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主观体验又叫感受质(qualia),它是无法被还原为神经元现象的,这就像我们观察到手机上有很多应用程序,而且每个应用运行时,手机的硬件比如 CPU 和主板都存 在不同的电流活动,如果手机 CPU 或者主板出现故障,那么软件的运行也会出现故障 ,但是我们却绝不能根据这个说手机的 CPU 和主板产生了手机上的程序,更不能说手 机硬件内部的电流反应就是程序内容,我们无法完全将手机上的程序运行和程序内容还原为手机内部硬件的各种物理效应。故而克里克在《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一书开篇中所说:“你,你的喜悦、悲伤、记忆和抱负,你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这个所谓的惊人假说是难以成立的。很多宗教思想主张的一切唯心造的一元论或者灵魂身体二元论确实无法成立,笛卡尔式的心物二元论也不成立,但是克里克这种科学式的物理主义一元论同样也难以成立,它们都难以合理解释意识难题。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标准诠释?
答: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图像,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进行的诠释。
问:标准诠释与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的区别是什么?
答:哥本哈根诠释是唯象的,包含大量假定,如量子化假定,物质波假定,薛定谔方程,概率假定,测量,等。标准诠释基于标准模型,没有其它假定,强调并扩展了基本粒子的定义。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问:标准诠释还有什么新观点?
1、 薛定谔方程是理想量子的扩散方程。
2、 量子纠缠,延迟选择实验,同所有其它量子效应一样,都是全局模式,都需要
时间建立,或者说,需要保证系统的相干性。
3、 每一个粒子都是全局的。基本粒子的属性,比如自旋,同样由全局条件决定。
4、 量子非局域性是对量子全局性的误读。非局域性是超距的,全局性是通过局域
相互作用建立的。
5、 特别地,电子可能不存在内禀自旋,自旋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测量单
电子的磁性(顺磁还是抗磁)来判定。
6、 波函数反映了能量密度,而不是粒子出现概率。
7、 测量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8、 量子化是自然涌现,不是基本原理。
9、 低能光子是电磁辐射,没有自旋必须为1的要求。
10、 不存在经典和量子的分界,经典和量子是对同一世界的两个极端近似,一个极端局域,一个极端全局。
11、 量子性,或者说系统的相干性,由全局条件决定。如果全局条件有利,足以建立理想的相干,则量子性质显著,否则,表现为经典的局域行为。
12、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存在,但是基于相互作用测量的客观实在性是相对的,不能完全肯定或无限精确地测量。
13、 世界的未来是确定的,但是只是部分地可以预测。因为实在有相对性,以及不存在精确的计算方法。
问:标准诠释为什么能解决哥本哈根诠释带来的所有问题?
答:哥本哈根时代的量子力学不包括相对论,因此没有因果律,违背日常认知逻辑。概率是数学概念,不是物理概念;测量是统计取样,没有考虑实际的物理作用;带来了物理量不连续的问题,违背基本的物理定律。这些问题带来了大量认知困难。标准诠释包含了相对论,考虑了相互作用,以及全局量子态的建立,所有认知困难迎刃而解。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
答:从波动角度表述物理世界的数学体系及其诠释。
问:什么是量子?
答:1、任何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描述的客体。可以是任何物质,如电子,原子,分子,
甚至宏观物体。2、波函数描述的客体,是一些可能值的集合。哥本哈根诠释中描述的
所有的量子都是理想的。标准诠释认为不存在理想的量子,所有客体都是不理想的量子。
问:标准诠释有实验证据吗?
答:以前的量子力学诠释都不能提供实验证据,但是标准诠释有。实际上,现有的量子纠缠实验已经证明了标准诠释,即量子性的建立。可以做更细致的实验判定,论文中有实验思路。另电子的自旋实在性也可以通过实验判定。
相关链接:
英文论文及摘要:http://faculty.pku.edu.cn/leiyian/en/article/7733/content/1788.htm#article
英文视频讲解:
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8546&do=blog&classid=174678&view=me&from=space
知乎专栏: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040596354782744576
标准诠释和标准模型有什么区别?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标准诠释?
: 答: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图像,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进行的
: 诠释。
: 问:标准诠释与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的区别是什么?
: 答:哥本哈根诠释是唯象的,包含大量假定,如量子化假定,物质波假定,薛定谔方程
: ,概率假定,测量,等。标准诠释基于标准模型,没有其它假定,强调并扩展了基本粒
: 子的定义。
: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
: 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 ...................
天顶星门?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标准诠释?
: 答: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图像,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进行的
: 诠释。
: 问:标准诠释与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的区别是什么?
: 答:哥本哈根诠释是唯象的,包含大量假定,如量子化假定,物质波假定,薛定谔方程
: ,概率假定,测量,等。标准诠释基于标准模型,没有其它假定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标准模型是关于基本相互作用的。标准诠释是解释全局量子现象的。标准诠释强调并扩展了标准模型中粒子的概念。
【 在 TheMatrix (TheMatrix)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准诠释和标准模型有什么区别?
【 在 bobolan88 (波波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顶星门?
: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这是大名鼎鼎的雷奕安,我在小说里面三次提到他。
收藏了。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标准诠释?
: 答: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图像,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进行的
: 诠释。
: 问:标准诠释与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的区别是什么?
: 答:哥本哈根诠释是唯象的,包含大量假定,如量子化假定,物质波假定,薛定谔方程
: ,概率假定,测量,等。标准诠释基于标准模型,没有其它假定,强调并扩展了基本粒
: 子的定义。
: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
: 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 ...................
听上去好像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他们都什么关系,感觉很容易深度学习转码
数学层面很类似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准模型是关于基本相互作用的。标准诠释是解释全局量子现象的。标准诠释强调并扩
: 展了标准模型中粒子的概念。
就看彭桓武的书。其他都是扯的。
量子力学压根没办法推论出宏观世界的牛顿定律。物理是分层的。
【 在 TheMatrix(TheMatrix)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准诠释和标准模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量子全局模式?什么叫全局量子现象?
