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松风
本回故事简介
本回标题来自于明石之君的诗句:“弦音誓不变,聊慰相思情。一曲舒愁绪,松风带泣声。”与前回同年,写源氏三十一岁秋天之事,其内容与第十三回《明石》相连接。流放到须磨之后,源氏梦见桐壶帝,神谕他转移到明石,受到明石道人与其女儿明石姬的款待。明石姬姿容秀丽、才情出众,却因出身卑微而自觉配不上源氏,对其情意始终怀着深深的不安与羞怯。
本回故事导读
二条院的东院修建工事已毕,源氏内大臣安排花散里居东院中带廊坊的西殿。家务办事处及家臣住所,也都做了应有的安置。东殿拟定明石姬居住。北殿宽广,因此隔成许多房间,凡以前一时结缘而许以终身赡养的女人,他准备安排她们集中住在此殿。正殿空着,作为自己偶尔来住时休息之所。
他时常寄信给明石姬,劝她早日入京。但明石之君碍于低微身份一直不敢冒昧。她想:“听说京中身份高贵女人,公子对她们也不即不离,似爱非爱,反而让她们增加痛苦。我身上究竟有多少恩宠,胆敢入京与她们并列呢?以我的微贱入京,反让孩子丢脸。料想他的光临一定难得,我在那里专诚等候,给人耻笑,难免弄得老大没趣。”她心中好生烦恼。但又转念:让这孩子从此做个乡下姑娘,不得同别人一样享受富贵,也太委屈了她。因此她又不敢埋怨公子而断然拒绝他。
她的父母也认为她的顾虑确有道理,一筹莫展。
明石道人忽然想起:他夫人已故的中务亲王祖父,在京郊嵯峨地方大堰河附近有一所宫邸。这亲王的后裔零落,没有一个继承人,因此久已荒芜。有一个前代传下来的管家,现正代管这片领地。明石道人便同他商谈修缮宅邸,钱由道人出,委托管家监督施工,准备让女儿娘俩迁居靠近京城的地方以便适应京都生活。
源氏内大臣并不知道明石道人有这打算,只是想不通为何明石姬不肯入京。念及小女公子孤苦伶仃地在乡下长大起来,招惹世人议论,而成为她一生的瑕疵。
大堰邸宅修理完竣以后,明石道人把发现此屋后的经过情况报告源氏内大臣,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明石姬以前一直不肯迁到东院来和众人同居,原来是有此打算。他觉得这件事用心周到,很有意思,心中十分欣慰。于是命令惟光朝臣到大堰河去,用心办理邸内各处应有的设备。惟光回报:“那地方风景甚好,与明石浦海边相似。”源氏内大臣想:这样的地方,给这个人住倒很相宜。源氏公子所建造的佛堂,位在嵯峨大觉寺之南,面对瀑布,风趣之雅,不亚于大觉寺。大堰的明石邸则面临河流,建造在一所美妙不可言喻的松林中。其正殿简单朴素,却另有山乡风味。内部装饰布置,均由源氏内大臣设计。
源氏内大臣派几个亲信,偷偷地赶赴明石浦迎接明石姬。
明石姬这回已无可推托,只得下决心动身。离开这多年住惯的浦滨,又觉依依不舍,想起了父亲今后将凄凉寂寞地独居浦上,更觉心绪烦乱,悲伤不已。
明石道人茫然若失,嘴里反复同一句话:“那么我以后不能再见这小宝贝了么?”此外没有别的言语。
老夫人也很悲伤,自己随女儿进京,老道人一人留在老家,谁人照顾他呢。哪怕露水姻缘也让人挂念,更何况老夫老妻呢,想起这些让人肝肠寸断呢。
