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美国的“镇痛文化”
我7月中旬至下旬从城里“消失”了一周多,有网友问是不是游山玩水去了。不是的,是做了一个择期手术,现已基本恢复。这是我这一辈子经历的第一个外科手术。
术前见医生,他说术后除了少数禁忌,大多如前,特别是要尽快行走、散步、爬坡。我问到疼痛和镇痛的问题。他说我会给你开几天量的镇痛剂,你不用担心。我告诉他我对阿片类镇痛剂很小心,不愿意连续使用。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自己准备一些over-the-counter镇痛剂,但它们的镇痛效果要弱一些。
美国的药店如CVS,Walgreens里的镇痛剂,最常见的是Ibuprofen (布洛芬)和 Acetaminophen (对乙酰氨基酚)。这是两种老药,早就过了专利期。鉴于其相对安全、毒副作用较小,它们是over-the-counter的非处方药。在Costco和Sam’s Club里,generic的非品牌药,十几刀可以买一大瓶几百片。因为这次是手术后用药,我稍微讲究一点,特意到Walgreens去买了品牌药,即辉瑞生产的(液体胶囊型)Advil(艾德维 = 布诺芬)和强生生产的(凝胶胶囊型)Tylenol(泰诺 = 对乙酰氨基酚)。这种品牌药当然要贵一点,不是“白菜价”,我这种“迷信”可能是不必要的。但总的来说买品牌药,以及(对别的药而言)在药物专利期过后用原厂药(而不是仿制药),是有某些潜在优点的,比如其原料药的质量比较值得信赖,剂量比较准确,剂型和辅剂有利于发挥药效等。
术后从全麻中醒过来,医生对我说手术很成功,过一会儿你就可以回家了。我刚刚给了你一剂芬太尼,几小时内你不应该感觉太疼。我还给你开了一周的Percocet,疼痛问题可以解决,你要注意运动恢复。回家以后夫人从Walgreens给我取了药 —— 一满瓶42片Percocet,其实主要成分是Oxycodone(羟考酮)。我倒吸一口凉气,尽量不用!
几个月前我写了博文《麦肯锡公司导演的镇痛剂OxyContin滥用》。文中谈到,在2000年代至 2010年代的十几年中,纽约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与位于康州的普渡制药公司(Purdue Pharma)合谋,误导性地营销高度易成瘾的镇痛剂OxyContin,造成大量患者的成瘾。OxyContin是合成阿片类镇痛剂Oxycodone(羟考酮)的缓释剂型,与医生开给我的Percocet(非缓释剂型)的成分相同。
我在那篇文章中谈到,Oxycodone是特别容易成瘾的药物,即使在皆有成瘾性的阿片类和鸦片类强镇痛剂中,它也是特别突出的。它可以在出现生理性依赖之前先出现心理性依赖,有时这种依赖仅服用两三次就开始产生。假如我的医生仅开不多的几片,建议在剧痛难忍时可以服用,同时告知危险性让患者警惕,我认为这还说得过去的。
然而我这次得到42片Oxycodone,而且医生并无任何告诫。瓶子上写明4小时服一片,连服整整一个星期。假如真是这样,我估计7天后会很“喜欢”,有可能找借口(比如依然很疼痛)再跟医生要,如果再得到7天的剂量,其后就真可能成为医源性药物成瘾者了。回想起一年多以前我女儿拔智齿,医生也是毫不犹豫地开了一瓶Percocet(当然也没有服用)。
日前跟一位业内人士交流这个问题,从她给我的信息分析,我进一步确信术后医生很“大方”地开阿片类强镇痛剂,是美国“镇痛文化”和美式医患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美国社会长大的人总体上是不耐痛的,因为从小稍有疼痛就服药,不能“忍”。而美国的医生是个体户,在“镇痛文化”下成长起来的患者是他们的客户。医生当然知道滥用的危险,但又不得不重视客户(=他们高收入的来源)的满意度。他们开出的药方绝非违法,他们也在客户满意和可能的滥用之间找平衡。只是他们的平衡,在我看来是危险的。