这是你写的: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这不就是说标准模型也解释了量子的全局模式,那和标准诠释没什么区别啊。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准模型是关于基本相互作用的。标准诠释是解释全局量子现象的。标准诠释强调并扩
: 展了标准模型中粒子的概念。
赞原创。有没有在Nature上发表?
跟女神脱衣服睡一张床却只是一起做梦 后来抓奶背操写到了吗?
【 在 wallow (天顶曐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大名鼎鼎的雷奕安,我在小说里面三次提到他。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诠释只负责解释,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述已经有了,比如薛定谔方程,矩阵力学。薛定谔方程的全局性带来了表观的非局域性,与局域性原理矛盾,因此需要解释。以前的理论认可非局域性。标准诠释解释了量子全局性质的来源。由此带来了对所有量子现象的理解变化,包括波函数的几率描述变成能量密度描述,实在性的讨论,概率性的讨论等。标准模型只描述粒子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单粒子都计算不清楚,无法计算具有大量粒子和自由度的系统。
【 在 TheMatrix (TheMatrix)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叫量子全局模式?什么叫全局量子现象?
: 这是你写的:
: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
: 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 这不就是说标准模型也解释了量子的全局模式,那和标准诠释没什么区别啊。
标准模型是什么,其包含的假定又有什么?
好问题。算迭代吧,但是可以再迭代回去。
【 在 aaddoo (not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准模型是什么,其包含的假定又有什么?
薛定谔方程的全局性,你是指比如纠缠态的两个电子,一个电子的自旋通过测量确定了,另一个电子的自旋也同时超距确定了吗?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诠释只负责解释,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述已经有了,比如薛定谔方程,矩阵力学。薛定谔
: 方程的全局性带来了表观的非局域性,与局域性原理矛盾,因此需要解释。以前的理论
: 认可非局域性。标准诠释解释了量子全局性质的来源。由此带来了对所有量子现象的理
: 解变化,包括波函数的几率描述变成能量密度描述,实在性的讨论,概率性的讨论等。
: 标准模型只描述粒子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单粒子都计算不清楚,无法计算具有大量粒
: 子和自由度的系统。
全局性指薛定谔方程的解是全局的,即全空间的解由全空间的条件,包括势函数和边界条件,唯一确定(包括多本征解情形)。纠缠是相关,是全局条件确立的,比如共振,或其它相关,是建立起来的,不存在超距相互作用,也没有超距影响。可以通过细致的实验发现相关的建立过程,及条件。
【 在 bobolan88 (波波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女神脱衣服睡一张床却只是一起做梦 后来抓奶背操写到了吗?
: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你关心的东西与众不同。我已经获得授权,将贴出女神的照片。
13、 世界的未来是确定的,但是只是部分地可以预测。因为实在有相对性,以及不存在精确的计算方法
这就是天命的意思吧?作为人就是鱼肉,要顺从刀殂?
全局是指全空间的函数?那样的话,薛定谔方程的解是波函数,当然是全空间的函数。量子场论,也就是标准模型,是场函数,也是全空间的函数。都是全局的。
但是目前的波函数和场函数,不考虑建立过程,以及传播过程。所以都是瞬时超距的。我觉得你考虑建立局域的,因果性上的解释,这倒是对的。
你能导出不同的方程吗?纯解释我觉得意义不大。因为正确的东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么看,那么看,能改变什么呢?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局性指薛定谔方程的解是全局的,即全空间的解由全空间的条件,包括势函数和边界
: 条件,唯一确定(包括多本征解情形)。纠缠是相关,是全局条件确立的,比如共振,
: 或其它相关,是建立起来的,不存在超距相互作用,也没有超距影响。可以通过细致的
: 实验发现相关的建立过程,及条件。
我咋觉得我关心的才是与众相同的呢?
【 在 wallow (天顶曐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关心的东西与众不同。我已经获得授权,将贴出女神的照片。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对全局性的理解是对的,其它方面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对测量的理解,建议在哲学方面强化一下。
引用一下我的某篇文章当中的观点:
量子测量之谜以及和它紧密相关的波粒二象性绝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和数学问题,而本质是哲学问题,并且是最难的哲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更需要哲学家的参与和主导。要真正解决量子测量之谜以及非定域性等难题,就像物理学家狄拉克所说的那样:“很可能需要深刻变革迄今保持的某些很基本的观念”。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对一系列最底层的哲学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革新,它预示着哲学大革命以及新科学范式的必然发生。
破解量子之谜需要新哲学革命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tt589a
破解量子之谜需要的哲学突破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izvfch
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诠释的缺陷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hpvr0s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标准诠释?
: 答: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图像,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进行的
: 诠释。
: 问:标准诠释与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的区别是什么?
: 答:哥本哈根诠释是唯象的,包含大量假定,如量子化假定,物质波假定,薛定谔方程
: ,概率假定,测量,等。标准诠释基于标准模型,没有其它假定,强调并扩展了基本粒
: 子的定义。
: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
: 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 ...................
