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航标
澪标(みおつくし)
本回故事简介
须磨流放两年获得赦免,源氏回京。源氏与明石之君所生的女儿(后来的明石中宫)渐渐长大,为前程计,交由紫之上养育。作为亲生母亲,明石之君内心复杂,既有慈爱,也有微妙的嫉妒。
本回故事导读
源氏公子谪居须磨时,梦见父皇桐壶帝之后,心中常常挂念,总想做些佛事,拯救父皇在阴间受罪之苦。现在他已归京,便抓紧准备超荐。
太后病势依然沉重,但无法排斥源氏公子,心中甚是不乐。朱雀帝以前违背了父皇遗命,常恐身受恶报。如今已经遵命召回源氏,心中便觉快慰,但总担心自己不能长生,不宜久居皇位。因此常常宣召源氏公子入宫,共商国事。
朱雀帝让位的决心渐渐成熟。
次年二月,皇太子冷泉院举行冠礼。
皇太子年方十一,举止端详,容貌清丽,酷肖源氏,竟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这一对人物互相照映,光彩焕发,世人盛传,皆为美谈。
时代改换,万象更新,繁华热闹之事甚多。
源氏升任了内大臣。理应兼任摄政,但他说:“此乃繁重之职,我实不能胜任。”要把摄政之职让给早已告退的左大臣,此时高龄六十三岁的岳父。
源氏内大臣只有正夫人葵姬所生一个儿子夕雾,长得比别人特别俊美,特许在御前和东宫上殿。
源氏公子时时挂念明石之君怀孕在身,不知近况如何,推算起来已届产期。公子心中悄悄地派个使者前去探问。回报道:“已于三月十六日分娩,产一女婴,大小平安。”
算命先生曾经断定:“当生子女三人,其中必有天子与皇后。最低者太政大臣,亦位极人臣。”又说:“夫人中身份最低者,产的是女孩。”现在这句话已经应验了。
源氏暗自寻思:冷泉帝即位,相面先生那句话却证实了。确信“此次明石浦之行,定是明神引导。明石姬一定有生育皇后的宿缘,所以她那乖僻的父亲胆敢向我高攀身份不称的姻亲。如此说来,这个身份高贵的皇后,教她诞生在这穷乡僻壤,实在委屈了她,亵渎了她!目前暂且让她住在那里,将来一定迎她入京。”想定之后,立刻派人催促修筑东院的人从速竣工。
源氏公子请已故父皇一个掌管宣旨的女官,去明石,做新生儿的乳母。
做了母亲的明石姬,看到公子如此关心爱护,心情略感欣慰,便托来使转呈诗一首,借以略表心事:“单身抚幼女,袖狭不周身。欲蒙朝衣荫,朝朝待使君。”
明石姬怀孕之事,源氏公子向未对紫姬明言。但恐她将来会从别处听到,反而不好,因此先向她告白了:“不瞒你说,确有此事。天公真作怪:巴望生育的,偏偏不生,而无心于此的,反而生了,真乃一大遗憾啊!加之是个女孩,更不足道。即使放弃不管,亦无不可。然而这毕竟不是办法。不久我想接她到这里来,给你看看。但愿你不要嫉妒!”
可见公子这段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非常周到但又坚定。
紫姬听了,涨红了脸,答道:“怪哉!你常常说我嫉妒。我若是个嫉妒女子,自己想想也觉得讨厌。我是什么时候学会嫉妒的呢?正是你教我的呀!”她说时满腹怨恨。源氏公子莞尔道:“喏喏,你又嫉妒了!是谁教你的,不得而知。我只觉得你这态度完全出我意外。你胡乱猜测我所意想不到的事,因而怨恨我,教我想起了好不悲伤呵!”说着流下泪来。
紫姬回想年来日夜恋慕的这丈夫的关怀怜爱之心,以及屡次收到的情书,疑窦渐释,觉得他那种种行为的确都是逢场作戏,心中的怨恨也就消失了。
评注:嗨,紫姬即使是个圣女,对公子的行为也不能不嫉妒。然而,紫姬生吞下去,可见其对公子的信任和深情。公子的眼泪难道还值钱吗。
源氏公子偷偷地计算,到五月初五日,明石姬所生的女孩就该过五十天了,派使者赴明石浦,叮嘱他必须在过五十朝那一天赶到。
送去的礼物,都是公子用心置办的稀世珍品,也有适于实用的物件。
那乳母看见明石姬为人亲切可爱,就做了她的话伴,在宅内欢笑度日。从女子的见解,描摹源氏内大臣人品之优越,以及世人对他崇敬之真诚。明石姬听了,便觉她能替他产下这个名贵的种子,自身也很可骄傲。明石姬接到公子信函,回信:“可怜仙鹤栖荒岛,佳节无人过访来。闲愁万种无可排遣之时,忽逢来使殷勤慰问,心虽感激,命实困穷。务请早日善为处置,以图日后安身之计。”措辞十分恳切。
源氏公子接得回信,反复阅读,然后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可怜呵!”
