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槿姬
本回故事简介
源氏三十二岁秋天至冬天之事。亲王的女儿槿姬出身高贵,被源氏很早就有觊觎之心。然而姑娘耳闻他的寻花问柳的浪子行为,估量是个极易忘情的风流人物,所以,一直不予正式搭理。
本回故事导读
因为亲王父亲逝世,在贺茂神社当斋院的槿姬便辞职移居他处守孝。
源氏内大臣向有一旦钟情、永不忘怀之癖,故闻讯后屡次去信吊慰。槿姬回思以前曾经被他追逐不胜烦扰,故不给他诚恳地复信,源氏内大臣大为遗憾。到了九月里,槿姬迁居旧宅桃园宫邸。源氏闻此消息,心念姑母五公主也住在桃园宫邸,便以探望五公主为借口,前去访问。
五公主亲自接见源氏内大臣,和他对面谈话。她的样子十分衰老,常常咳嗽。她对源氏内大臣说:“桐壶院驾崩之后,我便觉万事意兴索然。加之年事衰迈,更觉得我这个人留在世间虽生犹死了。幸而有你这个好侄儿前来慰问,使我忘记了一切痛苦。”
源氏内大臣对她表示尊敬,答道:“父皇驾崩以后,世间的确万事全非了。年来颇思常来请安,以便共话旧事,并多多请教。而未能如愿,实甚遗憾。”
五公主说:“啊呀呀,看到你重返京都,荣登高位,觉得当年我若只见你惨遭横祸,遂去而死,才真是不幸呢!”她的声音发抖。接着又说:“你长得真漂亮啊!你童年时候,我看见了你总是惊讶:这世间怎么会生出这样光彩夺目的人来?以后每次看到你,觉得越长越美,简直教人疑心神仙下凡,反而恐惧起来呢。世人都说今上相貌与你肖似,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你吧。”
继续言道:“三姐真好福气,招了你这个女婿,常常好和你亲近,我真羡慕呵!这里已过的亲王,也常常懊悔不曾把女儿配给你呢。”源氏内大臣觉得这句话很中听,答道:“若能如此,大家常常亲近,我何等幸福呵!可惜他们都疏远我呀!”源氏又言道:“侄儿今天前来拜访,理应乘便去那边望望槿姐,否则太不礼貌了。”便告辞五公主,顺着廊檐走到那边去。
此时天色已黑。
槿姬室内微风飘出迷人的衣香,芬芳扑鼻。侍女们认为在廊檐上招待大臣,太不像样,便请他进南厢来坐。源氏内大臣颇不满意,言道:“难道现在还把我当作年轻人,叫我坐在帘外么?企仰姐姐,已积年累月。我以为有这点功劳,可蒙允许出入帘帷了呢。”
槿姬叫侍女传言答道:“往日之事,全同一梦。如今虽已梦醒,但这世间是否真实可靠,现在我还模糊难辨。故你有否功劳,容我仔细考虑再定。”
源氏内大臣觉得人世的确无常。细微之事,亦足发人深省。便赠诗道:“偷待神明容汝返,甘心首疾已经年。如今神明已容汝返都,还有何借口回避我?”
槿姬答诗云:“寻常一句风情话,背誓神前获罪多。”
源氏内大臣说:“这誓谈它则甚?过去之罪,早已被天风吹散了。”说时神态风流潇洒。
这位小姐性情向来古板,年纪越大,越发谨慎小心了,连答话也懒得多说。
源氏内大臣扫兴地说:“想不到我此来变成了调戏!”长叹一声,便起身告辞。此时秋夜澄碧如水,众侍女听了风吹落叶之声,都回想起以前住在贺茂神社时饶有风趣的光景,那时源氏公子来信求爱,有时可喜,有时可叹。她们历历回思此等旧事,相与共话。
源氏内大臣回家,满腹懊恼,一夜不能入睡,只管胡思乱想。早晨起来,叫人把格子窗打开,坐在窗前闲看早晨的雾景。但见霜枯的秋草之中,有许多槿花。这些花都已形容枯萎,颜色衰褪了。他就叫人折取一枝,送给槿姬,并附信道:“昨日过蒙冷遇,教我无以为颜。你看了我狼狈归去的后影,可曾取笑?我好恨呀!不过我且问你:昔年曾赠槿,永不忘当初;久别无由见,花容减色无?但我尚有一点指望:我长年相思之苦,至少要请你体谅!”
