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上来问大家能不能停了我老公的降胆固醇药,大家都不敢给意见: 大家做的对。
医生让继续吃药。
看来这降胆固醇的药一旦开始吃,就不能停了。即使体检测的值都正常了也不能停。
陳慧賢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
他汀類藥物(Statins)是常見的降膽固醇處方藥物。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是有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士(比如高血壓、抽煙、糖尿病及高膽固醇患者),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有助預防心臟病、中風,甚或減低死亡率。
雖然大多數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都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但是大約5-10%的患者會出現與肌肉有關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是肌肉疼痛、抽筋或肌肉無力。至於嚴重的肌肉損傷如橫紋肌溶解症則非常罕見。
他汀類藥物與一些藥物和食物有相互作用。藥物方面,要避免erythromycin和clarithromycin等抗生素,以及amlodipine和diltiazem等降血壓藥,因為這些藥物會增加他汀類藥物在血液裡的水平。日常飲食方面,需要避免進食西柚和西柚汁,因為當中的成分會影響某些他汀類藥物的分解。柚子亦是跟西柚有關的水果,因此以上藥物和食物都有可能增加他汀類藥物在肌肉出現副作用的機會。
肝酵素提升是他汀類藥物另一種比較不常見的副作用,只會出現在1-2%的用者身上。不過由於肝酵素的變化較輕微,因此不會出現很明顯的徵狀。如果肝酵素真的有變化,用者才需要定期在每6個月至1年,甚至更頻密地抽血檢查,但是他汀類藥物導致嚴重肝功能衰竭的情況則非常罕見。
他汀類藥物是安全而有效的藥物,如果你在服用時有任何關於副作用的疑慮,不妨諮詢醫生和藥劑師。若果出現副作用,醫生則有可能調較劑量或改用其他藥物,平衡藥物的效益和風險,減低副作用的困擾。
<刊載於《am730》,2018年3月26日>
比如以前的饮食金字塔,估计以前没有医生会说这是错的。
听说降胆固醇药会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所以要注意控制一下碳水。
现在胆固醇研究缺陷很多,到底是胆固醇总量,或者好坏比例,或者VLDL或者甘油三酯更能预测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现在胆固醇水平对人的健康研究的矛盾性结果也非常多,还有研究胆固醇高点寿命长的结果(少了忧郁,痴呆,出血等风险),短命的往往是胆固醇低的。也许这些研究只找到了些表象,或者胆固醇对部分人并不是想的那么重要。
人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心血管病的问题。吃药是调节、或者干扰人体代谢平衡的一种方式,针对代谢病的选择(吃或者不吃)是可能有收益、有代价的!对于每个人非常难判断,毕竟人的健康背景和遗传不一样。长期吃,有收益否?或者出更大问题?医生也不一定知道。但不管是吃不吃的药,一般来说,吃药不是治代谢病的优选方案。
我坏胆固醇比标准稍高一点(好像120),胆固醇总值是180。但医生一直让我吃降胆固醇的药,我不会去选择吃的。胆固醇真到总值160以下,我估计对自己没啥好处。毕竟有研究说胆固醇在 210–249区间人的各种死亡率最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38461-y
高得特别恐怖。平时碳水少,粗粮多,运动有所减少,体重维持。不吃药的时候,睡眠质量好能一觉睡7小时;吃药后睡觉有影响一觉4小时醒。医生换药了,从瑞舒伐他汀换到阿舒伐他汀。以后我肯定只吃最小剂量。
之前上来问大家能不能停了我老公的降胆固醇药,大家都不敢给意见: 大家做的对。
医生让继续吃药。
看来这降胆固醇的药一旦开始吃,就不能停了。即使体检测的值都正常了也不能停。
陳慧賢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
他汀類藥物(Statins)是常見的降膽固醇處方藥物。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是有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士(比如高血壓、抽煙、糖尿病及高膽固醇患者),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有助預防心臟病、中風,甚或減低死亡率。
雖然大多數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都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但是大約5-10%的患者會出現與肌肉有關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是肌肉疼痛、抽筋或肌肉無力。至於嚴重的肌肉損傷如橫紋肌溶解症則非常罕見。
他汀類藥物與一些藥物和食物有相互作用。藥物方面,要避免erythromycin和clarithromycin等抗生素,以及amlodipine和diltiazem等降血壓藥,因為這些藥物會增加他汀類藥物在血液裡的水平。日常飲食方面,需要避免進食西柚和西柚汁,因為當中的成分會影響某些他汀類藥物的分解。柚子亦是跟西柚有關的水果,因此以上藥物和食物都有可能增加他汀類藥物在肌肉出現副作用的機會。
肝酵素提升是他汀類藥物另一種比較不常見的副作用,只會出現在1-2%的用者身上。不過由於肝酵素的變化較輕微,因此不會出現很明顯的徵狀。如果肝酵素真的有變化,用者才需要定期在每6個月至1年,甚至更頻密地抽血檢查,但是他汀類藥物導致嚴重肝功能衰竭的情況則非常罕見。
他汀類藥物是安全而有效的藥物,如果你在服用時有任何關於副作用的疑慮,不妨諮詢醫生和藥劑師。若果出現副作用,醫生則有可能調較劑量或改用其他藥物,平衡藥物的效益和風險,減低副作用的困擾。
<刊載於《am730》,2018年3月26日>
比如以前的饮食金字塔,估计以前没有医生会说这是错的。
听说降胆固醇药会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所以要注意控制一下碳水。
现在胆固醇研究缺陷很多,到底是胆固醇总量,或者好坏比例,或者VLDL或者甘油三酯更能预测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现在胆固醇水平对人的健康研究的矛盾性结果也非常多,还有研究胆固醇高点寿命长的结果(少了忧郁,痴呆,出血等风险),短命的往往是胆固醇低的。也许这些研究只找到了些表象,或者胆固醇对部分人并不是想的那么重要。
人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心血管病的问题。吃药是调节、或者干扰人体代谢平衡的一种方式,针对代谢病的选择(吃或者不吃)是可能有收益、有代价的!对于每个人非常难判断,毕竟人的健康背景和遗传不一样。长期吃,有收益否?或者出更大问题?医生也不一定知道。但不管是吃不吃的药,一般来说,吃药不是治代谢病的优选方案。
我坏胆固醇比标准稍高一点(好像120),胆固醇总值是180。但医生一直让我吃降胆固醇的药,我不会去选择吃的。胆固醇真到总值160以下,我估计对自己没啥好处。毕竟有研究说胆固醇在 210–249区间人的各种死亡率最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38461-y
高得特别恐怖。平时碳水少,粗粮多,运动有所减少,体重维持。不吃药的时候,睡眠质量好能一觉睡7小时;吃药后睡觉有影响一觉4小时醒。医生换药了,从瑞舒伐他汀换到阿舒伐他汀。以后我肯定只吃最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