紫姬回头向他瞟了一眼,也自言自语地低声唱起古歌来:“人似孤舟离浦岸,渐行渐远渐生疏。”唱罢耽入沉思。源氏公子恨恨地说:“你的误解真太深了。我说可怜,也只是顺口说出的。我回想那地方的情状时,往往觉得旧事难忘,就不免自言自语。你却句句都听在心里。”他仅将明石姬来信的封面给紫姬一看。紫姬看见笔迹非常优美,为贵族女子所不及,心中不免惭愧,妒恨地想道:“原来如此呵!怪不得……”
有一天公子忽然想起了花散里,便出门去访问。久别重逢,花散里态度仍很亲切,并无怨恨之色,源氏公子便觉安心。
看到源氏公子的姿态十分艳丽,俊美无比,花散里见了不觉肃然起敬。但她原来坐在窗前眺望月色,也就从容地坐在那里接待公子,那模样甚是端详。听见近旁秧鸡的叫声像敲门一样,花散里便吟诗道:“听得秧鸡叫,开门月上廊。不然荒邸里,哪得见清光?”吟时脉脉含情,娇羞无限。源氏公子想道:“世间女子个个可爱,教我难于舍弃。这便苦死我也!”答道:“听得秧鸡叫,蓬门立刻开。窃疑香闺里,夜夜月光来。倒教我不放心了。”这是同她开玩笑,并非真个疑心花散里有外情。说起前年临别时公子吟“后日终当重见月,云天暂暗不须忧”之句,又说:“其实那时惜别何必如此悲伤?你重返京城也不来看我,反正我这薄命之身,现在还是一样悲伤。”说时娇嗔之相甚是可爱。源氏公子照例用一大套甜言蜜语来安慰她,这些话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
评注:哈,作者这句“不知道他是从哪儿学来的”极具妙趣。他就是天生的大情种!
紫姬的父亲兵亲王过去几年来并不同情于源氏公子流放之苦,而一味趋炎附势,因此现在源氏内大臣对他不快,依旧交情不睦。他对世间一般人普施恩惠,无求不应。只有对于兵亲王一家漠不关情。藤壶皇后可怜这哥哥,认为此乃一大憾事。
是年秋,源氏内大臣参拜住吉明神神社。此行为了还愿,仪仗壮丽,轰动一时。满朝公卿及殿上人争先参加。
做梦也没有想到,明石之君此时也凑巧在此拜神,却远远地被排在浩大阵势之外,如同普通的人,好不失落。看见源氏的儿子夕雾如此高贵尊严,想起自己的女儿如此渺小,不胜悲伤。便向着住吉神社合掌礼拜,为女儿祝福。
明石姬颇感困窘:如果照旧去参拜,则我这微贱之身所献菲薄供品,毫不足数,一定不入神明之目;如果就此折回,则又不成体统。考虑之下,今天还不如先在难波浦停泊,至少举行一下祓禊fú xì也好。便命将船开向难波浦。
得空,惟光便把明石姬的船被这里的盛况所吓退之事告诉了公子。公子吃惊道:“我全然不知呀!”十分可怜她。他回想神明引导他到明石浦之事,便觉这明石姬异常可爱。料想她此时必然悲伤,总须给她一信,以慰其心。便在一张便条纸上写道:“但得‘图相见’,不惜‘舍身命’。赖此宿缘深,今日得相近。”写好之后,把纸条交与惟光。惟光便派一个知道详情的仆人把这诗送交明石姬。
