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过电话问诊吗?疫情下在加拿大看医生

原点MM
楼主 (文学峸)

来到加拿大一年多了,没动过看医生的念头,好在身体也争气,没有什么大毛病。随着疫情的缓解,我开始考虑要去做些必要的检查,而且近日来,眼睛感觉不好,多看一下电脑和手机就有痛感或者流泪。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很清楚,眼科属于专科,需要有家庭医生的推荐才能得到医疗保险的认可,否则就要自掏腰包。

二十年前找到一个家庭医生非常容易,当时网络还没有今天发达,我在电话簿的黄页找到了几个家庭医生的电话,但都没用上,因为第一个电话就找到了接受新病人的医生。

二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情形已经大相径庭。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拨打了至少十个医生的电话,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不接受新病人。当我询问能否把我放到waiting list上的时候,他们竟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waiting list.

好吧,放下电话,我开始考虑新的途径。

网络上发现了一些walk in的诊所,有点类似国内医院的门诊。病人在诊所开门的时间内挂号排队,原则是先到先得。很多诊所都建议尽早到,最迟也要在诊所关门前两个小时到达。

诊所的医生大多是普通的内科医生,他们虽然不能像家庭医生那样能把病人推荐给专科医生,但总可以解燃眉之急。

于是我选择了一个离我住处最近的一个诊所,这家诊所每天早上九点开门,服务到晚上九点,而且周末也开门,只是时间相对平日里短一点。

选了一个周日的上午,我准时赶到诊所门口,刚要推门进去,诊所门上的一纸告示令我大跌眼镜。告示上称,诊所目前只提供虚拟医疗,即医生通过电话或者视频与病人通话以了解病症。我不禁疑惑,以这样的方式如何检查眼睛,据我所知,眼睛检查是要通过使用一些设备才能进行的。

我满是狐疑地走进诊所,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前台打电话。我耐心等待她打完电话,陈述了我的需求,她告诉我第一次门诊都是虚拟的,通过电话或者视频和医生聊过后,由医生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到诊所进行真人诊断。

因为是第一次就诊,我需要填写一份表格,给出个人的基本信息,当然最主要的是医疗卡号码。

填好表格,工作人员约定了第二天的电话问诊时间。

第二天上午到了约定的时间,却没有医生打电话来。我坐等了一刻钟,终于忍不住又拨通了诊所的电话,原来是我没有留下电话号码。

又等了半个小时,医生终于来电话了,她详细询问了我的眼睛状况,最后告诉我她手边没有眼科设备,无法为我做必要的检查,并建议我去眼镜店找验光师,因为验光师有完善的设备,也能诊断疾病并有开处方的权力。最后她还强调说,检查的费用是包在医疗保险中的。

兜兜转转并没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过总算得知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好消息是她告诉我诊所的家庭医生近期将接纳新的病人,我可以过段时间打电话给他们询问详情。

这次看医生的经历让我有点体会:

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家庭医生也不必着急。 去诊所前先打电话,否则白跑一趟。 多试几家诊所,某些诊所的广告上吹得天花乱坠,他们如何全心全意服务于病人,不分种族年龄,一律平等。而恰恰这样的诊所电话用自动录音的时间最长,好不容易有人接电话也敷衍了事。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去急诊,我给811电话时,工作人员就建议我去急诊部,不过最好也要事先电话联系。

加拿大的公费医疗体制一直备受诟病,家庭医生大权独揽,一个人决定病人能否问诊专科医生,而且就算是病人被推荐给了专科医生,候诊的时间也可能长达数月,等待手术的时间也很长,据说可能需要数年。这些缺陷在疫情期间更加严重。

 

大家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饮食和锻炼,争取不去医院。

 你经历过电话问诊吗?疫情下在加拿大看医生

 

来到加拿大一年多了,没动过看医生的念头,好在身体也争气,没有什么大毛病。随着疫情的缓解,我开始考虑要去做些必要的检查,而且近日来,眼睛感觉不好,多看一下电脑和手机就有痛感或者流泪。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很清楚,眼科属于专科,需要有家庭医生的推荐才能得到医疗保险的认可,否则就要自掏腰包。

 

二十年前找到一个家庭医生非常容易,当时网络还没有今天发达,我在电话簿的黄页找到了几个家庭医生的电话,但都没用上,因为第一个电话就找到了接受新病人的医生。

 

二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情形已经大相径庭。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拨打了至少十个医生的电话,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不接受新病人。当我询问能否把我放到waiting list上的时候,他们竟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waiting list.