那些青年侍女,现在离开乡野迁居京都,无不欢天喜地。背井离乡让她们又泪沾襟袖。
适逢秋天,出发那天早晨,秋风萧瑟,虫声烦乱。明石道人比照往日诵经时刻起得还早,诵经拜佛。此乃喜庆之事,不该有不吉利的言行,然而谁也忍不住流下泪来。小女公子长得异常可爱,外公把她看作夜明珠一般,常常抱着不肯放手。小外孙女也就喜爱他,缠着他。他想起自己是异于常人的出家之身,应该有所顾忌,不可过分亲昵这小女公子。然而片刻不见,便觉过不下去,难于忍受。便吟诗道:“遥祝前程多幸福,临歧老泪苦难禁。哎呀,这话太不祥了!”连忙把眼泪揩干净。
他的尼姑夫人接着吟道:“当年联袂/mèi/辞京阙,今日独行路途迷。”吟罢禁不住哭泣起来,这也是难怪的。她回想过去多年来夫妇之谊,觉得今朝一旦抛舍,凭仗了这不甚可靠的因缘而重新回到曾经厌弃的京都,实在不是妥善之计。
明石姬也吟诗道:“此去何时重拜见,无常世事渺难知。据女儿之意,父亲最好陪送我们进京。”她恳切劝驾。但明石道人说:“有种种原因,不便离去。”然而他想起了女眷一路上不便之处,又非常担心。
走陆路,车辆太多,十分招摇。若分为水陆两路,又太麻烦。由于京中来使也非常注意避免人目,于是决定全部乘船,悄悄地前行。
辰时出发,一行船舶在“浦上朝雾”中渐渐远去。
这一天正值顺风。舍舟登陆,乘车到达京都,一路谨慎不曾延误。
源氏内大臣吩咐亲信,赴邸内举办乔迁安达贺宴。他自己何日来访,只因有所不便,尚须考虑安排。不觉匆匆地过了几天。明石姬不见源氏,心中一直悲伤。她思慕故乡,寂寞无聊,便取出当年公子当作纪念品送她的那张琴来,独居一室,恣意操奏。略弹片刻,便觉松风飒然而至,与琴声相和。那尼姑母夫人正斜倚着忧伤悲叹,听见琴声,便坐起身来,即兴吟道:
“祝发独寻山里静,松风犹是旧时音。”
明石姬和诗云:“拟讬琴心怀故友,他乡何处觅知音?”
明石姬如此蹉跎光阴,又过了数日。
源氏内大臣内心不安,便顾不得人目注视,决心赴大堰访问。他以前不曾将此事明确告知紫姬,但深恐她照例会从别人处听到,反而不好,故这回如实告诉了她。对她说:“桂院有些事,必须亲往料理,我不觉已搁置很久了。还有约定来京访我的人,正在那附近等待,不去也不好意思。再则嵯峨佛堂里的佛像,装饰尚未完成,也得去照料一下。总须在那里耽搁两三天呢。”
紫姬以前曾听人说过他突然营造桂院,现在料想是要给明石姬住的了,心中很不高兴,答道:“你去那边两三天,怕连斧头柄也烂光了吧?教人等杀呢!”脸上露出不快之色。
源氏内大臣说:“你又多心了!大家都说我和从前完全不同了,只有你……”花言巧语地安慰了她一番之后,太阳已经很高了。
微行出门,由几个心腹驾车,悄悄地前行,到达大堰已是黄昏时分。
从前流放明石浦时,身穿旅装便服,明石姬已赞叹他的风姿之美,见所未见。现在身穿官袍,加之用心打扮,其神情之艳丽竟是盖世无双,她见了心惊目眩,心头的愁云忽然消散,不觉喜形于色。
源氏公子到了邸内,觉得一切都可喜可爱。看见了小女公子,尤为感动,深悔以前多时隔绝,何等可惜!他想:“葵姬所生的夕雾,世人盛称其为美男子,不过因为他是太政大臣的外孙,权势所关,不得不颂扬耳。这小女公子年仅三岁,便已长得如此美丽,将来可想而知了。”但见她向人天真烂漫地微笑,那娇痴模样实在教人爱杀!
