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的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

S
ShanghaiClam
楼主 (文学峸)

写下这篇贴子,也许会有人点赞,也许会有人指责,甚至可能被推到头条。但这一切,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分享出来,不是为了争论对错,也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为了给这段漫长、复杂的婚姻生活,画上一个属于自己的句号。

 

这既是向大家的倾诉,也是我对自己的一次告别与交代。   真正的告别,不是对过去说再见,而是终于学会好好对自己说一声:谢谢你,撑过来了。

 

我对所有的评论也不会答复。 

 

 

 

三十年来,我一直困惑,始终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无论怎样努力去改变自己、去迎合、去理解,始终找不到答案。

 

直到后来,在心理医生的一番点拨下,我才明白,原来这些年,我一直与 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共存了三十年。这一切,终于有了一个解释。

 

曾经,xiang把那些复杂、细腻、撕裂的情感完整记录下来。可如今,写的冲动已经消退,也失去了太多兴趣,只剩下零零散散的片段,随手留在这里。

 

也许,将来会有某个人,有缘看到这些情节,愿意替我把故事继续讲下去,也算是一种了结吧。

 

 

NPD,即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状况,其特征包括夸大的自我重要感、对过度关注和赞美的强烈需求、人际关系困难,以及缺乏同理心(根据 Healthline 的说法)。 根据《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患有 NPD 的人通常表现出夸大的自我形象. 他们也可能缺乏同理心,利用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铺垫家人的为人处事, 也更能理解行为和观念, 尽量具体例子:

 

  1。首先,说到爷爷:

 

他曾告诉我,“相敬如宾”是你小脚奶奶对婚姻的要求(在她那个年代,这已经是女人对婚姻能抱持的最高期望了)。 

 

他爷爷能把她逼到撞墙,幸好他奶奶后来守寡,才不必再撞墙受苦,又碰上大孝子,便有了奶奶,姑姑,爸妈,他三兄弟的大家庭。 

 

他还告诉我,奶奶从不对他发火。如果我是个七十几岁的寡妇, 70岁得了孙子,我可以肯定不会对孙子发火。 事实上,就算是我妈,她也不是寡妇,但七十多岁时同样从未对外孙女、外孙发过火。

 

但我提醒他,我并不是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请不要用对七十岁老太太的标准来要求我。就是我被弄疯要撞墙,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他奶奶就撞墙。 

 

  2. 再来爸爸:

 

他妈妈在60岁时提出离婚,还曾离家出走半年, 究竟如何回去的, 是别人劝回去,还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阶,说挂衣服时需要人扶一把。    在他们那个年代那个年纪, 这样的决定非常罕见,可见她当时一定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就连一件小事,比如她只是提醒不要刮锅底,Ta爸爸也会把这归因于她的“更年期情绪”,而完全忽略了她的真实感受和合理诉求。 这种做法其实缺少了应有的理解和体谅,“相敬如宾”的态度也就无从谈起了。

 

另外,他把大学分配的房子让给别人,却又接受他儿子买的房子。 这在外人看来,可能是出于高尚或谦让,但也可能是一种对外界认同和赞扬的过度需求,希望被认为道德高尚。

 

难怪他妈妈会说,如果只靠她一个人的工资,她一样可以把生活过得很好。

 

 

3。主角出场:

 

利用我, 来满足所谓的「尽孝」需求,以及其他对自己道德感的满足。

 

当我因为他把我的喂奶录像(有暴露镜头) 和泳装照片偷偷送给家人而我生气时,他就无端指责我是「恶女人」,说我不让你孝顺父母。 我说我父亲在我喂奶时都有回避,结果一句“我爸看了又怎样”。  相敬如宾,是不可能把客人的照片随便发送的。 

 

怀老二时要我给你妈妈让前座时, 这之前我还因为坐在后面晕车吐一车, 他却说这是因为他把我当自家人,而把他父母当客人. 因为他们家只会对外人客气,对自己人反而毫无界限。可当我生气时,他又马上拿「相敬如宾」来约束我。

 

卧槽, 很擅长「spin(扭转解释)」来为自己辩解,去达成自己的目的,却完全忽略了我的感受。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用牺牲别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同样地,在很多事情上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缺乏同理心。

比如,我曾经说过不要刮锅子、不要制造过大的噪音、吃饭时不要为了最后一粒米而拼命刮碗 (因为他说他父亲要求的), 他却认为这是我的问题,而不是他的问题。

 

终于我把家里的碗、筷子、汤匙都换成了木头材质的,因为我不想再为他提供这些「制造噪音」的工具。如果他真的坚持要发出那些声音,请自己去买工具吧。

 

90年代,当我一个人在美国边怀孕边工作时,你只有三周假期从国外回来陪我坐月子。可是,这时收到爸爸写的信:

1)要给你哥哥买药,

2)要给你弟弟做什么,

3)孙女的中文名字,

却只字未提我一个人怀孕、独自承担的辛苦,也没有提到他这三周应该好好照顾我、陪伴我。

 

我为此表达不满,他连续三周板着脸给我端鸡汤, 幸好我坚韧,没跌入产后忧郁症。  那时,我的父母就提醒我,说以后和你一起生活会非常艰难。 这时我决定离开他。  可有了孩子,心就软了。  

 

 

4.  接着来个Finale: 

 

2年前当着别人的面说,他希望我走在他前面离开这个世界,这样他可以照顾我,不让我感到孤独。WOW  你们说说 我该如何感受啊

 

首先,他有没有真正问过我的选择! 

 

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典型的「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式的自我感动,用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感,看似关心,实则更多是在满足你自己的情感需求。

 

我想清楚地告诉他:

当我离开时,我不需要他再像坐月子时那样板着脸端鸡汤,更不想成为他用来彰显道德或感动自己的工具。Just Say NO!

