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4年9月国家决定开始评奖,85年第一次开始评,积累了全国26年的成果,年代久远,很多当事人甚至离开了人世或者离开了原先的工作,筛,初评,再评审,考察,验证等工作量加大。
申报者也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把26年的成果资料进行追溯整理,寻找当时的当事人等等,难度极大。
所以必须提前申报,而且是全国范围的,申请者甚众,也没有计算机进行管理这些过程和文件等。国家也在组织各专家委员会研讨,制定规章和标准。
1985年评奖至少提前半年送交申请,甚至更早。而且成果必须运行至少一年以上,经过实际考验的众所周知著名的成果。
1985年的评奖与以后任何次评奖都不一样,所有大名鼎鼎的科技泰斗都出现了。
即使三等奖也是重量级人物的,国家级的奖项不是等闲视之,特别是首次评奖。这件事的震动和77级恢复高考一样的大。
1985年评奖积累了26年的成果,所以数量是以后的2倍还多,都是重量级的。特一二三等奖总数是1000多一点。
而当时学部委员有400多个,比如苏步青教授才获得二等奖,获得了2个。
当时中科院有120多个研究所和中心,各部委有100多个大研究院,约1000多个研究所,还有大设计院几百多个,高校400多所,各省还有大研究院所,大设计院上前个。
很多大学和大研究机构连一项国家奖也拿不到。
几坛有个人自称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有没有可能。
他是个石油工人,77级国家高考没考上,但是一个月多后石油系统自己又招生,他参加了内部第二次高考,考上了系统内的石油院校。1982年2月77级毕业,他上了研究生,3年后1985年2月到单位报到。
此时各单位申报科技进步奖早就已经绪报上去了,即使什么不干,把名字加上上去都没有机会。他刚熟悉环境也没开始干课题。
即使有几个月的时间,他有时间对此项目有所贡献吗?
若说他是拿到了1985年单位的奖,时间上也不对。
我坚信,1985年是首次评奖,不可能有77级的获奖,更况且他是85年研究生毕业。
看一看1985年首次评选当选的什么分量的,是对建国以来26年累积的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奖励。这些成果的水平都是世界级的,当选人也是世界级的大科学家。1987年可能还对过去的成果进行一些补遗,而从988年开始就比较正常化了。
来自维基。
1985年至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0年至2002年设一等奖、二等奖。2003年至今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分为通用项目与国防专用项目两类。
注:括号中的为“国防专用项目”获奖数。1996年、1997年各有一项获奖项目未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看岑永康《寰宇大视界》。
也没有舌战群儒,就是一两个杂粹。
我们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1991年,我都离开了。
一等奖非爪莫属
我们的一等奖名单也没列出来。
冶金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丰台,后来改为研究院)经常提到从德国引进的一米七轧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在我上学时,一米七轧机是工业自动控制的最高水平。
意大利的数控机床还行
意大利的一家机床厂,仅有50多个人,产值已经和中国的一家2000人的机床厂的产值相同。
1.参加国家七五重大工程攻关项目“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设计,国家初始投资人民币40亿,美元5亿美元,加上后来追加的更多。
1982年-1984年底,因为刚毕业,处于学习阶段,贡献不大,这个项目获得集体奖(不针对个人)。
2. 参加1984年底-1989年,国家七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我们课题组:3个副研究员,其中一个是国家级的水平,一个助理研究员,我77级,一个79级,一个80级。
我们是核心课题小组,然后需要其它的3个课题组配合,这些课题组有副研究员3个。。。
中国在这个领域原本就不落后,因为美国在这方面已经衰落,日本,德国,法国先进。
这个项目获1989年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然后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给个人发奖。
是同时申报部奖和国家奖,但是国家检验审核了一年多才批准。
同时还获得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家财政部联合嘉奖。
项目完成时,所有副研究员提升为正研究员,我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
能没有计算机控制吗?