这一晚公子与明石姬两人娓娓话情,直至天明。
源氏公子叫工人重新疏导东边廊房下流出来的泉水,自己脱下官袍,仅穿内衣,亲去指示,其姿态异常优美。突然想起了那老尼姑,说道:“师姑老太太也住在这里么?我太不恭敬了。”便命取官袍来穿上,走到尼姑居处的帷屏旁边,言道:“小女能长得如此美好而无缺陷,全是太君修行积德之故。太君为了我等,舍弃了心爱的静修之处而重返尘世,此恩非浅。而老大人独居浦上,定多悬念。种种照拂,感谢不尽!”这番话说得情意深长。尼姑答道:“能蒙公子体谅我重返尘世之苦心,老身延命至今,也不算虚度光阴了。”说到这里,哭了。
此时那泉水已经修好,水声淙淙,仿佛泣诉旧情。尼姑便吟诗道:“故主重来人不识,泉声絮语旧时情。”此处说的故主,指老尼姑本是该亲王孙女。
源氏公子听了,觉得她这诗并不做作,而语气谦逊,诗情甚雅。便答吟:“泉声不忘当年事,故主音容异昔时。往事实在很可恋慕呵!”他一面沉思往昔,一面站起身来,姿态甚为优雅。尼姑觉得这真是个盖世无双的美男子。
公子来到嵯峨佛堂。
到了月色当空之时,才从佛堂回大堰邸,此时想起当年明石浦上月夜的情景。明石姬猜到他的心事,便乘机取出那张琴来,放在他面前。公子心中顿感凄怆,难于忍受,便弹奏一曲。弹奏之时,从前的情景仿佛就在目前。于是公子吟诗道:“弦音不负当年誓,始信恩情无绝时。”
明石姬答道:“弦音誓不变,聊慰相思情。一曲舒愁绪,松风带泣声。”
与源氏公子如此对答吟唱,并无不和之处,明石姬为此感到分外欣幸。
明石姬的花容月貌,令源氏难分难舍。小女公子的娇姿,让他百看不厌。他想:“这孩子叫我如何安排呢?让她在暗中生长,委屈了她,何等可惜!不如带她到二条院去,给紫姬当女儿,可以尽心竭力地教养她。将来送她入宫,也免得世人讥评。”然而又恐明石姬不肯,因此不便出口,只是对着这小娃娃垂泪。小女公子起初见父亲还怕羞,后来渐渐熟了,与他亲近。源氏公子越发觉得她娇美可爱。他抱着她,这父女二人的姿态真漂亮!可知他们原有宿世因缘。
次日,预定回京都去,为了惜别,这一天早上起身稍迟。他准备从这里直接返京。但京中来了许多达官贵人,聚集在桂院。又有许多殿上人到这邸内来迎接他。源氏公子一面整理行装,一面懊恼地说:“真不好意思!这里不容易找到,他们怎么会来的?”
明石姬勉强起身,膝行而前,把半身隐在帷屏后面,姿态优美高雅。如此娇艳模样,即便说她是个皇女,也无不称之处。源氏公子便把帷屏的垂布撩起,与她细说离情。
终于只得起身告别。走了几步,回头一看,这个一向羞涩不前的女人,居然走出门来送别了。明石姬举目仔细探望源氏,觉得这真是一个相貌堂堂的美男子!不仅具有十足的内大臣风度,连裙裾上也泛溢出风流高雅的气息来。这也未免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源氏内大臣打扮得齐齐整整,走出门去时,前驱者高声喝道,甚是威风。源氏决定今日游玩桂院,命令车驾转赴其地。
月光皎洁之时,召开音乐会,繁弦急管,热闹非常。水面风来,与曲调相和,更觉富有雅趣。此时月亮升入高空,乐音响彻云霄。源氏内大臣于席上闲吟古歌:“我乡名桂里,桂是蟾宫生。为此盼明月,惠然来照临。”余兴未尽,继续吟道:“否去泰来日,月华在手旁。当年窜淡路,遥望此清光。”头中将接续:“月明暂被浮云掩,此夜清光普万方。”
右大弁年纪较长,桐壶帝时代早就在朝,圣眷优厚。此时他追怀故主,便吟诗道:“月明遽/jù/舍天宫去,落入深山何处边?”
源氏内大臣恣情谈笑,庄谐不拘。众人唱着神乐歌《此马》,跳起舞来。
源氏内大臣不曾再度向明石姬告别,亦觉于心不安。
回到二条院,休息片刻,然后将嵯峨山中情状讲给紫姬听。他说:“我回家延迟了一天,心里很懊恼。只因那些好事者来找我,硬把我留住了。今天疲劳得很呢。”就进去睡觉了。
紫姬心中照例很不高兴。源氏内大臣装作不知,开导她说:“你与她身份悬殊,同她比较是不行的。你应该想:尔为尔,我为我。不同她计较才是。”预定这天晚上入宫。
明石姬的回信早已送到。源氏内大臣并不隐藏,就在紫姬面前拆阅。信中并无特别使她懊恼的文句,源氏内大臣便对紫姬说:“你把这信撕毁了吧!这种东西很讨厌,放在这里,和我的年纪很不相称。”说着,将身靠在矮几上,心中却念念不忘地记挂明石姬,只管望着灯火出神,别无话说。
那封信平展在桌子上,但紫姬装作并不介意。
源氏内大臣说:“你硬装不要看,却又偷看。你那眼色才教我不安呢。”脸上娇憨之色可掬。他靠近紫姬身旁,对她言道:“不瞒你说,她已经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孩,可见前世宿缘不浅。然而这母亲身份低微,我公然把这孩子当作女儿抚养,又恐惹人议论。因此我很烦恼。请你体谅我,代我想个办法,一切由你做主吧。你道如何是好?接她到这里来由你抚育,好不好?这无辜的孩子,我不忍抛弃她,想给她那小小的腰身上穿一条裙子,如果你不嫌亵渎,请你替她打结,好么?”
