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读书笔记:《源氏物语》第十三回 明石

梧桐之丘
楼主 (文学峸)

第十三回 明石(あかし)

本回故事简介

源氏二十七岁三月至二十八岁八月之事。这一回是《源氏物语》中非常关键的一章,接续上回流放须磨的情节。几乎毁灭世界的海啸让公子跌入人生最低谷,然而恰恰在此时,已故父皇桐壶帝托梦,给他指出即将转折的前途。峰回路转,仕途开始走上坡路。在明石流放期间,收获了明石之君的爱,生下一个千金。

本回故事导读

风雨依然不止,雷电亦不停息,天空乌云密布,日夜淫雨。公子感伤之余,想道:“莫非我将永辞人世,就此毁身灭迹么?”

次日破晓,飓风、海啸奔腾而来,巨浪扑岸,轰声震天,有排山倒海之势。雷鸣电闪,竟像落在头上,天空竟像涂了一层黑墨,直到日暮不变,恐怖难于言喻。众人莫不惊慌,只有源氏公子一人镇静,向神祈祷:“住吉大神呵!请守护此境!神灵显赫,定能拯救我等无罪之人。”后来风势逐渐减弱,雨脚稀疏,空中闪出星光,月亮出来了。

大风骚扰了一昼夜,源氏公子十分疲劳,靠在壁上打瞌睡。忽见已故桐壶上皇站在眼前,神态同生前一样,对公子说道:“你怎么住在这肮脏的地方?”握住了他的手,拉他起来,又说:“你须依照住吉明神指引,火速开船,离去此浦!”源氏公子不胜惊喜,奏道:“父皇呵,自从诀别慈颜以来,儿子身受了不知多少苦难!此刻正欲舍身投海呢!”桐壶上皇的阴魂答道:“岂有此理!你此次受难,只是小小罪过的报应而已。我在位时,并无何等大罪。但闻你近遭大难,我由冥府穿过大海,来到此浦。还须乘此机会,即刻动身入京去见皇上。”说罢便走。

公子醒来,感恩不尽。

忽报守明石道人从明石浦乘船来此相访,源氏公子恍悟此事与父皇托梦有关,便命他立刻来见。侍从良清听明石道人言道:“我梦见一个异样的人,叮嘱我来此相访。对我说:‘本月十三日,你自会看到灵验。快准备船只!那天风雨停息了,你必须前往须磨。’即使贵处不信此事,我亦当遵守梦中所示日期,乘船前来奉告。”

听得汇报,公子觉得梦境与现实,都是显然的神谕。想道:“我已身受种种悲惨教训,现在应当听从这个年长位尊、德高望重之人,遵照他的指示。古人有言:‘退则无咎。’我已受尽了惩罚,濒于死亡。况且梦中亦曾受父皇教谕,命我离去此地。我还有什么疑虑呢?”他下决心之后,便命答复明石道人:“我身飘泊来此异乡,无亲无故,你那明石浦上可有容我隐遁之处?”明石道人欢喜无限,感激不尽。

明石道人的领地甚多,女眷已经迁入山内,源氏公子可在这明石海滨的本邸中从容息足。

源氏公子在这邸内静息一会之后,就写信给京中诸人。紫姬的回信充满哀怨情愁,令他泪目。正是,渐行渐远皆荒渚,从此思君路更遥。一切都像做梦,永不能醒。

主人明石道人勤修佛法,十分专心,只是为了独女的前途,劳心苦思,常在人前泄露愁情。

源氏公子久闻这美人之名,觉得似有前世宿缘。然而在此沉沦期间,不应另起妄念。假设紫姬知道了,也会怪他言行不一,再不相信他以前的种种情话。因此并不向明石道人表示心愿。

明石道人虽然渐渐与源氏公子熟悉,但因公子气宇尊严,令人望而生畏,所以胸中纵有打算,见了面却勇气全无,不能随心所欲地将愿望说出。

小姐本人呢,生在这穷乡僻壤,即使要找一个普通身份的夫婿,也没有看得上眼的人物。如今知道世间竟有这等高贵英俊的美男子,但觉自己身世微贱,决没有高攀的资格。

一个闲静的月夜,源氏公子眺望澄碧无际的海面,联想到从前住惯的二条院庭中的池塘,胸中便涌起无限乡思。从囊中取出久不染指的七弦琴,随意弹奏一曲。公子使尽平生秘技,弹一曲《广陵散》。

