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得多并不能防止你加入盲从的队伍
生酮这东西,现在在知识分子里简直成了一种邪教或者时尚。因为它有一套说道,很能令一生都讲逻辑的知识分子信服。
这东西到底怎样,我下面找了若干医学界的评论大家自己去看。
这篇来自芝加哥大学医学院:
https://www.uchicagomedicine.org/forefront/health-and-wellness-articles/ketogenic-diet-what-are-the-risks
这篇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should-you-try-the-keto-diet
这篇来自西北大学医学院:
https://www.nm.org/healthbeat/healthy-tips/nutrition/pros-and-cons-of-ketogenic-diet
几篇文章讲的差不多,特别是最后一篇,就是说作为一个迅速降体重的办法,KETO食谱是有效的,但是长期把它作为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免会因为食物范围和量的限制而导致缺乏一些人体需要的东西,长期是不看好的。而如果你去根据营养需要该吃啥吃啥,就会破了教条的戒。
人是复杂的动物,每个人的过去和现在都不一样。把人量化塞进一个精确的一条一条写定的框子,是典型的科技泛滥下的科技教对人的毒害。书念得越多,越容易上这种玩弄科学术语的当而且坚信不移。
当然,我同意现在很多人到了中年需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少吃一些因为年龄的变化不需要吃那么多的东西。这个是自然的,和风细雨的,不需要走火入魔地去追风。
似乎有一种掌握了别人不知道的秘密的喜悦?反正我知道有一家高知,天天叫嚣各种革命性的饮食方式,这么多年下来,我以为都到月球了。。。
可不可以说, 往往读书读得多的,才会盲从芝大哈佛西北的标准?
1.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 " More often than not, it's not sustainable."
根据是什么? 体重会回来。 是keto diet到后来体重会回来,还是放弃keto diet后体重会回来?
2. 哈佛大学医学院: Keto diet risks包括营养不良,伤肝, 便秘,脑子糊涂。
有数据支持吗? 没有
3. 西北大学医学院: difficult to maintain。
自己缺乏管控能力,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算是risk?
这些大牌砖家,要么对事务一知半解,凭着自己的权威和偏见。 要么长年被资本和利益集团所控制, 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乱下结论。
而一些自以为会读书的人,又只看大牌砖家的标题,并不切实理解。
地球是方还是圆,与人祖先吃什么,现在吃什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自己不会采用生酮饮食,我连低碳饮食都不会一直采用。采用低碳饮食把体重调整到适当位置后,就应该采用平衡饮食,或按情况随时调整。
什么事都不能走极端,否则人算不如天算,要出事的。
为什么不首先反思一下,为什么肥了?
舍本求末。
糖(碳水)会使身体产生炎症,几乎所有的老年病主要都是由糖的炎症引起。 包括心血管,脑血管,过敏,白内障,掉牙齿,脱发,皮肤病等等。 你可以翻翻我以前在这里的贴。
大家都不会觉得戒烟是太极端,为什么戒糖就是太极端呢? 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毅力做到,找个"太极端"为自己开脱而已
在加拿大年检很简单,就抽抽血啥的,听听诊,化验指标放这里一片赞美声,我也以为我挺好的。
5月份回国住院全面查一下,也抽血了,还做了几个彩超,排2个大片子,都带回来了,也拜读了,不咋地,跟我老爹一样,心跳慢,心肌缺血,,,,,颈动脉有斑块,,,,脂肪肝,胆结石,肾也有毛病,就肺子片没说我有毛病,脑袋没做,所以也没说我有毛病。
考虑心脏问题,我现在游泳不要求自己1000米要40分钟内游完,慢慢游40分钟就是了,这个月中旬排到我做运动心电图,我姐说有风险,让我别做,说容易出意外,我腿不好,也走不快,这3个检查完了才能再见心脏科医生,从申请专科到现在,一晃就16个月,估计也没啥治法,心跳慢与甲减有关,心里有数就是了。
看看周围人,我老妈是长寿,但我老爸和2个哥哥60岁左右走的,没拿到退休金,周围2熟人也60岁就走了,我活70多岁了,知足了,也没啥牵挂,噶了就噶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变慢,饮食得做出调整。 当然我看到基因好的人,即使到了九十岁,依然可以随便吃,没有慢性病
前两天波士顿特热,我跟太太说不开火做饭了,从Costco 买只烤鸡吃,加上凉拌菜和面包。
结果太太怒目道,你没看文学城上的文章吗?以后永远不许买那种烤鸡了!
我只好从Costco 买来沙丁鱼罐头补充动物蛋白。
他在1947年12岁的时候得了一型糖尿病,2025年四月份90岁去世。 他就是通过低碳食谱非常严格的食谱,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同时又稳定血糖,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了很多病人。
如果你有糖尿病或者对糖尿病感兴趣的一定要读一读,虽然他的食谱非常严格,但是对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启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K._Bernstein
还记得一个粤语歇后语:黄皮了哥。。。专吃熟的!
