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留洋风”是怎样在中国兴起的,为何外国的教育不追求留洋经历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12月20日 4点58分 PT
共 (7)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H
Hastur
接近 3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在很久一段时间里,留洋一直是身边很多人常常探讨的话题,有人认为出国留学能够给自己的学历镀金,会让自己在竞争中更有优势,还有一些人认为,出国留学完全是富人们的游戏,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打工兼职加求学根本照顾不过来,当然,还有一些人提出,出国留学学习到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总之就是众说纷纭。
当然除了个人意愿之外,促使更多人选择出国留学的还有国内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所的要求,某研究所将海归硕士与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的待遇对等,也就是说在国内辛辛苦苦读完几年的博士,还不如在国外读个硕士,这样的情况自然让很多人心觉不平等,为何国内的博士这么不被人看重,有留洋经历的人一定会有优势吗?
如今,每年都有不少人选择去到国外深造,当然有些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身获得的留学机会,想要去看看国外的科技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靠着家里的财富获得留学的机会,在国外快速给自己镀金,反正对于大多数来说,只是看其留学的经历,而不是关注其留学的学校怎样,而且国外的高校到了今天还发展出了一种专门针对中国人想要快速获得学位的教学模式,读完一个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只需要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这样的人真的会比国内的博士优秀吗?
那么我们不免也会好奇,“留洋风”到底是怎样兴起的?
早期的留美幼童
1870年,清朝批准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考选幼童、派遣留学美国”的奏折,并专门成立“总理幼童出洋肄业沪局”,命陈兰彬、荣闳为留学生正副监督,“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三十名,四年共一百二十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十五年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国之后,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当时的留学幼童从各省选派,但真正报名的并不是很多,且主要来自于较早对外开放的广东,至于清朝的八旗子弟,并未有一人报名。早期的留美幼童班就这样正式成立了。
1872年,清政府正式开始派往美国的幼童留学生。这也应是近代时期较大规模化的留学之始。
当时,为了尽快掌握语言,容闳与美国政府联系,让他们分别住在美国家庭之中,获得批准接待的家庭,都十分愉快地欢迎新成员。曾为幼童医院的李恩富说,当时他被分配到一个和蔼可亲的女主人家中时,“她把我一下子拉进怀里并吻我,这一举动惹得其他男孩哈哈大笑,弄得我面红耳赤。”但无论如何,这也是较早接触异国文化的人。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留美幼童实施9年后,清政府就对此提出了质疑,而且远没有达
到提出的15年之限学成归国的计划。1881年6月8日,清总理衙门奏:“臣等查该学生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是以外洋之长技尚未可知,彼族之浇凤早已习染,已大失该局之初心……趁各局用人之际,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慈禧当日批;“依议,钦此”。
而这也宣告了清政府第一次外派学生事业夭折。
至于为何会将学生突然调回,也正如其在奏折之中提到,幼童深受美国思想影响,不免见异思迁。而且留美幼童还心智未全,这个时候如果全面接受美国文化与知识,将会与中国文化断了根源,因此这才是让清政府担心的。所以早期的留美幼童就已经向我们阐明了一些道理。
民国时期的留洋风
在第一次的留美幼童计划破产之后,清政府也曾多次反复这一行为,毕竟这一计划也会有利有弊。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背负了巨额的赔款,而这一切又都强加到人民身上,所以当时在不少地方都兴起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而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缓解这一舆论,因此选择退还赔款,但是退还的钱并不是直接给清政府,而是选择设立留美预备学堂,让清政府选择合适的人去往美国学习,至于留美预备学堂也就是今天清华大学的前身。
当时美国这一手政府无非就是想要培养一些中国的人才,但也绝非好心,因为这是从文化上改造一个人,也能让他们从思想上选择亲近美国,这是一种长远化的投资。当美国打开这一先例之后,不少国家也纷纷效仿,以期在华能否谋得更多的利益。
宣统三年,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退位,尽管王朝破灭了,但此前清政府的不少习惯依旧保留了下来。留美预备学堂也改为了清华学校。此时各国的文化、科技等快速发展,也是中国人向往学习的地方,因此民国时期的留洋风更是快速兴起。
1916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的《选派留学外国学生章程》规定获得选派资格需参加鉴定试验,国内大学毕业者需要通过两次考试才可被录取,即先在本省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到北京参加教育部统一组织的考试,合格后由核稽局派遣,国外大学本科毕业生、教授或助理教授可免试。这也是早期章程化的公费留学方针。
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1924年规定,自费留学生必须为具有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者办理教育事业两年以上者。
也就是说此一时期可以选择公费以及自费两种方式进行留学。此前大火的《觉醒年代》之中曾有一段镜头说的是不少人去往北京参加考试,以期望能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而陈延年两兄弟也是积极攒钱,为自己自费赴法提供基础。
此一时期的选择也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而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均是留学生们青睐的对象,他们有些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有一些人寻求科学的思想文化,以期能够为当时正处于迷茫时期的中国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也就是说此一时期的留学生们,身上更是背负了一种民族使命感,当然他们中的不少也是学成归国,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风气。
“留洋”到底好不好?
