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水分子 - 相亲无果,母女决裂

杜鹃盛开
楼主 (文学峸)

3,

晚上吃晚饭时,母亲说起要给她介绍对象一事,被她拒绝“我的事,不用你管,我可以自己找。”

“你得了吧!自己找,看看你找的那个。什么东西!”母亲反唇相讥。

她气哼哼地坐着,闷头吃饭,一晚上再没有说一句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全盘接手她的相亲大业。

晚上,从她一进家门,直到睡觉前,就听母亲在叨叨。谁谁介绍了什么人,什么人家,什么学历,身高长相,职业工资,年龄职务,资料详尽的如同人事档案。家里也经常有阿姨同事、街坊大妈进进出出。对着她上下打量,品头论足。嘴里还念念有词。嗯,看起来倒是挺般配的。这个肯定有戏。。。

工作后的第一个周末,母亲为她安排了一系列的相亲。周五晚上与一个人去看电影。周六上午与一人相约在公园草坪的长椅上见面。下午与另一人去逛商场。晚上又与一人再去看同一场电影。周日日程与周六完全相同。

周日晚上,等到电影散场,有些发懵的她刚一进家门。母亲劈头就问“这个周末你已经见了七个人,觉得怎么样?哪个更合适?”

她发了一会儿呆,使劲想了想说“好象不记得他们的样子了。只记得一个人的脚二拇指比大拇指长。”

她的懵懂和木然使母亲的火气腾地窜了起来“你怎么回事,第一次见面就是要看清楚外貌长相,是不是对眼。你却盯着人家的脚丫子看,神经病啊你!”

母亲紧锣密鼓为她张罗相亲,却阴差阳错终未修成正果。有几个男孩,她觉得还凑合,可人家推三阻四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其中也有几个看上她,可是却入不了她的眼。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那年冬天,多雪而寒冷。大雪铺天盖地,下了一场又一场,地上的冰结了一层又一层。她在母亲的安排下,每个周末都去相亲。见过面的人一波又一波。春节前后的几个月里,密集型地见了一批人,却没有记住几张面孔。没有交集,没有故事,没有心动的感觉,也没有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任何印记。他们就象一个个在黑板上匆匆写下的粉笔字,未被认全,又急急擦掉,隐没进黑暗中,成为一个又一个模糊的影子。

相亲无数终无结果的潜在原因,是她心里有个标杆,那就是他。每见一个人她总是偷偷地打量一番,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然后暗暗地在心里比较衡量,审视判断。

另一个原因就是与母亲对抗。她要证明母亲看上的人都是人间次品。由此,对于相亲对象非常苛刻,似乎总能从他们身上,找出缺陷与不足。经常在母亲面前,狠狠地把某一相亲对象损上几句。什么歪瓜劣枣、尖嘴猴腮、弯腰弓背,什么罗圈腿、斜眼、龅牙,要么口吃结巴,要么油嘴滑舌。。。 说完后,看见母亲失望的眼神,她的心里便浮起一丝报复的快感,随后眼帘向上一挑,眼珠子在眼眶里转悠一圈,再往下一斜,嘴角一抿,看着母亲,重重地加上一句“你看!”

过了几年,父亲的同事介绍了一个叫高伟的男子。高伟的名字很伟大,可长的一点也不伟大。白净瘦弱如女子,根本就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尽管心中不情愿,但是相亲的次数多了,也就有些厌烦了。而且家人、邻居与同事也会旁敲侧击地说差不多就行了。别太挑剔了,越挑越会挑花了眼。况且总有一些闲言碎语传进她的耳朵,说什么自身条件一般,还想找什么样的呢?当她因为对方肥胖拒绝了一个男孩后,无意中听到介绍人对别人抱怨“自己也不漂亮,居然嫌弃人家丑,真是丑人多作怪。”

所以这一次,当介绍人传来话说高伟愿意交往,而且据说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本人本科毕业在人民银行工作。她也同意先交往一段时间再说。

有一次,逛公园。他们并肩而行,因为已经约会过几次,不再如第一次见面时拘谨。两人都比较放松,随意聊着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走着聊着,她无意中扭头看了一眼高伟,突然发现他似乎还没有自己高。因为以前几次见面都是在家里或在电影院,坐着的时候居多,便忽略了身高。此刻,穿了高跟鞋的她怎么看高伟都有一种俯视的感觉,况且她喜欢穿高跟鞋,可以弥补身高的不足。这以后怎么办呢?于是便脱口而出“你怎么还没有我高呢!”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高伟的软肋就是身高。读大学时, 常常被人贬为三等残废,为此还与一个比自己高大许多的男生打过架。而此时被身边的女伴毫不留情地指出最忌讳的缺陷。便条件反射似地反驳“你也很矮呀!只不过是穿了几寸的高跟鞋罢了。”