明石姬望见源氏公子等并马而过,心中悲伤。正在此时,忽接来书。虽然寥寥数语,亦觉甚可喜慰,感激之余,流下泪来。便答诗云:“我身无足道,万事不随心。哪得通情愫,为君舍此身?”把诗附在祓禊时当作供品用的布条上,交使者复呈公子。
日色渐暮,晚潮上涨。海湾里的鹤引颈长鸣,其声清厉,催人哀思。源氏公子感伤之余,几乎想不避人目,前去与明石姬相会了。便赋诗道:“青衫常湿透,犹似旅中情。闻道田蓑好,此蓑不掩身。”回京时一路上逍遥游览,但心中念念不忘明石姬。
明石姬等候源氏公子去后,次日适逢吉日,便赴住吉神社奉献供品。这才完成了与她身份相称的祈愿。公子抵京后不多天,就有一个使者来到明石浦,带来公子的信,言最近即将迎接明石姬入京。明石姬想道:“这确是一片诚意,他对我也很重视了。然而使不得吧,我离去此浦,到了京中,如果环境不佳,弄得进退两难,这便怎么办呢?”她颇有顾虑。明石道人也觉得把女儿和外孙女放走很可担心。但倘让她们埋没在这乡间,又觉得比未识源氏公子以前更加辛酸了。父女二人顾虑重重,结果托使者上复公子:入京之事一时未能决定。
六条妃子回京之后,依旧住在六条的旧宫邸中。屋宇大加修饰,崭然一新,生活十分悠闲风雅。对公子已经断念。岂料忽然身患重病,心情异常忧惧。
她推想因为近几年不得勤修佛法,以至罪孽深重之故,悔恨之余,竟然落发做了尼姑。
源氏内大臣闻此消息,便赴六条宫邸拜访,殷勤慰问,情深无限。
六条妃子在枕畔设置源氏公子的座位,自己坐起身来靠在矮几上,隔着帷屏与公子谈话。源氏公子推察她身体已经十分衰弱,想道:“自昔至今,我始终怜爱她。此心尚未向她表白,难道就此诀别了么?”痛惜之下,伤心地哭泣起来。
六条妃子看见公子对她如此多情,心中万分感动,便把女儿前斋宫向他托付:“我死之后,此女定然孤苦。务请将她放在心上,凡遇事故,勿忘照拂。因为她别无保护者,身世异常不幸。我身虽女流,但教一息尚存,总想悉心抚育,直到她知情达理之年……”说到这里,泣不成声,仿佛命在须臾了。
源氏公子答道:“即使你不叮嘱,我也决无遗忘之理。今既承嘱,自当尽心竭力,多方照顾。务请勿以后事为念。”
六条妃子说:“如此说来,多多有劳了!但她即使有个确实可靠的父亲悉心照顾,无母之女,总是最可怜的。不过,你倘过分爱怜,将她列入恋侣,则深恐引人妒忌,反遭意外之殃。此虽我之过虑,但请决勿妄动此念。我有亲身经历,痛感女子身罹情网,必多意外之苦。故我决心要她摒绝情思,以处女终其身。”
评注:知源氏心者,六条妃子也。“宁守处子身,不陷儿女情”,字字泣血!
