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健身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重组身体的筋膜结构,让身体的组织结构处于对的状态,对的身体是不会病的,当然就更不会痛。
人体组织结构的错位都是旋转错位。因此解开这个错位,肢体动作的旋转也是必要的。太极拳的动作就暗含了这个深意。但是旋转的结构想要解开的话,从中间开始解是解不透的,必须从终端开始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太极拳的第一步就是把脚的位置踩对了,把手的位置摆正了,所有的动作从脚和手开始开始正确的重组,效率会最高。
很多人刚刚开始打太极拳就抱怨膝盖会痛。那么请好好检讨一下脚的站姿和打拳过程中脚的移动中是否一直保持了正确的姿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膝盖痛了脚肯定没踩对,那要不改一下,试试调整一下姿势,打拳的时候让膝盖不痛?
只学起手式,和行意(心法)。
反复练起式,调整呼吸,继而四肢不自主的向最舒服的方向移动………
每天练习,动作都不一样,因为身体状况变了、天气也变了。
有行无定形,有势无定式,如行云流水。乃道家太极真解。
现世面上基本上都是“武太极”,练筋骨、招式。修身养气的“文”太极很少,见不到意境“道极”。
现在就不再纠结做不到位,每个动作都注意体会感觉舒服的位置,而且发现呼吸也慢慢跟上了:)
真正的八段锦、五禽戏和太极拳,其实没有多少区别。
但是不是说简化版的就不好,央视之所以推广这个也是因为它对健康有好处,只是好处和真正的八段锦比起来还差得比较远,胜在简单
当下正确的姿势就是最舒服的姿势,可能明天就变了。
这个是需要不停的微调。
从中间开始松,达到终端当然也是很好的,不否认这个做法的有效性。
我说的不是很清楚吗,终端先对再顺着往上的效率是最高的。
例如从左手指尖到肩膀,假设一共8节,只要全部都顺顺当当的对齐连上了,这条线就彻底开了,可以无病。 最快的办法就是从指尖开始12345678这么排,只要排好,一晃就开了。 如果是按4532781这个顺序排好了,要连续引动非常多次也不一定能开,但是也绝对会瞬间松很多。
只是练功几年会不会能不能排对一次就不好说了。通常来说,练了几年之后,一次打拳可能45排对了,感觉手臂松开了一点,下次67排对了,觉得肩膀好像也松了一点,但是基本上不会长久保持住,几个小时后就又慢慢恢复原状了,唯有每日辛勤练拳才能一点点全部连上,最终全线贯通打开。
而从终端开始练,123打开了就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住,可以保持一天,甚至更长时间。
大概是这么回事,练拳越勤快,身体的状态会越好,这个叫辛勤;如果练拳的时候还静坐、站桩,然后仔细体会从终端开始练,这个是聪明的辛勤,效率远高于单独辛勤练拳。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9673/202209/2739.html
央视推广的那个简化版动作也是按照原版来的,只是拿掉了原版里面的一些重复动作,现在原版演化出来很多版本。
你搜索道家养生气功八段锦就能看到数个版本。这些个八段锦不是动作上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而是里面怎么做,细节上存在好多东西。你需要的不是哪套动作,而是一个师父带着。
我们练拳是纯粹为健康,如果不是没有合适的老师,我早就换练五禽戏了。套路练得再熟也没有用。
香港以前有个世纪大战,太极拳大战白鹤拳
你看看就知道了,那就是王*八拳。谁动作快,谁就能打的赢。自由搏击讲的就是速度和力量,如果流氓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个大拳头往你脸上招呼,你能怎么样,小时候没有打架的背景,真的就只有挨打的份。
拍砖胜在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敲闷棍胜在兵器趁手丰俭由人。
欺负没有训练过的普通老人可能可以,反应快的棒小伙那就不一定的了。
看看什么叫行云流水的打架,这才是专业。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ruHWRer3Zrc
太极拳的健身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重组身体的筋膜结构,让身体的组织结构处于对的状态,对的身体是不会病的,当然就更不会痛。
人体组织结构的错位都是旋转错位。因此解开这个错位,肢体动作的旋转也是必要的。太极拳的动作就暗含了这个深意。但是旋转的结构想要解开的话,从中间开始解是解不透的,必须从终端开始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太极拳的第一步就是把脚的位置踩对了,把手的位置摆正了,所有的动作从脚和手开始开始正确的重组,效率会最高。
很多人刚刚开始打太极拳就抱怨膝盖会痛。那么请好好检讨一下脚的站姿和打拳过程中脚的移动中是否一直保持了正确的姿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膝盖痛了脚肯定没踩对,那要不改一下,试试调整一下姿势,打拳的时候让膝盖不痛?
