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知乎上讨论的为啥朝鲜战争四川人死的最多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10月5日 10点4分 PT
共 (29)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因为真谈不上“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相对于所在地区人口,四川的每百万人口牺牲的烈士大约是6.85,排在吉林(17.12)、黑龙江(7.46)和辽宁(6.92)之后列第四位,相对来说吉林到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再比如北京和上海牺牲的烈士总量排名都很靠后,但相对于其所在地区人口排名在第10和第11位,在28个区域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要高于烈士总数比较多的人口大省河南、江苏和广东的。
这个数据看着还蛮有点小意思。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从国境线开始到越过三八线,打穿半个朝鲜,主要靠的是原东野的一二三五四个纵队,即改编后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四个军。
四次战役实在支应不过来,把起义部队五十军按到南汉江顶缸,闹下好一通埋怨。
抗美援朝全场一共就七次大规模作战,五次战役加上五一年夏秋防御作战以及金城反击战。
主要由东北人组成的四个军顶一半多,够意思了吧?这就是表里辽宁吉林黑龙江那三万人的主要来源。
当然,我们知道,吉林人、散装茅台爱好者王某某从军后补入了九兵团序列,想必在寒带高原冻脱了相的华东部队里面也有不少东北新兵。
华北各省市的伤亡,比如河北那一万多,想必不是填到临津江南岸,就是填到铁原血战,我们敬爱的革命元勋、永远正确的彭大司令官一张嘴就要给63A补两万人,想必牺牲
指战员不在少数。
十九兵团在华北组建以后在一野序列下进军大西北,应该补不到很多四川兵,一野四川兵多,可跟华北野没有关系。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2 楼
四川这三万人是填到谁的部下了?
抗美援朝最有名的败仗就是六十军一八零师阵前溃散,那这个军是怎么回事,麻烦百度百科,我也不多说啥。
经略四川的是二野。
我头前抖的机灵的意思是:不会打当然死的多,死的多能代表什么?什么也不代表,总得来个庸俗分析法,讲究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甘岭的主力是12A15A,这号绞肉机还能少的了死人?黄继光不就是四川人么?
对不起,肉磨子仗让四川人赶上了,我个人表示沉痛哀悼。
这个运气算不算好我不知道,但是非要按省籍吹,我作为辽宁人,是不认这个账的。
我们东北人背的锅比上甘岭大。
m
manfredzhang
接近 4 年
3 楼
黄继光,邱少云都是四川人,牛逼一个比一个大。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四川这三万人是填到谁的部下了?
: 抗美援朝最有名的败仗就是六十军一八零师阵前溃散,那这个军是怎么回事,麻烦百度
: 百科,我也不多说啥。
: 经略四川的是二野。
: 我头前抖的机灵的意思是:不会打当然死的多,死的多能代表什么?什么也不代表,总
: 得来个庸俗分析法,讲究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上甘岭的主力是12A15A,这号绞肉机还能少的了死人?黄继光不就是四川人么?
: 对不起,肉磨子仗让四川人赶上了,我个人表示沉痛哀悼。
: 这个运气算不算好我不知道,但是非要按省籍吹,我作为辽宁人,是不认这个账的。: 我们东北人背的锅比上甘岭大。
: ...................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4 楼
抗战时期东部沦陷,四川成为民国政府大后方,人口众多高达七千万,因此征兵较多不在话下,内战时期川军大多起义,成了解放军,因此抗美援朝时期川军数量多情理之中了。
也有可能当时四川人口多,然后参军的人比例也多,有可能。
参见抗美援朝我军先后入朝作战的有出自一野的有1军;出自二野的有12军、13军一万余人组成补训师参战,1954年随15军回国、15军、16军出自三野的有20军、21军、23军、24军、26军、27军。出自四野的有38军、39军、40军、42军、46军、47军、50军、54军。出自十八兵团的60军。出自华北野战军的63军、64军、65军、66军、67军、68军。这些部队先后入朝作战
搜到了个这个 用番号查驻地还能找找,并且这些部队的兵源户籍就不太好找了。
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时第一批人是准备去解放台湾的,然后急令已经调到福建的兵力光速北上,光速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是十月下旬,南方根本用不上棉衣嘛,来不及在驻地搜集棉衣,就单衣单鞋坐上火车北上,然后火车沿途的军民就在迅速制作,试图在途径地给士兵,但是火车一刻不停的赶往前线,每到一个站点,只是稍微放慢车速,然后两侧的军民就把棉衣棉鞋往车上扔。
就这样,应该是11月开战后,还是大多数士兵都单鞋踩在雪地里作战。造成大量 的非
战性减员。
查一下各省人数再结合着看?52 53左右的人口数据,万为单位,四川6400+,辽吉黑三省合起来刚过4000,辽1800-1900波动,吉林黑龙江1100左右,河北3200+山东4800+山
西1400不到。另外你图片的数据不知道是不是统计口径问题,与能查到的其他网站的统计数据相比,其他省波动不大唯独四川的数据多出来9000左右,现在可以搜索到的数据里关于四川的牺牲人数有21000+和30000+两种口径,但介绍30000这个数据的来源不是