紫姬答道:“你如此不了解我,竟出我意料之外。你倘如此,我也只得不管你的事了。你该知道,我最喜欢天真烂漫的孩子。这孩子当这年龄,该是何等可爱呵!”她脸上微微露出笑容。紫姬生性爱好小儿,很想取得这女孩,抱在手里抚育她。源氏内大臣心中迟疑不决:究竟如何是好?真个迎接她来此么?
大堰邸内,他不便常去。只有赴嵯峨佛堂念佛之时,乘便去访,每月欢会两次而已。比较起牛郎织女来,差强人意。明石姬虽然不敢再有奢望,但心中安得不伤离怨别?
本回故事复习
流放到须磨之后,源氏梦见桐壶帝,神谕他转移到明石,受到明石道人与其女儿明石姬的款待。明石姬姿容秀丽、才情出众,却因出身卑微而自觉配不上源氏,对其情意始终怀着深深的不安与羞怯。
源氏与明石姬在风声与海涛中,彼此情感渐深,最终共度春宵,致使明石姬怀孕。两人虽有情意,但地位悬殊,使得这段关系笼罩着忧虑和隐忍。
源氏在流放之后渐显沉静与成熟,对明石姬的才德与美貌心生怜惜,也表现出真诚的柔情。
明石姬虽然深爱源氏,但始终低调自抑,不敢奢望名分,其内心的矛盾挣扎令人动容。
很多时候理解为“仅次于”。
第十八回 松风
本回故事简介
本回标题来自于明石之君的诗句:“弦音誓不变,聊慰相思情。一曲舒愁绪,松风带泣声。”与前回同年,写源氏三十一岁秋天之事,其内容与第十三回《明石》相连接。流放到须磨之后,源氏梦见桐壶帝,神谕他转移到明石,受到明石道人与其女儿明石姬的款待。明石姬姿容秀丽、才情出众,却因出身卑微而自觉配不上源氏,对其情意始终怀着深深的不安与羞怯。
本回故事导读
二条院的东院修建工事已毕,源氏内大臣安排花散里居东院中带廊坊的西殿。家务办事处及家臣住所,也都做了应有的安置。东殿拟定明石姬居住。北殿宽广,因此隔成许多房间,凡以前一时结缘而许以终身赡养的女人,他准备安排她们集中住在此殿。正殿空着,作为自己偶尔来住时休息之所。
他时常寄信给明石姬,劝她早日入京。但明石之君碍于低微身份一直不敢冒昧。她想:“听说京中身份高贵女人,公子对她们也不即不离,似爱非爱,反而让她们增加痛苦。我身上究竟有多少恩宠,胆敢入京与她们并列呢?以我的微贱入京,反让孩子丢脸。料想他的光临一定难得,我在那里专诚等候,给人耻笑,难免弄得老大没趣。”她心中好生烦恼。但又转念:让这孩子从此做个乡下姑娘,不得同别人一样享受富贵,也太委屈了她。因此她又不敢埋怨公子而断然拒绝他。
她的父母也认为她的顾虑确有道理,一筹莫展。
明石道人忽然想起:他夫人已故的中务亲王祖父,在京郊嵯峨地方大堰河附近有一所宫邸。这亲王的后裔零落,没有一个继承人,因此久已荒芜。有一个前代传下来的管家,现正代管这片领地。明石道人便同他商谈修缮宅邸,钱由道人出,委托管家监督施工,准备让女儿娘俩迁居靠近京城的地方以便适应京都生活。
源氏内大臣并不知道明石道人有这打算,只是想不通为何明石姬不肯入京。念及小女公子孤苦伶仃地在乡下长大起来,招惹世人议论,而成为她一生的瑕疵。