关于全局性,实际它是指任何基本粒子的波函数都是先验的全空间性的,相互作用也必然都是先验的全空间性的,每次测量的影响都是全空间范围的,注意,我这里强调了先验性,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概念。一定不要把先验性的空间和经验性的空间混乱在一起(时间也是如此)。后者是因经验测量才被建立的,前者是先于经验形成之前,先于测量。
关于测量就是相互作用,这个认识还远远不够。测量确实是一种相互作用,但绝不是通常的一种物理性的相互作用,实际上量子粒子(波函数)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一个光子和一个电子的相互作用,这不可能导致波函数的坍缩,不可能形成单一的确定性的测量结果,而只会形成复合的叠加态,这是薛定谔方程以及态叠加原理所决定的,没有任何方程能推导出坍缩的发生。退相干试图解释这个问题,然而依然无法解决单一明确结果问题,最多只能解决偏好基问题。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如果不引入意识,没有任何可能解释测量问题,目前的诠释,无论是退相干还是多世界诠释等等,都试图将意识排除出去却并没有真正成功,这种做法也不过是主流物理学家的哲学偏见而已,冯诺依曼当年的论证,至今依然无法被推翻。只不过冯诺依曼对意识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毕竟他只是一个数学家(也算是一个物理学家),而对意识的认识,已经是哲学层面了,并且要改变很多传统观念。
包括哥本哈根解释以及其它量子力学诠释,都依然有太多的不足,这需要等我的新解释来终结这种混乱局面。
我的新解释叫意识的波粒二象解释,是量子力学的终极诠释。和冯诺依曼的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所不同的是,我明确区分了两种意识,一种是先验的波性意识(具有波性的相干叠加性和全局性),一种是经验性的粒性意识(具有粒性的分立个体性和局域性),是先验的波性意识导致先验的物质波函数坍缩,从而产生了单一的确定的经典本征态,并形成了主观的经验感受质(qualia),又经过先验统觉,产生了我们感知到的表象世界。另外,这种先验意识不可能在分立的物理时空之内,不可能在我们一般人所说的大脑之内,这需要革新对时空的认识,区分经验性的物理时空和先验性的数学时空,前者是离散的,后者是连续的。
补充一下,我不认为大脑产生了意识,不认为意识只是神经元放电,而是本就存在于宇宙的。物质和意识都是第一性的,借助于单电子双缝实验和对测量问题的分析,实际上是可以逻辑推导出来的。当然,原初宇宙的意识肯定是非常非常初级的程度,而有机生物体的意识则是进化程度比较高的意识。
另外,波函数的数学实在性是需要被重点认识的,它是一种先验的结构性的数学实在,而绝不是物理实在,更不是对物理时空内的物理实在的数学描述。还有二象性的时空观念,以及微观和宏观的关系,这些都涉及一系列的根本观念的变革,我不认为物理学家能完成这个变革。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全局性的理解是对的,其它方面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对测量的理解,建议在哲学方面
: 强化一下。
: 引用一下我的某篇文章当中的观点:
: 量子测量之谜以及和它紧密相关的波粒二象性绝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和数学问题,而本质
: 是哲学问题,并且是最难的哲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 ,更需要哲学家的参与和主导。要真正解决量子测量之谜以及非定域性等难题,就像物
: 理学家狄拉克所说的那样:“很可能需要深刻变革迄今保持的某些很基本的观念”。也
: 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对一系列最底层的哲学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革新,它预示着哲学
: 大革命以及新科学范式的必然发生。
: 破解量子之谜需要新哲学革命
: ...................
赞老雷
10、 不存在经典和量子的分界,经典和量子是对同一世界的两个极端近似,一个极端局域,一个极端全局。
=========
哥本哈根解释强行搞出了经典和量子的分界(海森堡分割),但又解释不清楚这个边界到底在哪里,这是显然有问题的,实在难以逻辑自洽。
你的这个观点我也并不同意,经典世界是局域的,量子世界是全局的,这个没错,但是分界线是有的,这个分界线是因为意识而产生的。意识本质上就在这个分界线上“活动”。
经典世界是先验意识触动了先验的波函数(量子叠加态),导致它的坍缩并形成了单一确定的经典本征态,然后波函数不断坍缩成N多的经典本征态被累加起来而产生的,它
是经典本征态的集合,不过这个累加实际是在意识中构建出来的(先验统觉),并不存在完全客观的广延性的经典客体和经典世界(经验宏观),而只有微观的局域的每个时刻的单一经典本征态(经验微观)。
如果没有先验意识对波函数(量子实在)的介入,实际上只有量子世界,这个量子世界是一种先验宏观,是量子叠加态的集合,当然也是全局性的,而量子叠加态或者波函数也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具体的物理实在,而是先验的抽象数学实在,它的数学结构决定了物理性质。量子世界也可以称为数学世界,与之对应的是经典性的物理世界。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标准诠释?
: 答: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图像,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进行的
: 诠释。
: 问:标准诠释与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的区别是什么?
: 答:哥本哈根诠释是唯象的,包含大量假定,如量子化假定,物质波假定,薛定谔方程
: ,概率假定,测量,等。标准诠释基于标准模型,没有其它假定,强调并扩展了基本粒
: 子的定义。
: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
: 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 ...................
12、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存在,但是基于相互作用测量的客观实在性是相对的,不能完全肯定或无限精确地测量。
==========
这依然是深刻的哲学问题,需要对物质重新认识。物质的经典实在是建立在测量基础上的,物质的量子实在则是先于经验形成,先于测量的,而且这种量子实在是一种数学实在,具有数学结构。
没有一个经典的客观物质世界,但是有一个量子态的数学性的客观物质世界(可以近似理解成程序世界)。不过这里的客观,是相对于一个经典物理时空之内的经典观察者而言,相对于那个经典时空之外的先验观察者,由于它和量子实在是叠加成一体的,也是全局性的,故而并不能说这个量子世界完全独立于那个先验的观察者之外。
目前的主流物理学不能明确区分量子实在和经典实在,尤其不能认识到先验和经验的关系,故而是混乱的。爱因斯坦和玻尔在这方面都犯下了错误。前者错误的把经典实在当成是完全客观的,后者则极端的否认了量子实在,陷入极端的反实在论和工具主义。
相关文章:
意识波粒二象性的详细论证(5)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bql51w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标准诠释?
: 答: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图像,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进行的
: 诠释。
: 问:标准诠释与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的区别是什么?
: 答:哥本哈根诠释是唯象的,包含大量假定,如量子化假定,物质波假定,薛定谔方程
: ,概率假定,测量,等。标准诠释基于标准模型,没有其它假定,强调并扩展了基本粒
: 子的定义。
: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
: 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 ...................
6、 波函数反映了能量密度,而不是粒子出现概率。
==========
波函数的模方是粒子出现的概率,波函数本身不是概率,你说它是能量密度,这个勉强对,然而要注意这里的能量密度的能量绝非经典物理下的那种对能量的理解。
波函数反映了希尔伯特空间里面的矢量密度,它是数学结构,更是一种实在,绝非仅仅数学描述,一个电子的波函数就是该电子本身。这种矢量密度因为测量而表现为一种能量,但也是概率性的。不过必须给波函数加上模的平方。
在没有测量之前,物理空间上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粒子,而只有概率分布,故而波函数没有可能是对物理空间上的一个粒子的数学描述。而你所说的能量密度,我认为还仅仅是从经典和经验层面理解。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标准诠释?
