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课
这以后的两天平安无事。殷师傅除了不太讲话外,也像没发生过任何事一样。晚上呢,我也知趣地停止讲孙悟空的故事,让其他同学来讲在政治上没有风险的无头女尸之类。
我心里暗自希望,这件事就过去了。
第三天下午,当我们在行军途中路边小歇的间隙裡,沈老师走到男生队伍里来找我。她的表情比平常显得严肃一些。她让我晚饭后去找她。
她刚转身离开,我边上的一个男同学便兴奋地大叫:“你要倒楣喽!”其他男生虽没吱声,但从他们看我的眼神里,我能明显地看出来他们也不想和我搭话,好像要保持距离。女生们坐在公路的对面,这时也开始窃窃私语。
我抬起头向工人师傅们坐著的那一角望去,目光正与殷师傅相遇。他马上把眼睛移开,向天空看去。这让我相信,他一定也在注视著沈老师和我的谈话。可能他知道沈老师要和我谈的内容。
这天下午在行军途中,和我一起串通给谭老师下药的几个家伙也都回避著我。我一直在猜想沈老师晚上要和我谈些什么。殷师傅一定把我和他顶撞的事报告了;这场谈话无疑是与这事有关。沈老师是不是要调查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会因此受到处罚吗?我想我是可以据理力争一下,应该能解释清楚的。难道说有人说我放毒,我还不能替自己辩解一下吗?何况我讲的故事并不是毒草,同学应该能作证。
但我能指望同学帮我吗?我心里也没底。看看有些同学那幸灾乐祸的样子,大概我只能指望自己了。
想来想去也没个头绪,船到桥头再说吧。
~
吃完晚饭后,我走到村子的另一头找到了女生宿舍。女同学们照例在屋外的庭院里涮涮洗洗。有人看到我来了,就进屋里去告诉了沈老师。沈老师出来时的神态比下午要轻松不少。跟我打了招呼后,我俩就一起走到村外的公路边上,找了块大石头坐了下来。
沈老师开口就说:“我对你很失望。你记得出发前我找你们几个同学谈的话吗? 这次野营拉练是对你们几个的考验。你们要是在这次拉练表现好的话,回校后筹建红卫兵,你们会是第一批,然后都是班干部。”
她顿了一下,似乎等我回答。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就静在那儿,等她继续讲下去。
“大家的表现都很好。你前两星期也很好,帮班里同学拿行李,给宿舍挑水,这些事我都知道。可现在,你和工人师傅弄出了这么一件事。这事会发展到哪一步我也不知道,但你第一批参加红卫兵是不可能了。”
果然是殷师傅告了我的状。沈老师并没问我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看来也不会给我一个答辩的机会了。
我想,要是只是失去了参加红卫兵组织的机会,那也没太大不了的。
沈老师接著说,有人把我和工人师傅吵架的事报告了校革委会。她还告诉我,下星期拉练结束之前,全校要召开大会,总结野营拉练的成果,会上还要斗争一批坏学生。这些学生要么是小偷,要么是聚众打架伤了人,都要作为典型来处理。
她接著说:“昨天晚上学校领导和老师开会时,邓老师提出要把你的这件事定性为政治案件,要把你当成典型在大会上批斗。大会斗争的对象里本来就缺少政治典型,你的事儿赶得巧,邓老师正好可以用上。”
邓老师是刚从上海师范学院分配来的两个年轻老师之一。他是江苏人,农村户口,分配时留在了上海。上海师范学院是一所地区性的大专院校,各省市的学生按当时的规定应该分回原籍,哪来哪去。农村学生毕业留沪是少有的。传言是因为他文革初期造了反,是师范学院红卫兵的头头,有了功劳,在毕业分配时受到了照顾。他来我们中学后,马上就成了学校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此刻还在积极争取入党。
沈老师这样坦诚地对我透露这些也许不该让我知道的内幕消息,我想她是有意让我明白,不是她让我过不去。但我还是不理解,讲孙悟空的故事怎么会闹成这么大的事件?政治典型?还要在全校大会上批斗?
“那我的罪名是什么?”
“邓老师提出,你和工人师傅吵架的实质是反对工人阶级领导,抗拒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邓老师说,你这个事件,反映了社会上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我脑子里一轰,而沈老师这时则异常镇静。奇怪,难道她不了解这个指控的严重性,也看不出我此刻的处境?
“那……那不是因为我讲《西游记》放毒了?”
与反对工人阶级领导相比,讲孙悟空故事要容易辩解多了。
“不是你讲《西游记》的问题。讲故事的事情不严重。严重的是你对工人阶级的态度问题。”
“这不公平!!”
