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黄是什么,跟满鞑野猪皮一回事?

d
dragonfly
楼主 (未名空间)

《释“黄帝”》(唐善纯 刘镜华)
先说“黄”。“黄”并不是黄色的意思。如果把黄帝之“黄”与黄种人、黄土、黄河之“黄”或皇帝之“皇”联系在一起,那就错了。《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从田,◆(古文光)声。”但在甲骨文中却写作●,是一张展开的野兽的皮,头、腹、腿俱在。“田”字、“光”字皆无从说起。《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是汉代人,他没有见过甲骨文,所以作了“地之色也”的臆断。现在我们知道,黄的本义是指展开的“兽皮”。黄字上古读“匣阳”切,音值为﹟,与蒙古语﹟(脖子上的皮毛),●(稀有的皮毛
),突厥语●(熟毛皮,皮子),中世纪突厥语﹟(皮吊斗),贝加尔语●(裤子)对比,可以看出:“黄”与阿尔泰语系中的“n●”读音相近,意义相通。黄帝之“黄”
原义即为兽皮。《列子·黄帝》:“黄帝与炎带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白虎通·号》:“黄帝有天下,号有熊。”由此可知黄帝为北方游牧民族中以熊为图腾的部落首领,他的名字叫“黄”,意为兽皮。

你还别说,有点像

d
dragonfly

《史记·五帝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司马贞索隐引皇常谧曰:“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又《汉书·古今人表》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黄))作轩冕之服,故谓之轩辕。”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辀,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这些对黄帝之号的解释相当含糊,又相互矛盾,让人生疑。而《山海经·西山经》将“轩辕”写作“轩猿”,看来该词是个音译词。千百年来一直把黄帝当作汉族人的祖先,所以注释家们只好在汉语的范园里打转转,虽处处碰壁也无可奈何。但一当我们跳出这个圈子,到阿尔泰语里去看一看.“轩辕”之谜立即迎刃而解。轩,上古读“晓元”切,音值为xiwan;辕,上古读“匣元” 切,音值为◆iwan,两个字并在一起,应读xa◆◆an。试将这一音值与突厥语qaz◆an(皇帝)、蒙古语qagan(可汗)、xagan(皇帝,合
汗,匣罕,哈罕)、通古斯语 kan(国王,汗)相对照,可以发现它们完全相对应。故“轩辕”者,合汗也,匣罕也,可汗也,哈罕也,皇帝也。本是一个极其普通、常见的阿尔泰语称号。

xan即◆an,音译作汗或罕,本义为高,至高无上。可汗、合汗、匣罕、哈罕是“汗”上加“汗”而成的词,即“汗上加汗”之意。汗犹言“诸侯王”,可汗、匣罕、合汗、哈罕犹言天子王(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第4页)。《山海经·大荒西经》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又《海外西经》:“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他们为什么害伯“轩转之台”或“轩辕之丘”呢?因为那是皇帝的地盘。
d
dragonfly

“黄”的本义是人腰间佩玉环,引申为佩环之称,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璜”。不是野猪皮。
所以黄帝部落,应该是玩玉的,
这跟红山文化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