: 答: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图像,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进行的
: 诠释。
: 问:标准诠释与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的区别是什么?
: 答:哥本哈根诠释是唯象的,包含大量假定,如量子化假定,物质波假定,薛定谔方程
: ,概率假定,测量,等。标准诠释基于标准模型,没有其它假定,强调并扩展了基本粒
: 子的定义。
: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
: 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 ...................
你怎么解释经典世界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借助意识的话,那动物植物有意识么?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6、 波函数反映了能量密度,而不是粒子出现概率。
: ==========
: 波函数的模方是粒子出现的概率,波函数本身不是概率,你说它是能量密度,这个勉强
: 对,然而要注意这里的能量密度的能量绝非经典物理下的那种对能量的理解。
: 波函数反映了希尔伯特空间里面的矢量密度,它是数学结构,更是一种实在,绝非仅仅
: 数学描述,一个电子的波函数就是该电子本身。这种矢量密度因为测量而表现为一种能
: 量,但也是概率性的。不过必须给波函数加上模的平方。
: 在没有测量之前,物理空间上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粒子,而只有概率分布,故而波函数
: 没有可能是对物理空间上的一个粒子的数学描述。而你所说的能量密度,我认为还仅仅
: 是从经典和经验层面理解。
2、 量子纠缠,延迟选择实验,同所有其它量子效应一样,都是全局模式,都需要
时间建立,或者说,需要保证系统的相干性。
=======
所有量子效应都是全局性的,这个没错,然而你说需要时间建立,这个却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对时间的理解存在严重不足。对全局性和非定域性的认识也有问题。
这个问题因为比较复杂,我不想详细展开,我只能暂时给出结论
某些量子效应比如非局域性的波函数坍缩必定是瞬时的,其实它是两种时间和两种实在的转化,数学时间转变成物理时间,数学实在转变成物理实在。而这个转换过程绝无可能被任何公式所描述,因为它实际属于辩证逻辑的自否定,是整体性的时空相变,过程非常深刻,也超出了物理学和数学的范围,而且还包含着全局性的先验意识的介入。
另外有些量子效应需要时间性,但也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时间,而是先验的数学时间。这种数学时间也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这一点更难被理解。
至于延迟选择实验,在理解了时空的二象性以后,区别开测量之后先验数学时间和测量所产生的经验物理时间,这问题一点不难理解,它也并没有违背因果律,只是不同于一般人理解的因果律而已。这种因果性依然包含着深刻的先验性和全局整体性。
相关文章:
革命性时空理论:二象性时空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iqiox6
有关时间和运动的深入性探讨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gr0829
数学实在,猜想及因果律重建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pbq5u5
数学实在、空间以及先验意识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cmk87t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什么是量子力学标准诠释?
: 答:基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图像,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进行的
: 诠释。
: 问:标准诠释与传统哥本哈根诠释的区别是什么?
: 答:哥本哈根诠释是唯象的,包含大量假定,如量子化假定,物质波假定,薛定谔方程
: ,概率假定,测量,等。标准诠释基于标准模型,没有其它假定,强调并扩展了基本粒
: 子的定义。
: 问:标准模型最重要的新观点是什么?
: 答:所有的量子都是全局模式,是在全局条件下通过局域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
: 的量子都有一个建立过程,需要时间。
: ...................
还数学时间和物理时间,我算是看穿了,丢出一大堆没有定义的名词,糊弄观众。就问你,手算过shrodinger equation没有?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2、 量子纠缠,延迟选择实验,同所有其它量子效应一样,都是全局模式,都需要
: 时间建立,或者说,需要保证系统的相干性。
: =======
: 所有量子效应都是全局性的,这个没错,然而你说需要时间建立,这个却是有问题的。
: 因为你对时间的理解存在严重不足。对全局性和非定域性的认识也有问题。
: 这个问题因为比较复杂,我不想详细展开,我只能暂时给出结论
: 某些量子效应比如非局域性的波函数坍缩必定是瞬时的,其实它是两种时间和两种实在
: 的转化,数学时间转变成物理时间,数学实在转变成物理实在。而这个转换过程绝无可
: 能被任何公式所描述,因为它实际属于辩证逻辑的自否定,是整体性的时空相变,过程
: 非常深刻,也超出了物理学和数学的范围,而且还包含着全局性的先验意识的介入。: ...................
【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怎么解释经典世界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借助意识的话,那动物植物有意识么?
我们永远无法根据观察经验来判断除自我之外的其它事物是否肯定有意识。包括我也不能判断你是否有意识,哪怕你出现在我面前,也许可能只是某种没有任何主观体验,只是被动执行算法的人肉机器。
因为意识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具有主观体验,然而主观体验则是私密性的,无法被直接观察的。你最多只能观察到我的疼痛的表情,但绝无可能观察体验到我的疼痛经验,也不能观察到我的看到红色的体验。
不过根据我对意识的一些认识,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低等动物包括植物很可能拥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能力。
理论上,无穷的极为低级的原始意识遍布于整个空间,只是你观察不到它们而已。这个星球上第一个有机生命体的意识,不过是这种抽象的原初意识一种新的进化阶段而已,它可以获得一个能够比较持久维持的经典有机体(经典实在),进而实现更靠高程度的进化。
关于意识的一个定义:
意识,是一种具有主动的意向性和意志性,能够识别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够产生主观体验的非物质性的抽象实在。
下面这篇文章有分析: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tpuf0k
关于意识的一个定义:
意识,是一种具有主动的意向性和意志性,能够识别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够产生主观体验的非物质性的抽象实在。
你这个处理信息是什么尺度的,是处理原子分子层面的,还是夸克层面的,还是宏观层面的。意向性和意志性又指的是什么,会说话么?