评注:三国时,嵇康游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忽有客来,索琴弹《广陵散》,以授嵇康,声调绝伦,殊不传人。

明石道人闻此琴声,走来听赏,说:“听了这琴声,重新想念起曾经抛弃的尘世来了。我所愿望的极乐净土,大概就是今宵这模样吧。”说着流下泪来,赞赏不已。

此时明石道人弹起那音色特别美好的筝来,技法非常高明,源氏公子深为感动。道人随意地说,弹筝之道,我家受醍醐帝嫡传三代。不过我总想找个机会,教公子悄悄地听一听小女弹筝呢。”说到这里,全身发抖,几乎流出眼泪来。

评注:作者紫式部解释小说故意没有采用醍醐帝而用桐壶帝称谓。京都现有醍醐帝和朱雀帝陵墓,是父子关系。

源氏公子道:“有高手在此,我弹的真是所谓‘闻琴不知是琴声’,惭愧死了!但不知可否让我听一听令嫒的妙技?”

明石道人说:“岂敢!公子要听,只管吩咐,我叫她到尊前来弹奏就是了。”

夜色越来越深。海风送凉,残月西沉,天空明净如水,人间肃静无声。

明石道人便与源氏公子开怀畅叙,无所不谈。说到对女儿出嫁的担忧,宁可跳海,也不能嫁于平庸之人之时,壮怀激烈。意思明了,公子快把女儿接了去。

源氏公子深深感动,听了道人一席话,恍悟此乃前世注定一大因缘!你既有此宏誓大愿,何不早早告我?尊意既然如此,即请红丝引导,不胜感激。

且说明石道人既已完成夙愿,心中如释重负。

评注:道人心机颇深,为了女儿的婚事,豁出去老脸给女儿搭桥引线,所幸成功。

公子来信,女子害羞,老父代笔。再来信,老父多方劝勉,女儿便在一张浓香薰透的紫色纸上,墨色忽浓忽淡,云:“试问君思我,情缘几许深?闻名未见面,安得恼君心?”笔迹与书法都很出色,丝毫不劣于京中贵族女子。

且说这一年,宫中常常发生不祥之兆,变异之事接连而起。

三月十三日,雷电交加、风雨狂暴之夜,朱雀帝梦见桐壶上皇,两眼注视朱雀帝,晓谕的话甚多,主要关于源氏公子之事。忽然便患了眼疾,痛苦不堪。

此时,朱雀帝外祖父太政大臣亡故了。皇太后也生起病来,日益衰弱。

且说明石浦上,年年秋季,海风异常凄厉。源氏公子独处孤眠,痛感寂寥之苦,便时时向明石道人催促:“好歹想个办法,让你家小姐到这里来吧。”

然而他自己不肯屈尊前往求见,而明石姬自觉身份低贱,亦决不愿自动来访。

过了一年,道人下了决心,准备华丽的车辆接公子去山内私宅。

小姐所居之屋,建造得特别讲究。公子说着话便走进去,明石姬不愿意如此迫近地接见,狼狈起来,只是唉声叹气而并无亲近之色。

评注:译者使用“明石姬”,即住在明石的那个高贵小姐。此处存疑,作者紫式部称葵之上、紫之上,而唯独称明石之君,三人地位显然不能相提并论。

公子隔帘对小姐开言道:“久闻小姐弹筝妙手,但愿一饱耳福,不知能赐金诺否?”接着又说了许多话,并吟诗道:“痴心欲得多情侣,慰我浮生若梦身。”

明石姬答道:“侬心幽暗如长夜,是梦是真辨不清。”那幽静娴雅的音调,酷似伊势的六条妃子。其实现在的她并不十分抗拒,如果以前担心自己不配,那么这个天人一般的俊俏男子就在身边,听到呼吸,感到体暖,深闺里哪里还抵挡得住。

公子平日每恨长夜如年,今日只觉秋宵苦短。

此后,源氏公子常常偷偷地来内宅和明石姬幽会。两处相距稍远,频频来往,自然要提防爱管闲事的渔夫撞见,因此足迹稍疏。此时明石姬便悲叹:“果然不出我所料!”明石道人也怀疑公子变心,实在也很可怜!