日色渐暮,晚潮上涨。海湾里的鹤引颈长鸣,其声清厉,催人哀思。
自此以后,源氏公子不断派人前来殷勤慰问。不料别后七八日,六条妃子就逝世了。源氏公子遭此意外之变,痛感人世无常,顿觉心灰意懒。他也不去上朝,专心安排葬仪与佛事。召集邸内所有人员,吩咐一切应有事宜。用心之忠诚周到,足以抵偿近年来疏阔之罪了。
虽然以前源氏对六条妃子的女儿前斋宫有所私心,但是每每想到妃子死前的嘱咐,总觉对她不起,况且自己答应待她如女儿。经过几番内心争斗,终于初步定下心来,以父亲的身份照顾此女。
光阴迅逝,岁月空度,六条宫邸内日渐冷落萧条,众侍女也逐渐散去了。加之这地方是偏近东郊的京极一带,各处山寺的晚钟都可听见。前斋宫住在这里,每闻钟声,时常嘤嘤啜泣。
朱雀院自从斋宫下伊势那天在大极殿举行庄严仪式时看到了她的美貌之后,至今不能忘怀。后来斋宫返京,他曾对六条妃子说:“让她进宫来,和我的三妹斋院等姐妹们住在一起吧。”但六条妃子不敢答应,她想:“宫中身份高贵的妃嫔甚多,而我这边没有忠诚的保护人,如何去得?”并且她还有顾虑:“朱雀院身体很不好,也是可担心的。设有不讳,岂不教我女儿和我一样守寡么?”因此迟疑不决。但现在六条妃子死了,朱雀院又诚恳地提出他的愿望。源氏内大臣闻此消息,心念违背了朱雀院的愿望而夺取这女子,是对人不起的。而放弃这个绝色美人,又甚可惜。他就去和师姑藤壶皇后商量。
源氏内大臣回到二条院后,便将此事告知紫姬:“我想把前斋宫迎接到这里来,你和她两人共话,倒是很好的一对伴侣。”紫姬很高兴,连忙准备迎接。
本回故事复习
标题寓意:“澪標”原意为在水中设立的航路标志,引申为指引、依托之物,也象征漂泊中寻找方向与依靠的人。在本回中,它暗示着源氏在离开流放地后,情感上与明石一族特别是明石之君母女之间的牵系和界限。
源氏在须磨、明石流放两年后,因朝廷政局变动被召回京城,并迅速恢复身份,官位,重新成为宫中焦点。他受到了冷泉帝的高度尊崇。
回京后,源氏与紫之上的关系略显紧张。紫之上对明石之行略感介怀,尤其是源氏将明石女子所生之女带回抚养,隐隐不安。源氏为安抚紫之上,将小女儿交由她抚养,实际上也有政治考量,希望将这位出身低微的女儿纳入贵族圈层。
明石之君虽然对女儿被带往京城深感痛惜,却也甘心接受安排,希望女儿能有更高贵的未来。
紫之上:表面温婉,对源氏宠爱他女儿也有隐忍与忧虑,母性觉醒。
明石女子:低姿态、深情又自尊,表现出一种典雅的克制美。
源氏迎接明石之君的女儿回京(网图)
第十四回 航标
澪标(みおつくし)
本回故事简介
须磨流放两年获得赦免,源氏回京。源氏与明石之君所生的女儿(后来的明石中宫)渐渐长大,为前程计,交由紫之上养育。作为亲生母亲,明石之君内心复杂,既有慈爱,也有微妙的嫉妒。
本回故事导读
源氏公子谪居须磨时,梦见父皇桐壶帝之后,心中常常挂念,总想做些佛事,拯救父皇在阴间受罪之苦。现在他已归京,便抓紧准备超荐。
太后病势依然沉重,但无法排斥源氏公子,心中甚是不乐。朱雀帝以前违背了父皇遗命,常恐身受恶报。如今已经遵命召回源氏,心中便觉快慰,但总担心自己不能长生,不宜久居皇位。因此常常宣召源氏公子入宫,共商国事。
朱雀帝让位的决心渐渐成熟。
次年二月,皇太子冷泉院举行冠礼。
皇太子年方十一,举止端详,容貌清丽,酷肖源氏,竟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这一对人物互相照映,光彩焕发,世人盛传,皆为美谈。
时代改换,万象更新,繁华热闹之事甚多。
源氏升任了内大臣。理应兼任摄政,但他说:“此乃繁重之职,我实不能胜任。”要把摄政之职让给早已告退的左大臣,此时高龄六十三岁的岳父。
源氏内大臣只有正夫人葵姬所生一个儿子夕雾,长得比别人特别俊美,特许在御前和东宫上殿。
源氏公子时时挂念明石之君怀孕在身,不知近况如何,推算起来已届产期。公子心中悄悄地派个使者前去探问。回报道:“已于三月十六日分娩,产一女婴,大小平安。”
算命先生曾经断定:“当生子女三人,其中必有天子与皇后。最低者太政大臣,亦位极人臣。”又说:“夫人中身份最低者,产的是女孩。”现在这句话已经应验了。
源氏暗自寻思:冷泉帝即位,相面先生那句话却证实了。确信“此次明石浦之行,定是明神引导。明石姬一定有生育皇后的宿缘,所以她那乖僻的父亲胆敢向我高攀身份不称的姻亲。如此说来,这个身份高贵的皇后,教她诞生在这穷乡僻壤,实在委屈了她,亵渎了她!目前暂且让她住在那里,将来一定迎她入京。”想定之后,立刻派人催促修筑东院的人从速竣工。
源氏公子请已故父皇一个掌管宣旨的女官,去明石,做新生儿的乳母。
做了母亲的明石姬,看到公子如此关心爱护,心情略感欣慰,便托来使转呈诗一首,借以略表心事:“单身抚幼女,袖狭不周身。欲蒙朝衣荫,朝朝待使君。”
明石姬怀孕之事,源氏公子向未对紫姬明言。但恐她将来会从别处听到,反而不好,因此先向她告白了:“不瞒你说,确有此事。天公真作怪:巴望生育的,偏偏不生,而无心于此的,反而生了,真乃一大遗憾啊!加之是个女孩,更不足道。即使放弃不管,亦无不可。然而这毕竟不是办法。不久我想接她到这里来,给你看看。但愿你不要嫉妒!”