民国时期留学的不少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选择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选择建设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其中以钱学森等为代表的一群科学家们,跨越诸多阻碍,为当时的新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技理念。
可以说,民国时期的这批留学归国的人是极为有益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不妨再看一下出国留学的环境。很多人为了更好的机会而出国,还有不少人在出国之后就眷恋于国外的环境,选择留在了那里,这也是今天出国备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不少人提出,出国学习到底是学习什么,甚至于完全没有必要。一些人以历史研究为例,说研究“中国史”,为何要去往国外,还有一些人研究中国地方文化,结果选择到国外深造,这样矛盾的做法让很多人不理解。对于此,我们应该知道国外曾经对近代中国社会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以及从中国掳掠了大量的文化材料,所以从材料补充上来说,国外是有一定优势的。如果能够将这些材料复制带回,是能够促进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如果一味强调留洋经历,反而会让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之中迷失自己。
其实,以毛主席为例,他早期也曾有过出国留学的想法,但是最后却全部放弃了,1920年3月14日,他在写给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
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
从整体的大环境来看,毛主席提出出国留学确实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但同时也依旧让不少人处于迷茫之中,所以他决定不出国留学,而是留在国内,选择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也就是说,当时的毛主席已经看到了出国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与其出国镀金,倒不如好好在国内为中国人民谋求实际。
从毛主席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出国留学也不应该被过分神圣化。出国留学必然有其优势,可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以及文化,但同时能不能掌握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个人能够学成归国也是有必要考虑的。如果我们过分夸大于国外的学习重要性,那是否是在质疑自己国家的教育水平以及实力。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出国留学可以成为一种选择,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必然优势。各大企业、高校选择以留洋经历来评判一个人的学术高低,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此前,网络之上还有一些评价说到,为什么袁隆平、屠呦呦等人没有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资格,这与他们本身的教育条件和缺乏留洋教育的经历有关,因为评选的条件之中有一个很硬性的条件就是需要留洋经历,这成为了一个硬性的门槛。确实,留洋可以为人锦上添花,但如果过分强调,反而会引发不利的影响。
结语
我们很少看到国外一些研究所或者高校要求出洋经历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美国等国家来说,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高校本就是世界名校,为何还要出国镀金。我们以为在追求出国经历的同时,也会让不少人迷失自己,有些人沉迷于国外的文化,有些人丧失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这样的形势也正是百年之前清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的。
我们要尽可能为自己的下一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尽管我们现在做不到如钱学森等人所说的那种民族大义,但至少我们应该做好衡量,立足于自己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质,而不是将留洋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w
woodbear
接近 3 年
2 楼
习公主陈郡主薄公子任家二小姐带头给p民做了表率。
【 在 Hastur (Hastur)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很久一段时间里,留洋一直是身边很多人常常探讨的话题,有人认为出国留学能够给
: 自己的学历镀金,会让自己在竞争中更有优势,还有一些人认为,出国留学完全是富人
: 们的游戏,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打工兼职加求学根本照顾不过来,当然,还有一些人
: 提出,出国留学学习到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总之就是众说纷纭。
: 当然除了个人意愿之外,促使更多人选择出国留学的还有国内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所的要
: 求,某研究所将海归硕士与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的待遇对等,也就是说在国内辛辛苦苦
: 读完几年的博士,还不如在国外读个硕士,这样的情况自然让很多人心觉不平等,为何
: 国内的博士这么不被人看重,有留洋经历的人一定会有优势吗?
