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中国市场怎么了?又一国外潮牌计划退市,线上商店开始大甩卖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12月20日 23点6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c
csdaisy01
接近 3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要知道,中国拥有14亿人口,还坐拥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无论是人才市场还
是消费市场,中国绝对属于领先全球的存在。这也是为何国外品牌纷纷进驻中国的原因所在,毕竟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绝对不是西方国家可以相提并论的存在。比如说曾经的“奢侈品牌”潘多拉,可是在中国创下了年销售一亿件的成绩,这一点在西方市场绝对无法实现。
可是随着中国国产商品不断向高端发展,或者说紧跟国外潮流的时候,这些国外品牌就难办了。尤其是那些服装领域的国外潮牌,在中国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其中就包括来自英国的BOY LOND这个国外潮牌。根据了解,这家品牌在1976年由英国公司创立,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夸张的图案和标注的老鹰logo,可是进入中国多年顾客却一直分不清,究竟是英国产品还是韩国产品。根据进一步的了解,原来曾经英国公司为了拓展韩国市场,决定将这一商标转让给了韩国宝成公司,转让期限为十年,可是后来宝成公司又将商标转让给韩国商人。
到了2001年,这名韩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注册商标,并且成立了宝爱贸易有限公司,同时也申请了多个商标,随后英国公司拿回了商标。可以说此前的BOY确实属于韩国,只不
过后来又辗转回到英国手中。可是即便如此,依旧无法阻挡该品牌在中国退市的情况。因为根据相关消息的透露,BOY线上商店目前已经开始“挥泪大甩卖”,也就是所谓的
“清仓处理”,分为了三折区、四折区、五折区。对此线下实体店却扬言毫不知情,也就是说实体店并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除此之外,还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所谓的打折促销并不实惠,即便是打折之后的产品,似乎优惠幅度并不算大。对此外界不禁要问道,中国市场究竟是怎么了?为何国外品牌接连计划退市?最大的原因就是,此前国外品牌通过“忽悠”的方式,让中国顾客买单。随着国潮出现,中国人发现所谓的国外奢侈品,价格高达上千元,质量却不如国货,所以便不再疯狂购买国外品牌。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上的国外品牌,自然会进行一定的淘汰,最终留下的可能只有那些一线大品牌,比如说LV、古琦、卡地亚等等。也就是说,随着中国国产品牌实力不断提升之后,国外品牌如果还想通过“忽悠”来提升销量,绝对属于痴心妄想。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要知道,中国拥有14亿人口,还坐拥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无论是人才市场还
是消费市场,中国绝对属于领先全球的存在。这也是为何国外品牌纷纷进驻中国的原因所在,毕竟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绝对不是西方国家可以相提并论的存在。比如说曾经的“奢侈品牌”潘多拉,可是在中国创下了年销售一亿件的成绩,这一点在西方市场绝对无法实现。
可是随着中国国产商品不断向高端发展,或者说紧跟国外潮流的时候,这些国外品牌就难办了。尤其是那些服装领域的国外潮牌,在中国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其中就包括来自英国的BOY LOND这个国外潮牌。根据了解,这家品牌在1976年由英国公司创立,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夸张的图案和标注的老鹰logo,可是进入中国多年顾客却一直分不清,究竟是英国产品还是韩国产品。根据进一步的了解,原来曾经英国公司为了拓展韩国市场,决定将这一商标转让给了韩国宝成公司,转让期限为十年,可是后来宝成公司又将商标转让给韩国商人。
到了2001年,这名韩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注册商标,并且成立了宝爱贸易有限公司,同时也申请了多个商标,随后英国公司拿回了商标。可以说此前的BOY确实属于韩国,只不
过后来又辗转回到英国手中。可是即便如此,依旧无法阻挡该品牌在中国退市的情况。因为根据相关消息的透露,BOY线上商店目前已经开始“挥泪大甩卖”,也就是所谓的
“清仓处理”,分为了三折区、四折区、五折区。对此线下实体店却扬言毫不知情,也就是说实体店并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除此之外,还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所谓的打折促销并不实惠,即便是打折之后的产品,似乎优惠幅度并不算大。对此外界不禁要问道,中国市场究竟是怎么了?为何国外品牌接连计划退市?最大的原因就是,此前国外品牌通过“忽悠”的方式,让中国顾客买单。随着国潮出现,中国人发现所谓的国外奢侈品,价格高达上千元,质量却不如国货,所以便不再疯狂购买国外品牌。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上的国外品牌,自然会进行一定的淘汰,最终留下的可能只有那些一线大品牌,比如说LV、古琦、卡地亚等等。也就是说,随着中国国产品牌实力不断提升之后,国外品牌如果还想通过“忽悠”来提升销量,绝对属于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