太多。另,目前查到的较确信的牺牲总人数是18.3万,按21000+列出的各省数据相加总数和18.3相近。
经知友提醒,确实有重庆当时在四川的因素未考虑,其9000+的烈士数加上21000和
30000对上了。另外牺牲总数18.3w和19w+应该是统计标准更新和部分遗漏补充的结果。但只看各省烈士总数却不关注各省人口和当时基础也实在说不过去。
刚刚看完电视,远在沈阳的舅姥爷又一次接受了央视的采访,这是第四次参加迎接战友回国的仪式了,电视里看起来老爷子精神奕奕,一点不像90高龄,身板比我还直,果然行伍出身。看到这个问题,我也忍不住想回答,身在东北算是抗美援朝亲历者的后人了,我觉得还是有资格讨论一下的。
第一四川籍烈士的问题,这点我没有深究,都是什么部队,参加了那些战役。可以肯定他们都是表现英勇,壮烈牺牲的。也有一点要考虑,就是基数,战场上子弹不长眼睛
,战损是随机的,四川兵牺牲最大,那么四川兵源一定也是最多的。 放眼全国还有一
个地区的损失,被数据掩盖了,那就是东三省,东三省任何一个省拿出来,都没有四川烈士多,三个省加在一起也只比四川牺牲人数多一点,但是还要看一个数据,就是当时的人口数量。没错,三个省加起来,三千多万人,比当时四川六千万人口,几乎少了一半。也就是是考虑人口基数,抗美援朝时牺牲比例最高的地区,应该是吉林,黑龙江,辽宁东三省要排到前三,这个现实是也符合我的感知的,同样也符合常识,抗美援朝补充兵员肯定要就近征兵,在东北征兵速度快,新兵也对气候更容易适应。而新兵阵亡率也往往最高。说到这我想起我的几位长辈,一个是我堂弟的姥爷,他是一个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兵,而且他有个特殊的,在当时非常高大上的技术,他会开汽车。看过抗美援朝相关资料的人一定能理解这个汽车兵的战损率,老人家能毫发无损的回来,堪称奇迹。当然国家也没亏待他,复原后他继续着开车这个在当时及其牛逼的职业,我小时候还坐过他开的伏尔加。
另一个是我爷爷,他没去朝鲜,当时刚解放,政治觉悟还没那么高,街道征兵时是挨家挨户征兵,我爷爷不想去因为当时刚有我大姑不到三岁,我爸爸还得一年后出生,被征的紧最后没办法,顶替了一个别人家庭的名字,还改了名,这算躲过去了。如果去了朝鲜,根据当时街坊邻里各家参战人的情况来看,我是大概率不会存在了。老人家后来接受了党的教育,还入了党,按之后的觉悟,他肯定会主动参军,不过可能结果就是国家多了个烈士,少了个老八级,以及他后来的八个孩子,当然也不会有我。最后在说一下,我姥姥一生的骄傲,她大弟弟,我舅姥爷。老爷子18岁参加革命,告别新婚妻子,报考东北军政大学,50年提前毕业参加志愿军入伍,在高炮部队抗击美军侵略,三年没下炮位的老炮兵。小时候我姥姥给我耳朵磨出茧子的有两个标杆人物,一是从小到大没考过第二的表姐,还有他这个从班长干到师参谋长没干过副职的亲弟弟。老爷子抗美援朝时候的事迹,是我后来看他写的自传和最近电视台历年采访的内容才知道的。除了尊敬和崇拜,说不出别的了。上述人物都是我的亲属长辈,也侧面说明抗美援朝时,东北有大量青年参战的,再次向抗击侵略的战士们致敬,无论四川的,东北的还是天南海北的,他们都是我们最可爱,最可敬的革命前辈。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5 楼
因为四川人没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淬炼,都是新兵不会打仗。再加上战斗热情高、不怕牺牲,所以当然是伤亡巨大,战果……
相反,东野和华野,比如38、39、40、20、27,这些山东和东北人,都不知道打多少年仗,基本可以称得上地表最强步兵了。
比如葛岘岭阻击战,38军一个排,在遭到了上百架次空袭,挨了三千发炮弹的情况下,自身零伤亡,击毙美军215人!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另外,38军在对美国第二师和其他援军的时候,没有炮,只有轻武器,三万对三万,就让美国人伤亡了五千!联合国军总共伤亡一万多!
后来的汉江阻击战,更是兵力一比二,火力一比五十,而且侧翼的50军和朝鲜第一军全都被打的不得不撤退了。就三十八军老哥一个背水列阵,三面被围……这是换谁来都得被消灭的绝境,可美国人连打败他们都做不到!甚至没法逼退他们!整整半个月,三十八军在奉命撤退前,只丢了一些最前沿的外围阵地!真真正正的万岁军!
这一仗惨烈到不但美国和南棒从来不提,甚至连中国都不怎么愿意提,说起汉江阻击战,说的全是50军打得怎么怎么好……
等到三十九军,由于没打过长津湖和汉江阻击战这样的苦战,所以别看打满全场、战功显赫,还打出了常胜军的威名,但人家伤亡真不大。
反观49年以后入伍的新兵,不止四川人,所有地方的新兵都包括在内。训练不足、装备不好、革命热情高涨、不怕牺牲,再加上敌人空前强大,伤亡不大就见鬼了。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6 楼
因为抗美援朝最血腥的上甘岭战役,是原二野的15军打的,很多战士(包括黄继光邱少云)都是二野解放大西南时在四川参军的
【 在 manfredzhang (陆军大将仲宗根三木) 的大作中提到: 】
: 黄继光,邱少云都是四川人,牛逼一个比一个大。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7 楼
伪学霸,非211大学研究生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楼上有人说过了,四川解放战争四年,基本没有大规模战事(花生米后期准备成都决战没打起来),相反,东三省,河北,山东,河南这一带来回打仗,战士说白了,能去朝鲜的,不管是解放军老兵还是解放战士,都是内战活下来的,精英,这也就是说明了为什么装备不好还能前期打的联合国军屁滚尿流的原因,至于你们说的四川兵,那是后期的事了!后期基本平手,一方面是李奇微战术改变,美国老兵上来了,还有一点,就是新兵不会打仗!彭老总后期跟国内要老兵,就是这个原因!