 

好吧,放下电话,我开始考虑新的途径。

 

网络上发现了一些walk in的诊所,有点类似国内医院的门诊。病人在诊所开门的时间内挂号排队,原则是先到先得。很多诊所都建议尽早到,最迟也要在诊所关门前两个小时到达。

 

诊所的医生大多是普通的内科医生,他们虽然不能像家庭医生那样能把病人推荐给专科医生,但总可以解燃眉之急。

 

于是我选择了一个离我住处最近的一个诊所,这家诊所每天早上九点开门,服务到晚上九点,而且周末也开门,只是时间相对平日里短一点。

 

选了一个周日的上午,我准时赶到诊所门口,刚要推门进去,诊所门上的一纸告示令我大跌眼镜。告示上称,诊所目前只提供虚拟医疗,即医生通过电话或者视频与病人通话以了解病症。我不禁疑惑,以这样的方式如何检查眼睛,据我所知,眼睛检查是要通过使用一些设备才能进行的。

 

我满是狐疑地走进诊所,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前台打电话。我耐心等待她打完电话,陈述了我的需求,她告诉我第一次门诊都是虚拟的,通过电话或者视频和医生聊过后,由医生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到诊所进行真人诊断。

 

因为是第一次就诊,我需要填写一份表格,给出个人的基本信息,当然最主要的是医疗卡号码。

 

填好表格,工作人员约定了第二天的电话问诊时间。

 

第二天上午到了约定的时间,却没有医生打电话来。我坐等了一刻钟,终于忍不住又拨通了诊所的电话,原来是我没有留下电话号码。

又等了半个小时,医生终于来电话了,她详细询问了我的眼睛状况,最后告诉我她手边没有眼科设备,无法为我做必要的检查,并建议我去眼镜店找验光师,因为验光师有完善的设备,也能诊断疾病并有开处方的权力。最后她还强调说,检查的费用是包在医疗保险中的。

 

兜兜转转并没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过总算得知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好消息是她告诉我诊所的家庭医生近期将接纳新的病人,我可以过段时间打电话给他们询问详情。

 

这次看医生的经历让我有点体会:

 

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家庭医生也不必着急。 去诊所前先打电话,否则白跑一趟。 多试几家诊所,某些诊所的广告上吹得天花乱坠,他们如何全心全意服务于病人,不分种族年龄,一律平等。而恰恰这样的诊所电话用自动录音的时间最长,好不容易有人接电话也敷衍了事。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去急诊,我给811电话时,工作人员就建议我去急诊部,不过最好也要事先电话联系。

 

加拿大的公费医疗体制一直备受诟病,家庭医生大权独揽,一个人决定病人能否问诊专科医生,而且就算是病人被推荐给了专科医生,候诊的时间也可能长达数月,等待手术的时间也很长,据说可能需要数年。这些缺陷在疫情期间更加严重。

 

大家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饮食和锻炼,争取不去医院。

 

 

 

 你经历过电话问诊吗?疫情下在加拿大看医生

 

来到加拿大一年多了,没动过看医生的念头,好在身体也争气,没有什么大毛病。随着疫情的缓解,我开始考虑要去做些必要的检查,而且近日来,眼睛感觉不好,多看一下电脑和手机就有痛感或者流泪。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很清楚,眼科属于专科,需要有家庭医生的推荐才能得到医疗保险的认可,否则就要自掏腰包。

 

二十年前找到一个家庭医生非常容易,当时网络还没有今天发达,我在电话簿的黄页找到了几个家庭医生的电话,但都没用上,因为第一个电话就找到了接受新病人的医生。

 

二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情形已经大相径庭。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拨打了至少十个医生的电话,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不接受新病人。当我询问能否把我放到waiting list上的时候,他们竟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waiting list.