大堰邸宅修理完竣以后,明石道人把发现此屋后的经过情况报告源氏内大臣,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明石姬以前一直不肯迁到东院来和众人同居,原来是有此打算。他觉得这件事用心周到,很有意思,心中十分欣慰。于是命令惟光朝臣到大堰河去,用心办理邸内各处应有的设备。惟光回报:“那地方风景甚好,与明石浦海边相似。”源氏内大臣想:这样的地方,给这个人住倒很相宜。源氏公子所建造的佛堂,位在嵯峨大觉寺之南,面对瀑布,风趣之雅,不亚于大觉寺。大堰的明石邸则面临河流,建造在一所美妙不可言喻的松林中。其正殿简单朴素,却另有山乡风味。内部装饰布置,均由源氏内大臣设计。
源氏内大臣派几个亲信,偷偷地赶赴明石浦迎接明石姬。
明石姬这回已无可推托,只得下决心动身。离开这多年住惯的浦滨,又觉依依不舍,想起了父亲今后将凄凉寂寞地独居浦上,更觉心绪烦乱,悲伤不已。
明石道人茫然若失,嘴里反复同一句话:“那么我以后不能再见这小宝贝了么?”此外没有别的言语。
老夫人也很悲伤,自己随女儿进京,老道人一人留在老家,谁人照顾他呢。哪怕露水姻缘也让人挂念,更何况老夫老妻呢,想起这些让人肝肠寸断呢。
那些青年侍女,现在离开乡野迁居京都,无不欢天喜地。背井离乡让她们又泪沾襟袖。
适逢秋天,出发那天早晨,秋风萧瑟,虫声烦乱。明石道人比照往日诵经时刻起得还早,诵经拜佛。此乃喜庆之事,不该有不吉利的言行,然而谁也忍不住流下泪来。小女公子长得异常可爱,外公把她看作夜明珠一般,常常抱着不肯放手。小外孙女也就喜爱他,缠着他。他想起自己是异于常人的出家之身,应该有所顾忌,不可过分亲昵这小女公子。然而片刻不见,便觉过不下去,难于忍受。便吟诗道:“遥祝前程多幸福,临歧老泪苦难禁。哎呀,这话太不祥了!”连忙把眼泪揩干净。
他的尼姑夫人接着吟道:“当年联袂/mèi/辞京阙,今日独行路途迷。”吟罢禁不住哭泣起来,这也是难怪的。她回想过去多年来夫妇之谊,觉得今朝一旦抛舍,凭仗了这不甚可靠的因缘而重新回到曾经厌弃的京都,实在不是妥善之计。
明石姬也吟诗道:“此去何时重拜见,无常世事渺难知。据女儿之意,父亲最好陪送我们进京。”她恳切劝驾。但明石道人说:“有种种原因,不便离去。”然而他想起了女眷一路上不便之处,又非常担心。
走陆路,车辆太多,十分招摇。若分为水陆两路,又太麻烦。由于京中来使也非常注意避免人目,于是决定全部乘船,悄悄地前行。
辰时出发,一行船舶在“浦上朝雾”中渐渐远去。
这一天正值顺风。舍舟登陆,乘车到达京都,一路谨慎不曾延误。
源氏内大臣吩咐亲信,赴邸内举办乔迁安达贺宴。他自己何日来访,只因有所不便,尚须考虑安排。不觉匆匆地过了几天。明石姬不见源氏,心中一直悲伤。她思慕故乡,寂寞无聊,便取出当年公子当作纪念品送她的那张琴来,独居一室,恣意操奏。略弹片刻,便觉松风飒然而至,与琴声相和。那尼姑母夫人正斜倚着忧伤悲叹,听见琴声,便坐起身来,即兴吟道:
“祝发独寻山里静,松风犹是旧时音。”
明石姬和诗云:“拟讬琴心怀故友,他乡何处觅知音?”