m
mofia
接近 4 年
8 楼
国民党投诚部队四川人多?邱少云也是国军投诚的
d
dinassor
接近 4 年
9 楼
新兵多,其他部队都是老兵游子,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真谈不上“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相对于所在地区人口,四川
: 的每百万人口牺牲的烈士大约是6.85,排在吉林(17.12)、黑龙江(7.46)和辽宁
(6
: .92)之后列第四位,相对来说吉林到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
:
: 再比如北京和上海牺牲的烈士总量排名都很靠后,但相对于其所在地区人口排名在第10
: 和第11位,在28个区域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要高于烈士总数比较多的人口大省河南、
: 江苏和广东的。
:
: 这个数据看着还蛮有点小意思。
:
: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从国境线开始到越过三八线,打穿半个
: 朝鲜,主要靠的是原东野的一二三五四个纵队,即改编后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
: 十二四个军。
:
: 四次战役实在支应不过来,把起义部队五十军按到南汉江顶缸,闹下好一通埋怨。
:
: 抗美援朝全场一共就七次大规模作战,五次战役加上五一年夏秋防御作战以及金城反击
: 战。
:
: 主要由东北人组成的四个军顶一半多,够意思了吧?这就是表里辽宁吉林黑龙江那三万
: 人的主要来源。
:
: 当然,我们知道,吉林人、散装茅台爱好者王某某从军后补入了九兵团序列,想必在寒
: 带高原冻脱了相的华东部队里面也有不少东北新兵。
:
: 华北各省市的伤亡,比如河北那一万多,想必不是填到临津江南岸,就是填到铁原血战
: ,我们敬爱的革命元勋、永远正确的彭大司令官一张嘴就要给63A补两万人,想必牺牲
: 指战员不在少数。
:
: 十九兵团在华北组建以后在一野序列下进军大西北,应该补不到很多四川兵,一野四川
: 兵多,可跟华北野没有关系。
j
jhe123
接近 4 年
10 楼
你就别吹东北人了,东北人为自己打架也许还行,但公战实在不咋的。士兵也许还行,但实在是没有将才帅才。东北那嘎达有名的恶战激战苦战,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指挥的。
袁崇焕,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林彪,梁兴初。。。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真谈不上“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相对于所在地区人口,四川
: 的每百万人口牺牲的烈士大约是6.85,排在吉林(17.12)、黑龙江(7.46)和辽宁
(6
: .92)之后列第四位,相对来说吉林到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
: 再比如北京和上海牺牲的烈士总量排名都很靠后,但相对于其所在地区人口排名在第10
: 和第11位,在28个区域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要高于烈士总数比较多的人口大省河南、
: 江苏和广东的。
: 这个数据看着还蛮有点小意思。
: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从国境线开始到越过三八线,打穿半个
: 朝鲜,主要靠的是原东野的一二三五四个纵队,即改编后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
: 十二四个军。
: ...................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11 楼
不懂,别瞎逼逼,朝鲜战场上还是东北人最猛,死人最多不等于战斗力最强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就别吹东北人了,东北人为自己打架也许还行,但公战实在不咋的。士兵也许还行,
: 但实在是没有将才帅才。东北那嘎达有名的恶战激战苦战,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指挥的。
: 袁崇焕,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林彪,梁兴初。。。
: (6
: ”。
: 10
比如葛岘岭阻击战,38军一个排,在遭到了上百架次空袭,挨了三千发炮弹的情况下,自身零伤亡,击毙美军215人!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另外,38军在对美国第二师和其他援军的时候,没有炮,只有轻武器,三万对三万,就让美国人伤亡了五千!联合国军总共伤亡一万多!
后来的汉江阻击战,更是兵力一比二,火力一比五十,而且侧翼的50军和朝鲜第一军全都被打的不得不撤退了。就三十八军老哥一个背水列阵,三面被围……这是换谁来都得被消灭的绝境,可美国人连打败他们都做不到!甚至没法逼退他们!整整半个月,三十八军在奉命撤退前,只丢了一些最前沿的外围阵地!真真正正的万岁军!
这一仗惨烈到不但美国和南棒从来不提,甚至连中国都不怎么愿意提,说起汉江阻击战,说的全是50军打得怎么怎么好……
等到三十九军,由于没打过长津湖和汉江阻击战这样的苦战,所以别看打满全场、战功显赫,还打出了常胜军的威名,但人家伤亡真不大。
K
Ken2019
接近 4 年
12 楼
关里逼不愧是中国的黑墓三,你妈吹牛逼也得挑打赢的仗吹,你妈打输的仗吹个几巴。连个基本的该穿啥衣服都不知道就舔个逼脸指挥,操,要不是底下的士兵会打仗你们关里逼内裤都要输个精光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就别吹东北人了,东北人为自己打架也许还行,但公战实在不咋的。士兵也许还行,
: 但实在是没有将才帅才。东北那嘎达有名的恶战激战苦战,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指挥的。
: 袁崇焕,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林彪,梁兴初。。。
: (6
: ”。
: 10
j
jhe123
接近 4 年
13 楼
是你不懂在瞎逼逼。整个四野的高层领导基本全是南方人,连东北最可以自豪的抗联也是南方人主导。抗美援朝时直接指挥38军的军长梁兴初也是南方人。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懂,别瞎逼逼,朝鲜战场上还是东北人最猛,死人最多不等于战斗力最强
: 。
: 比如葛岘岭阻击战,38军一个排,在遭到了上百架次空袭,挨了三千发炮弹的情况下,
: 自身零伤亡,击毙美军215人!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 另外,38军在对美国第二师和其他援军的时候,没有炮,只有轻武器,三万对三万,就
: 让美国人伤亡了五千!联合国军总共伤亡一万多!
: 后来的汉江阻击战,更是兵力一比二,火力一比五十,而且侧翼的50军和朝鲜第一军全
: 都被打的不得不撤退了。就三十八军老哥一个背水列阵,三面被围……这是换谁来都得
: 被消灭的绝境,可美国人连打败他们都做不到!甚至没法逼退他们!整整半个月,三十
: 八军在奉命撤退前,只丢了一些最前沿的外围阵地!真真正正的万岁军!
: ...................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14 楼
领导管不到打死美军225人自己零伤亡的那个排吧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你不懂在瞎逼逼。整个四野的高层领导基本全是南方人,连东北最可以自豪的抗联也
: 是南方人主导。抗美援朝时直接指挥38军的军长梁兴初也是南方人。
j
jhe123
接近 4 年
15 楼
尼玛的整个四野最开始都是关内部队出关,东北本地人编入四野的也就是抗联的那点儿残部。你关外逼有啥好吹的?