 

好吧,放下电话,我开始考虑新的途径。

 

网络上发现了一些walk in的诊所,有点类似国内医院的门诊。病人在诊所开门的时间内挂号排队,原则是先到先得。很多诊所都建议尽早到,最迟也要在诊所关门前两个小时到达。

 

诊所的医生大多是普通的内科医生,他们虽然不能像家庭医生那样能把病人推荐给专科医生,但总可以解燃眉之急。

 

于是我选择了一个离我住处最近的一个诊所,这家诊所每天早上九点开门,服务到晚上九点,而且周末也开门,只是时间相对平日里短一点。

 

选了一个周日的上午,我准时赶到诊所门口,刚要推门进去,诊所门上的一纸告示令我大跌眼镜。告示上称,诊所目前只提供虚拟医疗,即医生通过电话或者视频与病人通话以了解病症。我不禁疑惑,以这样的方式如何检查眼睛,据我所知,眼睛检查是要通过使用一些设备才能进行的。

 

我满是狐疑地走进诊所,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前台打电话。我耐心等待她打完电话,陈述了我的需求,她告诉我第一次门诊都是虚拟的,通过电话或者视频和医生聊过后,由医生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到诊所进行真人诊断。

 

因为是第一次就诊,我需要填写一份表格,给出个人的基本信息,当然最主要的是医疗卡号码。

 

填好表格,工作人员约定了第二天的电话问诊时间。

 

第二天上午到了约定的时间,却没有医生打电话来。我坐等了一刻钟,终于忍不住又拨通了诊所的电话,原来是我没有留下电话号码。

又等了半个小时,医生终于来电话了,她详细询问了我的眼睛状况,最后告诉我她手边没有眼科设备,无法为我做必要的检查,并建议我去眼镜店找验光师,因为验光师有完善的设备,也能诊断疾病并有开处方的权力。最后她还强调说,检查的费用是包在医疗保险中的。

 

兜兜转转并没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过总算得知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好消息是她告诉我诊所的家庭医生近期将接纳新的病人,我可以过段时间打电话给他们询问详情。

 

这次看医生的经历让我有点体会:

 

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家庭医生也不必着急。 去诊所前先打电话,否则白跑一趟。 多试几家诊所,某些诊所的广告上吹得天花乱坠,他们如何全心全意服务于病人,不分种族年龄,一律平等。而恰恰这样的诊所电话用自动录音的时间最长,好不容易有人接电话也敷衍了事。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去急诊,我给811电话时,工作人员就建议我去急诊部,不过最好也要事先电话联系。

 

加拿大的公费医疗体制一直备受诟病,家庭医生大权独揽,一个人决定病人能否问诊专科医生,而且就算是病人被推荐给了专科医生,候诊的时间也可能长达数月,等待手术的时间也很长,据说可能需要数年。这些缺陷在疫情期间更加严重。

 

大家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饮食和锻炼,争取不去医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你经历过电话问诊吗?疫情下在加拿大看医生 掩映在秋日的色彩斑斓里----瑞士的伦茨堡城堡(Lenzburg Castle) 飞机上,一位陌生女士送给我一包腰果 意味隽永的豪威尔湖 在瑞士,你可以自由买卖枪支,但却不能随时在家里吸尘
山水一程歌
我做过两次

一次通过保险公司的服务找到在线医生。因为第二次碰到毒藤,自己知道原因,跟医生说了症状,没有视频,医生立刻开了激素药,当天拿到药就缓解状况。费用才$50

第二次是通过我的家庭医生的诊所,因为in person要等几天,视频问诊正好有空,就视频了。看膝盖疼痛,骑车摔跤引起的。医生让我抬抬腿,用手机给她看看膝盖,就开单让我去拍片。这次钱问诊花得比上次多两倍。

在米国。

s
summerfly
请问您给医生看膝盖是用什么视频软件?谢谢!
l
lawattaction
没有!趁疫情,把体检,妇科检查,看牙,洗牙等统统免了。

往年体检,我就关心血糖。现在,因为不做体检,也不知道血糖咋样,吃的越来越放开,一点负担没有。

 

山水一程歌
忘了LOL,是诊所发过来的网页/app。事先会通知你打开测试
上流Man
先买瓶干眼药水(Systane/Refresh)滴一滴,看是否有效
6
6thsense
我也没有家庭医生,所以我想方设法让自己不生病。
石貝
不知你在加拿大哪個城市,現在找個家庭醫生實在困難,即使有醫生,約個電話問診,也要等一個禮拜,真要有急病的話,還得去急診,而急診又
W
Wafik
多村的家庭醫生可難找了。一個新移民同事,剛好是鬧新冠疫情前落地的,到現在也找不到一個家庭醫生接受她。

我自己的家庭醫生也是電話問診。他開好了藥直接發給藥房。開好了化驗單放在診所的前台,自己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