源氏公子仔细寻思:如果风声泄露,被紫姬知道,虽然我是逢场作戏,她一定恨我欺瞒她,因而疏远我,这倒是对她不起,并且我也很可耻。由此可知他对紫姬爱情特别深厚。他回想过去:“那时我常做不端之事,使得这位宽宏大量的夫人也时时为我而懊恼。我为什么要做这种无聊消遣,使她如此受气呢?”后悔之余,虽然面对明石姬的芳姿,也不能慰藉对紫姬的恋慕。便写一封比平常更加详细的信给她,信中有云:“我真无颜启口:往日疏狂成性,做下种种不端行为,屡屡劳君烦恼。回想起来,已觉痛心难堪,岂知今日在此远浦,又做了这个无聊的噩梦!今我不问自招,先将此事奉告,务请体察我这点诚实之心,委屈原谅!正如古歌所云:‘我心倘背白头誓,天地神明请共诛。’”后面又写道:“总之,我是远浦寻花柳,逢场作戏看。思君肠欲断,夜夜泪汍澜。”

评注:公子主动坦白,见证了源氏的日益成熟。

紫姬的回信中并不太过介意,语气非常和蔼。末了写道:“承蒙不欺,以梦情见告,闻讯之下,胸中顿起无限思量。须知山盟海誓如磐石,海水安能漫过山?”

大体语气和缓。但字里行间,显然含有言外之意。源氏公子读了这信,深为感动,一时不忍释手。为欲对紫姬表示忠诚,此后许久不与明石姬幽会。

明石姬看见源氏公子许久不来,认为果然不出所料,便觉十分悲伤,现在真恨不得投海了事。以前单靠残年的父母照拂,不知何时始能像别人一样享受幸福。但在这春花秋月等闲度的期间,倒也并不感到何等痛苦。当时虽然也曾推想恋爱结婚生活难免种种忧恼,但料不到如此之可悲。然而她在源氏公子面前,并不泄露苦情,依旧和颜悦色。源氏公子与明石姬相处日久,爱情日深。然而想起家中紫姬独守空床,为丈夫薄情而伤心,便觉十分抱歉。因此独眠之日甚多。

匆匆过了年关。

是年春,今上朱雀帝患病。传位之事,引起世间种种议论。朱雀帝的后宫,即新任右大臣的女儿承香殿女御,曾经生下一位皇子,但年仅二岁,未免太幼稚了。因此皇位应该传给藤壶皇后所生皇太子。选定新帝的辅相,朱雀帝屈指计算,认为只有源氏公子最为适当。但此人正流放在外,实甚可惜,实在是朝廷一大损失。因此他就不顾弘太后反对,决定赦免源氏之罪。便于七月二十过后再度降下圣旨,催促源氏从速返京。

源氏公子知道将来终有返京之日。然而人世无常,变化不测,结局如何,孰能预料?因此常常愁叹。正在此时,突然接到了催促归京的圣旨。

这期间,源氏公子与明石姬夜夜欢聚。从六月起,明石姬怀了孕,身体常感不适。到了即将与她分别的时候,源氏对她的爱情竟比以前更加深厚了。

随从诸人闻知即可返京,将与父母妻小团聚,各自欢欣。京中派来迎接的人也到了。人人喜形于色,只有主人明石道人涕泪满襟。

启程之期就在明后天了。今天和往常不同,不到夜深,源氏公子便到了明石姬家。往日都因夜深,不曾细看明石姬的容颜。今天仔细端详,觉得这女子品貌端装,气度高雅,竟是一个意外优越的美人,就此抛舍,实在万分可惜!总得考虑办法,迎接她到京都。他便用这话来安慰明石姬。在明石姬看来,这个男子相貌之优美,自然不消多说。现在这个俏郎君愁容可掬,热泪频流,怀着无限柔情而对我伤离惜别,在我这女子看来,竟觉得仅乎享受这点情爱,已经十分幸福,此外岂敢更有奢望?然而想起了此人如此优越,而我身如此微贱,又觉得无限伤心。此时秋风送来的浪涛之声,异常凄惨。