槿姬觉得这封信措词谦恭可怜,倘置之不复,未免太乏情趣。众侍女便取过笔砚来,劝她作复。复书上写道:“秋深篱落畔,苦雾降临初;槿色凋伤甚,花容有若无。将我比作此花,实甚肖似,使我不禁堕泪。”书中仅此数语,并无何等深情。
源氏公子自己觉得:现在再像青年时代那样写情书,甚不相称。但回想槿姬向来不即不离的态度,至今不曾玉成好事,又觉得决不肯就此罢手。便恢复勇气,重新向她热烈求爱。此事终于泄露出去。世人纷纷议论:“源氏内大臣爱上前斋院了。五公主也说这二人是天生一对。这真是一段门当户对的好因缘呵!”
是年冬天,因在尼姑藤壶母后丧服之后,宫中神事一概停止。源氏公子寂寞无聊之极,照例出门去访问五公主。此时瑞雪纷飞,暮景艳丽。日常穿惯的衣裳上,今天衣香熏得特别浓重,周身打扮也特别讲究。心情脆弱的女子看见了,安得不爱慕呢?
源氏公子仅用几个不起眼的家臣为前驱。说:“我到了这年纪,除了宫中以外,竟懒得走动了。只是五公主,近来境遇孤寂。亲王在世之时,曾经托我照顾她。现在她自己也曾请求我。这也难怪啊。”家臣私下诽议:“天哪!他那多情多爱的老毛病始终难改呢。真是白璧之瑕了!但愿不要闯祸啊!”
桃园宫邸的北门,杂人进出频繁。公子倘也走这门,似乎轻率。他想走西门进去,但西门一向紧闭。便派人进去通报五公主,请她开西门。五公主以为源氏公子今天不会来访,闻讯吃了一惊,立刻叫人去开门。管门的人冷得缩头缩脚,慌慌张张地前往开门。那门偏偏不易打开。这里没有别的男佣人,他只得独自用力推拉,嘴里发牢骚:“这个锁锈得好厉害!怎么也开不开!”源氏公子听了,不胜感慨。他想:“亲王逝世,还是昨今之事,却似乎已历三年了。眼看世变如此无常,但终于舍不了这电光石火之身,而留恋着四时风物之美,人生实甚可哀!”便即景漫吟:“曾几何时荒草长,蓬门积雪断垣倾。”
许久门才打开,公子便进去访问。照例先访问五公主,和她闲谈往事。然后起身告辞。
西边槿姬的房室,格子窗虽已关上,知道源氏公子来访,为了礼貌,有一两处还开着。此时凉月初升,照着薄薄的积雪,夜景非常美丽。
这天晚上,源氏态度十分认真,他强迫槿姬答复:“只求你不用侍女传达,亲口回答我一句话。即使你说讨厌我,我也可从此死了这条心。”槿姬想道:“从前,我和他都年轻,一时做错了事,世人也会原谅。加之父亲也看重他。那时我尚且认为不当,觉得可耻,其后一直坚决拒绝。何况现在事隔多时,年龄早已过期,已经不是那种岁数了,岂可亲口和他答话?”她的心坚定不动。源氏公子大失所望,满怀怨恨。然而槿姬也不愿过分强硬,以致失礼于人,她照旧叫侍女传言。但这反而使得源氏公子焦急。此时夜已甚深,寒风凛冽,光景实甚凄凉。
评注:槿姬太了解公子的秉性了,稍微给他点儿好脸,他便会直奔内室,要求同寝。
源氏公子伤感之极,泪水夺眶而出,姿态优美动人。他吟诗道:“昔日伤心心不死,今朝失意意添愁。真是‘愁苦无时不缠身’啊!”他的语气很强烈。
侍女们照例苦劝小姐,说不答复是失礼的。槿姬只得叫侍女宣旨传言:“闻人改节心犹恨,岂有今朝自变心?我不能改变初心。”
源氏公子无可奈何,真心怨恨槿姬。