对于高伟,本就不太满意。母亲劝她男孩的身高长相无所谓,家庭条件优越,工作单位好。以后过日子,这些更重要。乘着年轻,要赶紧定下来。否则年龄越大越难找。基于此,她才答应继续交往。她不过随口说出一个事实而已,他就寸步不让反唇相讥。她也急眼了,便回击“用得着暴跳如雷吗?矮就是矮嘛!女孩矮点怕什么,男孩一定要高大。”

“那你去找高大的呀!能找得着吗?”高伟反击。

然后两个人吵了起来。话越说越难听,继而互相攻击、揭短。高伟最后甩下一句话“你不也就是残羹冷炙嘛。”然后扬长而去。两人终究不欢而散。

至此,她悲哀极了。一年前,那个愿意交往的男孩,身形伟岸气宇轩昂,只是口吃,都被自己拒绝了。光阴流逝,岁月无情,一退再退,而今的高伟,在在都不如那个男孩,自己还委屈迁就。结果呢,根本不懂得珍惜。况且吵架吵到高潮时,还说出如此恶毒的话。

那天晚上,伤透了心的她与步步紧逼的母亲爆发了大冲突。她把一碗米饭摔在了地上,母亲扬手打了她一巴掌,母女都说了许多绝情的话。当天晚上她便收拾好自己的衣物和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暂时住进了一个闺蜜的公寓。后来,便自己租了公寓,开始独自生活。

(未完待续)

布鲁司
以前大家想结婚但接触面不宽,靠相亲来弥补。现在又兴父母给孩子相亲,是因为孩子们不想结婚了。
晓青
那时候可不是都得听父母的介绍对象。现在不一样了。
晓青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紧张多半从找对象开始的。
杜鹃盛开
父母代替相亲,觉得不太靠谱,两代人的想法肯定不一样:)
M
Masefild
关于儿女们的婚烟之事,父母(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把把关,提建议和指导。但不要管的过多,最后还是自己决定,否则会事得其反。
杜鹃盛开
好像我同学朋友什么的大多都是自己认识,或者同龄人介绍的多,父母不大介入,反而觉得现在父母介入的多:)
杜鹃盛开
是的,我一个表姐就是我姨姨介入太多,关系一直紧张,有了心病。
杜鹃盛开
是的,尤其是以比较蛮横的方式。。。
布鲁司
代沟肯定小不了,公园里的相亲角,不少父母在相亲,挺热闹。
幸福生
一个周末见了七个人,相亲的密度也太高了吧,女儿算是很听话的了。
Z
Zhuzitaba
发生在什么年代?
Z
Zhuzitaba
她叫什么名字?:):):)
杜鹃盛开
这个密集型相亲,是小时候邻居家的一个大姐,借用到这里来了:)
杜鹃盛开
根据故事一开始,应该是发生在刘德华的《 忘情水》风靡全国的年代:)
杜鹃盛开
柱子爸给起一个呗:)
Z
Zhuzitaba
《 忘情水》

《忘情水》是刘德华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耀川作曲,李安修作词,杜自持编曲,收录在刘德华1994年4月30日发行的同名专辑《忘情水》中。 [1]该曲是1994年上映的电影《天与地》的片尾曲,也是刘德华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

九十年代中叶,还在父母介绍对象?有点匪夷所思

杜鹃盛开
柱子爸啊, 90年代算什么?现在何止是父母长辈介绍,已经亲自上阵来哈:)
Z
Zhuzitaba
就应该自己找啊,关父母P事啊:):):)
云霞姐姐
鹃儿写得真好,我觉得他俩散了好,本来也没互相欣赏彼此,以后很难过到一块,期待下一集
Z
Zhuzitaba
就叫晓青吧,因为

晓青的代入感甚强

T
ToClouds
本来以为相亲是老派的活动,谁知道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听父母的去相亲
杜鹃盛开
谢谢云儿鼓励。真的是要及时止损,不然以后的日子会很难。
杜鹃盛开
感觉国内现在有很多回笼的传统,我最近几年回国才知道,现在彩礼什么的大行其道,好像回到了小说里描写的过去:)
l
laopika
母亲执意干涉女儿的婚姻,决裂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爪四哥
爱情水分子分裂,会产生威力巨大的核聚变,乖乖。。。。
花似鹿葱
说来我也是朋友介绍相亲,父母点头的。。。。
梧桐之丘
“好象不记得他们的样子了。只记得一个人的脚二拇指比大拇指长。”这观察细致啊,没错。“二姆脚指头长,不疼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