可见公子这段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非常周到但又坚定。
紫姬听了,涨红了脸,答道:“怪哉!你常常说我嫉妒。我若是个嫉妒女子,自己想想也觉得讨厌。我是什么时候学会嫉妒的呢?正是你教我的呀!”她说时满腹怨恨。源氏公子莞尔道:“喏喏,你又嫉妒了!是谁教你的,不得而知。我只觉得你这态度完全出我意外。你胡乱猜测我所意想不到的事,因而怨恨我,教我想起了好不悲伤呵!”说着流下泪来。
紫姬回想年来日夜恋慕的这丈夫的关怀怜爱之心,以及屡次收到的情书,疑窦渐释,觉得他那种种行为的确都是逢场作戏,心中的怨恨也就消失了。
评注:嗨,紫姬即使是个圣女,对公子的行为也不能不嫉妒。然而,紫姬生吞下去,可见其对公子的信任和深情。公子的眼泪难道还值钱吗。
源氏公子偷偷地计算,到五月初五日,明石姬所生的女孩就该过五十天了,派使者赴明石浦,叮嘱他必须在过五十朝那一天赶到。
送去的礼物,都是公子用心置办的稀世珍品,也有适于实用的物件。
那乳母看见明石姬为人亲切可爱,就做了她的话伴,在宅内欢笑度日。从女子的见解,描摹源氏内大臣人品之优越,以及世人对他崇敬之真诚。明石姬听了,便觉她能替他产下这个名贵的种子,自身也很可骄傲。明石姬接到公子信函,回信:“可怜仙鹤栖荒岛,佳节无人过访来。闲愁万种无可排遣之时,忽逢来使殷勤慰问,心虽感激,命实困穷。务请早日善为处置,以图日后安身之计。”措辞十分恳切。
源氏公子接得回信,反复阅读,然后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可怜呵!”
紫姬回头向他瞟了一眼,也自言自语地低声唱起古歌来:“人似孤舟离浦岸,渐行渐远渐生疏。”唱罢耽入沉思。源氏公子恨恨地说:“你的误解真太深了。我说可怜,也只是顺口说出的。我回想那地方的情状时,往往觉得旧事难忘,就不免自言自语。你却句句都听在心里。”他仅将明石姬来信的封面给紫姬一看。紫姬看见笔迹非常优美,为贵族女子所不及,心中不免惭愧,妒恨地想道:“原来如此呵!怪不得……”
有一天公子忽然想起了花散里,便出门去访问。久别重逢,花散里态度仍很亲切,并无怨恨之色,源氏公子便觉安心。
看到源氏公子的姿态十分艳丽,俊美无比,花散里见了不觉肃然起敬。但她原来坐在窗前眺望月色,也就从容地坐在那里接待公子,那模样甚是端详。听见近旁秧鸡的叫声像敲门一样,花散里便吟诗道:“听得秧鸡叫,开门月上廊。不然荒邸里,哪得见清光?”吟时脉脉含情,娇羞无限。源氏公子想道:“世间女子个个可爱,教我难于舍弃。这便苦死我也!”答道:“听得秧鸡叫,蓬门立刻开。窃疑香闺里,夜夜月光来。倒教我不放心了。”这是同她开玩笑,并非真个疑心花散里有外情。说起前年临别时公子吟“后日终当重见月,云天暂暗不须忧”之句,又说:“其实那时惜别何必如此悲伤?你重返京城也不来看我,反正我这薄命之身,现在还是一样悲伤。”说时娇嗔之相甚是可爱。源氏公子照例用一大套甜言蜜语来安慰她,这些话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
评注:哈,作者这句“不知道他是从哪儿学来的”极具妙趣。他就是天生的大情种!
