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农耕时代或食品短缺时代的产物,还是有科学依据的产物?

种西瓜
楼主 (文学峸)

从人类的动物属性来看,一日一餐或二日一餐,也无不可。

动物每天出去找食物,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找到吧 ?

非体力劳动者,基本整天坐着,活动量很小,三餐没必要。

F
FollowNature
可能形成的习惯,不吃三餐不舒服。感觉酒肉穿肠过,大部分食物及能量都浪费了。
f
fuz
唉,真正的农耕社会,吃不起饭啊,忙三闲二荒一。思考为生的,要保证脑有充分、稳定的能量供给,每天应多顿加上下午茶点、宵夜。

日本玩相扑的,每天一顿。

真怀疑 楼主是否种过西瓜、对过去农耕、牧、渔、猎 生活有多少了解。

应该补充点 生物、生理、生化代谢知识,再来讨论此类问题。

e
ephd
220V电压其实真的比110V好

效率高,安全而且电器使用寿命还长。不过我们依然坚持110V的路线

m
myquestion
一日三餐是从宋代才开始的

富裕的欧洲农民中午吃的很少,下午茶算作中间餐。

一日三餐未必与农耕有关

6
6degrees
还有一点,现在讲究轻断食,那需要减少吃饭的次数或延迟吃饭的时间,而以前总是强调准时吃饭,否则对胃不好。这不是矛盾了?
f
fuz
又来了。谁讲究?占人口比例多少?别把少数人的做法当普世。
6
6degrees
现在很多人关注轻断食。轻断食->细胞自噬->身体健康,但和传统的一日三餐似乎有矛盾。说不好该遵循哪个。

注意:

   细胞自噬,是有现代科学依据的;

   传统的一日三餐,有科学依据吗?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人体构造早在上万年前就形成了,类似楼主提出的质疑,早期人体身体结构形成时,是根本没有条件做到传统的一日三餐的,也就是说人体生物结构是适应没有传统的一日三餐的。这是现在会经常看到的观点。对不对?我不清楚。

当然谁对谁错?或是什么身体条件下该做什么?我确实不清楚,也在了解。不同的结论经常很confusing、互相矛盾。

A
AprilMei
再多也是极少数。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啥是轻断食。知道而不做又是一批人,我就是。
6
6degrees
现在太多人在关注这个问题了,因为现代人饮食结构的变化前所未有,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持已有的饮食习惯造成很多现代疾病。
A
AprilMei
其实没有那么难,每顿少吃就行了。
6
6degrees
7成饱,可能是对的。
达坦
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像王子、晚餐像乞丐
幕鼓晨钟
对我而言, 每顿少吃最难. 如果吃, 一定要吃饱
6
6degrees
这还是比较传统的饮食思路。
6
6degrees
谁都一样。但习惯每顿吃7成饱,会感觉更好的,人会觉得清爽的。吃的太饱会感觉混混沌沌的。习惯了就适应了。
A
AprilMei
我也要吃饱。但有时没那么饿,就可以少吃。我早餐杂粮粥加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午餐保证蛋白质和蔬菜,不太饿就

不吃主食。晚餐全是精米白面,不饿就少吃,饿就多吃。

种西瓜
付老师,本人种过不下三个品种的西瓜。。。。

爱迪生让助手算一个曲面容器的体积,助手积分求导忙了半天,满头大汗,也没算出个所以然。

爱迪生把曲面容器装满水倒在量杯里,直接得出了曲面容器的体积。

要说热量消耗,常识是肯定是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要大。

这个不用啥生化理论,每人自己可以验证下。挖一天地,做一天奥数题。肚子会给你答案。

至于日本相扑是否每天一顿先不论,他们这种吃法是为了塑造他们夸张的体型,与常人吃几顿没啥关系。

有如养鹅肥肝的喂食与普通鹅的喂食能相提并论乎?

确实,大脑思考需要稳定的能量供应,但是D但是,稳定的能量供应不能靠脂肪转化么?脂肪转化的能量很稳定。

再进一步,饱食后不利思考。考试前别吃太多。

回到主题,每天坐办公室,一张报纸或一个电脑屏混日子的,少吃一顿更好,利己,利人,还环保。。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