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混和了历史与梦想,激化了傲慢与偏见,失落于斯丹达尔的红与黑之间;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刚出炉羊角面包的香气,还有一种欧战后特有的浮华与生机。然而,对于倩雯来说,巴黎离不开以上这一切,却又远不止以上这一切。它不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而是一个流行装扮的活剧场。什么诱人的波希米亚气息,全是胡扯。不过,胡扯又如何?你还不是从老远的中国跑来么?既来之,则安之。况且,冷淡不是新青年应有的态度。好,就安步当车,游走四处,游目八方。巴黎,您好自为之。本小姐要看穿您的。
巴黎不管倩雯,由她笑,由她骂,由她逛逛那以艾菲尔铁塔为轴心、跨越1925年春秋的世界博览会。
不由她的,是她本人。她答应过自己,甚至一度对着大镜子指天誓日、要摆脱古老中国的一切,对,一切一切都不要,要的是新,像要新鲜空气那样的新。哪还会要“如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的失败主义呢?爱读爱诵稼轩词的她,始终不饶辛弃疾那些消极佳句。然而,不饶,不等于不爱。心底里,她何尝饶过那萎靡不振的中国呢?但是又何尝舍得那“无限江山”呢?这一刻,她默求那五千年也好,三千年也好的中华民族历史不再继续给她在肩上加压。历史,请您记住,力拔山河气盖世的霸王也挺不过您。您胜了我,算啥?她顽心一动,想仰天长啸、长笑。天,却被艾菲尔铁塔捅破了,正下着小小的雨点。秋雨是可以逗的 --- 她在无形的诗囊里抽出李贺这一句:“石破天惊逗秋雨”。能勾画出天意者,舍长吉其谁?果然,巴黎的雨,不再是点点滴滴,而是大泻天下。唐诗无敌!
挟唐诗之威,骄傲的中华女儿本该更挟雨而睥睨世界之都的。可奈…如果全身湿透的话,行动起来就端的尴尬了。
神佑倩雯小姐,女娲即时补好了青天,现在涓滴不漏啦,因为李贺要写“雄鸡一声天下白”哩。谁说诗灵不爱顽?即时,打从心底里,倩雯笑出了一个復晴的巴黎。笑不露齿,笑不经意。不经意,却意外 --- 因为竟然沒有觉察到一个须眉的身影向她移近来了。
汉子不像是当地人,虽然強说着法语。他自我介绍,姓名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人,到过欧战的意大利战场扶伤。战后想当个小说家,也学习过速写。有幸遇到她这一位若隐若现微笑的东方人儿。他后悔没想过到远东一游;同时又不悔在这个时刻跑到巴黎街头来…当倩雯回应的时候,才发觉她跟海明威已经坐在塞纳河左岸一家不起眼的露天咖啡座。
倩雯说、自己也很荣幸认识他这一位新进美国作家。据说,美国人都在忙着发股票财,弄文学的海明威先生不觉得寂寞吗?对不起,心直口快。有冲撞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倩雯说完后才知道自己说的是英语,脸儿登时热起来。傻丫头,为啥脸红?他的法语也不见得灵光呢,洋基口音这么重。)
海明威朗笑起来,好像会意了倩雯的心语,立刻言行一致地“洋基”起来。 “我有同感。我来这里是为了写作,也是为了逃避。很奇怪,不是吗?来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像是在家里。”
听罢洋基这一席话,倩雯释怀,不期然也一吐心声。她讲述自己在上海、在香港,如何受着传统和西潮的夾击。海明威也随即分享了他浪迹西欧的挣扎。彼此对真相与假象之间的拉扯,失落与进取之间的徘徊,交流经验起来。
“你知道吗?” 海明威说,身体微微前倾,“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其实是一种自由。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世界。”
倩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是的,但这其中也免不了孤独感的侵蚀吧。”
海明威微笑着,同时也微皱着浓眉,说:“也许吧。但正是这种孤独感推动我们去创造,去写作,去绘画。一旦赢得共鸣,就不觉得孤独了。”
当他们告别时,倩雯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仿佛这场对话解开了她内心的一些闷结。然而,她不确定这意味着什么。
海明威吞枪自杀的那一年,巴黎的秋色,正像是金色年华的再现。早已定居法国的倩雯不期然地想起了那个下午,那个露天咖啡座。
倩雯从未给海明威写过信;只知道、他在字里行间写过她。
--- 禾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想回家”的感觉