槿姬并非不识源氏公子风度之优美与情感之丰富。但她认为:如果向他表示好感,势必被他看作与世间一般夸赞他的女子同等模样,且我这轻飘的内心必将被她看穿,又觉可耻。所以对他万万不可表示爱慕。
公子多天不回二条院宿夜,紫姬便如古歌所咏:“暂别心如焚,方知戏不得。”她竭力忍耐,然而有时禁不住流出眼泪来。源氏公子对她说:“你的神色和往常不同,是什么道理?教我想不通了。”他伸手抚摸她的头发,着意温存。源氏公子又说:“母后弃养之后,皇上一直悲伤愁叹,我看他十分可怜。加之太政大臣逝世,代理乏人,而政务纷繁,我不得不常居宫中,因此好几天没有回家。你觉得不惯,怨恨我,也自难怪。但现在我决不像从前那样浮薄了,你可放心。你虽然已是大人,但是还像小孩一样不能体谅人,不能了解我的心情,真是遗憾!”一面说着,一面替她整理额发。
紫姬撒娇,背转了头,默不做声。源氏公子说:“你这种孩子脾气,不知道是谁养成你的。”心中却想道:“世事无常,人寿几何!连这个人也和我两条心肠,真教我伤心呵!”左思右想,闷闷不乐良久。后来又对她说:“近来我对槿姬偶有交往,大约你又在疑心我了。这全是瞎猜,不久你自会明白真相。此人脾气向来孤僻,不喜交游。我只是在寂寞无聊之时,偶尔写封信去和她开开玩笑,教她懊恼一下而已。她在家里空闲无事,有时也难得复我一信。并不是认真的恋爱,所以没有什么事实值得向你讲。你应该想开,切勿为此事懊恼。”这一天他整日在家抚慰她。
一天,瑞雪纷飞。雪积得很厚了,晚来犹自不停。雪中苍松翠竹,各有风姿,夜景异常清幽。两人映着雪光,姿态更增艳丽。
源氏公子说:“四季风物之中,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都可赏心悦目。但冬夜明月照积雪之景,虽无彩色,却反而沁人心肺,令人神游物外。意味之浓厚与情趣之隽永,未有胜于此时者。古人说冬月五味,真乃浅薄之见。”源氏公子便命女童们走下庭中去滚雪球。许多娇小玲珑的女孩映着月光,景象异常鲜妍。
源氏对紫姬说:“前年藤壶母后曾在庭院中造一个雪山。这本来是世间寻常游戏,但出于母后之意,便成了风流韵事。每逢四时佳兴,我想起了母后夭逝,便觉得遗恨无穷,不胜悼惜。母后总是异常疏远我,因此,我不能接近她,详悉细情。然每次在宫中谒见,母后总视我为可以信赖之人。我也多多仰仗于她,凡事必向她请教。她对人虽不能言善辩,然而言必有中。即使寻常细事,亦必安排妥帖。如此英明之人,世间岂能再得!她秉性温柔沉着,其敦厚周谨与风韵娴雅之处,无人可与并比。只有你和她血缘最近,颇有几分相似。然而有点嫉妒的样子,略有些儿固执,做人太不圆通,真乃美中不足了。前斋院槿姬呢,又另是一种人物。彼此寂寞无聊之时,便互通音信,谈些无关紧要的话。但我也得随时留心,不敢略有放肆。如此高雅之人,现今世上恐只剩她一人了。”
紫姬说:“那末我倒要问你:那位尚侍胧月夜,做事周到,人品也很高雅,绝不像一个轻佻之人,怎么和你之间也有了风言风语的传闻?我真想不通了。”源氏公子答道:“你说得是。讲到容颜美丽,她是数一数二的人。至于那件事,我对她不起,想起了后悔莫及。大凡风流之人,年纪越大起来,懊悔之事越多。我自问比别人稳重得多,尚且如此。”说起胧月夜,源氏公子掉了几点眼泪。