: 如今,每年都有不少人选择去到国外深造,当然有些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身获得的留学
: 机会,想要去看看国外的科技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靠着家里的财富
: ...................
w
wangyiyang
接近 3 年
3 楼
这个也是犹太人的战略计划一部分。
我曾访问过犹太资金支持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看他们出版物他们在2014年以前做的事之一是游说中国领导人支持留学政策。
后来犹太战略转为吸引外国人到中国留学实现移民混种计划。都是藏在华尔街的犹太
老板左右手游戏,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先后逻辑性。。。lol ...
我怀疑有些傻逼的情报能力连华尔街二级狗仔凯尔巴斯的基金支持香港动乱都不清楚。。。
J
JoeBiden
接近 3 年
4 楼
CCG也是犹太人支持的?
【 在 wangyiyang(奇渥温.孛尔只斤.呼斯勒)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也是犹太人的战略计划一部分。
: 我曾访问过犹太资金支持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看他们出版物他们在2014年以前做的事
: 之一是游说中国领导人支持留学政策。
: 后来犹太战略转为吸引外国人到中国留学实现移民混种计划。都是藏在华尔街
的犹太
: 老板左右手游戏,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先后逻辑性。。。lol ...
: 我怀疑有些傻逼的情报能力连华尔街二级狗仔凯尔巴斯的基金支持香港动乱都不清楚
: 。。。
w
wangyiyang
接近 3 年
5 楼
国内早就被扒了。。。那个前加拿大外交官负责人 王辉耀?王耀辉?? 要是在民国时期
民粹主义盛行的年代 已经被暗杀了。。
CCG这么一个民营起家外国代理能够逐渐成为国家智库 走入殿堂也反应了 中美国模式
下资本对政府的渗透。
你知道他办公地点在哪里?朝阳CBD,汉威大厦,邻居全是美国大公司。。一个智库在
美国公司环绕中。。。。
【 在 JoeBiden (46th POTUS) 的大作中提到: 】
: CCG也是犹太人支持的?
:
: 这个也是犹太人的战略计划一部分。
:
: 我曾访问过犹太资金支持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看他们出版物他们在2014年以前
: 做的事
:
: 之一是游说中国领导人支持留学政策。
:
: 后来犹太战略转为吸引外国人到中国留学实现移民混种计划。都是藏在华尔街
: 的犹太
:
: 老板左右手游戏,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先后逻辑性。。。lol ...
:
: 我怀疑有些傻逼的情报能力连华尔街二级狗仔凯尔巴斯的基金支持香港动乱都
: 不清楚
: ...................