这个意识为什么会体现到生物体身上?
为什么有的生物意识强,有的意识弱?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永远无法根据观察经验来判断除自我之外的其它事物是否肯定有意识。包括我也不
: 能判断你是否有意识,哪怕你出现在我面前,也许可能只是某种没有任何主观体验,只
: 是被动执行算法的人肉机器。
: 因为意识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具有主观体验,然而主观体验则是私密性的,无法被直接
: 观察的。你最多只能观察到我的疼痛的表情,但绝无可能观察体验到我的疼痛经验,也
: 不能观察到我的看到红色的体验。
: 不过根据我对意识的一些认识,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低等动物包括植物很可能拥有不同程
: 度的意识能力。
: 理论上,无穷的极为低级的原始意识遍布于整个空间,只是你观察不到它们而已。这个
: 星球上第一个有机生命体的意识,不过是这种抽象的原初意识一种新的进化阶段而已,
: ...................
【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数学时间和物理时间,我算是看穿了,丢出一大堆没有定义的名词,糊弄观众。就问
: 你,手算过shrodinger equation没有?
你没有看到我的定义,不等于我没有定义,这两者我都给出了很清楚的定义和描述。
算薛定谔方程实在没什么难的,而且好几种方法,普通本科生就可以计算。但是真正理解薛定谔方程尤其其中的波函数究竟是什么,难上加难,薛定谔最初就完全搞错这个方程当中的波函数,他可是这个方程的发明者。
目前也没有一个物理学家真正理解这个方程,没有真正理解波函数,他们的态度是:“闭嘴,计算!”也就是说,不去探究方程的合理的物理意义或者物理图像,而只管实用性的计算。
“赫尔伯特的思想总是神游在那些大学物理课没学过的大问题里。经过努力学习,他掌握了量子理论中一些漂亮的、深奥的数学,但是这些数学知识无法解释一个基本问题: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原子世界怎么可能只是一团概率泡沫,但这些原子集合在一起产生的却是像我们屁股下面坐着的椅子一样坚硬而不会轻易改变的东西呢?”
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的物理时间,具有粒性的分立性和非连续性,因为它是建立在经典性的物理实在的基础上,故而称为物理时间;一种是先验性的数学时间,具有波性的叠加性和连续性,因为是建立在抽象的数学实在(波函数是数学实在,也是量子实在)基础上,故而称为数学时间。时间是如此,空间也是如此,二者一体,统称为时空的波粒二象。
我们经验感知到的物理时间是意识不断地导致波函数坍缩才产生出来的。 多次对波函
数(量子叠加态)的观察产生多次坍缩,展开成不同的经典本征态的序列,后一个替换前一个,产生了变化,进而形成了我们感知到的时间流逝。它有明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是离散分立的。“过去”本质是对已经消失的经典本征态的标度,是不可逆的;“现在”本质是对当下坍缩而成的经典本征态的标度;“未来”本质是尚未坍缩而成的经典本征态的标度,是概率性和开放性的。在物理时间内范围,过去、当下和未来绝无可能并存,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生起,只有当下被呈现,并且不断被替换更新,产生时间流逝。我们也只能经验感知到局域的有限物理时间,而没有可能感知到全域物理时间(遍历无穷的时间序列)。
在波函数没有坍缩前也有一种时间,但它是隐性的,是尚未展开的“虚时间”,因为波函数的抽象演化而产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种子,它只是对波函数在抽象数学空间抽象演化的标度。它并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明确区别,也没有我们认为的那种时间流逝,整个数学时间序列相干叠加为一体,是彼此共存的。它是一种全局性的整体时间域,并且有一种全时间性的整体抽象演化而绝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时间流逝,这就是数学时间。
波函数是无穷本征态的相干叠加,每个本征态代表一个事件,可以标记为一个时间点。但是在没有坍缩前,这些标记的不同时间是叠加共存的,没有被展开,没有流逝,没有真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而也并不是真正的时间,至少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时间,我称它为先验的数学时间。称呼为数学时间是因为波函数(量子态)是一种抽象数学结构,是先验的数学实在,而绝不是具体的物理实在。只有坍缩后的经典本征态以及它的集合才是具体的物理实在,这也是经验性的物理时间和物理空间的来源。
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牛顿运动方程以及量子物理的薛定谔运动方程,其中的时间参量其实全部是先验的数学时间,它本质是连续性的,故而运动方程当中可以存在时间的微分形式(dt)并且可以对时间求导,可导的函数一定是连续性的。
先验的数学时间无法被直接感知,但是可被计算。按照经典物理的认识,掌握系统必要的信息甚至可以计算几乎无穷的时间点的信息,但是量子力学里面只能计算状态演化的概率密度,无法准确预言。
混乱这两种时间,必然导致关于时间问题的一些悖论以及物理理论的矛盾,甚至导致对时间的彻底否定。清晰区分这两种时间,将会解决一系列困惑性的时间难题,包括祖母悖论以及麦克塔加的时间悖论。
节选自: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gr0829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没有看到我的定义,不等于我没有定义,这两者我都给出了很清楚的定义和描述。: 算薛定谔方程实在没什么难的,而且好几种方法,普通本科生就可以计算。但是真正理
: 解薛定谔方程尤其其中的波函数究竟是什么,难上加难,薛定谔最初就完全搞错这个方
: 程当中的波函数,他可是这个方程的发明者。
: 目前也没有一个物理学家真正理解这个方程,没有真正理解波函数,他们的态度是:“
: 闭嘴,计算!”
【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意识的一个定义:
: 意识,是一种具有主动的意向性和意志性,能够识别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够产生主观体
: 验的非物质性的抽象实在。
: 你这个处理信息是什么尺度的,是处理原子分子层面的,还是夸克层面的,还是宏观层
: 面的。
全包括
: 意向性和意志性又指的是什么,会说话么?