接着又谈到明石姬,源氏公子说:“这个乡下人,微不足数,被人看轻。不过出身虽然低微,却懂得道理。只是由于出身不如别人,反而气度过分高傲,也终是美中不足。我还没有会过身份十分低微的人。然而十分优越的女子,在这世间也真难得。东院里那个孤居独处的人,心情始终不变,真可赞佩。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事。我当初赏识她那谦虚恭谨的美德,因而与她结识。自此以后,她一直是那样谦虚恭谨地安度岁月呢。到了现在,我越发赏识她的厚道,从此不会抛弃她。”两人共话过去现在种种事情,直到夜深。
月色更加明澄了,万籁无声,幽静可爱。紫姬即景吟道:“塘水冰封凝石隙,碧天凉月自西沉。”她的头略微倾侧,向帘外闲眺,姿态美丽无比。发髻和颜貌酷肖源氏公子所恋慕的藤壶母后,妩媚动人。对槿姬的恋慕之情便收了几分回来。此时忽闻鸳鸯叫声。
源氏公子即兴吟道:“雪夜话沧桑,惺惺惜逝光。鸳鸯栖不稳,喋喋恼人肠。”
入室就寝之后,还是念念不忘藤壶母后。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之间,恍惚看见藤壶母后出现眼前。她愁容满面,恨恨地言道:“你说决不泄露秘密,然而我们的恶名终于不能隐藏,教我在阴间又是羞耻,又是痛苦,我好恨啊!”源氏公子想回答,然而好像梦魇压身,说不出话,只是呻吟。紫姬怪道:“哎呀,你为什么?怎么样了?”源氏公子醒来,不见了藤壶母后,非常可惜。心绪缭乱,不知所措。努力隐忍,不觉两泪夺眶而出,后来竟濡湿了枕袖。紫姬弄得莫名其妙,百般慰问,源氏公子只是一动不动地躺着,后来吟道:“冬夜愁多眠不稳,梦回人去渺难寻。”无法续梦,心甚悲伤。
次日一早起身,不说原由,只管吩咐各处寺院诵经礼忏。他想:“梦见她恨我,说‘教我在阴间痛苦’,想来事实确是如此。她生前勤修佛法,其他一切罪孽都已消除,只有这一件事,使她在这世间染上了污浊,无法洗刷。”他想象藤壶母后来世受苦之状,心中更觉悲伤。便仔细考虑:有何办法可到这渺茫的幽冥界中去找到她而代她受罪呢?然而公然为藤壶母后举办法事,又恐引起世人议论。况且冷泉帝正在烦恼,闻知了难道能不怀疑?于是只得专心祷祝阿弥陀佛,祈求往生极乐世界,与藤壶母后同坐莲台。
只是:“渴慕亡人寻逝迹,迷离冥途影无踪。”
本回故事复习
源氏公子年岁渐长,加之流放须磨备受身心磨练,比之年轻时候的鲁莽,沉稳了很多。然而此人淫欲过重,始终不能脱身,即使百受拒绝,他也要死缠烂打地追逐槿姬。然而,这个女子早已看穿他的本质,绝不肯再与他有任何情感上的瓜葛,令公子大失所望。其实,也是好事,公子也该收收心了。
槿姬识透花花公子源氏面目
第二十回 槿姬
本回故事简介
源氏三十二岁秋天至冬天之事。亲王的女儿槿姬出身高贵,被源氏很早就有觊觎之心。然而姑娘耳闻他的寻花问柳的浪子行为,估量是个极易忘情的风流人物,所以,一直不予正式搭理。
本回故事导读
因为亲王父亲逝世,在贺茂神社当斋院的槿姬便辞职移居他处守孝。