这个城市混和了历史与梦想,激化了傲慢与偏见,失落于斯丹达尔的红与黑之间;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刚出炉羊角面包的香气,还有一种欧战后特有的浮华与生机。然而,对于倩雯来说,巴黎离不开以上这一切,却又远不止以上这一切。它不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而是一个流行装扮的活剧场。什么诱人的波希米亚气息,全是胡扯。不过,胡扯又如何?你还不是从老远的中国跑来么?既来之,则安之。况且,冷淡不是新青年应有的态度。好,就安步当车,游走四处,游目八方。巴黎,您好自为之。本小姐要看穿您的。
巴黎不管倩雯,由她笑,由她骂,由她逛逛那以艾菲尔铁塔为轴心、跨越1925年春秋的世界博览会。
不由她的,是她本人。她答应过自己,甚至一度对着大镜子指天誓日、要摆脱古老中国的一切,对,一切一切都不要,要的是新,像要新鲜空气那样的新。哪还会要“如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的失败主义呢?爱读爱诵稼轩词的她,始终不饶辛弃疾那些消极佳句。然而,不饶,不等于不爱。心底里,她何尝饶过那萎靡不振的中国呢?但是又何尝舍得那“无限江山”呢?这一刻,她默求那五千年也好,三千年也好的中华民族历史不再继续给她在肩上加压。历史,请您记住,力拔山河气盖世的霸王也挺不过您。您胜了我,算啥?她顽心一动,想仰天长啸、长笑。天,却被艾菲尔铁塔捅破了,正下着小小的雨点。秋雨是可以逗的 --- 她在无形的诗囊里抽出李贺这一句:“石破天惊逗秋雨”。能勾画出天意者,舍长吉其谁?果然,巴黎的雨,不再是点点滴滴,而是大泻天下。唐诗无敌!
挟唐诗之威,骄傲的中华女儿本该更挟雨而睥睨世界之都的。可奈…如果全身湿透的话,行动起来就端的尴尬了。
神佑倩雯小姐,女娲即时补好了青天,现在涓滴不漏啦,因为李贺要写“雄鸡一声天下白”哩。谁说诗灵不爱顽?即时,打从心底里,倩雯笑出了一个復晴的巴黎。笑不露齿,笑不经意。不经意,却意外 --- 因为竟然沒有觉察到一个须眉的身影向她移近来了。
汉子不像是当地人,虽然強说着法语。他自我介绍,姓名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人,到过欧战的意大利战场扶伤。战后想当个小说家,也学习过速写。有幸遇到她这一位若隐若现微笑的东方人儿。他后悔没想过到远东一游;同时又不悔在这个时刻跑到巴黎街头来…当倩雯回应的时候,才发觉她跟海明威已经坐在塞纳河左岸一家不起眼的露天咖啡座。
倩雯说、自己也很荣幸认识他这一位新进美国作家。据说,美国人都在忙着发股票财,弄文学的海明威先生不觉得寂寞吗?对不起,心直口快。有冲撞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倩雯说完后才知道自己说的是英语,脸儿登时热起来。傻丫头,为啥脸红?他的法语也不见得灵光呢,洋基口音这么重。)
海明威朗笑起来,好像会意了倩雯的心语,立刻言行一致地“洋基”起来。 “我有同感。我来这里是为了写作,也是为了逃避。很奇怪,不是吗?来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像是在家里。”
听罢洋基这一席话,倩雯释怀,不期然也一吐心声。她讲述自己在上海、在香港,如何受着传统和西潮的夾击。海明威也随即分享了他浪迹西欧的挣扎。彼此对真相与假象之间的拉扯,失落与进取之间的徘徊,交流经验起来。
“你知道吗?” 海明威说,身体微微前倾,“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其实是一种自由。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世界。”
倩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是的,但这其中也免不了孤独感的侵蚀吧。”
海明威微笑着,同时也微皱着浓眉,说:“也许吧。但正是这种孤独感推动我们去创造,去写作,去绘画。一旦赢得共鸣,就不觉得孤独了。”
当他们告别时,倩雯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仿佛这场对话解开了她内心的一些闷结。然而,她不确定这意味着什么。
海明威吞枪自杀的那一年,巴黎的秋色,正像是金色年华的再现。早已定居法国的倩雯不期然地想起了那个下午,那个露天咖啡座。
倩雯从未给海明威写过信;只知道、他在字里行间写过她。
--- 禾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想回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