只学起手式,和行意(心法)。
反复练起式,调整呼吸,继而四肢不自主的向最舒服的方向移动………
每天练习,动作都不一样,因为身体状况变了、天气也变了。
有行无定形,有势无定式,如行云流水。乃道家太极真解。
现世面上基本上都是“武太极”,练筋骨、招式。修身养气的“文”太极很少,见不到意境“道极”。
现在就不再纠结做不到位,每个动作都注意体会感觉舒服的位置,而且发现呼吸也慢慢跟上了:)
真正的八段锦、五禽戏和太极拳,其实没有多少区别。
但是不是说简化版的就不好,央视之所以推广这个也是因为它对健康有好处,只是好处和真正的八段锦比起来还差得比较远,胜在简单
当下正确的姿势就是最舒服的姿势,可能明天就变了。
这个是需要不停的微调。
从中间开始松,达到终端当然也是很好的,不否认这个做法的有效性。
我说的不是很清楚吗,终端先对再顺着往上的效率是最高的。
例如从左手指尖到肩膀,假设一共8节,只要全部都顺顺当当的对齐连上了,这条线就彻底开了,可以无病。 最快的办法就是从指尖开始12345678这么排,只要排好,一晃就开了。 如果是按4532781这个顺序排好了,要连续引动非常多次也不一定能开,但是也绝对会瞬间松很多。
只是练功几年会不会能不能排对一次就不好说了。通常来说,练了几年之后,一次打拳可能45排对了,感觉手臂松开了一点,下次67排对了,觉得肩膀好像也松了一点,但是基本上不会长久保持住,几个小时后就又慢慢恢复原状了,唯有每日辛勤练拳才能一点点全部连上,最终全线贯通打开。
而从终端开始练,123打开了就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住,可以保持一天,甚至更长时间。
大概是这么回事,练拳越勤快,身体的状态会越好,这个叫辛勤;如果练拳的时候还静坐、站桩,然后仔细体会从终端开始练,这个是聪明的辛勤,效率远高于单独辛勤练拳。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9673/202209/2739.html
央视推广的那个简化版动作也是按照原版来的,只是拿掉了原版里面的一些重复动作,现在原版演化出来很多版本。
你搜索道家养生气功八段锦就能看到数个版本。这些个八段锦不是动作上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而是里面怎么做,细节上存在好多东西。你需要的不是哪套动作,而是一个师父带着。
我们练拳是纯粹为健康,如果不是没有合适的老师,我早就换练五禽戏了。套路练得再熟也没有用。
香港以前有个世纪大战,太极拳大战白鹤拳
你看看就知道了,那就是王*八拳。谁动作快,谁就能打的赢。自由搏击讲的就是速度和力量,如果流氓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个大拳头往你脸上招呼,你能怎么样,小时候没有打架的背景,真的就只有挨打的份。
拍砖胜在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敲闷棍胜在兵器趁手丰俭由人。
欺负没有训练过的普通老人可能可以,反应快的棒小伙那就不一定的了。
看看什么叫行云流水的打架,这才是专业。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ruHWRer3Z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