J
JoeBiden
接近 3 年
6 楼
欧美同学会的会长
统战部下面的
有可能是双面或者三面贱蝶
中央对这种人不可能不监视,监控
【 在 wangyiyang(奇渥温.孛尔只斤.呼斯勒)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早就被扒了。。。那个前加拿大外交官负责人 王辉耀?王耀辉?? 要是在民
国时期
: 民粹主义盛行的年代 已经被暗杀了。。
: CCG这么一个民营起家外国代理能够逐渐成为国家智库 走入殿堂也反应了 中美
国模式
: 下资本对政府的渗透。
: 你知道他办公地点在哪里?朝阳CBD,汉威大厦,邻居全是美国大公司。。一个
智库在
: 美国公司环绕中。。。。
h
hhcare
接近 3 年
7 楼
张捷说得对
因为在国内做研究太苦了
吃不饱
当时是九十年代
就是朱镕基干的
起头的是邓小平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在很久一段时间里,留洋一直是身边很多人常常探讨的话题,有人认为出国留学能够给自己的学历镀金,会让自己在竞争中更有优势,还有一些人认为,出国留学完全是富人们的游戏,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打工兼职加求学根本照顾不过来,当然,还有一些人提出,出国留学学习到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总之就是众说纷纭。
当然除了个人意愿之外,促使更多人选择出国留学的还有国内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所的要求,某研究所将海归硕士与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的待遇对等,也就是说在国内辛辛苦苦读完几年的博士,还不如在国外读个硕士,这样的情况自然让很多人心觉不平等,为何国内的博士这么不被人看重,有留洋经历的人一定会有优势吗?
如今,每年都有不少人选择去到国外深造,当然有些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身获得的留学机会,想要去看看国外的科技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靠着家里的财富获得留学的机会,在国外快速给自己镀金,反正对于大多数来说,只是看其留学的经历,而不是关注其留学的学校怎样,而且国外的高校到了今天还发展出了一种专门针对中国人想要快速获得学位的教学模式,读完一个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只需要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这样的人真的会比国内的博士优秀吗?
那么我们不免也会好奇,“留洋风”到底是怎样兴起的?
早期的留美幼童
1870年,清朝批准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考选幼童、派遣留学美国”的奏折,并专门成立“总理幼童出洋肄业沪局”,命陈兰彬、荣闳为留学生正副监督,“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三十名,四年共一百二十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十五年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国之后,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当时的留学幼童从各省选派,但真正报名的并不是很多,且主要来自于较早对外开放的广东,至于清朝的八旗子弟,并未有一人报名。早期的留美幼童班就这样正式成立了。
1872年,清政府正式开始派往美国的幼童留学生。这也应是近代时期较大规模化的留学之始。
当时,为了尽快掌握语言,容闳与美国政府联系,让他们分别住在美国家庭之中,获得批准接待的家庭,都十分愉快地欢迎新成员。曾为幼童医院的李恩富说,当时他被分配到一个和蔼可亲的女主人家中时,“她把我一下子拉进怀里并吻我,这一举动惹得其他男孩哈哈大笑,弄得我面红耳赤。”但无论如何,这也是较早接触异国文化的人。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留美幼童实施9年后,清政府就对此提出了质疑,而且远没有达
到提出的15年之限学成归国的计划。1881年6月8日,清总理衙门奏:“臣等查该学生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是以外洋之长技尚未可知,彼族之浇凤早已习染,已大失该局之初心……趁各局用人之际,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慈禧当日批;“依议,钦此”。
而这也宣告了清政府第一次外派学生事业夭折。
至于为何会将学生突然调回,也正如其在奏折之中提到,幼童深受美国思想影响,不免见异思迁。而且留美幼童还心智未全,这个时候如果全面接受美国文化与知识,将会与中国文化断了根源,因此这才是让清政府担心的。所以早期的留美幼童就已经向我们阐明了一些道理。
民国时期的留洋风
在第一次的留美幼童计划破产之后,清政府也曾多次反复这一行为,毕竟这一计划也会有利有弊。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背负了巨额的赔款,而这一切又都强加到人民身上,所以当时在不少地方都兴起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而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缓解这一舆论,因此选择退还赔款,但是退还的钱并不是直接给清政府,而是选择设立留美预备学堂,让清政府选择合适的人去往美国学习,至于留美预备学堂也就是今天清华大学的前身。
当时美国这一手政府无非就是想要培养一些中国的人才,但也绝非好心,因为这是从文化上改造一个人,也能让他们从思想上选择亲近美国,这是一种长远化的投资。当美国打开这一先例之后,不少国家也纷纷效仿,以期在华能否谋得更多的利益。
宣统三年,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退位,尽管王朝破灭了,但此前清政府的不少习惯依旧保留了下来。留美预备学堂也改为了清华学校。此时各国的文化、科技等快速发展,也是中国人向往学习的地方,因此民国时期的留洋风更是快速兴起。
1916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的《选派留学外国学生章程》规定获得选派资格需参加鉴定试验,国内大学毕业者需要通过两次考试才可被录取,即先在本省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到北京参加教育部统一组织的考试,合格后由核稽局派遣,国外大学本科毕业生、教授或助理教授可免试。这也是早期章程化的公费留学方针。
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1924年规定,自费留学生必须为具有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者办理教育事业两年以上者。
也就是说此一时期可以选择公费以及自费两种方式进行留学。此前大火的《觉醒年代》之中曾有一段镜头说的是不少人去往北京参加考试,以期望能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而陈延年两兄弟也是积极攒钱,为自己自费赴法提供基础。