连我自己都听出我这抗议是多么的无力。我这时感到脑子晕晕糊湖的,思绪也理不清。
邓老师不是在放屁吗?我干吗要反对工人阶级领导?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相信这个指控,但他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把我一个刚入校的低年级中学生弄到台上去斗争。
怎么讲讲故事就变成批斗对像了?那我离开阶级敌人的阵营还有多远?
突然间我懂了。什么抓政治典型,什么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这一切都是无中生有的谎言。殷师傅需要找台阶下,邓老师需要作出表现来争取入党。一个中学生,是这一盘棋子中可以任意牺牲掉的一个小卒子。
真理有时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清晰,这么一目了然,这么腐败和肮脏。
沈老师接著问我:“那个工人,他叫什么名字?”
“殷师傅。”
“秧秧(我那时还用我的小名),我在会上替你讲话。我说你们年纪都小,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你的出身好,不会反对工人阶级领导。我对邓老师说,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就在政治上栽跟头,将来很难再爬起来。但是他又提起你往谭老师炒面里放安眠药的事儿。”
“怎么? 他也知道这事儿?”
“他早就知道。本来他不准备处理那件事,但是加上了讲故事这件事,邓老师就说两件事要放一起处理。”
沈老师接著说:“谭老师坚持不要因为放安眠药的事给你处分,所以这件事大概不会影响你了。你和工人吵架的事儿,校革会领导觉得是政治性事件,不能轻易放过。
“会后,我单独和几个领导谈了很久,最后大家决定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那个工人师傅…他叫什么?”
“要是殷师傅满意了,接受了你的道歉,校革会就不追究这件事了。你的检讨要诚恳,要触及灵魂。你能做到么?”
“沈老师,你知道我不会同意的!其他那几个工人师傅一句话都没说,只有那个殷师傅一个人在乱搞。其他工人都没加入他!殷师傅一个人不能代表工人阶级。”
“秧秧,我要你好好听著。你的生活还没开始,你的道路还长着。我当老师的,不能看着你毁掉自己的前途。我知道在班上检讨是件难为情的事儿,但你想想看,比起在全校同学面前押到台上去批斗,哪一个更丢脸?要是在全校批斗的话,以后大概还会记进你的档案,跟你走一辈子!班上的同学都了解你,等我们回到学校后,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忘了这件事。”
第二天晚饭后,沈老师带著全班女生排著队进到了男宿舍。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了一个大圈子。男女各占一半,工人师傅夹在男女生中间。邓老师也来了。他没看我一眼,只对沈老师和谭老师点了点头,然后和工人师傅坐在一起。
等大家都坐下后,我站了起来,掏出昨晚在油灯下写的稿子,开始念我的检讨。我说我不该和殷师傅顶撞;不该对工人阶级的代表不尊敬;我说我今后要加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提高政治觉悟。
我又加了一句:“我没有反对工人阶级领导。”
说到这儿,我瞅了邓老师一眼。他好像并没觉察出这句话里带的刺儿。我也只能说到这儿为止。再说多了,态度就有问题了。殷师傅的脸上一直带著笑容,一面听,一面赞许地点著头。很明显他压抑了几天的闷气已经一扫而空了。邓老师面无表情地听著,不时转头看看殷师傅,大概要确定他是真的满意了。
等我一读完,沈老师马上站起来,问殷师傅是否接受我的检讨。我能看出沈老师的策略。殷师傅要是对著全班学生说他满意了,邓老师也在场,这件案子就必须结掉了。
殷师傅没想到在大家面前被沈老师将了这一军,脸上马上红了起来。他点了点头,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把这当成什么事。他说,小青年嘛,没有不犯错的,我们都是年轻人过来的,没有什么关係。
他把右手伸到我面前,我握了握他的手,但笑不出来。
这时领队的老工人马上站起来打圆场,说这事到此为止,今后谁也不许再提了。 看他的表情,好像他和我一样,希望这个检讨会越早结束越好。
下星期我们就要回到上海了。一个月拉练下来,走了上千里路,每到一处的新鲜感早已被回家的欲望取代了。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在一个人民公社的篮球场兼打谷场上召开了全校批斗大会。在木板搭起的临时舞台上,邓老师和校革会其他领导坐成一排,看著挨斗的学生们一个个地被高年级红卫兵揪著胳膊揿著脑袋‘坐飞机式’地押上台来,排成了长长的一列。挨斗学生的头被揿得和身子成了九十度角。谁要把头抬起来,看守在一边的红卫兵马上把他再给揿下去,直到他老实为止。
