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合推理看新冠战略

s
solo1
楼主 (文学峸)

大家比较熟悉的推理方式包括归纳和演绎。而综合推理(abductive reasoning)就是根据不完整的已知条件的最可能的解释。比如医生看病,侦探破案。

 

综合推理是一个整体思维。艺术类专业尤其如此,比如画家、设计师。一个设计师可能说不出产品设计的具体部件和具体理由,但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是经过综合推理的。而理工科学生习惯于归纳和演绎,对综合推理通常是排斥的。在CEO层次,综合推理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制定战略通常采用的是综合推理。军事战略与商业战略道理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在一次商务会议上,主办方请来了入侵伊拉克的司令讲述其入侵伊拉克的战略选择,我碰巧坐在他对面。你只掌握不完整的信息,你也不能控制对手的行为,你也不可能有100%的把握。商业战略也是如此。

 

我从2020年四月开始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新冠战略,在文学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汇集在博客里:https://blog.wenxuecity.com/myindex/79692/

 

这里以新冠战略为例,说一下综合推理。

 

2020年四月我从中国、欧洲、美国的大量的新冠数据,采用综合推理,推断出来两条基本參数:

一、健康人染新冠的死亡概率为十万分之二,低于美国每年车祸死亡率(万分之一)。这是数据世界通用。(现在数据约为十万分之一,在误差范围内)。

二、高危人群,我定义为得新冠会死的人,为1.7%。这就是新冠疫情的最大可能的人口死亡率。当然,人口年轻的非洲国家这个数字要低一些。

我的思路与专家是不同的,专家采用病死率作为基本參数。我对高危人群的定义也与专家不同,比如张文宏定义的高危人群为有基础病的人加上60岁以上的老人。

 

据此,进一步推断出美国的新冠战略:

上策一,严格隔离,死亡人数300~3000,时间二个月,经济损失百亿美元。

上策二,反向隔离,死亡人数6000~60000,时间二个月,经济损失百亿美元。

中策,放任自流。死亡人数100,000左右,时间二个月,经济损失百亿美元。

下策,社交距离压平曲线,死亡人数600,000到1,000,000,时间二年,经济损失万亿美元。

我不能预测的是病毒何时发生巨大变异,一旦发生则是新一轮疫情。后来的Omicron是新一轮疫情。

 

我写信给美国总统,指出压平曲线是最差的新冠战略,推荐反向隔离。考虑到专家很可能不理解,建议请更高层次的思想家来评估。当专家出现错误后,比如NASA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和挑战者航天飞机出现事故后,要请更高层次的人来分析原因。

 

到2020年7月,非洲的数据(除南非等个别国家)基本上证实放任自流战略,从而也证实了反向隔离,因为放任自流就是自发的反向隔离。中国的数据表明严格隔离也可行。写了一篇文章给一家著名期刊,被拒了。我是一个独立发明家,对发表论文没有什么兴趣,但我看到了危险,不能无动于衷吧。

 

2021年四月,根据美国和以色列的数据,推断出辉瑞和莫德纳新冠疫苗的战略效果甚微,也就是说人口死亡率基本不变。我将有关综合推理整理成一个非正式的文件,寄给了几个主要医学期刊的主编,供他们参考。当时主流专家说疫苗效果显著,事实上2021年新冠死亡高于2020年。

 

2022年元月,确认Omicron是新一轮疫情的开始。主流专家没有这样说。

 

2022年四月八日,指出上海疫情已经达到转向反向隔离的程度。

 

前几天看到一个据说是世界新冠专家在2022年10月底在华盛顿开会的共识,从内容来看,根据综合推理,很可能是真的。我把我的观点放在评论一栏中。

 

在一周的会议里,新冠题材的探讨展示及交流占了会议的近一半时段。专家在下列的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问题一,新冠大流行结束没有?
答案:尚未结束,但预防治疗手段卓有成效,对新冠病毒变异的了解和检测也突飞猛进。所以,新冠不再是威胁生命和生活的严重疾病。