此一时期的选择也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而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均是留学生们青睐的对象,他们有些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有一些人寻求科学的思想文化,以期能够为当时正处于迷茫时期的中国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也就是说此一时期的留学生们,身上更是背负了一种民族使命感,当然他们中的不少也是学成归国,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风气。
“留洋”到底好不好?
民国时期留学的不少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选择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选择建设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其中以钱学森等为代表的一群科学家们,跨越诸多阻碍,为当时的新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技理念。
可以说,民国时期的这批留学归国的人是极为有益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不妨再看一下出国留学的环境。很多人为了更好的机会而出国,还有不少人在出国之后就眷恋于国外的环境,选择留在了那里,这也是今天出国备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不少人提出,出国学习到底是学习什么,甚至于完全没有必要。一些人以历史研究为例,说研究“中国史”,为何要去往国外,还有一些人研究中国地方文化,结果选择到国外深造,这样矛盾的做法让很多人不理解。对于此,我们应该知道国外曾经对近代中国社会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以及从中国掳掠了大量的文化材料,所以从材料补充上来说,国外是有一定优势的。如果能够将这些材料复制带回,是能够促进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如果一味强调留洋经历,反而会让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之中迷失自己。
其实,以毛主席为例,他早期也曾有过出国留学的想法,但是最后却全部放弃了,1920年3月14日,他在写给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
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
从整体的大环境来看,毛主席提出出国留学确实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但同时也依旧让不少人处于迷茫之中,所以他决定不出国留学,而是留在国内,选择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也就是说,当时的毛主席已经看到了出国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与其出国镀金,倒不如好好在国内为中国人民谋求实际。
从毛主席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出国留学也不应该被过分神圣化。出国留学必然有其优势,可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以及文化,但同时能不能掌握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个人能够学成归国也是有必要考虑的。如果我们过分夸大于国外的学习重要性,那是否是在质疑自己国家的教育水平以及实力。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出国留学可以成为一种选择,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必然优势。各大企业、高校选择以留洋经历来评判一个人的学术高低,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此前,网络之上还有一些评价说到,为什么袁隆平、屠呦呦等人没有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资格,这与他们本身的教育条件和缺乏留洋教育的经历有关,因为评选的条件之中有一个很硬性的条件就是需要留洋经历,这成为了一个硬性的门槛。确实,留洋可以为人锦上添花,但如果过分强调,反而会引发不利的影响。
结语
我们很少看到国外一些研究所或者高校要求出洋经历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美国等国家来说,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高校本就是世界名校,为何还要出国镀金。我们以为在追求出国经历的同时,也会让不少人迷失自己,有些人沉迷于国外的文化,有些人丧失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这样的形势也正是百年之前清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的。
我们要尽可能为自己的下一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尽管我们现在做不到如钱学森等人所说的那种民族大义,但至少我们应该做好衡量,立足于自己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质,而不是将留洋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习公主陈郡主薄公子任家二小姐带头给p民做了表率。
【 在 Hastur (Hastur)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很久一段时间里,留洋一直是身边很多人常常探讨的话题,有人认为出国留学能够给
: 自己的学历镀金,会让自己在竞争中更有优势,还有一些人认为,出国留学完全是富人
: 们的游戏,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打工兼职加求学根本照顾不过来,当然,还有一些人
: 提出,出国留学学习到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总之就是众说纷纭。
: 当然除了个人意愿之外,促使更多人选择出国留学的还有国内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所的要
: 求,某研究所将海归硕士与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的待遇对等,也就是说在国内辛辛苦苦
: 读完几年的博士,还不如在国外读个硕士,这样的情况自然让很多人心觉不平等,为何
: 国内的博士这么不被人看重,有留洋经历的人一定会有优势吗?