预算 40亿元 + 5亿美元 = 80亿元人民币,
实际 远远超过预算。
西方也没达到这个水平。
什么时候可以回国探亲就好了。
惯性导航系统是一个使用加速计和陀螺仪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并用计算机来连续估算运动物体位置、姿态和速度的辅助导航系统。 它不需要一个外部参考系,常常被用在飞机,潛艦,导弹和各种航天器上。
只是个人电脑,他们是新出现的中关村公司,哪能和我们相比?我们是国家大型核心研究机构,也没人知道华为。
我们单位或国家级大奖几十项,部级大奖几百项。
即使在今天,国家仍然不会认为联想会比我原单位重要。
储量极大,源源不断,开采很容易。
大庆则不同,每年开采5000万吨,接近枯竭。还有些原油是在小块分散的地层中,需要灌水加压把这些油挤压出来。保持高产太难了,开采的成本也非常高。建有专门引水工程,从松花江引水到大庆油田。
红色记忆:抗战中的中国科学家”宣讲活动 西南联大线纪行
https://mp.weixin.qq.com/s/RkaE_wht0gaXvvxA4FSP_w
加拿大油砂成本虽然搞,但毕竟是源源不断,大庆则是接近枯竭。
唐敖庆在吉大有八大弟子,即八个院士。
科技进步奖
自然科学奖
发明奖
后来外加外国专家奖
其中科技进步奖影响最大,为第一大奖。
对于中国的来说,钱学森的贡献比李杨的贡献大的多了。
闲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4年9月国家决定开始评奖,85年第一次开始评,积累了全国26年的成果,年代久远,很多当事人甚至离开了人世或者离开了原先的工作,筛,初评,再评审,考察,验证等工作量加大。
申报者也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把26年的成果资料进行追溯整理,寻找当时的当事人等等,难度极大。
所以必须提前申报,而且是全国范围的,申请者甚众,也没有计算机进行管理这些过程和文件等。国家也在组织各专家委员会研讨,制定规章和标准。
1985年评奖至少提前半年送交申请,甚至更早。而且成果必须运行至少一年以上,经过实际考验的众所周知著名的成果。
1985年的评奖与以后任何次评奖都不一样,所有大名鼎鼎的科技泰斗都出现了。
即使三等奖也是重量级人物的,国家级的奖项不是等闲视之,特别是首次评奖。这件事的震动和77级恢复高考一样的大。
1985年评奖积累了26年的成果,所以数量是以后的2倍还多,都是重量级的。特一二三等奖总数是1000多一点。
而当时学部委员有400多个,比如苏步青教授才获得二等奖,获得了2个。
当时中科院有120多个研究所和中心,各部委有100多个大研究院,约1000多个研究所,还有大设计院几百多个,高校400多所,各省还有大研究院所,大设计院上前个。
很多大学和大研究机构连一项国家奖也拿不到。
几坛有个人自称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有没有可能。
他是个石油工人,77级国家高考没考上,但是一个月多后石油系统自己又招生,他参加了内部第二次高考,考上了系统内的石油院校。1982年2月77级毕业,他上了研究生,3年后1985年2月到单位报到。
此时各单位申报科技进步奖早就已经绪报上去了,即使什么不干,把名字加上上去都没有机会。他刚熟悉环境也没开始干课题。
即使有几个月的时间,他有时间对此项目有所贡献吗?
若说他是拿到了1985年单位的奖,时间上也不对。
我坚信,1985年是首次评奖,不可能有77级的获奖,更况且他是85年研究生毕业。
看一看1985年首次评选当选的什么分量的,是对建国以来26年累积的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奖励。这些成果的水平都是世界级的,当选人也是世界级的大科学家。1987年可能还对过去的成果进行一些补遗,而从988年开始就比较正常化了。
来自维基。
1985年至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0年至2002年设一等奖、二等奖。2003年至今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分为通用项目与国防专用项目两类。
注:括号中的为“国防专用项目”获奖数。1996年、1997年各有一项获奖项目未知。
你在粪坑里出生的,过了这么多年,浑身还是臭烘烘的。
贴出这个帖子就是为了讨论,可惜和着盖寡。
我知道的文学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有几位,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还正在寻找。
我文中提到的那位肯定是假冒品牌的,1985年2月份研究生毕业,当年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不可能的。连报名申请时,他都还没报道呢?
各单位自己先报名,筛选,然后必须申报到部科技司或科技局,各省必须申报到省科技局,这些省部级科技局先组织专家初审,选出一批报到国家科委。国家科委组织全国的学部委员,国防科工委的科学家和各部委的科学家,一级工程师,个重点大学的知名教授等专家评审委员会,下面还分专业委员会,评选的工作可就大了。
你要是提供点信息,比如什么项目等等。24岁是年轻。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在我们单位几乎每年都有几项,我没听说有奖章的事。
所谓知识分子的通病就是太自信。真希望有个公正且能被监督执行的赌盘来赌一下。前几天记不得谁贴出来了获奖证书,我不但有获奖证书,还有奖章。85年我24岁,不敢说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但是应该很接近。
一个老头,嗓子早就完了,中气有些不足,音节节拍都唱不好。
有了水,一座城市就可以变得很美。
石油什么时候都是纳税大户。
1980年时,城市纳税排名:
上海,天津,北京,大庆,大连,沈阳。
我过去的一位同事现在是中石油副部级高管。
那些大庆的照片太棒了。 和我看到的完全不同, 你这些都是夏天也有关系。 我看到的是冬天, 街上没人, 满地大雪。 但是我对那些高楼和街道印象很深, 一座城市啊。 谢谢分享啦。
你要想到,这些是1949年-1985年期间取得的成就。那基础是什么?