评论:是没有结束。主要原因是专家们虽然不再提压平曲线了,但CDC的指南还是一个弱化版的压平曲线,很多人已经忽视CDC的指南,但也有很多人继续相信。预防与治疗都没有特效。新冠对健康人本来就不是太大的威胁,但高危人群应该继续自愿的反向隔离。

 

问题二,疫苗是否有效?
答案:疫苗绝对是降低疫情病情严重性的最重要因素!疫苗也许不能完全阻断传播和染病,但对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性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评论:战略效果甚微。把自然降低解释为疫苗效果。容易死的高危人群死掉以后,剩余部分死亡率自然就低了。

 

问题三:疫苗是不是有大量严重副作用?
答案:绝对不是!疫苗的轻度副作用(发热疼痛)比较普遍,但危及生命的副作用微乎其微(百万分之几的范围)。相较于疫苗挽救的生命来说,副作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评论:新冠疫苗的风险比其他疫苗高得多。CDC实报的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五,一般疫苗低于百万分之一。有的人得新冠可能不会死,但打疫苗会死。我儿子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他与我吵着要打疫苗,同学都打为什么我不能打?我给了他一些官方联接,他看完后不作声了。新冠病毒感染在人体有一个自少到多的自然增加过程,而打疫苗一下子量就比较大,对个别人来说,可能就呜呼了。风险评估有一个參考标准,就是万分之一,如果风险低于万分之一,就不要做什么。健康人新冠死亡的风险为十万分之一,什么都不用做。疫苗对那占人口1.7%的高危人群是不是有好处,我没有直接数据,综合推理倾向于效果甚微,最好的选择是反向隔离。

 

问题四:新冠病毒变异有没有个尽头?
答案:帮助病毒入侵人体的刺突蛋白是变异的主力。如今刺突蛋白上的重要氨基酸的变异已近饱和。从刺突蛋白上看奥米克绒就像是另一种病毒了。但病毒还在奥米克绒的基础上微调,也许会有返祖,也许会和其它冠状病毒交换融合。所以,监控病毒变异相当重要。

评论:我不知道病毒会怎样变异,所以只能关注再感染率来观察是不是发生了重大变异。从再感染率的变化,我宣布Omicron为新一轮疫情。如果专家从结构上看,Omicron像是另一种病毒,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佐证我的观点。润涛阎生前曾预测新冠两年时发生重大变异,疫情在四年结束。如他所说,新冠确实在两年发生重大变异,是不是四年结束,我们拭目以待。

 

问题五:为什么社交媒体上那么多不实消息?为什么主流科学家不去辩驳?
答案:因为主流医生和科学家没有闲工夫!他们都在忙于和病毒作战,而社交媒体上发帖的“砖家”则是闲的蛋疼渴望关注!

评论:社交媒体上鱼龙混杂。新冠疫情以来,主流媒体报道的主流专家的观点,事后被证明错误的还少吗?我在2020年就连发过十帖,分别指出主流专家的十大错误,网管以为我刷屏都删掉了。我看过一篇斯坦福大学的综述文章,专家白纸黑字发表的新冠疫情长期预测100%是错误的,全军覆没。

 

问题六:作为一线医生和科学家,你们最关心什么,最担心什么?
答案:最关心不实消息导致的疫苗接种范围不够,特别是儿童接种率太低。最担心病毒回到动物身上重组后再回到人群,让目前防治手段失效!

评论:不推荐儿童接种。据我对野外鹿鼠死亡的观察,我没有给鹿鼠测新冠,所以也是综合推理,新冠在鹿鼠中不是持续的,不超过五天。由动物传回到人的概率较低。关键是要尽快结束新冠在人类的传播,要赶在下一个重大变异之前。新冠疫情灾难在美国变得这么严重,完全是人祸,战略失误。取消联邦政府的所有新冠预算,新冠就很快自然消失了。

 

问题七:“长新冠”(Long Covid)到底有没有?
答案:从临床上看,“长新冠”确实存在并有一定年龄分布特征,比如45岁以上的女性居多等。和疫苗接种的关系不能肯定。长新冠不会无限期延续。

评论:这个案例较少,是医生考虑的问题,在战略上可以忽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从综合推理看新冠战略 综合推理(abductive reasoning) 深度思考:奖学金 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深度思考:不患寡而患不均
T
TBz
“健康人染新冠的死亡概率为十万分之二,低于美国每年车祸死亡率(万分之一)”

美国三亿多人,每年车祸死亡三万多人,车祸死亡率万分之一。

 

你怎样定义“健康人”?