各班的代表一个接一个地上台,对著麦克风发言,列举条条罪状,批判挨斗的学生。我呢,幸运地坐在台下,混在几千个同学之中,像一条原本落入网中的鱼,此刻找到一个破口,又游回了大海,那自由自在的感觉是没法形容的。
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感激沈老师担著风险保护了我,也感激谭老师不去追究我的恶作剧。顿时我也原谅了殷师傅。要是他揪著我不放,我此时此刻也会低著脑袋站在台上,和这些倒楣的家伙一起受辱,中学几年我这头是抬不起来了。
即使在这一刻,我也丝毫没有原谅邓老师。看著他高高地坐在台上,我满脑子充斥著鄙视和厌恶的感觉。这以后的几年中,我和邓老师不止一次地在学校的走廊里擦身而过。有几次我能感觉到他似乎想要和我打招呼,但我每次都强逼出一个笑容,然后低下头匆匆离开。
我的直觉告诉我,离这个人越远越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这里面真实经历大概占的百分比?因为对我来说比较新奇:)
这本回忆录的真实度接近100%。 全书中只有第二部中的一章是听说的故事(到时我会注明)。为了保护当事人和我自己,书中的人名字换了,但人物都是真实的,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却头脑清醒,真不容易。有好老师,也有自己的机智。我(青少年)在那种检讨批斗的环境中,哪怕是对别人,都心砰乱跳,不会思考了。
读什么,就想想我自己需要什么,什么能让我满足。。。写东西时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自然而然也就能顺便满足一大批人。
Don't try to figure out what other people want to hear from you; figure out what you have to say. It's the one and only thing you have to offer. ~ Barbara Kingsolver
现在越写越觉得那十年更难。我忽然觉得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父辈。很是惶恐。
写自己。写得越多,才越可能抛开自己
言多必失,写久了,神经放松了,狐狸尾巴上的一撮毛有可能会露出来。
我自己觉得哈,到目前为止,还是隐藏得不错滴LOL
果真爱做饭是写实的,这个我承认:)
遇事先站到别人的鞋子里替别人想……这些在果真果然、SAM, Pia,身上都有体现。
反倒是姥姥青莲,尤其到了老年后,貌似是照着俺的犀利来写的,哈哈哈哈
人生第一课
这以后的两天平安无事。殷师傅除了不太讲话外,也像没发生过任何事一样。晚上呢,我也知趣地停止讲孙悟空的故事,让其他同学来讲在政治上没有风险的无头女尸之类。
我心里暗自希望,这件事就过去了。
第三天下午,当我们在行军途中路边小歇的间隙裡,沈老师走到男生队伍里来找我。她的表情比平常显得严肃一些。她让我晚饭后去找她。
她刚转身离开,我边上的一个男同学便兴奋地大叫:“你要倒楣喽!”其他男生虽没吱声,但从他们看我的眼神里,我能明显地看出来他们也不想和我搭话,好像要保持距离。女生们坐在公路的对面,这时也开始窃窃私语。
我抬起头向工人师傅们坐著的那一角望去,目光正与殷师傅相遇。他马上把眼睛移开,向天空看去。这让我相信,他一定也在注视著沈老师和我的谈话。可能他知道沈老师要和我谈的内容。
这天下午在行军途中,和我一起串通给谭老师下药的几个家伙也都回避著我。我一直在猜想沈老师晚上要和我谈些什么。殷师傅一定把我和他顶撞的事报告了;这场谈话无疑是与这事有关。沈老师是不是要调查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会因此受到处罚吗?我想我是可以据理力争一下,应该能解释清楚的。难道说有人说我放毒,我还不能替自己辩解一下吗?何况我讲的故事并不是毒草,同学应该能作证。
但我能指望同学帮我吗?我心里也没底。看看有些同学那幸灾乐祸的样子,大概我只能指望自己了。
想来想去也没个头绪,船到桥头再说吧。
~
吃完晚饭后,我走到村子的另一头找到了女生宿舍。女同学们照例在屋外的庭院里涮涮洗洗。有人看到我来了,就进屋里去告诉了沈老师。沈老师出来时的神态比下午要轻松不少。跟我打了招呼后,我俩就一起走到村外的公路边上,找了块大石头坐了下来。
沈老师开口就说:“我对你很失望。你记得出发前我找你们几个同学谈的话吗? 这次野营拉练是对你们几个的考验。你们要是在这次拉练表现好的话,回校后筹建红卫兵,你们会是第一批,然后都是班干部。”