明石姬如此蹉跎光阴,又过了数日。
源氏内大臣内心不安,便顾不得人目注视,决心赴大堰访问。他以前不曾将此事明确告知紫姬,但深恐她照例会从别人处听到,反而不好,故这回如实告诉了她。对她说:“桂院有些事,必须亲往料理,我不觉已搁置很久了。还有约定来京访我的人,正在那附近等待,不去也不好意思。再则嵯峨佛堂里的佛像,装饰尚未完成,也得去照料一下。总须在那里耽搁两三天呢。”
紫姬以前曾听人说过他突然营造桂院,现在料想是要给明石姬住的了,心中很不高兴,答道:“你去那边两三天,怕连斧头柄也烂光了吧?教人等杀呢!”脸上露出不快之色。
源氏内大臣说:“你又多心了!大家都说我和从前完全不同了,只有你……”花言巧语地安慰了她一番之后,太阳已经很高了。
微行出门,由几个心腹驾车,悄悄地前行,到达大堰已是黄昏时分。
从前流放明石浦时,身穿旅装便服,明石姬已赞叹他的风姿之美,见所未见。现在身穿官袍,加之用心打扮,其神情之艳丽竟是盖世无双,她见了心惊目眩,心头的愁云忽然消散,不觉喜形于色。
源氏公子到了邸内,觉得一切都可喜可爱。看见了小女公子,尤为感动,深悔以前多时隔绝,何等可惜!他想:“葵姬所生的夕雾,世人盛称其为美男子,不过因为他是太政大臣的外孙,权势所关,不得不颂扬耳。这小女公子年仅三岁,便已长得如此美丽,将来可想而知了。”但见她向人天真烂漫地微笑,那娇痴模样实在教人爱杀!
这一晚公子与明石姬两人娓娓话情,直至天明。
源氏公子叫工人重新疏导东边廊房下流出来的泉水,自己脱下官袍,仅穿内衣,亲去指示,其姿态异常优美。突然想起了那老尼姑,说道:“师姑老太太也住在这里么?我太不恭敬了。”便命取官袍来穿上,走到尼姑居处的帷屏旁边,言道:“小女能长得如此美好而无缺陷,全是太君修行积德之故。太君为了我等,舍弃了心爱的静修之处而重返尘世,此恩非浅。而老大人独居浦上,定多悬念。种种照拂,感谢不尽!”这番话说得情意深长。尼姑答道:“能蒙公子体谅我重返尘世之苦心,老身延命至今,也不算虚度光阴了。”说到这里,哭了。
此时那泉水已经修好,水声淙淙,仿佛泣诉旧情。尼姑便吟诗道:“故主重来人不识,泉声絮语旧时情。”此处说的故主,指老尼姑本是该亲王孙女。
源氏公子听了,觉得她这诗并不做作,而语气谦逊,诗情甚雅。便答吟:“泉声不忘当年事,故主音容异昔时。往事实在很可恋慕呵!”他一面沉思往昔,一面站起身来,姿态甚为优雅。尼姑觉得这真是个盖世无双的美男子。
公子来到嵯峨佛堂。
到了月色当空之时,才从佛堂回大堰邸,此时想起当年明石浦上月夜的情景。明石姬猜到他的心事,便乘机取出那张琴来,放在他面前。公子心中顿感凄怆,难于忍受,便弹奏一曲。弹奏之时,从前的情景仿佛就在目前。于是公子吟诗道:“弦音不负当年誓,始信恩情无绝时。”
明石姬答道:“弦音誓不变,聊慰相思情。一曲舒愁绪,松风带泣声。”
与源氏公子如此对答吟唱,并无不和之处,明石姬为此感到分外欣幸。
明石姬的花容月貌,令源氏难分难舍。小女公子的娇姿,让他百看不厌。他想:“这孩子叫我如何安排呢?让她在暗中生长,委屈了她,何等可惜!不如带她到二条院去,给紫姬当女儿,可以尽心竭力地教养她。将来送她入宫,也免得世人讥评。”然而又恐明石姬不肯,因此不便出口,只是对着这小娃娃垂泪。小女公子起初见父亲还怕羞,后来渐渐熟了,与他亲近。源氏公子越发觉得她娇美可爱。他抱着她,这父女二人的姿态真漂亮!可知他们原有宿世因缘。
次日,预定回京都去,为了惜别,这一天早上起身稍迟。他准备从这里直接返京。但京中来了许多达官贵人,聚集在桂院。又有许多殿上人到这邸内来迎接他。源氏公子一面整理行装,一面懊恼地说:“真不好意思!这里不容易找到,他们怎么会来的?”