 

 

 

看来意难平,再来几个百思不解的段子:有好笑的, 更多的是心酸

 

1。 关于他父亲的骨灰,东北的大学本来只同意种树,没有允许把骨灰埋进去。但最后还是被偷偷埋下,我能理解他们对长辈的感情,但这样的做法让我难以理解。   他父亲是湖南农村出生的,他母亲在北京长大,后来她的骨灰被运回湖南老家安葬。 那次他从湖南回来,让我帮他在上海订酒店,也让我去LAX 机场接他。 车在路上,一块砖砸晕喔, 他带着一部分骨灰,准备撒到太平洋里。   其实,如果他能提前告诉我,我也许会有更多心理准备。如果我心里有所顾忌,他也完全可以考虑打出租车,而不必让我为难。 另外,当时在上海,黄浦江其实最终也通到太平洋。 后来他又告诉我,也在XXcity撒了一些。 当我问他是否也有撒在XXcity的家里时,他似乎一下子情绪很激动。  哎, 他孝,是不是我也该撞墙了。    我知道他出于对父母的思念和孝心,但有时候,是否也可以考虑让骨灰安稳地长眠,让他们真正得到平静和安宁呢

 

 

2。

当我和他一起在厕所, 好几次反复提到ta爸爸「大便后一定要洗屁股」,次数恐怕不止二十次了。 有一段时间,我每次上厕所时,脑子里都会浮现出他父亲脱裤子拉屎的画面, 光辉形象瞬间消失.  然后我自己开始纠结: To wash or not to wash, it is the question. 是不是我被弄得很崩溃啊?!

 

后来朋友一点 我终于释然, 只有拉烂粑粑的才需要洗,这根本没必要被过度神化。

他甚至还给几个亲戚送了 Toto 马桶盖,把这洗屁股当作值得推崇的“仪式感”

 

3。

他习惯性地利用自己的兄弟、侄子,来满足他那种对关注和赞美的强烈需求。 于是,电话那头,你只能听到他滔滔不绝、指点江山。  这背后,映射出的正是他长期以来缺乏边界感(boundary),以及对被认同、被崇拜的执念。

 

当初,说好只是借钱给他弟弟读书。等到他们开始慢慢偿还时,他却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吆喝:“你看,他们还钱,我们就不要他们还了吧!”   那一刻,如果我不表态,就立刻被推成了“坏人”,变成那个不近人情的人。我没表态。 

 

后来,他还瞒着我,让我的中学同学——一位科学家,替他弟弟写推荐信,过了很久我才知道这件事。

 

借钱给他哥哥买下父母家对门的房子。他的妈妈希望嫂子能签下借钱协议,但嫂子不肯签; 而有虔诚基督信仰的哥哥,也没有任何担当,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变得不明不白。

 

于是,我慢慢明白,如果我无论如何都做不了“好人”,我也不愿意再伪装成“好人”,索性选择不再与他们家人联系,这样至少可以保住内心的平静。

 

心理学家曾耐心分析给我听,说很可能他的母亲长期活在压抑中,经常因这些“家族琐事”而争吵。 于是,他就把我投射成那个阻止、限制他自由的“母亲”角色,仿佛我每一次提出边界,都在重演他母亲阻止他父亲的那一幕。

 

这一切,让我终于看清了,他的无边界,他的需求,他的投射,而我,也终于不再自责,不再困惑。     4。 这件事,我始终无法放下: 当年,我的小女儿曾责怪我,没有保护好她。 那时,他要带她去湖南乡下祭祖,我其实非常清楚他的性格和行事习惯,却还是希望她能陪他一起去,还特意叮嘱她:“你爸跪下时,你也要跟着跪下。”   结果呢? 他和他哥哥为了去山上寻找远房亲戚的墓,把她一个人留在了湖南农村的山脚下。她当时一直用 T-Mobile 给我发信息,告诉我她很害怕、很不安。 等她离开时,因为没有和他哥哥说再见,他便整整一晚用一根颤抖的手指不停地指责她。 我甚至不用去想象,当时她心里的恐惧和无助,我光是想到,就心如刀绞。   他们难道没有想过,如果那时在山脚下出了什么意外,比如遭遇侵犯,会给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带来多么深远、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如果他们从未考虑过这些,那只能说明他们是多么无知(ignorant),又是多么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不关心别人的安全,特别是对一个未成年孩子,却还要求别人礼貌、顺从地对待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极端的自我中心吗? 对孩子,NPD 会把「孝顺」「懂礼貌」当作表演的标准,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当成自己面子的延伸。 如果孩子表现出独立、提出不同意见,就会被指责、羞辱对待. 
云霞姐姐
NPD后面加上“ 自恋型人格障碍”,读的人会更多,谢谢你勇于分享,成长不容易,保重!
M
Masefild
自恋也许与性格有关吧,也许在社会上多与人交往交流会改善?说的不一定合适,仅作参考。
杜鹃盛开
读到最后,真的是不应该不管十几岁的女儿。谢谢分享,放下了,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T
Trip00
NPD 不会,因童年创伤造成的,难治
杜鹃盛开
记得一句话,很有道理:【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
l
laopika
唯有一声叹息!
l
leslieking
能自知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己经很了不起了,善待身边的人。do not “sue eve
爪四哥
do not worry, 川普与马斯克都是典型的NPD,一个做了总统,一个是世界首富
唐宋韵
句号画得好,早一点更好。至于是不是NPD, 其诊断一般需要本人配合。转述无法让临床心理学家作出正式诊断。但他的确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