她顿了一下,似乎等我回答。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就静在那儿,等她继续讲下去。
“大家的表现都很好。你前两星期也很好,帮班里同学拿行李,给宿舍挑水,这些事我都知道。可现在,你和工人师傅弄出了这么一件事。这事会发展到哪一步我也不知道,但你第一批参加红卫兵是不可能了。”
果然是殷师傅告了我的状。沈老师并没问我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看来也不会给我一个答辩的机会了。
我想,要是只是失去了参加红卫兵组织的机会,那也没太大不了的。
沈老师接著说,有人把我和工人师傅吵架的事报告了校革委会。她还告诉我,下星期拉练结束之前,全校要召开大会,总结野营拉练的成果,会上还要斗争一批坏学生。这些学生要么是小偷,要么是聚众打架伤了人,都要作为典型来处理。
她接著说:“昨天晚上学校领导和老师开会时,邓老师提出要把你的这件事定性为政治案件,要把你当成典型在大会上批斗。大会斗争的对象里本来就缺少政治典型,你的事儿赶得巧,邓老师正好可以用上。”
邓老师是刚从上海师范学院分配来的两个年轻老师之一。他是江苏人,农村户口,分配时留在了上海。上海师范学院是一所地区性的大专院校,各省市的学生按当时的规定应该分回原籍,哪来哪去。农村学生毕业留沪是少有的。传言是因为他文革初期造了反,是师范学院红卫兵的头头,有了功劳,在毕业分配时受到了照顾。他来我们中学后,马上就成了学校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此刻还在积极争取入党。
沈老师这样坦诚地对我透露这些也许不该让我知道的内幕消息,我想她是有意让我明白,不是她让我过不去。但我还是不理解,讲孙悟空的故事怎么会闹成这么大的事件?政治典型?还要在全校大会上批斗?
“那我的罪名是什么?”
“邓老师提出,你和工人师傅吵架的实质是反对工人阶级领导,抗拒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邓老师说,你这个事件,反映了社会上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我脑子里一轰,而沈老师这时则异常镇静。奇怪,难道她不了解这个指控的严重性,也看不出我此刻的处境?
“那……那不是因为我讲《西游记》放毒了?”
与反对工人阶级领导相比,讲孙悟空故事要容易辩解多了。
“不是你讲《西游记》的问题。讲故事的事情不严重。严重的是你对工人阶级的态度问题。”
“这不公平!!”
连我自己都听出我这抗议是多么的无力。我这时感到脑子晕晕糊湖的,思绪也理不清。
邓老师不是在放屁吗?我干吗要反对工人阶级领导?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相信这个指控,但他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把我一个刚入校的低年级中学生弄到台上去斗争。
怎么讲讲故事就变成批斗对像了?那我离开阶级敌人的阵营还有多远?
突然间我懂了。什么抓政治典型,什么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这一切都是无中生有的谎言。殷师傅需要找台阶下,邓老师需要作出表现来争取入党。一个中学生,是这一盘棋子中可以任意牺牲掉的一个小卒子。
真理有时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清晰,这么一目了然,这么腐败和肮脏。
沈老师接著问我:“那个工人,他叫什么名字?”
“殷师傅。”
“秧秧(我那时还用我的小名),我在会上替你讲话。我说你们年纪都小,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你的出身好,不会反对工人阶级领导。我对邓老师说,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就在政治上栽跟头,将来很难再爬起来。但是他又提起你往谭老师炒面里放安眠药的事儿。”
“怎么? 他也知道这事儿?”
“他早就知道。本来他不准备处理那件事,但是加上了讲故事这件事,邓老师就说两件事要放一起处理。”
沈老师接著说:“谭老师坚持不要因为放安眠药的事给你处分,所以这件事大概不会影响你了。你和工人吵架的事儿,校革会领导觉得是政治性事件,不能轻易放过。
“会后,我单独和几个领导谈了很久,最后大家决定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那个工人师傅…他叫什么?”
“殷师傅。”
“要是殷师傅满意了,接受了你的道歉,校革会就不追究这件事了。你的检讨要诚恳,要触及灵魂。你能做到么?”