【 在 Ken2019 (exopla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里逼不愧是中国的黑墓三,你妈吹牛逼也得挑打赢的仗吹,你妈打输的仗吹个几巴。
: 连个基本的该穿啥衣服都不知道就舔个逼脸指挥,操,要不是底下的士兵会打仗你们关
: 里逼内裤都要输个精光
: 。
j
jhe123
接近 4 年
16 楼
尼玛的,四野里最开始13万人基本都是出关部队,这才是四野的核心和灵魂,东北本地人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跟着这13万人照做而已。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领导管不到打死美军225人自己零伤亡的那个排吧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17 楼
出关的基本都是河北的部队。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尼玛的,四野里最开始13万人基本都是出关部队,这才是四野的核心和灵魂,东北本地
: 人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跟着这13万人照做而已。
d
dinassor
接近 4 年
18 楼
山东河北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出关的基本都是河北的部队。
: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尼玛的,四野里最开始13万人基本都是出关部队,这才是四野的核心和灵魂,东北本地
: : 人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跟着这13万人照做而已。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19 楼
山东那是渡海,河北才是出关。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山东河北
: 本地
b
bnw
接近 4 年
20 楼
东北人都是战争老油条了,四川解放晚,新兵多。。。。。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21 楼
来,让我给你上上历史课,李运昌活了100岁。
李运昌(1908年9月21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李芳岐,字凤鸣,曾用名李初学,
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1]
抗日战争期间,李运昌历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二路军总指挥、八路军13支队司令员、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兼行署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1944年12月,任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中央局委员等职。1956年,毛泽东在同李运昌的谈话中称赞他说:“在抗日的关键时期,你是冀东人民的抗日领袖,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你成功建立了‘无人区’里的抗日根据地,写下了一段抗日战争史上的新鲜战例。”“没有你李运昌,就没有冀东抗战的胜利。”[1]
1945年8月,李运昌率部挺进中国东北,配合苏联红军进行八月風暴行動,收复东北。
在东北民众支持下,李运昌部解除日伪军武装,剿灭土匪,接管各个城市并创建人民政权,且迅速扩大了部队。李运昌还派曾克林飞往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了冀热辽军区部队开入中国东北的情况,为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调整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提供了重要情报。此后,他和程子华创建冀察热辽根据地,组建了不少二线兵团。李运昌调离东北时,将33万部队全部转交给东北民主联军。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山东河北
: 本地
g
gjq
接近 4 年
22 楼
要按当年人口算比例,不是现在的人口。北京上海人口增长太快了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真谈不上“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相对于所在地区人口,四川
: 的每百万人口牺牲的烈士大约是6.85,排在吉林(17.12)、黑龙江(7.46)和辽宁
(6
: .92)之后列第四位,相对来说吉林到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
: 再比如北京和上海牺牲的烈士总量排名都很靠后,但相对于其所在地区人口排名在第10
: 和第11位,在28个区域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要高于烈士总数比较多的人口大省河南、
: 江苏和广东的。
: 这个数据看着还蛮有点小意思。
: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从国境线开始到越过三八线,打穿半个
: 朝鲜,主要靠的是原东野的一二三五四个纵队,即改编后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
: 十二四个军。
: ...................
d
dinassor
接近 4 年
23 楼
冀吹来了,这是当时中央的电报
8月20日,中央军委致电山东分局等,作进一步指示:“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亦望交万毅带去。”电文又谈到调一批干部去东北的事:“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省。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让我给你上上历史课,李运昌活了100岁。
:
:
: 李运昌(1908年9月21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李芳岐,字凤鸣,曾用名李初学,
: 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1]
: 抗日战争期间,李运昌历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副
: 总司令兼第二路军总指挥、八路军13支队司令员、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兼行署主任、晋
: 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1944年12月,任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
: 令员兼政委、晋察冀中央局委员等职。1956年,毛泽东在同李运昌的谈话中称赞他说:
: “在抗日的关键时期,你是冀东人民的抗日领袖,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你成功建立了
: ‘无人区’里的抗日根据地,写下了一段抗日战争史上的新鲜战例。”“没有你李运昌
: ,就没有冀东抗战的胜利。”[1]
:
: 1945年8月,李运昌率部挺进中国东北,配合苏联红军进行八月風暴行動,收复东北。
: 在东北民众支持下,李运昌部解除日伪军武装,剿灭土匪,接管各个城市并创建人民政
: 权,且迅速扩大了部队。李运昌还派曾克林飞往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了冀热辽军区部
: 队开入中国东北的情况,为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调整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提供了