读书读得多并不能防止你加入盲从的队伍
生酮这东西,现在在知识分子里简直成了一种邪教或者时尚。因为它有一套说道,很能令一生都讲逻辑的知识分子信服。
这东西到底怎样,我下面找了若干医学界的评论大家自己去看。
这篇来自芝加哥大学医学院:
https://www.uchicagomedicine.org/forefront/health-and-wellness-articles/ketogenic-diet-what-are-the-risks
这篇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should-you-try-the-keto-diet
这篇来自西北大学医学院:
https://www.nm.org/healthbeat/healthy-tips/nutrition/pros-and-cons-of-ketogenic-diet
几篇文章讲的差不多,特别是最后一篇,就是说作为一个迅速降体重的办法,KETO食谱是有效的,但是长期把它作为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免会因为食物范围和量的限制而导致缺乏一些人体需要的东西,长期是不看好的。而如果你去根据营养需要该吃啥吃啥,就会破了教条的戒。
人是复杂的动物,每个人的过去和现在都不一样。把人量化塞进一个精确的一条一条写定的框子,是典型的科技泛滥下的科技教对人的毒害。书念得越多,越容易上这种玩弄科学术语的当而且坚信不移。
当然,我同意现在很多人到了中年需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少吃一些因为年龄的变化不需要吃那么多的东西。这个是自然的,和风细雨的,不需要走火入魔地去追风。
似乎有一种掌握了别人不知道的秘密的喜悦?反正我知道有一家高知,天天叫嚣各种革命性的饮食方式,这么多年下来,我以为都到月球了。。。
可不可以说, 往往读书读得多的,才会盲从芝大哈佛西北的标准?
1.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 " More often than not, it's not sustainable."
根据是什么? 体重会回来。 是keto diet到后来体重会回来,还是放弃keto diet后体重会回来?
2. 哈佛大学医学院: Keto diet risks包括营养不良,伤肝, 便秘,脑子糊涂。
有数据支持吗? 没有
3. 西北大学医学院: difficult to maintain。
自己缺乏管控能力,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算是risk?
这些大牌砖家,要么对事务一知半解,凭着自己的权威和偏见。 要么长年被资本和利益集团所控制, 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乱下结论。
而一些自以为会读书的人,又只看大牌砖家的标题,并不切实理解。
地球是方还是圆,与人祖先吃什么,现在吃什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自己不会采用生酮饮食,我连低碳饮食都不会一直采用。采用低碳饮食把体重调整到适当位置后,就应该采用平衡饮食,或按情况随时调整。
什么事都不能走极端,否则人算不如天算,要出事的。
为什么不首先反思一下,为什么肥了?
舍本求末。
糖(碳水)会使身体产生炎症,几乎所有的老年病主要都是由糖的炎症引起。 包括心血管,脑血管,过敏,白内障,掉牙齿,脱发,皮肤病等等。 你可以翻翻我以前在这里的贴。
大家都不会觉得戒烟是太极端,为什么戒糖就是太极端呢? 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毅力做到,找个"太极端"为自己开脱而已
在加拿大年检很简单,就抽抽血啥的,听听诊,化验指标放这里一片赞美声,我也以为我挺好的。
5月份回国住院全面查一下,也抽血了,还做了几个彩超,排2个大片子,都带回来了,也拜读了,不咋地,跟我老爹一样,心跳慢,心肌缺血,,,,,颈动脉有斑块,,,,脂肪肝,胆结石,肾也有毛病,就肺子片没说我有毛病,脑袋没做,所以也没说我有毛病。
考虑心脏问题,我现在游泳不要求自己1000米要40分钟内游完,慢慢游40分钟就是了,这个月中旬排到我做运动心电图,我姐说有风险,让我别做,说容易出意外,我腿不好,也走不快,这3个检查完了才能再见心脏科医生,从申请专科到现在,一晃就16个月,估计也没啥治法,心跳慢与甲减有关,心里有数就是了。
看看周围人,我老妈是长寿,但我老爸和2个哥哥60岁左右走的,没拿到退休金,周围2熟人也60岁就走了,我活70多岁了,知足了,也没啥牵挂,噶了就噶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变慢,饮食得做出调整。 当然我看到基因好的人,即使到了九十岁,依然可以随便吃,没有慢性病
前两天波士顿特热,我跟太太说不开火做饭了,从Costco 买只烤鸡吃,加上凉拌菜和面包。
结果太太怒目道,你没看文学城上的文章吗?以后永远不许买那种烤鸡了!
我只好从Costco 买来沙丁鱼罐头补充动物蛋白。
他在1947年12岁的时候得了一型糖尿病,2025年四月份90岁去世。 他就是通过低碳食谱非常严格的食谱,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同时又稳定血糖,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了很多病人。
如果你有糖尿病或者对糖尿病感兴趣的一定要读一读,虽然他的食谱非常严格,但是对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启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K._Bernstein
还记得一个粤语歇后语:黄皮了哥。。。专吃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