: 如今,每年都有不少人选择去到国外深造,当然有些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身获得的留学
: 机会,想要去看看国外的科技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靠着家里的财富
: ...................
这个也是犹太人的战略计划一部分。
我曾访问过犹太资金支持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看他们出版物他们在2014年以前做的事之一是游说中国领导人支持留学政策。
后来犹太战略转为吸引外国人到中国留学实现移民混种计划。都是藏在华尔街的犹太
老板左右手游戏,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先后逻辑性。。。lol ...
我怀疑有些傻逼的情报能力连华尔街二级狗仔凯尔巴斯的基金支持香港动乱都不清楚。。。
CCG也是犹太人支持的?
【 在 wangyiyang(奇渥温.孛尔只斤.呼斯勒)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也是犹太人的战略计划一部分。
: 我曾访问过犹太资金支持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看他们出版物他们在2014年以前做的事
: 之一是游说中国领导人支持留学政策。
: 后来犹太战略转为吸引外国人到中国留学实现移民混种计划。都是藏在华尔街
的犹太
: 老板左右手游戏,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先后逻辑性。。。lol ...
: 我怀疑有些傻逼的情报能力连华尔街二级狗仔凯尔巴斯的基金支持香港动乱都不清楚
: 。。。
国内早就被扒了。。。那个前加拿大外交官负责人 王辉耀?王耀辉?? 要是在民国时期
民粹主义盛行的年代 已经被暗杀了。。
CCG这么一个民营起家外国代理能够逐渐成为国家智库 走入殿堂也反应了 中美国模式
下资本对政府的渗透。
你知道他办公地点在哪里?朝阳CBD,汉威大厦,邻居全是美国大公司。。一个智库在
美国公司环绕中。。。。
【 在 JoeBiden (46th POTUS) 的大作中提到: 】
: CCG也是犹太人支持的?
:
: 这个也是犹太人的战略计划一部分。
:
: 我曾访问过犹太资金支持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看他们出版物他们在2014年以前
: 做的事
:
: 之一是游说中国领导人支持留学政策。
:
: 后来犹太战略转为吸引外国人到中国留学实现移民混种计划。都是藏在华尔街
: 的犹太
:
: 老板左右手游戏,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先后逻辑性。。。lol ...
:
: 我怀疑有些傻逼的情报能力连华尔街二级狗仔凯尔巴斯的基金支持香港动乱都
: 不清楚
: ...................
欧美同学会的会长
统战部下面的
有可能是双面或者三面贱蝶
中央对这种人不可能不监视,监控
【 在 wangyiyang(奇渥温.孛尔只斤.呼斯勒)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早就被扒了。。。那个前加拿大外交官负责人 王辉耀?王耀辉?? 要是在民
国时期
: 民粹主义盛行的年代 已经被暗杀了。。
: CCG这么一个民营起家外国代理能够逐渐成为国家智库 走入殿堂也反应了 中美
国模式
: 下资本对政府的渗透。
: 你知道他办公地点在哪里?朝阳CBD,汉威大厦,邻居全是美国大公司。。一个
智库在
: 美国公司环绕中。。。。
张捷说得对
因为在国内做研究太苦了
吃不饱
当时是九十年代
就是朱镕基干的
起头的是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