: 重要情报。此后,他和程子华创建冀察热辽根据地,组建了不少二线兵团。李运昌调离
: 东北时,将33万部队全部转交给东北民主联军。
: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 山东河北
: : 本地
j
jhe123
接近 4 年
24 楼
第一,反正不是东北本地人,呵呵。第二一半是山东军区部队,河北部队是少数。
中共中央为了与国民政府争夺东北,准备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会同东北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执行争夺东北的战略任务。中共先后将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
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学员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
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进入东北;与延安及各
解放区的中共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陆续进入东北。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出关的基本都是河北的部队。
j
jiujanoufu
接近 4 年
25 楼
志愿军中补充的新兵有很大一部分是四川的,新兵更容易被打死是普遍的规律。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26 楼
李运昌是头儿。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冀吹来了,这是当时中央的电报
: 8月20日,中央军委致电山东分局等,作进一步指示:“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
: 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
: 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
: ,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
: 亦望交万毅带去。”电文又谈到调一批干部去东北的事:“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
: ,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
: 省。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27 楼
李运昌手底下河北八路是骨干。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反正不是东北本地人,呵呵。第二一半是山东军区部队,河北部队是少数。
: 中共中央为了与国民政府争夺东北,准备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
: 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会同东北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执行争夺
: 东北的战略任务。中共先后将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
7
: 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
: 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
: 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学员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
: 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进入东北;与延安及各
: 解放区的中共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陆续进入东北。
d
dinassor
接近 4 年
28 楼
先头部队而已
后面林总来了就靠边了
再后来就是林罗刘谭,就更靠边了。
李运昌在黄埔军校学的是农运,军事上差不少,又没有靠山,一直靠边站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运昌是头儿。
: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 冀吹来了,这是当时中央的电报
: : 8月20日,中央军委致电山东分局等,作进一步指示:“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
: : 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
: : 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
: : ,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
: : 亦望交万毅带去。”电文又谈到调一批干部去东北的事:“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
: : ,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
: : 省。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l
lubbock12
接近 4 年
29 楼
南方人心胸狭隘还差不多。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头部队而已
: 后面林总来了就靠边了
: 再后来就是林罗刘谭,就更靠边了。
: 李运昌在黄埔军校学的是农运,军事上差不少,又没有靠山,一直靠边站
: 图争
: 外,
: 个团
: 干部
: 个团
: 东三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因为真谈不上“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相对于所在地区人口,四川的每百万人口牺牲的烈士大约是6.85,排在吉林(17.12)、黑龙江(7.46)和辽宁(6.92)之后列第四位,相对来说吉林到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再比如北京和上海牺牲的烈士总量排名都很靠后,但相对于其所在地区人口排名在第10和第11位,在28个区域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要高于烈士总数比较多的人口大省河南、江苏和广东的。
这个数据看着还蛮有点小意思。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从国境线开始到越过三八线,打穿半个朝鲜,主要靠的是原东野的一二三五四个纵队,即改编后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四个军。
四次战役实在支应不过来,把起义部队五十军按到南汉江顶缸,闹下好一通埋怨。
抗美援朝全场一共就七次大规模作战,五次战役加上五一年夏秋防御作战以及金城反击战。
主要由东北人组成的四个军顶一半多,够意思了吧?这就是表里辽宁吉林黑龙江那三万人的主要来源。
当然,我们知道,吉林人、散装茅台爱好者王某某从军后补入了九兵团序列,想必在寒带高原冻脱了相的华东部队里面也有不少东北新兵。
华北各省市的伤亡,比如河北那一万多,想必不是填到临津江南岸,就是填到铁原血战,我们敬爱的革命元勋、永远正确的彭大司令官一张嘴就要给63A补两万人,想必牺牲
指战员不在少数。
十九兵团在华北组建以后在一野序列下进军大西北,应该补不到很多四川兵,一野四川兵多,可跟华北野没有关系。
四川这三万人是填到谁的部下了?
抗美援朝最有名的败仗就是六十军一八零师阵前溃散,那这个军是怎么回事,麻烦百度百科,我也不多说啥。
经略四川的是二野。