“沈老师,你知道我不会同意的!其他那几个工人师傅一句话都没说,只有那个殷师傅一个人在乱搞。其他工人都没加入他!殷师傅一个人不能代表工人阶级。”
“秧秧,我要你好好听著。你的生活还没开始,你的道路还长着。我当老师的,不能看着你毁掉自己的前途。我知道在班上检讨是件难为情的事儿,但你想想看,比起在全校同学面前押到台上去批斗,哪一个更丢脸?要是在全校批斗的话,以后大概还会记进你的档案,跟你走一辈子!班上的同学都了解你,等我们回到学校后,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忘了这件事。”
~
第二天晚饭后,沈老师带著全班女生排著队进到了男宿舍。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了一个大圈子。男女各占一半,工人师傅夹在男女生中间。邓老师也来了。他没看我一眼,只对沈老师和谭老师点了点头,然后和工人师傅坐在一起。
等大家都坐下后,我站了起来,掏出昨晚在油灯下写的稿子,开始念我的检讨。我说我不该和殷师傅顶撞;不该对工人阶级的代表不尊敬;我说我今后要加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提高政治觉悟。
我又加了一句:“我没有反对工人阶级领导。”
说到这儿,我瞅了邓老师一眼。他好像并没觉察出这句话里带的刺儿。我也只能说到这儿为止。再说多了,态度就有问题了。殷师傅的脸上一直带著笑容,一面听,一面赞许地点著头。很明显他压抑了几天的闷气已经一扫而空了。邓老师面无表情地听著,不时转头看看殷师傅,大概要确定他是真的满意了。
等我一读完,沈老师马上站起来,问殷师傅是否接受我的检讨。我能看出沈老师的策略。殷师傅要是对著全班学生说他满意了,邓老师也在场,这件案子就必须结掉了。
殷师傅没想到在大家面前被沈老师将了这一军,脸上马上红了起来。他点了点头,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把这当成什么事。他说,小青年嘛,没有不犯错的,我们都是年轻人过来的,没有什么关係。
他把右手伸到我面前,我握了握他的手,但笑不出来。
这时领队的老工人马上站起来打圆场,说这事到此为止,今后谁也不许再提了。
看他的表情,好像他和我一样,希望这个检讨会越早结束越好。
~
下星期我们就要回到上海了。一个月拉练下来,走了上千里路,每到一处的新鲜感早已被回家的欲望取代了。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在一个人民公社的篮球场兼打谷场上召开了全校批斗大会。在木板搭起的临时舞台上,邓老师和校革会其他领导坐成一排,看著挨斗的学生们一个个地被高年级红卫兵揪著胳膊揿著脑袋‘坐飞机式’地押上台来,排成了长长的一列。挨斗学生的头被揿得和身子成了九十度角。谁要把头抬起来,看守在一边的红卫兵马上把他再给揿下去,直到他老实为止。
各班的代表一个接一个地上台,对著麦克风发言,列举条条罪状,批判挨斗的学生。我呢,幸运地坐在台下,混在几千个同学之中,像一条原本落入网中的鱼,此刻找到一个破口,又游回了大海,那自由自在的感觉是没法形容的。
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感激沈老师担著风险保护了我,也感激谭老师不去追究我的恶作剧。顿时我也原谅了殷师傅。要是他揪著我不放,我此时此刻也会低著脑袋站在台上,和这些倒楣的家伙一起受辱,中学几年我这头是抬不起来了。
即使在这一刻,我也丝毫没有原谅邓老师。看著他高高地坐在台上,我满脑子充斥著鄙视和厌恶的感觉。这以后的几年中,我和邓老师不止一次地在学校的走廊里擦身而过。有几次我能感觉到他似乎想要和我打招呼,但我每次都强逼出一个笑容,然后低下头匆匆离开。
我的直觉告诉我,离这个人越远越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十八)人生第一课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十七)孙猴子闯祸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十六)喂谭老师吃药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十五)野营拉练去 2 《黑龙江上的飞龙鸟》(十四)野营拉练去 1
这里面真实经历大概占的百分比?因为对我来说比较新奇:)
这本回忆录的真实度接近100%。 全书中只有第二部中的一章是听说的故事(到时我会注明)。为了保护当事人和我自己,书中的人名字换了,但人物都是真实的,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却头脑清醒,真不容易。有好老师,也有自己的机智。我(青少年)在那种检讨批斗的环境中,哪怕是对别人,都心砰乱跳,不会思考了。
读什么,就想想我自己需要什么,什么能让我满足。。。写东西时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自然而然也就能顺便满足一大批人。
Don't try to figure out what other people want to hear from you; figure out what you have to say. It's the one and only thing you have to offer. ~ Barbara Kingsolver
现在越写越觉得那十年更难。我忽然觉得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父辈。很是惶恐。
写自己。写得越多,才越可能抛开自己
言多必失,写久了,神经放松了,狐狸尾巴上的一撮毛有可能会露出来。
我自己觉得哈,到目前为止,还是隐藏得不错滴LOL
果真爱做饭是写实的,这个我承认:)
遇事先站到别人的鞋子里替别人想……这些在果真果然、SAM, Pia,身上都有体现。
反倒是姥姥青莲,尤其到了老年后,貌似是照着俺的犀利来写的,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