我的文章里面解释了,而且这概念不难,算是哲学的基本概念了(胡塞尔哲学特别强调意向性,尼采和叔本华则强调意志性)。一般人也很容易懂,不需要详细解释,不过我还是解释了。
“主动”是指意识具有建立于同一主体基础上的自发能动性;“意向性”是指意识总是指向不同的内容或者对象,每一种意识活动都有意向性的特征;“意志性”是意识的驱动力,类似于发动机,它导致意识自身的“运动”,进而趋近于对象或者目标,欲望即是意志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识别和处理信息”则是指意识能够获取杂多信息并对之进行统觉整合以及进一步的思维判断。“主观体验”是指意识具有主观的感受质(
qualia),可以产生颜色以及疼痛等质的体验,这种主观体验是具有第一人称的私密性
,并且不可能还原为神经元活动;“非物质性的”不是指意识和物质完全无关,而是指意识不能还原为纯物质现象。意识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是意识绝不是纯物质现象,就像软件离不开硬件载体,但是软件绝不是纯硬件现象;“抽象实在”是指意识本身是无法被直接观察的,它是无形体的,但是拥有持存性和独立性的存在方式。
节选自: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tpuf0k
: 这个意识为什么会体现到生物体身上?
因为有机生物体能够更好的使得意识运行,能够更好的抵御意识的退相干造成自身功能的丧失,也能更好的进化自身。
: 为什么有的生物意识强,有的意识弱?
1、意识自身的进化程度高低不同。
2、有机体自身的进化程度高低不同。
有点近似程序算法(意识)和硬件能力(肉体)二者的关系。但不完全一样。
因为我明确区分了两种实在,即经验性的物理实在(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物理实在)和先验性的数学实在(波函数就是一种数学实在),故而区分出了物理时间和数学时间。
但是我说的数学时间,搞物理的则会理解成物理时间,因为他们本来就把两种时间混乱在了一起。薛定谔方程当中的时间参量实际并不是物理时间,而其实是先验的数学时间
数学时间也可以叫做先验时间,这个概念更更准确一些。由于波函数也是一种量子实在,故而也可以称为量子时间,但是这个就有点别扭了,量子这个词的误导性太强,数学时间并不是量子化的,而是连续性的。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的物理时间,具有粒性的分立性和非连续性,因为它是建
: 立在经典性的物理实在的基础上,故而称为物理时间;一种是先验性的数学时间,具有
: 波性的叠加性和连续性,因为是建立在抽象的数学实在(波函数是数学实在,也是量子
: 实在)基础上,故而称为数学时间。时间是如此,空间也是如此,二者一体,统称为时
: 空的波粒二象。
: 我们经验感知到的物理时间是意识不断地导致波函数坍缩才产生出来的。 多次对波函
: 数(量子叠加态)的观察产生多次坍缩,展开成不同的经典本征态的序列,后一个替换
: 前一个,产生了变化,进而形成了我们感知到的时间流逝。它有明确的过去、现在和未
: 来的区别,是离散分立的。“过去”本质是对已经消失的经典本征态的标度,是不可逆
: 的;“现在”本质是对当下坍缩而成的经典本征态的标度;“未来”本质是尚未坍缩而
: ...................
大家又讨论起意识来了?建议好好看看《天顶星门》,里面不夸张地说,字字珠玑。
里面说意识只是大脑产生了“自我”这个概念。和别的概念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里面说其实人没有意识。这为制造有意识的AI铺平了道路。自相矛盾?仔细想想。
谈意识的,我就问你读了多少paper。我读的有关的paper加起来超过1feet厚。我里面
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这篇小说里讲的,是之前整整7年我在三个方向上深入
研究的结果。
【 在 wallow (天顶曐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家又讨论起意识来了?建议好好看看《天顶星门》,里面不夸张地说,字字珠玑。: 里面说意识只是大脑产生了“自我”这个概念。和别的概念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里面
: 说其实人没有意识。这为制造有意识的AI铺平了道路。自相矛盾?仔细想想。
显然是错误的
: 谈意识的,我就问你读了多少paper。我读的有关的paper加起来超过1feet厚。我里面
: 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这篇小说里讲的,是之前整整7年我在三个方向上深入
: 研究的结果。
你肯定没有我读的文献多,而且对意识的理解需要强大的逻辑能力,更需要天才式的洞见。
另外,没有深厚的哲学根底和思辨能力,最好不要去研究意识问题。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显然是错误的
: 你肯定没有我读的文献多,而且对意识的理解需要强大的逻辑能力,更需要天才式的洞
: 见。
: 另外,没有深厚的哲学根底和思辨能力,最好不要去研究什么意识。
哲学没用,从哲学上研究是错的。
费曼说科学哲学对物理学家的用处,相当于鸟类学对于鸟的用处。
你看了我的小说就知道,里面怼了他。但是他这句话是很好的。
研究意识上也差不多。
【 在 wallow (天顶曐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家又讨论起意识来了?建议好好看看《天顶星门》,里面不夸张地说,字字珠玑。: 里面说意识只是大脑产生了“自我”这个概念。和别的概念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里面
认为意识是大脑产生的,是最低级的一种肤浅认知,也是最常见的错误。
大脑(神经元)只是意识的相关物,不是意识本身,严格的说,大脑根本没有意识,也不懂思考。
一堆基本粒子的组合怎么可能懂思考呢?怎么可能会凭空产生主观体验呢,扯蛋而已。
: 说其实人没有意识。这为制造有意识的AI铺平了道路。自相矛盾?仔细想想。
AI可能会产生主观性的意识,拥有和人一样的主观体验,但这个和算法没有直接关系,任何算法都没有可能让AI产生意识,使得其拥有主观性体验,这个我可以确定无疑。
AI是否有意识,只和能否让遍布虚空的先验意识和AI机器发生相干叠加(纠缠),使得其“入驻”。我觉得这个很难很难,但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性。
: 谈意识的,我就问你读了多少paper。我读的有关的paper加起来超过1feet厚。我里面
: 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这篇小说里讲的,是之前整整7年我在三个方向上深入
: 研究的结果。
【 在 wallow (天顶曐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哲学没用,从哲学上研究是错的。
: 费曼说科学哲学对物理学家的用处,相当于鸟类学对于鸟的用处。
费曼是个哲学盲,物理学界很多这类哲学盲,却喜欢对哲学说三道四,包括霍金等人。
霍金悖论:顶尖科学家何以会是反哲学的哲学盲?https://mp.weixin.qq.com/s/LGtJkJyTiv9xkTGSgAsvIw
: 你看了我的小说就知道,里面怼了他。但是他这句话是很好的。
目前没这个兴趣。我也不太喜欢看小说。