源氏公子倾慕明石姬的琴艺,却不曾听赏,引为恨事。此时便对她说:“分携在即,可否为我弹奏一曲,以为临别纪念?”明石姬听了源氏弹奏的琴筝,竟泪如雨下,无法抑止。感动之余,也取过琴来,轻轻地弹出一调,曲趣高雅之极。源氏公子以前听到藤壶皇后弹琴,认为今世独一无二。她的手法艳丽入时,牵惹人心,使听者闻音而想象弹者的美貌,真是高雅无比的妙技。这位明石姬的表演呢,风流蕴藉,典雅清幽,令人听了心生妒忌。她所弹的乐曲从来少有人知。长于斯的源氏公子,也从来不曾听到过如此优美可爱而沁人心肺的曲调。对她说:“谨将此琴奉赠,在我俩将来合奏以前,请视此为纪念物。”明石姬即席口占,不加修饰地吟道:“信口开河说,我姑记在心。从今琴韵里,和泪苦思君。”

源氏公子抱怨地答道:“临别留遗念,弓弦不变音。愿卿心似此,永不忘前情。在这根弦线没有变音以前,我俩必定相逢。”他以此向明石姬保证。但明石姬顾不得将来,只管为目前的别离而伤心饮泣,这原也是人情之常。

明石道人今天的送别,实在体面之极!凡随从人等,直至最低位的仆役,都受赠珍贵的旅行服装。明石姬附一首诗:“旅衫亲手制,热泪未曾干。只恐襟太湿,郎君不要穿。”

源氏公子匆匆答道:“屈指重逢日,相思苦不禁。从今披此服,睹物怀斯人。”

他想此乃一片诚意,便换上了明石姬亲手缝制的旅装,并将平时常穿的那件衣服送给了明石姬。这又使她增添了一种引起悲伤的纪念物。这衣服上浓香不散,安得不教人相思刻骨呢?

自从源氏公子去后,明石道人竟然变得起居困难,行步蹒跚了。

明石姬本人的悲伤之情,更加不可言喻。此身竟被遗弃,此恨难以自慰。

公子回到京都到了二条院私邸,所有人为着重逢欢喜若狂。

不久,源氏公子恢复了官爵,又升任了权大纳言。凡以前因公子而贬斥的人,都恢复了原官位。其欣欣向荣之状,正如枯木逢春,实甚可喜。

本回故事复习

源氏被贬逐出京城,来到渺无人烟的须磨。海啸袭来,末日即近。然已故父皇托梦与他,立即离开此地。明石道人也梦见某人嘱托,于是接源氏去明石。最终,源氏与明石道人的独女合卺,致使其怀孕,而此时接到圣谕,结束流放,返京辅佐太子,未来的新君。

明石之君(原图由可能成功的P提供)

晓青
又一篇大作!
梧桐之丘
晓青早安!我们这儿进入高温期,你们那儿怎么样,一个也很热的吧。
晓青
热死人了,天天九十多度!
梧桐之丘
这儿起来烈日当空,85度,下午95度,三四天了。你们那儿也很厉害,天天90多度。
幸福生
源氏公子真是到处招花惹草。
梧桐之丘
日本与韩国的命理师推算,源氏公子将来会有一帝、一后、一重臣。这个后,就是此时与明石之君生下的女儿。
云霞姐姐
一眼就被插图吸引了,可可好制作,梧桐好眼力,一下子选用,小文增色!
梧桐之丘
云儿好。可可娘俩了不起,多才多艺,女儿画得好,有其母必有其女嘛。
云霞姐姐
是的,可可大才女,得去喊她,不知又躲哪写小说呢,哈哈
梧桐之丘
可可能量很大,每天几千字的长篇小说,流水不断。
老生常谈12
赞新的大作,已经写到13回了。
梧桐之丘
老生同学,别来无恙!
云霞姐姐
“明石之君的爱,生下一个千金” 源氏有后了?没见文中提他俩大婚啊?梧桐把古文故事写得生动有趣
杜鹃盛开
源氏是个人才,见一个爱一个,每个都爱的深情款款,作者也是人才,把一个花花公子写的情深意重~~。 再赞梧桐兄的读书笔记,

越来越全面!

花似鹿葱
感觉就像中国小说,喜怒哀乐思维方式。。。。建议把注释换一种字体吧,显示是俺老弟,不是紫式部啊O(∩_∩)O哈哈~
T
ToClouds
源氏处处留情,流放中又和明石姬相好,但回京却不带上她,薄情的很。他们的女儿以后成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