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

B
Bifujian
楼主 (未名空间)

一个国家想要建成全产业链,无非需要:

其一,要有足够多的工业人口。

工业人口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崛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自进入工业社会,充足的劳动力便是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而人口红利的提高还能够压低劳动报酬,使其转化为成本优势。此外,人口红利还能够有效促进资本的形成,从而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其二,要有足够丰富的资源储备。

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工业化时代注定有着“天然短板”。

其三,要有足够广阔的国内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连为一体,这也意味着,国与国之间的依赖性在逐步加深。

一旦某个国家出现了经济问题,往往会“殃及”全球。

只有国内市场较为广阔的国家,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同时,由于国内市场更容易被政策保护和调度,只有国内市场足够大,才能够建成全产业链。

其四,要有足够的内生动力,这既包括人民,也包括政府。只有实行积极干预政策,有能力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能够调控国内经济的有利政府,才能够在本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强有力的政府是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前提。

而以上四个条件,能够完全满足的国家并不多。但幸运的是,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其体量是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极大的体量就意味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可以说建成全产业链,中国算是“带资入组”。

此外,中国的制度优势也为中国建成全产业链“添油加醋”。按照经济规律,一般情况很难会出现中国这种“多点开花”的产业链模式。

既然别的国家已经有了,为什么还有自己建呢?直接买回来不就好了?

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企业很难会自主选择“走别人的老路”。企业自主走不通,那就只能靠政府加以引导,可是政府虽然能够支持和引导建立部分产业,但这也意味着,在推动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政府是唯一指定“冤大头”,

项目前期必须由政府出面投资,不计成本,不论盈亏。

如果这样的产业一多,政府便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度上就天然不具备建成全产业链的可能。

但在中国,这可就大不同了。集中力量办事的制度优势在新冠疫情期间“一览无余”。无论是十日建成火神山,

还是疫情期间大量工厂亏本生产口罩、消毒液等医疗器械,无不证明这一点。

这意味着,在中国,某种情况下,是会出现“反经济规律”的情况,

而这就是中国能够建成全产业链的最大优势。

而相对于美国等现代民主国家,这就很难做到了。

无论是三权分立模式指导下的美国,还是以英国为主的议会制度,西方民主制度虽然能够有效地形成权力制衡,但是相对的代价就是——慢。开会可能要开个三天,会上再相互扯皮互扯头花,等终于决定要建,又要围绕谁来建,

怎么建,谁来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继续展开会议。

同时,这种制度影响下,西方政府更接近“小政府”模式,难以直接干预经济。因此,西方民主制度下的政府,

调控市场和经济的能力和手段较为有限,

即使工业水平发达,但难以建成全产业链也就不太奇怪了。

二、西方国家:“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

在历史上,中国不是唯一一个“世界工厂”。

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其他国家建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与中国的全产业链相比,其他国家要么是“成色不足”,要么是“浅尝辄止”。

在19世纪工业化将将起步的时候,一票老牌资本国家崛起。如英国、德国等国家,

都曾经接近“全产业链”模式。

但是当时工业门类远比不上如今复杂。因此算得上“成色不足”。

而美国则与其不同。早在19世纪末,美国就已经是世界工业强国了。

20世纪初,美国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工厂”。

但很快,美国经济结构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制造业和农业比例持续下降。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去工业化问题已相对严重了。
诸如英、美两国,明明有着建成全产业链的先天优势,为何不深入建成全产业链呢?

这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来分别看待。从外部因素来说,全球化、国际贸易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竞争,加速了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而从内部因素来说,

技术变化、政府政策等方面,也推动了西方国家做出选择。

而去工业化也的确为欧美国家带来了不小的甜头。

首先就是去工业化将制造业和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嫁到邻国,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其次,逐渐将资金、其他资源转移到了其他产业,

此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发达国家放弃与发展中国家竞争低端制造业,但并非放弃竞争。

它们基于自身杰出的创新能力和生产率,牢牢地把持住高端制造业,并且不断提高自身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与创新,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动。

最后,去工业化使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促进了发达国家人力资本的积累,从制造业转移出来的工人,

对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要求增加,

也从侧面上有助于发达国家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但同时,每一份馈赠都暗中标注了价格。欧美国家放弃了全面发展制造业,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去工业化减少了资本投入以及经济增长。

此外,制造业是技术创新和工作岗位的源泉。正因为制造业需要更多的中间投入、资本设备和服务,才能够更深一步拓宽经济深度和宽度。

如果保持去工业化的态势,那么从长远看,对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另外,去工业化还减少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很快,危机便来临了。美国次贷危机呼啸而过,