: 研究意识上也差不多。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认为意识是大脑产生的,是最低级的一种肤浅认知,也是最常见的错误。
: 大脑(神经元)只是意识的相关物,不是意识本身,严格的说,大脑根本没有意识,也
: 不懂思考。
: 一堆基本粒子的组合怎么可能懂思考呢?怎么可能会凭空产生主观体验呢,扯蛋而已。
: AI可能会产生主观性的意识,拥有和人一样的主观体验,但这个和算法没有直接关系,
: 任何算法都没有可能让AI产生意识,使得其拥有主观性体验,这个我可以确定无疑。: AI是否有意识,只和能否让遍布虚空的先验意识和AI机器发生相干叠加(纠缠),使得
: 其“入驻”。我觉得这个很难很难,但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性。
我和你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讨论了。这里我表述一下我的观点,有的小说里没有明说。
我相信唯物主义。意识只是大脑中产生的“自我”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和别的概念没什么不同。它的用处是对生物生存有好处,从而进化出来了。如果把意识定义为脱离肉体的存在,那么人没有意识。他们只是以为他们有意识。这个“意识”是我们想象和相信的“意识”。
如果不同地,把意识定义为人具有地“自我”概念,那么AI也可以产生这种意识。人能做到的,AI也能。大脑达到一定复杂度的动物,也可以有这样的意识。这是我们平常与之打交道的意识。
没有量子纠缠存在。没有光子,只有光波。小说里面各种观点都是自洽的。你相信量子纠缠,那么我们也没有共同语言来讨论意识。
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但并不是用大脑来产生意识。我们可以观察到大脑的神经突触以及离子通道的电化学反应,捕捉到大量神经元电信号,这些神经元活动和我们的意识确实有关联,是意识的神经相关物(NCC),但是二者无法等同。当你观察到大脑的神
经元活动时,你显然从来没有观察到一个人的主观体验。你无法直接感知到一个人的疼痛感或者看到红色的经验,你也永远不可能在某个人的大脑灰色皮质层内观察到这个人的悲伤快乐的情感体验或者欣赏莫扎特音乐时的美妙感受。
意识的主观体验又叫感受质(qualia),它是无法被还原为神经元现象的,这就像我们观察到手机上有很多应用程序,而且每个应用运行时,手机的硬件比如 CPU 和主板都存
在不同的电流活动,如果手机 CPU 或者主板出现故障,那么软件的运行也会出现故障
,但是我们却绝不能根据这个说手机的 CPU 和主板产生了手机上的程序,更不能说手
机硬件内部的电流反应就是程序内容,我们无法完全将手机上的程序运行和程序内容还原为手机内部硬件的各种物理效应。故而克里克在《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一书开篇中所说:“你,你的喜悦、悲伤、记忆和抱负,你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这个所谓的惊人假说是难以成立的。很多宗教思想主张的一切唯心造的一元论或者灵魂身体二元论确实无法成立,笛卡尔式的心物二元论也不成立,但是克里克这种科学式的物理主义一元论同样也难以成立,它们都难以合理解释意识难题。
由于神经元极端还原论面临的困境,美国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科赫(Christof Koch)
用“突现论”(emergentism)来解释意识,认为“意识并不是单个神经元本身的特性,
它是由大量神经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突然产生出来的,是整体的性质[14] 。”就像
大量分子的随机运动突现出了温度冷热的整体属性,但是这里依然存在一种本体论错误,因为客观的物质粒子作为本体,只能突现出客观的属性,怎么可能突然冒出主观性呢?难怪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说:“意识状态来自神经组织的活动,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就像在童话里阿拉丁一擦他的神灯,神就出现了一样[15] 。”意识的神经
元还原论和突现论解释,都是科学所臆造的神话性解释,也背离科学的严谨精神,故而急需新的思想范式,而这种新范式必须要建立在新的哲学革命基础上,它将涉及对物质、意识以及时空的崭新认识,更涉及对古老的先验论和经验论矛盾斗争的创新性化解。
节选自:先验自我论证:认知的理性审查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yqsh22
【 在 wallow (天顶曐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和你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讨论了。这里我表述一下我的观点,有的小说里没有明说。
: 我相信唯物主义。意识只是大脑中产生的“自我”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和别的概念没什
唯物主义很愚蠢,唯心主义也同样愚蠢,都是极端。物质和意识都是第一性的,谁也不能派生和决定谁,但可以互相影响制约。
=====
把思想还原到神经网络的物理状态,这不是神经生物学的本身的推论,而是一个建立在该科学领域之上的形而上学的假设。
——[英]珀金霍恩.《数学的意义》
=====
: 么不同。它的用处是对生物生存有好处,从而进化出来了。如果把意识定义为脱离肉体
: 的存在,那么人没有意识。他们只是以为他们有意识。这个“意识”是我们想象和相信
: 的“意识”。
: 如果不同地,把意识定义为人具有地“自我”概念,那么AI也可以产生这种意识。人能
: 做到的,AI也能。大脑达到一定复杂度的动物,也可以有这样的意识。这是我们平常与
: 之打交道的意识。
自我概念的建立非常深刻,唯物主义不可能解释这个的。
自我概念来自于对先验意识的先验直观,先验意识是真正意义的自我。
: 没有量子纠缠存在。没有光子,只有光波。小说里面各种观点都是自洽的。你相信量子
: 纠缠,那么我们也没有共同语言来讨论意识。
量子纠缠没什么难理解的,一般人之所以难以理解,只不过是时空观念和实在观念的错误而已,被表象性的经验认识所蒙蔽了。
你这种二元论,笛卡尔早就说过了。
哲学的问题是你说你的,他说他的。很多人连基本的逻辑自洽都做不到。你说一群神经元无法产生意识,别人说可以,一万年吵不清楚。
我好奇的是你的理论里面,意识和物质是怎么结合起来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结合还是有一些条件?为什么有的物品就没有意识?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唯物主义很愚蠢,唯心主义也同样愚蠢,都是极端。物质和意识都是第一性的,谁也不
: 能派生和决定谁,但可以互相影响制约。
: =====
: 把思想还原到神经网络的物理状态,这不是神经生物学的本身的推论,而是一个建立在
: 该科学领域之上的形而上学的假设。
: ——[英]珀金霍恩.《数学的意义》
: =====
: 自我概念的建立非常深刻,唯物主义不可能解释这个的。
: 自我概念来自于对先验意识的先验直观,先验意识是真正意义的自我。
: 量子纠缠没什么难理解的,一般人之所以难以理解,只不过是时空观念和实在观念的错
: ...................