现实生活中,我完全不是一个反对药物镇痛的人。在很多情况下(这里不摊开细说了)疼痛导致痛苦的体验和不堪的生活,也影响术后的功能恢复,因此用镇痛剂去缓解是很有必要的。至于我这次手术后的疼痛,我尽可能用over-the-counter镇痛剂去缓解,效果不错。我的做法是,在术后48小时内Advil和Tylenol联合用药。在0,6,12,18,24…… 小时每次服用400 mg Advil,在3,9,15,21……小时每次服用500 mg Tylenol,它保证我能有基本睡眠,且翻身、起夜、室内走动、室外慢散步时都不感觉很痛。到了第三天,情况进一步好转,这时我就只在出去走路前30分钟服用一次400 mg Advil,到1周时,我就不需要服用镇痛剂了,每次走2公里带坡的道路也没问题。现在我认为我已经恢复90%了。
当然,over-the-counter药物也不总是安全的。比如Advil (布诺芬)对胃肠道有刺激,胃不好的人不宜使用;Tylenol(泰诺)在高剂量时有肝脏毒性,肝功能不好的人要慎用。如果要用较高的剂量进行系统镇痛,特别是两种药联合使用(原则上可以),我建议对药物不太了解的人最好还是咨询一下医生。
已是成年人的女兒拔了四顆智齒, 只開了七天的Ibuprofen (布洛芬)
坚决不吃那些chemical!
大多是阿片类,长期系统服用易产生依赖,要小心。但剧痛时偶尔服用,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4. 患绝症病人如伴有剧痛(如骨癌晚期),不必忌讳成瘾,镇痛第一,让病人安然离世。
小心美国的“镇痛文化”
我7月中旬至下旬从城里“消失”了一周多,有网友问是不是游山玩水去了。不是的,是做了一个择期手术,现已基本恢复。这是我这一辈子经历的第一个外科手术。
术前见医生,他说术后除了少数禁忌,大多如前,特别是要尽快行走、散步、爬坡。我问到疼痛和镇痛的问题。他说我会给你开几天量的镇痛剂,你不用担心。我告诉他我对阿片类镇痛剂很小心,不愿意连续使用。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自己准备一些over-the-counter镇痛剂,但它们的镇痛效果要弱一些。
美国的药店如CVS,Walgreens里的镇痛剂,最常见的是Ibuprofen (布洛芬)和 Acetaminophen (对乙酰氨基酚)。这是两种老药,早就过了专利期。鉴于其相对安全、毒副作用较小,它们是over-the-counter的非处方药。在Costco和Sam’s Club里,generic的非品牌药,十几刀可以买一大瓶几百片。因为这次是手术后用药,我稍微讲究一点,特意到Walgreens去买了品牌药,即辉瑞生产的(液体胶囊型)Advil(艾德维 = 布诺芬)和强生生产的(凝胶胶囊型)Tylenol(泰诺 = 对乙酰氨基酚)。这种品牌药当然要贵一点,不是“白菜价”,我这种“迷信”可能是不必要的。但总的来说买品牌药,以及(对别的药而言)在药物专利期过后用原厂药(而不是仿制药),是有某些潜在优点的,比如其原料药的质量比较值得信赖,剂量比较准确,剂型和辅剂有利于发挥药效等。
术后从全麻中醒过来,医生对我说手术很成功,过一会儿你就可以回家了。我刚刚给了你一剂芬太尼,几小时内你不应该感觉太疼。我还给你开了一周的Percocet,疼痛问题可以解决,你要注意运动恢复。回家以后夫人从Walgreens给我取了药 —— 一满瓶42片Percocet,其实主要成分是Oxycodone(羟考酮)。我倒吸一口凉气,尽量不用!