源氏内大臣向有一旦钟情、永不忘怀之癖,故闻讯后屡次去信吊慰。槿姬回思以前曾经被他追逐不胜烦扰,故不给他诚恳地复信,源氏内大臣大为遗憾。到了九月里,槿姬迁居旧宅桃园宫邸。源氏闻此消息,心念姑母五公主也住在桃园宫邸,便以探望五公主为借口,前去访问。
五公主亲自接见源氏内大臣,和他对面谈话。她的样子十分衰老,常常咳嗽。她对源氏内大臣说:“桐壶院驾崩之后,我便觉万事意兴索然。加之年事衰迈,更觉得我这个人留在世间虽生犹死了。幸而有你这个好侄儿前来慰问,使我忘记了一切痛苦。”
源氏内大臣对她表示尊敬,答道:“父皇驾崩以后,世间的确万事全非了。年来颇思常来请安,以便共话旧事,并多多请教。而未能如愿,实甚遗憾。”
五公主说:“啊呀呀,看到你重返京都,荣登高位,觉得当年我若只见你惨遭横祸,遂去而死,才真是不幸呢!”她的声音发抖。接着又说:“你长得真漂亮啊!你童年时候,我看见了你总是惊讶:这世间怎么会生出这样光彩夺目的人来?以后每次看到你,觉得越长越美,简直教人疑心神仙下凡,反而恐惧起来呢。世人都说今上相貌与你肖似,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你吧。”
继续言道:“三姐真好福气,招了你这个女婿,常常好和你亲近,我真羡慕呵!这里已过的亲王,也常常懊悔不曾把女儿配给你呢。”源氏内大臣觉得这句话很中听,答道:“若能如此,大家常常亲近,我何等幸福呵!可惜他们都疏远我呀!”源氏又言道:“侄儿今天前来拜访,理应乘便去那边望望槿姐,否则太不礼貌了。”便告辞五公主,顺着廊檐走到那边去。
此时天色已黑。
槿姬室内微风飘出迷人的衣香,芬芳扑鼻。侍女们认为在廊檐上招待大臣,太不像样,便请他进南厢来坐。源氏内大臣颇不满意,言道:“难道现在还把我当作年轻人,叫我坐在帘外么?企仰姐姐,已积年累月。我以为有这点功劳,可蒙允许出入帘帷了呢。”
槿姬叫侍女传言答道:“往日之事,全同一梦。如今虽已梦醒,但这世间是否真实可靠,现在我还模糊难辨。故你有否功劳,容我仔细考虑再定。”
源氏内大臣觉得人世的确无常。细微之事,亦足发人深省。便赠诗道:“偷待神明容汝返,甘心首疾已经年。如今神明已容汝返都,还有何借口回避我?”
槿姬答诗云:“寻常一句风情话,背誓神前获罪多。”
源氏内大臣说:“这誓谈它则甚?过去之罪,早已被天风吹散了。”说时神态风流潇洒。
这位小姐性情向来古板,年纪越大,越发谨慎小心了,连答话也懒得多说。
源氏内大臣扫兴地说:“想不到我此来变成了调戏!”长叹一声,便起身告辞。此时秋夜澄碧如水,众侍女听了风吹落叶之声,都回想起以前住在贺茂神社时饶有风趣的光景,那时源氏公子来信求爱,有时可喜,有时可叹。她们历历回思此等旧事,相与共话。
源氏内大臣回家,满腹懊恼,一夜不能入睡,只管胡思乱想。早晨起来,叫人把格子窗打开,坐在窗前闲看早晨的雾景。但见霜枯的秋草之中,有许多槿花。这些花都已形容枯萎,颜色衰褪了。他就叫人折取一枝,送给槿姬,并附信道:“昨日过蒙冷遇,教我无以为颜。你看了我狼狈归去的后影,可曾取笑?我好恨呀!不过我且问你:昔年曾赠槿,永不忘当初;久别无由见,花容减色无?但我尚有一点指望:我长年相思之苦,至少要请你体谅!”