紫姬的父亲兵亲王过去几年来并不同情于源氏公子流放之苦,而一味趋炎附势,因此现在源氏内大臣对他不快,依旧交情不睦。他对世间一般人普施恩惠,无求不应。只有对于兵亲王一家漠不关情。藤壶皇后可怜这哥哥,认为此乃一大憾事。
是年秋,源氏内大臣参拜住吉明神神社。此行为了还愿,仪仗壮丽,轰动一时。满朝公卿及殿上人争先参加。
做梦也没有想到,明石之君此时也凑巧在此拜神,却远远地被排在浩大阵势之外,如同普通的人,好不失落。看见源氏的儿子夕雾如此高贵尊严,想起自己的女儿如此渺小,不胜悲伤。便向着住吉神社合掌礼拜,为女儿祝福。
明石姬颇感困窘:如果照旧去参拜,则我这微贱之身所献菲薄供品,毫不足数,一定不入神明之目;如果就此折回,则又不成体统。考虑之下,今天还不如先在难波浦停泊,至少举行一下祓禊fú xì也好。便命将船开向难波浦。
得空,惟光便把明石姬的船被这里的盛况所吓退之事告诉了公子。公子吃惊道:“我全然不知呀!”十分可怜她。他回想神明引导他到明石浦之事,便觉这明石姬异常可爱。料想她此时必然悲伤,总须给她一信,以慰其心。便在一张便条纸上写道:“但得‘图相见’,不惜‘舍身命’。赖此宿缘深,今日得相近。”写好之后,把纸条交与惟光。惟光便派一个知道详情的仆人把这诗送交明石姬。
明石姬望见源氏公子等并马而过,心中悲伤。正在此时,忽接来书。虽然寥寥数语,亦觉甚可喜慰,感激之余,流下泪来。便答诗云:“我身无足道,万事不随心。哪得通情愫,为君舍此身?”把诗附在祓禊时当作供品用的布条上,交使者复呈公子。
日色渐暮,晚潮上涨。海湾里的鹤引颈长鸣,其声清厉,催人哀思。源氏公子感伤之余,几乎想不避人目,前去与明石姬相会了。便赋诗道:“青衫常湿透,犹似旅中情。闻道田蓑好,此蓑不掩身。”回京时一路上逍遥游览,但心中念念不忘明石姬。
明石姬等候源氏公子去后,次日适逢吉日,便赴住吉神社奉献供品。这才完成了与她身份相称的祈愿。公子抵京后不多天,就有一个使者来到明石浦,带来公子的信,言最近即将迎接明石姬入京。明石姬想道:“这确是一片诚意,他对我也很重视了。然而使不得吧,我离去此浦,到了京中,如果环境不佳,弄得进退两难,这便怎么办呢?”她颇有顾虑。明石道人也觉得把女儿和外孙女放走很可担心。但倘让她们埋没在这乡间,又觉得比未识源氏公子以前更加辛酸了。父女二人顾虑重重,结果托使者上复公子:入京之事一时未能决定。
六条妃子回京之后,依旧住在六条的旧宫邸中。屋宇大加修饰,崭然一新,生活十分悠闲风雅。对公子已经断念。岂料忽然身患重病,心情异常忧惧。
她推想因为近几年不得勤修佛法,以至罪孽深重之故,悔恨之余,竟然落发做了尼姑。
源氏内大臣闻此消息,便赴六条宫邸拜访,殷勤慰问,情深无限。
六条妃子在枕畔设置源氏公子的座位,自己坐起身来靠在矮几上,隔着帷屏与公子谈话。源氏公子推察她身体已经十分衰弱,想道:“自昔至今,我始终怜爱她。此心尚未向她表白,难道就此诀别了么?”痛惜之下,伤心地哭泣起来。
六条妃子看见公子对她如此多情,心中万分感动,便把女儿前斋宫向他托付:“我死之后,此女定然孤苦。务请将她放在心上,凡遇事故,勿忘照拂。因为她别无保护者,身世异常不幸。我身虽女流,但教一息尚存,总想悉心抚育,直到她知情达理之年……”说到这里,泣不成声,仿佛命在须臾了。
源氏公子答道:“即使你不叮嘱,我也决无遗忘之理。今既承嘱,自当尽心竭力,多方照顾。务请勿以后事为念。”
六条妃子说:“如此说来,多多有劳了!但她即使有个确实可靠的父亲悉心照顾,无母之女,总是最可怜的。不过,你倘过分爱怜,将她列入恋侣,则深恐引人妒忌,反遭意外之殃。此虽我之过虑,但请决勿妄动此念。我有亲身经历,痛感女子身罹情网,必多意外之苦。故我决心要她摒绝情思,以处女终其身。”
评注:知源氏心者,六条妃子也。“宁守处子身,不陷儿女情”,字字泣血!