成了发达国家呼吁再工业化的导火索。

同样的,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应链混乱的问题,而中国则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了疫情,

并在政府以及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上快速“复健”,并向外国供应源源不断的医疗器械。

中国的答卷也使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呼声又一次强烈起来。

未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会何去何从,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三、砥砺前行,向死而生

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美国限制令”,相信不远的未来,建设“全产业链”会逐步成为举国共识。这个场景,

在四十多年前,恐怕很难想象得到。

就目前来看,全球供应链不会因为一次疫情就能发生大规模调整和重组,中国的地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哪个或哪几个国家能够替代的。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是否去工业化,

亦或是走出中国自己特有的路子,已经是一个要摆上台面,认真思考的问题。

幸运的是,相对于过去,某个国家全方位封锁这种“七伤拳”已经几乎难以重现了。而高端领域的技术封锁,就是中国制造业接下来要攻克的难关。不过现如今的中国,

拥有着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丰厚的资源,庞大的体量,以及具有优势的制度。

这些条件都是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底气”所在。如何打破技术封锁,掌握高科技自主权,突破防线,

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就是中国未来需要努力的目标。

D
DEHEI

还在吹呢,日本不提供光刻胶,然后立马芯片没法造了

美国禁止卖cpu给华为,华为手机立马完蛋了

p
pinfish

不要造谣,我鳖自己都辟谣了,没有的事

g
gogeta


低端工业和农业。都是很短期淘汰那种。兔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立即马上拖帝大打。内卷已经变成内患了。