槿姬觉得这封信措词谦恭可怜,倘置之不复,未免太乏情趣。众侍女便取过笔砚来,劝她作复。复书上写道:“秋深篱落畔,苦雾降临初;槿色凋伤甚,花容有若无。将我比作此花,实甚肖似,使我不禁堕泪。”书中仅此数语,并无何等深情。
源氏公子自己觉得:现在再像青年时代那样写情书,甚不相称。但回想槿姬向来不即不离的态度,至今不曾玉成好事,又觉得决不肯就此罢手。便恢复勇气,重新向她热烈求爱。此事终于泄露出去。世人纷纷议论:“源氏内大臣爱上前斋院了。五公主也说这二人是天生一对。这真是一段门当户对的好因缘呵!”
是年冬天,因在尼姑藤壶母后丧服之后,宫中神事一概停止。源氏公子寂寞无聊之极,照例出门去访问五公主。此时瑞雪纷飞,暮景艳丽。日常穿惯的衣裳上,今天衣香熏得特别浓重,周身打扮也特别讲究。心情脆弱的女子看见了,安得不爱慕呢?
源氏公子仅用几个不起眼的家臣为前驱。说:“我到了这年纪,除了宫中以外,竟懒得走动了。只是五公主,近来境遇孤寂。亲王在世之时,曾经托我照顾她。现在她自己也曾请求我。这也难怪啊。”家臣私下诽议:“天哪!他那多情多爱的老毛病始终难改呢。真是白璧之瑕了!但愿不要闯祸啊!”
桃园宫邸的北门,杂人进出频繁。公子倘也走这门,似乎轻率。他想走西门进去,但西门一向紧闭。便派人进去通报五公主,请她开西门。五公主以为源氏公子今天不会来访,闻讯吃了一惊,立刻叫人去开门。管门的人冷得缩头缩脚,慌慌张张地前往开门。那门偏偏不易打开。这里没有别的男佣人,他只得独自用力推拉,嘴里发牢骚:“这个锁锈得好厉害!怎么也开不开!”源氏公子听了,不胜感慨。他想:“亲王逝世,还是昨今之事,却似乎已历三年了。眼看世变如此无常,但终于舍不了这电光石火之身,而留恋着四时风物之美,人生实甚可哀!”便即景漫吟:“曾几何时荒草长,蓬门积雪断垣倾。”
许久门才打开,公子便进去访问。照例先访问五公主,和她闲谈往事。然后起身告辞。
西边槿姬的房室,格子窗虽已关上,知道源氏公子来访,为了礼貌,有一两处还开着。此时凉月初升,照着薄薄的积雪,夜景非常美丽。
这天晚上,源氏态度十分认真,他强迫槿姬答复:“只求你不用侍女传达,亲口回答我一句话。即使你说讨厌我,我也可从此死了这条心。”槿姬想道:“从前,我和他都年轻,一时做错了事,世人也会原谅。加之父亲也看重他。那时我尚且认为不当,觉得可耻,其后一直坚决拒绝。何况现在事隔多时,年龄早已过期,已经不是那种岁数了,岂可亲口和他答话?”她的心坚定不动。源氏公子大失所望,满怀怨恨。然而槿姬也不愿过分强硬,以致失礼于人,她照旧叫侍女传言。但这反而使得源氏公子焦急。此时夜已甚深,寒风凛冽,光景实甚凄凉。
评注:槿姬太了解公子的秉性了,稍微给他点儿好脸,他便会直奔内室,要求同寝。
源氏公子伤感之极,泪水夺眶而出,姿态优美动人。他吟诗道:“昔日伤心心不死,今朝失意意添愁。真是‘愁苦无时不缠身’啊!”他的语气很强烈。
侍女们照例苦劝小姐,说不答复是失礼的。槿姬只得叫侍女宣旨传言:“闻人改节心犹恨,岂有今朝自变心?我不能改变初心。”