给你一个数据:
二战各主要国家工业占世界工业的份额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工业,进一步说重工业,可以从经济,工业实力角度说明战争的大方向。
1939年的统计,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
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9.2%,
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
日本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
意大利占世界工业生产的2.9%,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
我的博客: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实力对比
大庆的照片是网上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感觉不是那么差。38年前去的时候感觉非常差。
你这样能教育好你的子女?
在子坛混也不行啊。
这些奖项可都是世界级水平的。
请看我的博客,在“爱歌”栏目里,“我为祖国献石油”,是我清唱的,里面照片是百湖之城大庆市的照片。
大庆油田太重要了,多次获奖。
就是因为储量下降,产量下降,开采难度增大,所以科学技术使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开采量,这是世界水平的。
因为第一次评奖,都是历史上留下来的成果,所以含金量极大。
文学城有200多万个马甲,有的马甲就是就来骂人,掐架的,给人添堵的。有一个人有100多个马甲。
几坛是几曾回首,是历史,回忆等内容。
“文学城的一些常识”你可以收藏。
大庆油田还挂上头的, 那个油田都干了吧? 净是国防工业的。 我准备吧你这个拿到美国国防部去, 让他们研究一下。 :)
你这马甲从来没用过,这是第一次使用。你是我文中所说的这个人吗?如果不是,那我是武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看岑永康《寰宇大视界》。
也没有舌战群儒,就是一两个杂粹。
我们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1991年,我都离开了。
一等奖非爪莫属
我们的一等奖名单也没列出来。
冶金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丰台,后来改为研究院)经常提到从德国引进的一米七轧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在我上学时,一米七轧机是工业自动控制的最高水平。
意大利的数控机床还行
意大利的一家机床厂,仅有50多个人,产值已经和中国的一家2000人的机床厂的产值相同。
1.参加国家七五重大工程攻关项目“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设计,国家初始投资人民币40亿,美元5亿美元,加上后来追加的更多。
1982年-1984年底,因为刚毕业,处于学习阶段,贡献不大,这个项目获得集体奖(不针对个人)。
2. 参加1984年底-1989年,国家七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我们课题组:3个副研究员,其中一个是国家级的水平,一个助理研究员,我77级,一个79级,一个80级。
我们是核心课题小组,然后需要其它的3个课题组配合,这些课题组有副研究员3个。。。
中国在这个领域原本就不落后,因为美国在这方面已经衰落,日本,德国,法国先进。
这个项目获1989年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然后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给个人发奖。
是同时申报部奖和国家奖,但是国家检验审核了一年多才批准。
同时还获得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家财政部联合嘉奖。
项目完成时,所有副研究员提升为正研究员,我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
能没有计算机控制吗?
预算 40亿元 + 5亿美元 = 80亿元人民币,
实际 远远超过预算。
西方也没达到这个水平。
什么时候可以回国探亲就好了。
惯性导航系统
是一个使用加速计和陀螺仪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并用计算机来连续估算运动物体位置、姿态和速度的辅助导航系统。 它不需要一个外部参考系,常常被用在飞机,潛艦,导弹和各种航天器上。


只是个人电脑,他们是新出现的中关村公司,哪能和我们相比?我们是国家大型核心研究机构,也没人知道华为。
我们单位或国家级大奖几十项,部级大奖几百项。
即使在今天,国家仍然不会认为联想会比我原单位重要。
储量极大,源源不断,开采很容易。
大庆则不同,每年开采5000万吨,接近枯竭。还有些原油是在小块分散的地层中,需要灌水加压把这些油挤压出来。保持高产太难了,开采的成本也非常高。建有专门引水工程,从松花江引水到大庆油田。
红色记忆:抗战中的中国科学家”宣讲活动 西南联大线纪行
https://mp.weixin.qq.com/s/RkaE_wht0gaXvvxA4FSP_w
加拿大油砂成本虽然搞,但毕竟是源源不断,大庆则是接近枯竭。
唐敖庆在吉大有八大弟子,即八个院士。
科技进步奖
自然科学奖
发明奖
后来外加外国专家奖
其中科技进步奖影响最大,为第一大奖。
对于中国的来说,钱学森的贡献比李杨的贡献大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