我头前抖的机灵的意思是:不会打当然死的多,死的多能代表什么?什么也不代表,总得来个庸俗分析法,讲究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甘岭的主力是12A15A,这号绞肉机还能少的了死人?黄继光不就是四川人么?
对不起,肉磨子仗让四川人赶上了,我个人表示沉痛哀悼。
这个运气算不算好我不知道,但是非要按省籍吹,我作为辽宁人,是不认这个账的。
我们东北人背的锅比上甘岭大。
黄继光,邱少云都是四川人,牛逼一个比一个大。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四川这三万人是填到谁的部下了?
: 抗美援朝最有名的败仗就是六十军一八零师阵前溃散,那这个军是怎么回事,麻烦百度
: 百科,我也不多说啥。
: 经略四川的是二野。
: 我头前抖的机灵的意思是:不会打当然死的多,死的多能代表什么?什么也不代表,总
: 得来个庸俗分析法,讲究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上甘岭的主力是12A15A,这号绞肉机还能少的了死人?黄继光不就是四川人么?
: 对不起,肉磨子仗让四川人赶上了,我个人表示沉痛哀悼。
: 这个运气算不算好我不知道,但是非要按省籍吹,我作为辽宁人,是不认这个账的。: 我们东北人背的锅比上甘岭大。
: ...................
抗战时期东部沦陷,四川成为民国政府大后方,人口众多高达七千万,因此征兵较多不在话下,内战时期川军大多起义,成了解放军,因此抗美援朝时期川军数量多情理之中了。
也有可能当时四川人口多,然后参军的人比例也多,有可能。
参见抗美援朝我军先后入朝作战的有出自一野的有1军;出自二野的有12军、13军一万余人组成补训师参战,1954年随15军回国、15军、16军出自三野的有20军、21军、23军、24军、26军、27军。出自四野的有38军、39军、40军、42军、46军、47军、50军、54军。出自十八兵团的60军。出自华北野战军的63军、64军、65军、66军、67军、68军。这些部队先后入朝作战
搜到了个这个 用番号查驻地还能找找,并且这些部队的兵源户籍就不太好找了。
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时第一批人是准备去解放台湾的,然后急令已经调到福建的兵力光速北上,光速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是十月下旬,南方根本用不上棉衣嘛,来不及在驻地搜集棉衣,就单衣单鞋坐上火车北上,然后火车沿途的军民就在迅速制作,试图在途径地给士兵,但是火车一刻不停的赶往前线,每到一个站点,只是稍微放慢车速,然后两侧的军民就把棉衣棉鞋往车上扔。
就这样,应该是11月开战后,还是大多数士兵都单鞋踩在雪地里作战。造成大量 的非
战性减员。
查一下各省人数再结合着看?52 53左右的人口数据,万为单位,四川6400+,辽吉黑三省合起来刚过4000,辽1800-1900波动,吉林黑龙江1100左右,河北3200+山东4800+山
西1400不到。另外你图片的数据不知道是不是统计口径问题,与能查到的其他网站的统计数据相比,其他省波动不大唯独四川的数据多出来9000左右,现在可以搜索到的数据里关于四川的牺牲人数有21000+和30000+两种口径,但介绍30000这个数据的来源不是
太多。另,目前查到的较确信的牺牲总人数是18.3万,按21000+列出的各省数据相加总数和18.3相近。
经知友提醒,确实有重庆当时在四川的因素未考虑,其9000+的烈士数加上21000和
30000对上了。另外牺牲总数18.3w和19w+应该是统计标准更新和部分遗漏补充的结果。但只看各省烈士总数却不关注各省人口和当时基础也实在说不过去。
刚刚看完电视,远在沈阳的舅姥爷又一次接受了央视的采访,这是第四次参加迎接战友回国的仪式了,电视里看起来老爷子精神奕奕,一点不像90高龄,身板比我还直,果然行伍出身。看到这个问题,我也忍不住想回答,身在东北算是抗美援朝亲历者的后人了,我觉得还是有资格讨论一下的。
第一四川籍烈士的问题,这点我没有深究,都是什么部队,参加了那些战役。可以肯定他们都是表现英勇,壮烈牺牲的。也有一点要考虑,就是基数,战场上子弹不长眼睛
,战损是随机的,四川兵牺牲最大,那么四川兵源一定也是最多的。 放眼全国还有一
个地区的损失,被数据掩盖了,那就是东三省,东三省任何一个省拿出来,都没有四川烈士多,三个省加在一起也只比四川牺牲人数多一点,但是还要看一个数据,就是当时的人口数量。没错,三个省加起来,三千多万人,比当时四川六千万人口,几乎少了一半。也就是是考虑人口基数,抗美援朝时牺牲比例最高的地区,应该是吉林,黑龙江,辽宁东三省要排到前三,这个现实是也符合我的感知的,同样也符合常识,抗美援朝补充兵员肯定要就近征兵,在东北征兵速度快,新兵也对气候更容易适应。而新兵阵亡率也往往最高。说到这我想起我的几位长辈,一个是我堂弟的姥爷,他是一个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兵,而且他有个特殊的,在当时非常高大上的技术,他会开汽车。看过抗美援朝相关资料的人一定能理解这个汽车兵的战损率,老人家能毫发无损的回来,堪称奇迹。当然国家也没亏待他,复原后他继续着开车这个在当时及其牛逼的职业,我小时候还坐过他开的伏尔加。
另一个是我爷爷,他没去朝鲜,当时刚解放,政治觉悟还没那么高,街道征兵时是挨家挨户征兵,我爷爷不想去因为当时刚有我大姑不到三岁,我爸爸还得一年后出生,被征的紧最后没办法,顶替了一个别人家庭的名字,还改了名,这算躲过去了。如果去了朝鲜,根据当时街坊邻里各家参战人的情况来看,我是大概率不会存在了。老人家后来接受了党的教育,还入了党,按之后的觉悟,他肯定会主动参军,不过可能结果就是国家多了个烈士,少了个老八级,以及他后来的八个孩子,当然也不会有我。最后在说一下,我姥姥一生的骄傲,她大弟弟,我舅姥爷。老爷子18岁参加革命,告别新婚妻子,报考东北军政大学,50年提前毕业参加志愿军入伍,在高炮部队抗击美军侵略,三年没下炮位的老炮兵。小时候我姥姥给我耳朵磨出茧子的有两个标杆人物,一是从小到大没考过第二的表姐,还有他这个从班长干到师参谋长没干过副职的亲弟弟。老爷子抗美援朝时候的事迹,是我后来看他写的自传和最近电视台历年采访的内容才知道的。除了尊敬和崇拜,说不出别的了。上述人物都是我的亲属长辈,也侧面说明抗美援朝时,东北有大量青年参战的,再次向抗击侵略的战士们致敬,无论四川的,东北的还是天南海北的,他们都是我们最可爱,最可敬的革命前辈。
因为四川人没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淬炼,都是新兵不会打仗。再加上战斗热情高、不怕牺牲,所以当然是伤亡巨大,战果……
相反,东野和华野,比如38、39、40、20、27,这些山东和东北人,都不知道打多少年仗,基本可以称得上地表最强步兵了。
比如葛岘岭阻击战,38军一个排,在遭到了上百架次空袭,挨了三千发炮弹的情况下,自身零伤亡,击毙美军215人!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另外,38军在对美国第二师和其他援军的时候,没有炮,只有轻武器,三万对三万,就让美国人伤亡了五千!联合国军总共伤亡一万多!
后来的汉江阻击战,更是兵力一比二,火力一比五十,而且侧翼的50军和朝鲜第一军全都被打的不得不撤退了。就三十八军老哥一个背水列阵,三面被围……这是换谁来都得被消灭的绝境,可美国人连打败他们都做不到!甚至没法逼退他们!整整半个月,三十八军在奉命撤退前,只丢了一些最前沿的外围阵地!真真正正的万岁军!
这一仗惨烈到不但美国和南棒从来不提,甚至连中国都不怎么愿意提,说起汉江阻击战,说的全是50军打得怎么怎么好……
等到三十九军,由于没打过长津湖和汉江阻击战这样的苦战,所以别看打满全场、战功显赫,还打出了常胜军的威名,但人家伤亡真不大。
反观49年以后入伍的新兵,不止四川人,所有地方的新兵都包括在内。训练不足、装备不好、革命热情高涨、不怕牺牲,再加上敌人空前强大,伤亡不大就见鬼了。
因为抗美援朝最血腥的上甘岭战役,是原二野的15军打的,很多战士(包括黄继光邱少云)都是二野解放大西南时在四川参军的
【 在 manfredzhang (陆军大将仲宗根三木) 的大作中提到: 】
: 黄继光,邱少云都是四川人,牛逼一个比一个大。
伪学霸,非211大学研究生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楼上有人说过了,四川解放战争四年,基本没有大规模战事(花生米后期准备成都决战没打起来),相反,东三省,河北,山东,河南这一带来回打仗,战士说白了,能去朝鲜的,不管是解放军老兵还是解放战士,都是内战活下来的,精英,这也就是说明了为什么装备不好还能前期打的联合国军屁滚尿流的原因,至于你们说的四川兵,那是后期的事了!后期基本平手,一方面是李奇微战术改变,美国老兵上来了,还有一点,就是新兵不会打仗!彭老总后期跟国内要老兵,就是这个原因!