日色渐暮,晚潮上涨。海湾里的鹤引颈长鸣,其声清厉,催人哀思。
自此以后,源氏公子不断派人前来殷勤慰问。不料别后七八日,六条妃子就逝世了。源氏公子遭此意外之变,痛感人世无常,顿觉心灰意懒。他也不去上朝,专心安排葬仪与佛事。召集邸内所有人员,吩咐一切应有事宜。用心之忠诚周到,足以抵偿近年来疏阔之罪了。
虽然以前源氏对六条妃子的女儿前斋宫有所私心,但是每每想到妃子死前的嘱咐,总觉对她不起,况且自己答应待她如女儿。经过几番内心争斗,终于初步定下心来,以父亲的身份照顾此女。
光阴迅逝,岁月空度,六条宫邸内日渐冷落萧条,众侍女也逐渐散去了。加之这地方是偏近东郊的京极一带,各处山寺的晚钟都可听见。前斋宫住在这里,每闻钟声,时常嘤嘤啜泣。
朱雀院自从斋宫下伊势那天在大极殿举行庄严仪式时看到了她的美貌之后,至今不能忘怀。后来斋宫返京,他曾对六条妃子说:“让她进宫来,和我的三妹斋院等姐妹们住在一起吧。”但六条妃子不敢答应,她想:“宫中身份高贵的妃嫔甚多,而我这边没有忠诚的保护人,如何去得?”并且她还有顾虑:“朱雀院身体很不好,也是可担心的。设有不讳,岂不教我女儿和我一样守寡么?”因此迟疑不决。但现在六条妃子死了,朱雀院又诚恳地提出他的愿望。源氏内大臣闻此消息,心念违背了朱雀院的愿望而夺取这女子,是对人不起的。而放弃这个绝色美人,又甚可惜。他就去和师姑藤壶皇后商量。
源氏内大臣回到二条院后,便将此事告知紫姬:“我想把前斋宫迎接到这里来,你和她两人共话,倒是很好的一对伴侣。”紫姬很高兴,连忙准备迎接。
本回故事复习
标题寓意:“澪標”原意为在水中设立的航路标志,引申为指引、依托之物,也象征漂泊中寻找方向与依靠的人。在本回中,它暗示着源氏在离开流放地后,情感上与明石一族特别是明石之君母女之间的牵系和界限。
源氏在须磨、明石流放两年后,因朝廷政局变动被召回京城,并迅速恢复身份,官位,重新成为宫中焦点。他受到了冷泉帝的高度尊崇。
回京后,源氏与紫之上的关系略显紧张。紫之上对明石之行略感介怀,尤其是源氏将明石女子所生之女带回抚养,隐隐不安。源氏为安抚紫之上,将小女儿交由她抚养,实际上也有政治考量,希望将这位出身低微的女儿纳入贵族圈层。
明石之君虽然对女儿被带往京城深感痛惜,却也甘心接受安排,希望女儿能有更高贵的未来。
紫之上:表面温婉,对源氏宠爱他女儿也有隐忍与忧虑,母性觉醒。
明石女子:低姿态、深情又自尊,表现出一种典雅的克制美。
源氏迎接明石之君的女儿回京(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