,好像也还好吧。
戒烟戒酒少油炸
一、研究结论:生活方式可以逆转大脑老化轨迹
在美国,我们完成了一项历时两年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是2111位年龄在60至79岁之间、认知尚未衰退但存在高风险的老年人。
我们的核心发现是:只要坚持4件日常小事,就可以在两年内显著提升大脑认知能力,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这项研究结果刚刚发表于《JAMA》(IF:55.0),第一次验证了多维生活方式干预在美国多样人群中的有效性。我们发现结构化、带指导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自我摸索”式的改变,这意味着预防认知退化,需要科学引导,而不仅仅是“靠自律”。
二、为什么我们要做这项研究?
在老年人中,认知功能下降并不罕见。我们知道,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的前期可能持续10年以上,是多个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目前,已有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运动、饮食、社交、脑部锻炼等行为干预可以通过影响心血管健康、炎症水平、代谢状态和神经可塑性等机制,延缓甚至逆转认知衰退过程。
全球种族、文化、生活方式高度多样,这些干预策略是否适用?我们决定进行这项名为 US POINTER 的研究来找出答案。
三、我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招募了2111名老年人,他们都具有认知退化的高风险特征,包括久坐不动、饮食不健康、家族病史或代谢指标异常(如血压高、血糖高等)。
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接受结构化干预:每周有指导的锻炼计划、饮食管理、认知训练、社交活动及定期健康监测,持续2年。
另一组为自我引导干预:我们为他们提供资料和建议,但不做任何干预引导,由他们自行决定怎么做。
四、四件小事,真的有效!这是实打实测出来的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让2111名60到79岁的美国老人坚持做那四件小事,持续两年。
结果非常清楚
那些坚持锻炼、健康饮食、动脑、社交的人,大脑在两年后“变得更灵活”,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都明显提升了。
研究中发现
1、结构化干预组(有专业带队):分数每年都在涨,进步更明显;
2、自我摸索组(靠自己练):也有进步,但涨得不如第一组快;
3、平均下来,第一组每年多进步了一个“小台阶”;
虽然这个“多进一个小台阶”看起来不大,但长期来看,就可能是“还能自理”与“开始认不清人”的分水岭。
更关键的是:效果在所有人群里都有效,包括有遗传风险的人(携带APOE ε4基因),也都有效果。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结构化的“认知干预组合拳”比随便自己做要有效得多。
五、降低认知退化风险的“四件小事”——详细执行指南
1、规律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4次有氧运动 + 2次力量训练 + 2次柔韧/平衡练习
怎么做?
类型
推荐项目
时长/频率
有氧运动
快走、骑自行车、游泳、慢跑
每周至少4次,每次30–35分钟
力量训练
哑铃操、弹力带训练、爬楼梯
每周2次,每次15–20分钟
柔韧与平衡
拉伸、瑜伽、太极、站立平衡
每周2次,每次10–15分钟
为什么规律运动这么重要?
运动能提高脑供血量,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是大脑的“生长激素”。有氧运动尤其有助于执行功能(如注意力、决策力)提升。研究中,运动是认知改善幅度最大的干预因素之一。
开始建议
从每天快走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时间;
找朋友结伴,或加入社区锻炼小组更易坚持;
可用手机APP记录运动时间,形成正反馈。
2、MIND饮食:吃对东西,养脑比吃药还快
建议:采用“MIND饮食”原则——是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的融合版
重点吃这些
绿叶菜(菠菜、生菜、羽衣甘蓝)——每周6次以上;
全谷类(糙米、燕麦、全麦面包)——每天3次;
坚果(核桃、杏仁)——每周5次;
蓝莓、草莓等浆果类水果——每周至少2次;
橄榄油、豆类、鱼(尤其是深海鱼)——每周2–3次。
尽量少吃这些
红肉、加工肉(如火腿、香肠)
油炸食品、奶油、黄油
含糖饮料、甜点、高钠高油快餐
为什么MIND饮食这么重要?
大脑特别怕“炎症”和“氧化”。MIND饮食富含抗氧化成分、好脂肪、植物多酚,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达53%(既往研究)。在本研究中,结构化组参与者每月还能领取蓝莓补贴,鼓励执行。
开始建议
用橄榄油代替炒菜油;
每天早餐吃一把坚果 + 一碗燕麦;
每周计划吃两顿深海鱼(如鲑鱼、鳕鱼)。
3、脑力训练 + 社交互动:用脑+“有人陪”效果翻倍
建议:每周进行定量的认知训练 + 保持定期社交交流
具体怎么做?
脑力训练:可以用数字训练疗法软件,训练练反应力、记忆力等,每周3次,每次15–20分钟;
社交活动:每周至少1次,与人面对面聊天、参与读书会、下棋、跳舞、志愿服务等。
为什么这部分非常重要?
认知活动能激活大脑神经网络,而社交则能防止情绪低落、孤独和退化感,是预防认知衰退的重要“保护因子”。研究中,结构化组的“团队模式”极大促进了参与度和坚持率。
开始建议
用手机数字训练疗法软件进行小任务训练;
主动组织亲友聊天,不限形式(视频/面对面都可以);
参加社区兴趣班,哪怕只是每周去一次。
4、定期健康监测 + 目标设定:把大脑当成需要“保养”的器官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身体检查,并根据结果设定生活改善目标
监测哪些指标?
血压(目标:< 130/80 mmHg)
血脂(LDL<115 mg/dL)
血糖/HbA1c(目标:<6.0%)
体重/BMI(目标控制在25–30以内)
为什么重要?
心血管和代谢异常是认知退化的高风险因素。通过定期检测 + 反馈 +行为引导,能让大脑“早发现、早干预”。在本研究中,结构化组每半年都获得医生指导和干预建议。
开始建议
给自己准备一本“健康手账”或记录表
和医生制定具体生活目标
在血压仪或体脂秤旁贴一句提醒:这是大脑健康监控器!
总结:这四件事,是你能掌控的“认知处方”
1、规律运动:有氧4次 + 力量2次 + 平衡2次,提升供血、增强神经可塑性;
2、MIND饮食:坚持每餐遵守搭配原则,抗炎抗氧化,减少神经退化;
3、脑+社交:脑训练3次 + 社交1次以上,激活认知网络,增强情绪动机;
4、健康监控:每6个月一次 + 目标反馈,提早干预高风险,守护大脑整体状态。
这四件事,看起来简单,但却是基于科学证据、真实人群、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过的认知干预方案。
请您从今天就开始坚持!
来源:Baker LD, Espeland MA, Whitmer RA, et al. Structured vs Self-Guided Multidomain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for Global Cognitive Function: The US POI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July 28, 2025. doi:10.1001/jama.2025.12923似乎并无新意,只是综合了一些已知的东西。
S-sleep;保证充足有效睡眠质量
H- handle stress; 压力情绪管理。
I- inetract with friends; 社交,与人互动。
E- exercise, 运动锻炼
L-learn new things,用脑和学习新事物
D- diet,健康饮食,特别是维护脑血管健康和营养。
到了方向迷失不认路程度,刚吃过饭都不记得那种,至少属中期了。
隔壁老太太每天风雨无阻出门走路锻炼,但还是得了此病。她是独居,不怎么见到访客。
不锻炼,爱吃,年纪大了去了养老院。 九十了,好像也还好吧。
戒烟戒酒少油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