明石姬勉强起身,膝行而前,把半身隐在帷屏后面,姿态优美高雅。如此娇艳模样,即便说她是个皇女,也无不称之处。源氏公子便把帷屏的垂布撩起,与她细说离情。
终于只得起身告别。走了几步,回头一看,这个一向羞涩不前的女人,居然走出门来送别了。明石姬举目仔细探望源氏,觉得这真是一个相貌堂堂的美男子!不仅具有十足的内大臣风度,连裙裾上也泛溢出风流高雅的气息来。这也未免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源氏内大臣打扮得齐齐整整,走出门去时,前驱者高声喝道,甚是威风。源氏决定今日游玩桂院,命令车驾转赴其地。
月光皎洁之时,召开音乐会,繁弦急管,热闹非常。水面风来,与曲调相和,更觉富有雅趣。此时月亮升入高空,乐音响彻云霄。源氏内大臣于席上闲吟古歌:“我乡名桂里,桂是蟾宫生。为此盼明月,惠然来照临。”余兴未尽,继续吟道:“否去泰来日,月华在手旁。当年窜淡路,遥望此清光。”头中将接续:“月明暂被浮云掩,此夜清光普万方。”
右大弁年纪较长,桐壶帝时代早就在朝,圣眷优厚。此时他追怀故主,便吟诗道:“月明遽/jù/舍天宫去,落入深山何处边?”
源氏内大臣恣情谈笑,庄谐不拘。众人唱着神乐歌《此马》,跳起舞来。
源氏内大臣不曾再度向明石姬告别,亦觉于心不安。
回到二条院,休息片刻,然后将嵯峨山中情状讲给紫姬听。他说:“我回家延迟了一天,心里很懊恼。只因那些好事者来找我,硬把我留住了。今天疲劳得很呢。”就进去睡觉了。
紫姬心中照例很不高兴。源氏内大臣装作不知,开导她说:“你与她身份悬殊,同她比较是不行的。你应该想:尔为尔,我为我。不同她计较才是。”预定这天晚上入宫。
明石姬的回信早已送到。源氏内大臣并不隐藏,就在紫姬面前拆阅。信中并无特别使她懊恼的文句,源氏内大臣便对紫姬说:“你把这信撕毁了吧!这种东西很讨厌,放在这里,和我的年纪很不相称。”说着,将身靠在矮几上,心中却念念不忘地记挂明石姬,只管望着灯火出神,别无话说。
那封信平展在桌子上,但紫姬装作并不介意。
源氏内大臣说:“你硬装不要看,却又偷看。你那眼色才教我不安呢。”脸上娇憨之色可掬。他靠近紫姬身旁,对她言道:“不瞒你说,她已经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孩,可见前世宿缘不浅。然而这母亲身份低微,我公然把这孩子当作女儿抚养,又恐惹人议论。因此我很烦恼。请你体谅我,代我想个办法,一切由你做主吧。你道如何是好?接她到这里来由你抚育,好不好?这无辜的孩子,我不忍抛弃她,想给她那小小的腰身上穿一条裙子,如果你不嫌亵渎,请你替她打结,好么?”
紫姬答道:“你如此不了解我,竟出我意料之外。你倘如此,我也只得不管你的事了。你该知道,我最喜欢天真烂漫的孩子。这孩子当这年龄,该是何等可爱呵!”她脸上微微露出笑容。紫姬生性爱好小儿,很想取得这女孩,抱在手里抚育她。源氏内大臣心中迟疑不决:究竟如何是好?真个迎接她来此么?
大堰邸内,他不便常去。只有赴嵯峨佛堂念佛之时,乘便去访,每月欢会两次而已。比较起牛郎织女来,差强人意。明石姬虽然不敢再有奢望,但心中安得不伤离怨别?
本回故事复习
流放到须磨之后,源氏梦见桐壶帝,神谕他转移到明石,受到明石道人与其女儿明石姬的款待。明石姬姿容秀丽、才情出众,却因出身卑微而自觉配不上源氏,对其情意始终怀着深深的不安与羞怯。
源氏与明石姬在风声与海涛中,彼此情感渐深,最终共度春宵,致使明石姬怀孕。两人虽有情意,但地位悬殊,使得这段关系笼罩着忧虑和隐忍。
源氏在流放之后渐显沉静与成熟,对明石姬的才德与美貌心生怜惜,也表现出真诚的柔情。
明石姬虽然深爱源氏,但始终低调自抑,不敢奢望名分,其内心的矛盾挣扎令人动容。
很多时候理解为“仅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