国民党投诚部队四川人多?邱少云也是国军投诚的
新兵多,其他部队都是老兵游子,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真谈不上“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相对于所在地区人口,四川
: 的每百万人口牺牲的烈士大约是6.85,排在吉林(17.12)、黑龙江(7.46)和辽宁
(6
: .92)之后列第四位,相对来说吉林到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
:
: 再比如北京和上海牺牲的烈士总量排名都很靠后,但相对于其所在地区人口排名在第10
: 和第11位,在28个区域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要高于烈士总数比较多的人口大省河南、
: 江苏和广东的。
:
: 这个数据看着还蛮有点小意思。
:
: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从国境线开始到越过三八线,打穿半个
: 朝鲜,主要靠的是原东野的一二三五四个纵队,即改编后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
: 十二四个军。
:
: 四次战役实在支应不过来,把起义部队五十军按到南汉江顶缸,闹下好一通埋怨。
:
: 抗美援朝全场一共就七次大规模作战,五次战役加上五一年夏秋防御作战以及金城反击
: 战。
:
: 主要由东北人组成的四个军顶一半多,够意思了吧?这就是表里辽宁吉林黑龙江那三万
: 人的主要来源。
:
: 当然,我们知道,吉林人、散装茅台爱好者王某某从军后补入了九兵团序列,想必在寒
: 带高原冻脱了相的华东部队里面也有不少东北新兵。
:
: 华北各省市的伤亡,比如河北那一万多,想必不是填到临津江南岸,就是填到铁原血战
: ,我们敬爱的革命元勋、永远正确的彭大司令官一张嘴就要给63A补两万人,想必牺牲
: 指战员不在少数。
:
: 十九兵团在华北组建以后在一野序列下进军大西北,应该补不到很多四川兵,一野四川
: 兵多,可跟华北野没有关系。
你就别吹东北人了,东北人为自己打架也许还行,但公战实在不咋的。士兵也许还行,但实在是没有将才帅才。东北那嘎达有名的恶战激战苦战,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指挥的。
袁崇焕,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林彪,梁兴初。。。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真谈不上“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相对于所在地区人口,四川
: 的每百万人口牺牲的烈士大约是6.85,排在吉林(17.12)、黑龙江(7.46)和辽宁
(6
: .92)之后列第四位,相对来说吉林到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
: 再比如北京和上海牺牲的烈士总量排名都很靠后,但相对于其所在地区人口排名在第10
: 和第11位,在28个区域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要高于烈士总数比较多的人口大省河南、
: 江苏和广东的。
: 这个数据看着还蛮有点小意思。
: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从国境线开始到越过三八线,打穿半个
: 朝鲜,主要靠的是原东野的一二三五四个纵队,即改编后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
: 十二四个军。
: ...................
不懂,别瞎逼逼,朝鲜战场上还是东北人最猛,死人最多不等于战斗力最强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就别吹东北人了,东北人为自己打架也许还行,但公战实在不咋的。士兵也许还行,
: 但实在是没有将才帅才。东北那嘎达有名的恶战激战苦战,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指挥的。
: 袁崇焕,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林彪,梁兴初。。。
: (6
: ”。
: 10
比如葛岘岭阻击战,38军一个排,在遭到了上百架次空袭,挨了三千发炮弹的情况下,自身零伤亡,击毙美军215人!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另外,38军在对美国第二师和其他援军的时候,没有炮,只有轻武器,三万对三万,就让美国人伤亡了五千!联合国军总共伤亡一万多!
后来的汉江阻击战,更是兵力一比二,火力一比五十,而且侧翼的50军和朝鲜第一军全都被打的不得不撤退了。就三十八军老哥一个背水列阵,三面被围……这是换谁来都得被消灭的绝境,可美国人连打败他们都做不到!甚至没法逼退他们!整整半个月,三十八军在奉命撤退前,只丢了一些最前沿的外围阵地!真真正正的万岁军!
这一仗惨烈到不但美国和南棒从来不提,甚至连中国都不怎么愿意提,说起汉江阻击战,说的全是50军打得怎么怎么好……
等到三十九军,由于没打过长津湖和汉江阻击战这样的苦战,所以别看打满全场、战功显赫,还打出了常胜军的威名,但人家伤亡真不大。
关里逼不愧是中国的黑墓三,你妈吹牛逼也得挑打赢的仗吹,你妈打输的仗吹个几巴。连个基本的该穿啥衣服都不知道就舔个逼脸指挥,操,要不是底下的士兵会打仗你们关里逼内裤都要输个精光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就别吹东北人了,东北人为自己打架也许还行,但公战实在不咋的。士兵也许还行,
: 但实在是没有将才帅才。东北那嘎达有名的恶战激战苦战,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指挥的。
: 袁崇焕,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林彪,梁兴初。。。
: (6
: ”。
: 10
是你不懂在瞎逼逼。整个四野的高层领导基本全是南方人,连东北最可以自豪的抗联也是南方人主导。抗美援朝时直接指挥38军的军长梁兴初也是南方人。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懂,别瞎逼逼,朝鲜战场上还是东北人最猛,死人最多不等于战斗力最强
: 。
: 比如葛岘岭阻击战,38军一个排,在遭到了上百架次空袭,挨了三千发炮弹的情况下,
: 自身零伤亡,击毙美军215人!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 另外,38军在对美国第二师和其他援军的时候,没有炮,只有轻武器,三万对三万,就
: 让美国人伤亡了五千!联合国军总共伤亡一万多!
: 后来的汉江阻击战,更是兵力一比二,火力一比五十,而且侧翼的50军和朝鲜第一军全
: 都被打的不得不撤退了。就三十八军老哥一个背水列阵,三面被围……这是换谁来都得
: 被消灭的绝境,可美国人连打败他们都做不到!甚至没法逼退他们!整整半个月,三十
: 八军在奉命撤退前,只丢了一些最前沿的外围阵地!真真正正的万岁军!
: ...................
领导管不到打死美军225人自己零伤亡的那个排吧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你不懂在瞎逼逼。整个四野的高层领导基本全是南方人,连东北最可以自豪的抗联也
: 是南方人主导。抗美援朝时直接指挥38军的军长梁兴初也是南方人。
尼玛的整个四野最开始都是关内部队出关,东北本地人编入四野的也就是抗联的那点儿残部。你关外逼有啥好吹的?