几个月前我写了博文《麦肯锡公司导演的镇痛剂OxyContin滥用》。文中谈到,在2000年代至 2010年代的十几年中,纽约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与位于康州的普渡制药公司(Purdue Pharma)合谋,误导性地营销高度易成瘾的镇痛剂OxyContin,造成大量患者的成瘾。OxyContin是合成阿片类镇痛剂Oxycodone(羟考酮)的缓释剂型,与医生开给我的Percocet(非缓释剂型)的成分相同。
我在那篇文章中谈到,Oxycodone是特别容易成瘾的药物,即使在皆有成瘾性的阿片类和鸦片类强镇痛剂中,它也是特别突出的。它可以在出现生理性依赖之前先出现心理性依赖,有时这种依赖仅服用两三次就开始产生。假如我的医生仅开不多的几片,建议在剧痛难忍时可以服用,同时告知危险性让患者警惕,我认为这还说得过去的。
然而我这次得到42片Oxycodone,而且医生并无任何告诫。瓶子上写明4小时服一片,连服整整一个星期。假如真是这样,我估计7天后会很“喜欢”,有可能找借口(比如依然很疼痛)再跟医生要,如果再得到7天的剂量,其后就真可能成为医源性药物成瘾者了。回想起一年多以前我女儿拔智齿,医生也是毫不犹豫地开了一瓶Percocet(当然也没有服用)。
日前跟一位业内人士交流这个问题,从她给我的信息分析,我进一步确信术后医生很“大方”地开阿片类强镇痛剂,是美国“镇痛文化”和美式医患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美国社会长大的人总体上是不耐痛的,因为从小稍有疼痛就服药,不能“忍”。而美国的医生是个体户,在“镇痛文化”下成长起来的患者是他们的客户。医生当然知道滥用的危险,但又不得不重视客户(=他们高收入的来源)的满意度。他们开出的药方绝非违法,他们也在客户满意和可能的滥用之间找平衡。只是他们的平衡,在我看来是危险的。
现实生活中,我完全不是一个反对药物镇痛的人。在很多情况下(这里不摊开细说了)疼痛导致痛苦的体验和不堪的生活,也影响术后的功能恢复,因此用镇痛剂去缓解是很有必要的。至于我这次手术后的疼痛,我尽可能用over-the-counter镇痛剂去缓解,效果不错。我的做法是,在术后48小时内Advil和Tylenol联合用药。在0,6,12,18,24…… 小时每次服用400 mg Advil,在3,9,15,21……小时每次服用500 mg Tylenol,它保证我能有基本睡眠,且翻身、起夜、室内走动、室外慢散步时都不感觉很痛。到了第三天,情况进一步好转,这时我就只在出去走路前30分钟服用一次400 mg Advil,到1周时,我就不需要服用镇痛剂了,每次走2公里带坡的道路也没问题。现在我认为我已经恢复90%了。
当然,over-the-counter药物也不总是安全的。比如Advil (布诺芬)对胃肠道有刺激,胃不好的人不宜使用;Tylenol(泰诺)在高剂量时有肝脏毒性,肝功能不好的人要慎用。如果要用较高的剂量进行系统镇痛,特别是两种药联合使用(原则上可以),我建议对药物不太了解的人最好还是咨询一下医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唐宋韵》129.《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晏几道 【小心美国的“镇痛文化”】 《唐宋韵》128.《竹枝词二首》刘禹锡 【土耳其游记 (7). 大集市和香料集市】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对女儿的一次“坦白”】
已是成年人的女兒拔了四顆智齒, 只開了七天的Ibuprofen (布洛芬)
坚决不吃那些chemical!
大多是阿片类,长期系统服用易产生依赖,要小心。但剧痛时偶尔服用,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4. 患绝症病人如伴有剧痛(如骨癌晚期),不必忌讳成瘾,镇痛第一,让病人安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