【 在 Bifujian (哈哈儿)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3 21:11:43 2021, 美东)
:
: 一个国家想要建成全产业链,无非需要:
:
: 其一,要有足够多的工业人口。
:
: 工业人口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崛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自进入工业社会,充足的劳动力
: 便是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而人口红利的提高还能够压低劳动报酬,使其转化为成本优势
: 。此外,人口红利还能够有效促进资本的形成,从而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
: 其二,要有足够丰富的资源储备。
:
: 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工业化时代注定有着“天然短板”。
:
: 其三,要有足够广阔的国内市场。
: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连为一体,这也意味着,国与国之间的依赖性在逐步加
: 深。
:
: 一旦某个国家出现了经济问题,往往会“殃及”全球。
:
: 只有国内市场较为广阔的国家,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同时,由于国内市场更
: 容易被政策保护和调度,只有国内市场足够大,才能够建成全产业链。
:
: 其四,要有足够的内生动力,这既包括人民,也包括政府。只有实行积极干预政策,有
: 能力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能够调控国内经济的有利政府,才能够在本国实现工业化和
: 经济发展。
:
: 强有力的政府是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前提。
:
: 而以上四个条件,能够完全满足的国家并不多。但幸运的是,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
: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其体量是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极大的体量就意
: 味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
: 可以说建成全产业链,中国算是“带资入组”。
:
: 此外,中国的制度优势也为中国建成全产业链“添油加醋”。按照经济规律,一般情况
: 很难会出现中国这种“多点开花”的产业链模式。
:
: 既然别的国家已经有了,为什么还有自己建呢?直接买回来不就好了?
:
: 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企业很难会自主选择“走别人的老路”。企业自主走不通,那就
: 只能靠政府加以引导,可是政府虽然能够支持和引导建立部分产业,但这也意味着,在
: 推动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政府是唯一指定“冤大头”,
:
: 项目前期必须由政府出面投资,不计成本,不论盈亏。
:
: 如果这样的产业一多,政府便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 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度上就天然不具备建成全产业链的可能。
:
: 但在中国,这可就大不同了。集中力量办事的制度优势在新冠疫情期间“一览无余”。
: 无论是十日建成火神山,
:
: 还是疫情期间大量工厂亏本生产口罩、消毒液等医疗器械,无不证明这一点。
:
: 这意味着,在中国,某种情况下,是会出现“反经济规律”的情况,
:
: 而这就是中国能够建成全产业链的最大优势。
:
: 而相对于美国等现代民主国家,这就很难做到了。
:
: 无论是三权分立模式指导下的美国,还是以英国为主的议会制度,西方民主制度虽然能
: 够有效地形成权力制衡,但是相对的代价就是——慢。开会可能要开个三天,会上再相
: 互扯皮互扯头花,等终于决定要建,又要围绕谁来建,
:
: 怎么建,谁来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继续展开会议。
:
: 同时,这种制度影响下,西方政府更接近“小政府”模式,难以直接干预经济。因此,
: 西方民主制度下的政府,
:
: 调控市场和经济的能力和手段较为有限,
:
: 即使工业水平发达,但难以建成全产业链也就不太奇怪了。
:
: 二、西方国家:“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
:
: 在历史上,中国不是唯一一个“世界工厂”。
:
: 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其他国家建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与中国的全产业链相比,其
: 他国家要么是“成色不足”,要么是“浅尝辄止”。
:
: 在19世纪工业化将将起步的时候,一票老牌资本国家崛起。如英国、德国等国家,
:
: 都曾经接近“全产业链”模式。
:
: 但是当时工业门类远比不上如今复杂。因此算得上“成色不足”。
:
: 而美国则与其不同。早在19世纪末,美国就已经是世界工业强国了。
:
: 20世纪初,美国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工厂”。
:
: 但很快,美国经济结构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制造业和农业比例持续下降。到了20世纪
: 70年代,美国去工业化问题已相对严重了。
: 诸如英、美两国,明明有着建成全产业链的先天优势,为何不深入建成全产业链呢?:
: 这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来分别看待。从外部因素来说,全球化、国际贸易
: 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竞争,加速了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而从内部因素来说,
:
: 技术变化、政府政策等方面,也推动了西方国家做出选择。
:
: 而去工业化也的确为欧美国家带来了不小的甜头。
:
: 首先就是去工业化将制造业和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嫁到邻国,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
: 源浪费;
:
: 其次,逐渐将资金、其他资源转移到了其他产业,
:
: 此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
: ;再次,发达国家放弃与发展中国家竞争低端制造业,但并非放弃竞争。
:
: 它们基于自身杰出的创新能力和生产率,牢牢地把持住高端制造业,并且不断提高自身
: 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
: 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与创新,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动。
:
: 最后,去工业化使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促进了发达国家人力资本的积累,从制造业转移出
: 来的工人,
:
: 对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要求增加,
:
: 也从侧面上有助于发达国家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
: 但同时,每一份馈赠都暗中标注了价格。欧美国家放弃了全面发展制造业,也带来了许
: 多不良的影响。
:
: 首当其冲的就是去工业化减少了资本投入以及经济增长。
:
: 此外,制造业是技术创新和工作岗位的源泉。正因为制造业需要更多的中间投入、资本
: 设备和服务,才能够更深一步拓宽经济深度和宽度。
:
: 如果保持去工业化的态势,那么从长远看,对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 另外,去工业化还减少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很快,危机便来临了。美国次贷危机呼啸而
: 过,
:
: 成了发达国家呼吁再工业化的导火索。
:
: 同样的,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应链混乱的问题,而中国则在短时
: 间内迅速控制了疫情,
:
: 并在政府以及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上快速“复健”,并向外国供应源源不断的医疗器械。
:
: 中国的答卷也使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呼声又一次强烈起来。
:
: 未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会何去何从,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
: 三、砥砺前行,向死而生
:
: 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美国限制令”,相信不远的未来,建设“全产业链”会逐步成
: 为举国共识。这个场景,
:
: 在四十多年前,恐怕很难想象得到。
:
: 就目前来看,全球供应链不会因为一次疫情就能发生大规模调整和重组,中国的地位在
: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哪个或哪几个国家能够替代的。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是否去
: 工业化,
:
: 亦或是走出中国自己特有的路子,已经是一个要摆上台面,认真思考的问题。
:
: 幸运的是,相对于过去,某个国家全方位封锁这种“七伤拳”已经几乎难以重现了。而
: 高端领域的技术封锁,就是中国制造业接下来要攻克的难关。不过现如今的中国,
:
: 拥有着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丰厚的资源,庞大的体量,以及具有优势的制度。
:
: 这些条件都是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底气”所在。如何打破技术封锁,掌握高科技
: 自主权,突破防线,
:
: 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就是中国未来需要努力的目标。
:
: --
f
fhnan


美国一禁运 华为就抓瞎

【 在 Bifujian (哈哈儿)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国家想要建成全产业链,无非需要:
: 其一,要有足够多的工业人口。
: 工业人口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崛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自进入工业社会,充足的劳动力
: 便是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而人口红利的提高还能够压低劳动报酬,使其转化为成本优势
: 。此外,人口红利还能够有效促进资本的形成,从而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 其二,要有足够丰富的资源储备。
: 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工业化时代注定有着“天然短板”。
: 其三,要有足够广阔的国内市场。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连为一体,这也意味着,国与国之间的依赖性在逐步加
: 深。
: ...................

i
icecool

政屁老将素质低,没怎么读过书,脑子不太好使,不明白这些断供才是中国产业进步的动力

【 在 DEHEI (的黑)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在吹呢,日本不提供光刻胶,然后立马芯片没法造了
: 美国禁止卖cpu给华为,华为手机立马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