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父母的责任推到游戏上

A
Azathoth0
楼主 (未名空间)

看到新闻后,有感而发。

看到是经济报发的文章,我竟不知应该把重点放在“精神鸦片”还是“长成数千亿产业”上面。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了,2000年时将游戏称为“电子海洛因”,甚至写那篇文章的记者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学会《星际争霸》和《英雄无敌3》这两款难度较高的游戏
,可见“电子海洛因”毒性之深,或者记者本身就是天才?

之后这种说法慢慢消退,我认为并不是对游戏的接受程度提高了,而是我国队伍结结实实的拿了一些冠军,DOTA2Ti6的时候,央视甚至还报道过Wins夺冠的消息。当时大家都以为电子竞技被正式的接受了,许多大学也开设了电子竞技的专业,现在看来这一时的沉寂只是没有到用它的时候。

这篇“精神鸦片”摆明了是冲着《王者荣耀》或者说是冲着腾讯去的。诚然,《王者荣耀》有没有问题,是有的。它里面输出的历史观是非常有问题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不一样,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导致对里面所输出的观点的接受程度,是学校的老师也毫无办法的,甚至难以纠正。或者是它里面的英雄、皮肤等价格掏空了未成年人尤其是学生的钱包,这才应该是你们这些记者以及为人父母的人拿去攻击它的地方。

但是称游戏为“精神鸦片”这一词有些过了,游戏本身不是坏东西,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玩会游戏,其实与刷刷剧、看看抖音等并无本质上的差别。问题在于没有节制

“有的同学有时一天玩8个小时王者荣耀。”

“手机被我摔了5、6个,孩子不吃早饭,把钱攒起来买手机,继续玩游戏。”

“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

以上这三句是来自于文章的说法

这位在长达八小时的游戏时间时,他父母在做什么呢?

这位不吃早饭攒钱买手机的同学的父母,不知道给孩子多少早饭钱。

游戏真的能毁掉一代人吗?并不能,没有节制的娱乐+没有尽到监管责任的父母才是毁
掉部分人的罪魁祸首。另外,游戏从古至今都存在,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还请作者考察考察,为什么最适合家庭游戏的桌游及主机游戏(确实桌游和主机游戏适合家庭游玩的游戏更多一些)在我国被跳过了,直接发展成网游和手游。

真的请在写文章前去搜搜资料看一看吧,就大名鼎鼎的Dead game DOTA2,出现在这里
头真的不老合适的。

电竞行业给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彭伶指出,例如电竞游戏Dota2(
《刀塔2》)用户画像显示,低收入的在读学生是电竞用户主要画像,学生用户占33.6%,高中以下学历占31.4%,超过一半的电竞用户收入不足5000。

其次,别老抓着游戏不放,有时间也查查娱乐圈的纸醉金迷,那里面的某些人才是挑战法律、挑战社会底线、毒害社会的毒瘤,它危害的可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游戏只不过是提供人娱乐的方式而已,用好了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工作生活,与其天天扣“精神鸦片”的帽子,还不如多科普一些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从根源上解决沉迷“游戏”(此游戏指的是部分娱乐方式,刷抖音、玩游戏、蹦迪等都是会上瘾的)的问题。

也别发完了文章,然后就删了,再改个名字发出来,显得没底气似的。

发都发出来了以为别人看不到“精神鸦片”呢?

刀进了肚子,那凉粉就不是凉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