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封锁袭来,情书拉近了远离的心

A
Azathoth0
楼主 (未名空间)

去年3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封锁变得不可避免,26岁的劳伦向她的同事保罗提出一个
建议:“你愿意做我的笔友吗?”尽管已经共事两年,但直到最近他们才开始在下班后用手机聊天。31岁的保罗不仅同意了她的建议,而且还升级了。“他买了信封。”劳伦说。

就在这场疫情大流行迫使整个社会更加依赖技术时,它也促使人们重拾一项悠久的传统:写信。今年6月,一家英国慈善机构的调查发现,每5个英国人中就至少有2个人曾在
疫情封锁期间写信,并表示这有益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可能有许多理由让我们写信:梳理感想,感受与他人的联系和远离屏幕等。但情感上的波动和孤独也为特别私密且充满感情的通信创造条件。“随着封锁袭来,感情也受到影响。我有太多话要说。”23岁的马库斯表示。去年,通过一系列书信,他重新与一位大学朋友建立了联系。“我们在信纸上互诉衷肠。我写给她的上一封信几乎承认当时我真的喜欢她。”著名歌星詹妮弗·洛佩兹和好莱坞明星本·阿弗莱克也抓住这个契机:他们在结束关系17年后复合了。这对伴侣的旧情复燃似乎很突然。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已保持数月充满“爱和渴望”的电子邮件往来。

无论是疫情有助于人们抒发情感,还是情感通过交流产生,相关趋势表明复兴的不仅是书信,而且是情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历史研究员萨莉·霍洛韦表示,疫情期间,人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战胜距离,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像人们在18世纪所做的那样。但如今与电话或视频通话等更直接的交流方式相比,写信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花时间将你的感受转化为文字尤其能显示出你的投入,这种方式也许能使你写出当面说不出的感受。”霍洛韦说,“写信或写电子邮件创造了这个新事物(信件),收信人能将它保存下来,反复体会你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对劳伦来说,给保罗写信,然后花大约1个小时去他家亲手投递,成了封锁期间的一种
“仪式”。他们之间的往来信件开始是冗长而抒情的,后来“内容越来越详细,插图越来越多,后来还加入了诗歌、绘画”,劳伦说。大约六周后,保罗给她寄来一本复杂的日历,上面不仅标注了封锁期间两人的里程碑事件,还有他们通信的时间。直到那时,劳伦才明白过来,“这个家伙真的很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