【 在 Ken2019 (exopla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里逼不愧是中国的黑墓三,你妈吹牛逼也得挑打赢的仗吹,你妈打输的仗吹个几巴。
: 连个基本的该穿啥衣服都不知道就舔个逼脸指挥,操,要不是底下的士兵会打仗你们关
: 里逼内裤都要输个精光
: 。
尼玛的,四野里最开始13万人基本都是出关部队,这才是四野的核心和灵魂,东北本地人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跟着这13万人照做而已。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领导管不到打死美军225人自己零伤亡的那个排吧
出关的基本都是河北的部队。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尼玛的,四野里最开始13万人基本都是出关部队,这才是四野的核心和灵魂,东北本地
: 人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跟着这13万人照做而已。
山东河北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出关的基本都是河北的部队。
: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尼玛的,四野里最开始13万人基本都是出关部队,这才是四野的核心和灵魂,东北本地
: : 人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跟着这13万人照做而已。
山东那是渡海,河北才是出关。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山东河北
: 本地
东北人都是战争老油条了,四川解放晚,新兵多。。。。。
来,让我给你上上历史课,李运昌活了100岁。
李运昌(1908年9月21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李芳岐,字凤鸣,曾用名李初学,
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1]
抗日战争期间,李运昌历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二路军总指挥、八路军13支队司令员、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兼行署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1944年12月,任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中央局委员等职。1956年,毛泽东在同李运昌的谈话中称赞他说:“在抗日的关键时期,你是冀东人民的抗日领袖,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你成功建立了‘无人区’里的抗日根据地,写下了一段抗日战争史上的新鲜战例。”“没有你李运昌,就没有冀东抗战的胜利。”[1]
1945年8月,李运昌率部挺进中国东北,配合苏联红军进行八月風暴行動,收复东北。
在东北民众支持下,李运昌部解除日伪军武装,剿灭土匪,接管各个城市并创建人民政权,且迅速扩大了部队。李运昌还派曾克林飞往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了冀热辽军区部队开入中国东北的情况,为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调整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提供了重要情报。此后,他和程子华创建冀察热辽根据地,组建了不少二线兵团。李运昌调离东北时,将33万部队全部转交给东北民主联军。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山东河北
: 本地
要按当年人口算比例,不是现在的人口。北京上海人口增长太快了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真谈不上“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相对于所在地区人口,四川
: 的每百万人口牺牲的烈士大约是6.85,排在吉林(17.12)、黑龙江(7.46)和辽宁
(6
: .92)之后列第四位,相对来说吉林到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
: 再比如北京和上海牺牲的烈士总量排名都很靠后,但相对于其所在地区人口排名在第10
: 和第11位,在28个区域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要高于烈士总数比较多的人口大省河南、
: 江苏和广东的。
: 这个数据看着还蛮有点小意思。
: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从国境线开始到越过三八线,打穿半个
: 朝鲜,主要靠的是原东野的一二三五四个纵队,即改编后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
: 十二四个军。
: ...................
冀吹来了,这是当时中央的电报
8月20日,中央军委致电山东分局等,作进一步指示:“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亦望交万毅带去。”电文又谈到调一批干部去东北的事:“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省。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让我给你上上历史课,李运昌活了100岁。
:
:
: 李运昌(1908年9月21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李芳岐,字凤鸣,曾用名李初学,
: 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1]
: 抗日战争期间,李运昌历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副
: 总司令兼第二路军总指挥、八路军13支队司令员、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兼行署主任、晋
: 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1944年12月,任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
: 令员兼政委、晋察冀中央局委员等职。1956年,毛泽东在同李运昌的谈话中称赞他说:
: “在抗日的关键时期,你是冀东人民的抗日领袖,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你成功建立了
: ‘无人区’里的抗日根据地,写下了一段抗日战争史上的新鲜战例。”“没有你李运昌
: ,就没有冀东抗战的胜利。”[1]
:
: 1945年8月,李运昌率部挺进中国东北,配合苏联红军进行八月風暴行動,收复东北。
: 在东北民众支持下,李运昌部解除日伪军武装,剿灭土匪,接管各个城市并创建人民政
: 权,且迅速扩大了部队。李运昌还派曾克林飞往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了冀热辽军区部
: 队开入中国东北的情况,为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调整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提供了
: 重要情报。此后,他和程子华创建冀察热辽根据地,组建了不少二线兵团。李运昌调离
: 东北时,将33万部队全部转交给东北民主联军。
: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 山东河北
: : 本地
第一,反正不是东北本地人,呵呵。第二一半是山东军区部队,河北部队是少数。
中共中央为了与国民政府争夺东北,准备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会同东北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执行争夺东北的战略任务。中共先后将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
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学员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
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进入东北;与延安及各
解放区的中共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陆续进入东北。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出关的基本都是河北的部队。
志愿军中补充的新兵有很大一部分是四川的,新兵更容易被打死是普遍的规律。
李运昌是头儿。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冀吹来了,这是当时中央的电报
: 8月20日,中央军委致电山东分局等,作进一步指示:“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
: 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
: 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
: ,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
: 亦望交万毅带去。”电文又谈到调一批干部去东北的事:“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
: ,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
: 省。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李运昌手底下河北八路是骨干。
【 在 jhe123 (jhe)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反正不是东北本地人,呵呵。第二一半是山东军区部队,河北部队是少数。
: 中共中央为了与国民政府争夺东北,准备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
: 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会同东北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执行争夺
: 东北的战略任务。中共先后将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
7
: 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
: 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
: 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学员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
: 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进入东北;与延安及各
: 解放区的中共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陆续进入东北。
先头部队而已
后面林总来了就靠边了
再后来就是林罗刘谭,就更靠边了。
李运昌在黄埔军校学的是农运,军事上差不少,又没有靠山,一直靠边站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运昌是头儿。
: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 冀吹来了,这是当时中央的电报
: : 8月20日,中央军委致电山东分局等,作进一步指示:“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
: : 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
: : 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
: : ,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
: : 亦望交万毅带去。”电文又谈到调一批干部去东北的事:“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
: : ,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
: : 省。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南方人心胸狭隘还差不多。
【 在 dinassor (牛磨王)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头部队而已
: 后面林总来了就靠边了
: 再后来就是林罗刘谭,就更靠边了。
: 李运昌在黄埔军校学的是农运,军事上差不少,又没有靠山,一直靠边站
: 图争
: 外,
: 个团
: 干部
: 个团
: 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