源氏公子无可奈何,真心怨恨槿姬。
槿姬并非不识源氏公子风度之优美与情感之丰富。但她认为:如果向他表示好感,势必被他看作与世间一般夸赞他的女子同等模样,且我这轻飘的内心必将被她看穿,又觉可耻。所以对他万万不可表示爱慕。
公子多天不回二条院宿夜,紫姬便如古歌所咏:“暂别心如焚,方知戏不得。”她竭力忍耐,然而有时禁不住流出眼泪来。源氏公子对她说:“你的神色和往常不同,是什么道理?教我想不通了。”他伸手抚摸她的头发,着意温存。源氏公子又说:“母后弃养之后,皇上一直悲伤愁叹,我看他十分可怜。加之太政大臣逝世,代理乏人,而政务纷繁,我不得不常居宫中,因此好几天没有回家。你觉得不惯,怨恨我,也自难怪。但现在我决不像从前那样浮薄了,你可放心。你虽然已是大人,但是还像小孩一样不能体谅人,不能了解我的心情,真是遗憾!”一面说着,一面替她整理额发。
紫姬撒娇,背转了头,默不做声。源氏公子说:“你这种孩子脾气,不知道是谁养成你的。”心中却想道:“世事无常,人寿几何!连这个人也和我两条心肠,真教我伤心呵!”左思右想,闷闷不乐良久。后来又对她说:“近来我对槿姬偶有交往,大约你又在疑心我了。这全是瞎猜,不久你自会明白真相。此人脾气向来孤僻,不喜交游。我只是在寂寞无聊之时,偶尔写封信去和她开开玩笑,教她懊恼一下而已。她在家里空闲无事,有时也难得复我一信。并不是认真的恋爱,所以没有什么事实值得向你讲。你应该想开,切勿为此事懊恼。”这一天他整日在家抚慰她。
一天,瑞雪纷飞。雪积得很厚了,晚来犹自不停。雪中苍松翠竹,各有风姿,夜景异常清幽。两人映着雪光,姿态更增艳丽。
源氏公子说:“四季风物之中,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都可赏心悦目。但冬夜明月照积雪之景,虽无彩色,却反而沁人心肺,令人神游物外。意味之浓厚与情趣之隽永,未有胜于此时者。古人说冬月五味,真乃浅薄之见。”源氏公子便命女童们走下庭中去滚雪球。许多娇小玲珑的女孩映着月光,景象异常鲜妍。
源氏对紫姬说:“前年藤壶母后曾在庭院中造一个雪山。这本来是世间寻常游戏,但出于母后之意,便成了风流韵事。每逢四时佳兴,我想起了母后夭逝,便觉得遗恨无穷,不胜悼惜。母后总是异常疏远我,因此,我不能接近她,详悉细情。然每次在宫中谒见,母后总视我为可以信赖之人。我也多多仰仗于她,凡事必向她请教。她对人虽不能言善辩,然而言必有中。即使寻常细事,亦必安排妥帖。如此英明之人,世间岂能再得!她秉性温柔沉着,其敦厚周谨与风韵娴雅之处,无人可与并比。只有你和她血缘最近,颇有几分相似。然而有点嫉妒的样子,略有些儿固执,做人太不圆通,真乃美中不足了。前斋院槿姬呢,又另是一种人物。彼此寂寞无聊之时,便互通音信,谈些无关紧要的话。但我也得随时留心,不敢略有放肆。如此高雅之人,现今世上恐只剩她一人了。”
