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疫情已经达到可以转向反向隔离的程度

s
solo1
楼主 (文学峸)

浦东徐汇黄浦的感染率已达1%,最低的区也超过0.1%,总体0.5%。

一般来说,低于0.1%隔离,高于1%反向隔离。

反向隔离也就是健康人无论感染与否完全正常生活,高危人群自愿隔离。

f
fuz
然后呢?引爆全国,百姓遭殃!別总自以为是、痴人说梦
s
solo1
上海作为一个整体要隔离起来,怎么会影响全国。我说的事后都是证明是对的,主流专家是错的。
吃与活
有没有把你的建议送给有关部门?
s
solo1
我不知道中国那个部门。有知道的可以把我的文章转给他们参考。
f
fuz
扯淡,怎么隔离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红米2019
我一直没听到上海方面说可以把他们与全国隔离开来。

他们想放开,但全国还是清零,那势必各地堵截上海人,他们准备接受吗?好像没有说过。

红米2019
按照上海发布的数据,13万阳性,1重症,0死亡。正向反向隔离都不需要了,疫苗都不用再打了,足够了。

奇怪的是,除了那些主张开放的人,其他人对上海的数据保持沉默,既不表示相信,也不公开质疑。而主张开放的人,又无视上海数据与其它地方的差距。

e
ephd
这个是高难度的作业,1%就是270万感染,我们这里很多城市还没有达到这个级别

看看上海作业完成的怎么样

T
TBz
把上海隔离起来,这叫做反向隔离?
s
solo1
1%是27万,上海现在是13万。美国现在很多地方大约40%自然免疫。
d
danren
快点先通知白宫准备实施直升机降落领事馆撤离计划。
d
danren
另外你能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目前全中国只有上海有病毒无法清零?
f
fuz
在新冠面前,群体免疫就是个笑话。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反复感染?
e
ephd
哈,动动手指就暴增10倍
s
solo1
他们现在的情况就是与全国隔离了。我的反向隔离的方案就是上海市内完全开放正常,两个月后也清零了。
s
solo1
他们现在事实上已经与全国隔离了。
s
solo1
上海市内部可以采用反向隔离。
s
solo1
你说的是对的,也是我一直说的,疫苗不能实现群体免疫,自然感染也难以实现群体免疫。但是隔离和反向隔离都可以实现清零。
d
danren
理想是人造蜂蜜做点。
j
julie116
老夫子干嘛这么粗鲁:)
f
fuz
对草菅人命之流,这算客气的。
f
fuz
再来一波呢?
s
solo1
所以,要全世界都清零。与病毒共存是错误的观点。主流砖家一直是错的,从压平曲线到与病毒共存。
s
solo1
事实摆在那里,世界上人口死亡率最低的国家要么是隔离,要么是反向隔离。草菅人命的是压平曲线。
5
5181
凡是有想法不随众的都不错.微信今天说吉林已经社会层面清0,那些还阳的人算不是那层面的?
5
5181
上海数据还是比较真的.老百姓也比较敢说,没听见吉林多有抱怨啊.
f
fuz
啥叫“ 那些还阳的人”,鬼,还是炸尸?
s
solo1
与病毒共存也是死路一条,那才是草菅人命。
5
5181
啥叫社会层面,难道一个阳性都没了?
5
5181
病毒不以人的意志而消失,最后一定是共存.
T
Tmjmm
你的前提就不可能成立,后面一切推论都不成立。
j
julie116
不草菅人命=常打疫苗+全民检测隔离。多久搞一轮呢?国库的钱都转给这两个部门差不多能持续
y
yhr
是啊,那就月月打疫苗,天天测核酸,如何?
y
youdecide
怎样定义”健康人”。在网上看到一个报告,在美国有40%以上的人至少有一个medical condition。完

全健康的人很少(网上报告)。在美国怎么把80%(假设80%不是健康人)的人隔离?并且”健康人”会不会感染后得重病。

t
tt10
纸上谈兵的事闹闹也就完了, 还没完没了的,,,
s
solo1
这里高危人群定义为得新冠会死的人,在美国约1.7%,其余的人都是健康人。

在这个定义下,健康人的死亡概率为10万分之2。比如说,尼日利亚的人口新冠死亡率为10万分之1.5,而感染

率据比尔盖兹的说法约80%。健康人的死亡率与感染率为线性关系。

在操作层面上,完全是个人选择。实际上会有10%以上的人把自己当成高危人群,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在战略层面上我们只要估计高危人群中不幸感染死亡的上限。高危人群的死亡率与整体感染率是复杂关系。

因此,实际观察到的病死率非常没有规律。很多模型是基于病死率这个參数,这就是专家误判的原因之一。

大大老猫
赶快发给习主席吧
s
solo1
已经都是实践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周老大
全世界清零只有武汉封城那时候,人类已经错过了
F
FollowNature
本来就该这样。 隔离感染的人。现在全市人民都隔离,能坚持多久,看等
f
fuz
楼主的“反向”,是要隔离没染病的年老体弱易感人群。其他人,无论感染与否,随便活动,任由病毒泛滥。二个月结束疫情。

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90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