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有人一提到打仗就兴奋?

s
shantianxia
楼主 (未名空间)

1931年1月,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杂文《观斗》。在文章中,鲁迅先生认为: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

接下来,鲁迅先生举例说:最普通的是斗鸡,斗蟋蟀,南方有斗黄头鸟,斗画眉鸟,北方有斗鹌鹑,一群闲人们围着呆看,还因此赌输赢。古时候有斗鱼,现在变把戏的会使跳蚤打架。……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对于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当时的民众乐于当一个看客:军阀们只管自己斗争着,人民不与闻,只是看。

鲁迅先生的笔头一如既往的锋利,用一针见血、犀利的言语把当时国人的这种“看客”心态,揭示的淋漓尽致。有些人喜欢战争,是在以一种“看客”心态,所以才会一提到打仗就兴奋,一个个“颈项都伸得好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看客”们的内心都是病态的,他们在安全的时候,表现得最勇敢;在花销他人的生命的时候,表现得最无私。“看客”们非常清楚,自己没有上战场,打起仗来,死的伤的不是自己,所以他们越说越激动,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如同自己是在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至于军阀们为什么要不断挑起战争?鲁迅先生的目光同样犀利。

在《观斗》一文中,鲁迅先生说,那是因为“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身在斗争,是使兵士们相斗争”,所以“频年恶战,而头儿个个终于是好好的”。

对民国期间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鲁迅先生是这样描述的:

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不消说,忽而自然不免又打起来了。

总有一些恬不知耻的人自称是“当代鲁迅”,这些人津津乐道于鲁迅骂人的高明,句句戳心,能让被骂的人气到想吐老血。这样的解读实在是太过于浅薄了。

鲁迅先生的伟大,从来不是因为他骂人的尖刻,而在于他对底层民众的悲悯。

鲁迅有怒民众不争的愤懑,更有哀民众不幸的慈悲。

浅薄之人眼里的战争,只有复仇的热血、对敌的勇武、凯旋的威风,甚至兵器的帅气,所以他们乐不可支,兴奋异常。

  鲁迅先生眼里的战争,有农家子弟的尸横遍野,有赤地千里的满目疮痍,有妇孺老幼的颠沛流离朝夕恐慌。
m
minquan

其实白皮更喜欢斗争,如果中国人喜欢斗争是1,白皮就是5,倭寇就是3.

鲁迅视野太狭窄,所以才只盯住中国人的毛病。

中国人的毛病是偷奸耍滑,他什么都批就相当于什么都不批。
m
minquan

其实白皮更喜欢斗争,如果中国人喜欢斗争是1,白皮就是5,倭寇就是3.

鲁迅视野太狭窄,所以才只盯住中国人的毛病。

中国人的毛病是偷奸耍滑,他什么都批就相当于什么都不批。
O
OverCloud

白人更喜欢斗,斗牛,斗角斗士, 人兽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