紫姬说:“那末我倒要问你:那位尚侍胧月夜,做事周到,人品也很高雅,绝不像一个轻佻之人,怎么和你之间也有了风言风语的传闻?我真想不通了。”源氏公子答道:“你说得是。讲到容颜美丽,她是数一数二的人。至于那件事,我对她不起,想起了后悔莫及。大凡风流之人,年纪越大起来,懊悔之事越多。我自问比别人稳重得多,尚且如此。”说起胧月夜,源氏公子掉了几点眼泪。
接着又谈到明石姬,源氏公子说:“这个乡下人,微不足数,被人看轻。不过出身虽然低微,却懂得道理。只是由于出身不如别人,反而气度过分高傲,也终是美中不足。我还没有会过身份十分低微的人。然而十分优越的女子,在这世间也真难得。东院里那个孤居独处的人,心情始终不变,真可赞佩。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事。我当初赏识她那谦虚恭谨的美德,因而与她结识。自此以后,她一直是那样谦虚恭谨地安度岁月呢。到了现在,我越发赏识她的厚道,从此不会抛弃她。”两人共话过去现在种种事情,直到夜深。
月色更加明澄了,万籁无声,幽静可爱。紫姬即景吟道:“塘水冰封凝石隙,碧天凉月自西沉。”她的头略微倾侧,向帘外闲眺,姿态美丽无比。发髻和颜貌酷肖源氏公子所恋慕的藤壶母后,妩媚动人。对槿姬的恋慕之情便收了几分回来。此时忽闻鸳鸯叫声。
源氏公子即兴吟道:“雪夜话沧桑,惺惺惜逝光。鸳鸯栖不稳,喋喋恼人肠。”
入室就寝之后,还是念念不忘藤壶母后。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之间,恍惚看见藤壶母后出现眼前。她愁容满面,恨恨地言道:“你说决不泄露秘密,然而我们的恶名终于不能隐藏,教我在阴间又是羞耻,又是痛苦,我好恨啊!”源氏公子想回答,然而好像梦魇压身,说不出话,只是呻吟。紫姬怪道:“哎呀,你为什么?怎么样了?”源氏公子醒来,不见了藤壶母后,非常可惜。心绪缭乱,不知所措。努力隐忍,不觉两泪夺眶而出,后来竟濡湿了枕袖。紫姬弄得莫名其妙,百般慰问,源氏公子只是一动不动地躺着,后来吟道:“冬夜愁多眠不稳,梦回人去渺难寻。”无法续梦,心甚悲伤。
次日一早起身,不说原由,只管吩咐各处寺院诵经礼忏。他想:“梦见她恨我,说‘教我在阴间痛苦’,想来事实确是如此。她生前勤修佛法,其他一切罪孽都已消除,只有这一件事,使她在这世间染上了污浊,无法洗刷。”他想象藤壶母后来世受苦之状,心中更觉悲伤。便仔细考虑:有何办法可到这渺茫的幽冥界中去找到她而代她受罪呢?然而公然为藤壶母后举办法事,又恐引起世人议论。况且冷泉帝正在烦恼,闻知了难道能不怀疑?于是只得专心祷祝阿弥陀佛,祈求往生极乐世界,与藤壶母后同坐莲台。
只是:“渴慕亡人寻逝迹,迷离冥途影无踪。”
本回故事复习
源氏公子年岁渐长,加之流放须磨备受身心磨练,比之年轻时候的鲁莽,沉稳了很多。然而此人淫欲过重,始终不能脱身,即使百受拒绝,他也要死缠烂打地追逐槿姬。然而,这个女子早已看穿他的本质,绝不肯再与他有任何情感上的瓜葛,令公子大失所望。其实,也是好事,公子也该收收心了。
槿姬识透花花公子源氏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