不要反向定义啊!感染新冠没死,定义为健康人;死了的都不是健康人。

 

假如美国三亿人都是健康人,染新冠的死亡概率为十万分之二,那新冠造成的死亡是六千人,是不是这个意思?

 

欲千北
不明白那些死亡人数和时间是怎么估计出来的,有实际统计的数据做支撑么?

...... 美国的新冠战略:

上策一,严格隔离,死亡人数300~3000,时间二个月,经济损失百亿美元。

上策二,反向隔离,死亡人数6000~60000,时间二个月,经济损失百亿美元。

中策,放任自流。死亡人数100,000左右,时间二个月,经济损失百亿美元。

f
fuz
你还真看了,有多闲啊
枫林晓
虽然每一条都需要严谨的复盘审读, 但是我很赞成这样的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事物的, 不屈服于媒体轰炸的, 自己的判断
枫林晓
推理,虽不一定绝对准确,至少比过去两年专家们, 更加准确.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专家们的一些列判断不仅错,而且故意的错!
s
solo1
健康人是没有基础病的人。不健康的人是有基础病的人,其中有部分人得新冠会死,占人口比例的1.7%。
T
TBz
看到第一个荒谬之处,,,

一停二评三飘过。

 

s
solo1
时间有早期意大利西班牙数据,就是病毒自然传播的时间,大约两个月。死亡人数就比较复杂。

在严格隔离条件下,也有中国的数据,越南的数据。

这个时间也是帝国理工学院采用的时间。帝国理工学院把放任自流的死亡人数估计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自发的反向隔离。

计算死亡人数比较复杂,但这些比例被后来的数据証实。

f
fuz
我曾经的一位雇主,先想好了结论,再写个题目,列出了数据框架和分析结果,让我们找数据往表里填。只好筛选、按摩……
E
Ela
现在得了新冠,医生还不给开药呢,跟非洲有什么两样。来了敌人,手无寸铁,打了疫苗照样传染上。不知政府在忙什么。都说美国人的

命值钱,在政府眼里,草木都不如。

s
solo1
健康人只是死亡的概率很低,而没有死的人包括健康人、有基础病的人以及其中的高危人群。
s
solo1
没有死的人包括健康人和有基础病的人(大部分高危人群也不会死)。
s
solo1
我这样的独立发明家,做这个事没有任何功利。结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j
julie116
工业时代劳动力值钱。科技时代变成精英眼里的包袱了
欲千北
worldometers 数据,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第一个新冠死亡峰都是约3个月。死亡人数就更难估计,更不可靠了。

你认为中国武汉在2020年1月至3月,这3个月内,新冠死亡人数是多少?

勿来三
+1
勿来三
与最新的数据相矛盾,打过疫苗的4万新冠病人死7人
勿来三
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新冠的药

不要去信它

s
solo1
你要知道死亡的人中健康人多少,另外这个样本数量还不够大。
s
solo1
历史数据我记不得了。
s
solo1
你要知道自然传播的时间要看最初几个城市的地方报道。Worldometers的数据是全国的数据,已经不是自然传播。
t
tintin9999
为什么治疗新冠的药品研发要比疫苗慢的多?如果对病毒理解正确,二者研发需要的时间应当是相当的,不是吗?
j
julie116
研究药的估计是传统企业瘦传统流程约束。疫苗是新跨国科技势力掌握了绿色紧急通道
欲千北
我不是要你给出数据,是请你按你的模型,估计武汉在2020年1-3月新冠死亡人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