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给每个常委做起居注。

l
lubbock12
楼主 (未名空间)

这样就可以避免彭帅事件的发生了。

起居注:皇帝的临幸记录

大家都知道皇帝号称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另有三千后宫佳丽任他睡。可是,皇帝睡的女人如果怀孕了咋办?谁知道他是不是皇帝的种儿?如果皇帝不在时她跟别的男人睡了,怀了野种,给皇帝戴了绿帽子不说,如果这个野种后来当了太子,再当了皇帝,这个王朝岂不是要悄然变色,皇朝的基因不是发生了重大改变?这就需要有人专门记录皇帝的夜间活动。汉代的掖廷令就是记录这个的,这个记录就叫“起居注”,而且记录这个的人一定要守口如瓶,万一他把皇帝跟某个女人做爱的过程发到草榴上那还了得?

古代皇帝临幸妃子,首先要在宫司太监(总管皇宫事务的太监,俗称大内总管,正式名称历代都有不同)那里进行宣召和登记,然后由宫司太监派专人去传唤妃子,并安排妃子侍寝的时间和地点。

皇帝一般不会像逛街一样随意走到妃子那里去要求侍寝,而是在白天工作的时候,就提前安排好今晚临幸哪一个妃子,然后就由宫司太监去打点一切。晚上皇帝结束工作后,就会有专人引路,带皇帝到约好的妃子那里去过夜。

然后,在临幸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太监全程守在门外,记录临幸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把这些内容记录在皇室档案之中。这些记录将成为皇帝的病历的组成部分,因此十分重要。

记录清朝皇帝临幸嫔妃的本子叫《禁中起居注》,《禁中起居注》是敬事房负责。它是清朝皇宫(紫禁城)里的机构,隶属内务府,负责管理皇帝卧房事务,最高的负责人称为敬事房太监,其任务是安排、记载皇帝临幸妃嫔。

皇帝与后、妃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皇帝与妃嫔行房,程序则复杂一点。每日晚餐完毕,总管太监就奉上一个大银盘,里面盛了几十块绿牌子,(注:据考证,此牌正式的名字叫赍牌,因为常常在晚膳后呈进,亦称为膳牌)每块牌子上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姓名。

这天,皇帝若没有性欲,便说声“退下”即可;如果皇帝要找哪个妃子过性生活,就把这个妃子的名牌翻转过来,放回银盘。总管记住这个牌子,出来后将牌子交给手下——专负责背妃子进寝宫并一直送到龙床上的太监。(此太监还专门有名词称为驮妃太监)他通知这个被选中的妃子香汤沐浴,做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

届时,皇帝就寝的时间到了,则先上床,将被子盖到踝关节处,脚露在外面;那太监先已在妃子房中将其脱个精光,随即裹上大披风,一直背到寝宫,再扯去披风,将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则从暴露在外的龙脚这头匍匐钻进被子,然后“与帝交焉”。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带入皇帝寝宫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此时,太监退出房外,和总管守候窗外,敬候事毕。为防止皇帝中马上风而死,时间稍长,总管就得在外高呼“时间到了”。”若皇帝兴致高,装聋作哑,则再喊一次。“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而得“止乎礼”,招呼太监进房。太监进去后,妃子必须面对皇帝,倒着爬出被子。君臣朝堂相见,臣子退下,是不能转背而行、拿脊梁骨对着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后挪步,这叫“却行”。“臣妾”更不能拿光脊梁对着皇帝,所以只能这样倒爬下床。太监再次用披风裹着她,背到门外。为什么不让女人过夜?据说明代嘉靖皇帝自打被宫女谋杀未遂之后,对被窝里的女人顿起防范之心,再不敢玩通宵了。据说一完事就要在第一时间将女人送走,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缺乏交流的性爱其实是很无趣的。

妃子出来后,太监会向屋内喊:“留不留”。这可不是询问皇帝是否把妃子再留下来,而是另外一层意思。如果皇帝说“留”,当即就要写进皇帝的“临幸日记”:某月某日某时皇帝临幸某妃。如果“不留”,大太监有负责给妃子避孕的责任,他要把“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

上面说的,是皇帝在宫里日常临幸的程序。如果皇帝带着妃子出去郊游,或者在其它场合临幸,相对就自由了,不会有太监催三催四。但是,大太监也必须给皇帝记好“临幸日记”以备查。

中国皇帝记“临幸记录”,至少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就有了。据《礼记》,在周代,“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位世妇、八十一御妻。”这么多年轻的嫔妃,如果临幸没有记录,确实会乱套。而到了后来,皇帝的后宫急剧扩容,少则千人,多者万计,不记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