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一生好玩。
玩的都还算正经,尤以球类为最。从学生时代混迹于校园球场,到工作后仍乐此不疲,身边的球友换了一拨又一拨。他从“小弟”打成了“老哥”,也从满场被虐的菜鸟熬成了指点江山的主力。只是渐渐地,他发现:那些曾经并肩打球的朋友,一个个不知从何时起,再也没出现。他们有了归宿,而林子,仍是独来独往。成了球场的“头”,却也少了份挑战。
忽然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是不是,也该找个女朋友了?
那时林子刚工作,正准备考托福。晚上在家总被各种干扰打断——电视剧也好,亲戚串门也罢,实在清净不下来。于是他跑到校园的自修教室去复习。灯光偏暗,座位也挤,但胜在安静、专注,像一块与世隔绝的小角落。
就是在那里,他注意到了她。
她是同院的女孩,刚上大学,比林子小六岁左右。以前在走廊、大院里也见过她。但那会儿只是擦肩而过,没多留心。可在这自修教室里,见多了,点头成了自然,后来有了淡淡一笑,再后来,他也就找她借了“橡皮”。。
她白净、文雅,像是那种从知识分子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不张扬,不拘谨,说话轻轻的,让人不自觉地放下防备。那时林子刚好在一本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设计的心得体会,杂志社寄来几本样刊,他便鼓起勇气送给了她一本。她微笑着接过,说了句“谢谢”。
心里那点小小的悸动,他哪里还藏得住。
再后来,圣诞节临近。他一时冲动,买了一张圣诞卡,写了几句祝福的话,悄悄寄进她的信箱。那是一次小小的“行动”——略显仓促,也的确有些稚嫩。但那一刻,林子是认真的。他知道,这可能会打破他们之间那种若有若无的平衡,但有些事,不说,就永远没有可能。
没想到,她很快寄来了一个包裹。
拆开来看,是他送她的那本杂志和那张圣诞卡。她写道:谢谢你的好意,但我已有男朋友了。
语气客气,甚至可以说温柔,可他心里还是一下子沉了下来。
记得有一晚在自修室,空闲交谈时,林子隐约发现她发间有白发。那一刻,“少白头”这个词不知怎么就闪过脑中。虽说行动失败,心意还是要传达。他从报纸和杂志上剪了几篇关于护发、改善白发的文章,装在信封里,又寄给了她。那大概是他最后一次和她“联络”,也是一次无声的告别。
从那之后,林子再也没有去过那间自修教室。
那场“行动”,终归是失败的。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歇斯底里。但时至今日,仍像一粒微尘,轻轻落在心湖上,不起涟漪,却始终沉在那里。
只是后来看到,有说法差 6 岁的婚姻最不稳固 (属相相克)所以。。结果。。“行动”果然失败收场!:)
林子一生好玩。
玩的都还算正经,尤以球类为最。从学生时代混迹于校园球场,到工作后仍乐此不疲,身边的球友换了一拨又一拨。他从“小弟”打成了“老哥”,也从满场被虐的菜鸟熬成了指点江山的主力。只是渐渐地,他发现:那些曾经并肩打球的朋友,一个个不知从何时起,再也没出现。他们有了归宿,而林子,仍是独来独往。成了球场的“头”,却也少了份挑战。
忽然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是不是,也该找个女朋友了?
那时林子刚工作,正准备考托福。晚上在家总被各种干扰打断——电视剧也好,亲戚串门也罢,实在清净不下来。于是他跑到校园的自修教室去复习。灯光偏暗,座位也挤,但胜在安静、专注,像一块与世隔绝的小角落。
就是在那里,他注意到了她。
她是同院的女孩,刚上大学,比林子小六岁左右。以前在走廊、大院里也见过她。但那会儿只是擦肩而过,没多留心。可在这自修教室里,见多了,点头成了自然,后来有了淡淡一笑,再后来,他也就找她借了“橡皮”。。
她白净、文雅,像是那种从知识分子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不张扬,不拘谨,说话轻轻的,让人不自觉地放下防备。那时林子刚好在一本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设计的心得体会,杂志社寄来几本样刊,他便鼓起勇气送给了她一本。她微笑着接过,说了句“谢谢”。
心里那点小小的悸动,他哪里还藏得住。
再后来,圣诞节临近。他一时冲动,买了一张圣诞卡,写了几句祝福的话,悄悄寄进她的信箱。那是一次小小的“行动”——略显仓促,也的确有些稚嫩。但那一刻,林子是认真的。他知道,这可能会打破他们之间那种若有若无的平衡,但有些事,不说,就永远没有可能。
没想到,她很快寄来了一个包裹。
拆开来看,是他送她的那本杂志和那张圣诞卡。她写道:谢谢你的好意,但我已有男朋友了。
语气客气,甚至可以说温柔,可他心里还是一下子沉了下来。
记得有一晚在自修室,空闲交谈时,林子隐约发现她发间有白发。那一刻,“少白头”这个词不知怎么就闪过脑中。虽说行动失败,心意还是要传达。他从报纸和杂志上剪了几篇关于护发、改善白发的文章,装在信封里,又寄给了她。那大概是他最后一次和她“联络”,也是一次无声的告别。
从那之后,林子再也没有去过那间自修教室。
那场“行动”,终归是失败的。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歇斯底里。但时至今日,仍像一粒微尘,轻轻落在心湖上,不起涟漪,却始终沉在那里。
只是后来看到,有说法差 6 岁的婚姻最不稳固 (属相相克)所以。。结果。。“行动”果然失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