标准诠释讨论了哲学体系,实际上认为对立的哲学流派应该是统一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1256602.html
唯物与唯心
唯物论(materialism) 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唯心论(
idealism)认为意识更重要,物质其次。自有哲学思考以来,唯物与唯心就是两大对立
的思想体系,各自又有不同的流派。
对于物理学来说,牛顿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更相信唯物论,而量子时代的物理学家们,在这件事情上很困惑,或者说很对立。玻尔代表唯心派,认为测量和意识在物理中有决定性的影响,他的论点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接受。爱因斯坦代表唯物派,相信客观实在。
在“实在论”一章中,我们说过,全局诠释同时接受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观点。唯物的部分是,测量和人类意识也是物质,及与物质世界的交互。唯心的部分是,对世界的认识只能体现在意识中,没有意识就没有讨论世界的主体。
我们从标准模型引申出来的标准世界观中,基本粒子,或者说物质,是能量对时空的扰动模式。所以只有能量和时空,而没有经典意义的物质。这是唯物论需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如果我们把能量和时空都定义为物质,那么意识也是一些模式,必然也是物质,那么唯物论的物质与意识划分就不存在了。当然对唯心论也一样,需要定义意识以什么形式存在。
实在的相对性,也可以算是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修正。
讨论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1253372.html
认为经典的决定论可以精确计算出世界的未来是不对的。实在的相对性,计算的复杂性,都说明未来无法精确计算。
量子力学的非决定论来自于其概率表述本质,是非物理的。
全局诠释认为世界是决定性的,但不可精确计算,不可预测。不可精确计算,并不等于不是决定性的。
需要区别不可尽知的决定论,不可知论,非决定论。
决定论并不意味着没有自由意志和宿命论。
【 在 bybybaby (er) 的大作中提到: 】
: 13、 世界的未来是确定的,但是只是部分地可以预测。因为实在有相对性,以及不
: 存在精确的计算方法
: 这就是天命的意思吧?作为人就是鱼肉,要顺从刀殂?
哲学部分讨论了,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1252706.html
以及上面两篇回复中的链接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全局性的理解是对的,其它方面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对测量的理解,建议在哲学方面
: 强化一下。
: 引用一下我的某篇文章当中的观点:
: 量子测量之谜以及和它紧密相关的波粒二象性绝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和数学问题,而本质
: 是哲学问题,并且是最难的哲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 ,更需要哲学家的参与和主导。要真正解决量子测量之谜以及非定域性等难题,就像物
: 理学家狄拉克所说的那样:“很可能需要深刻变革迄今保持的某些很基本的观念”。也
: 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对一系列最底层的哲学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革新,它预示着哲学
: 大革命以及新科学范式的必然发生。
: 破解量子之谜需要新哲学革命
: ...................
问:
什么是量子?
答:
1、任何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描述的客体。可以是任何物质,如电子,原子,分子,甚至
宏观物体。
这个太搞笑了,是中国第一牛校的博导能说出来的吗?挂网上也不怕丢人现眼,薛定谔方程不能描述的玩意多了去了,比如photon, 估计楼主压根就没学过quantum fields
依你的高见量子是什么呢?
【 在 furoci (伊千枝)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
: 什么是量子?
:
: 答:
: 1、任何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描述的客体。可以是任何物质,如电子,原子,分子,甚至
: 宏观物体。
: 这个太搞笑了,是中国第一牛校的博导能说出来的吗?挂网上也不怕丢人现眼,薛定谔
: 方程不能描述的玩意多了去了,比如photon, 估计楼主压根就没学过quantum fields
我也不知道,我不搞这种玄学
但是,我想曾谨言应该教过你,薛定谔方程是关于某类非相对论性massive particle的方程,
光子没有质量,完全相对论性,不是薛定谔方程能描述的
其他好多粒子,比如Higgs这样的massive scalar,也不能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
【 在 leiya (雷奕安) 的大作中提到: 】
: 依你的高见量子是什么呢?
还有很久前就给你说过,你认为没有粒子都是波,这个没问题,但是你应该认识到,
波色子是波,很容易解决,
但是费米子是波,就麻烦大了,
你得引入全新的数学工具。
因为波,都是对易性的,无法生成非对易的李代数,不能满足pauli不相容
【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种二元论,笛卡尔早就说过了。
笛卡尔理论是割裂性的实体二元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分立性的二元实体,前者没有思维但是有广延,后者没有广延但是有思维,这种实体二元论有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难以解释心物如何沟通,无广延的意识如何能和有广延的物质发生交互。比如肉体(物)被针扎了一下,非物质的意识主体(心)为什么会产生痛的体验。
我的哲学理论不是这种实体二元论,物质和意识虽然也有二元性,彼此性质对立(互斥性),但它们也是一体的,是存在的不可或缺的两面(互补性),部分近似硬币的一体两面。这个互斥互补性也是波粒二象的核心。被玻尔用互补原理总结,用它来统一波和粒两种完全对立的性质。
由于我逻辑推导出了意识也有波粒二象,意识的波性特征实际上赋予了意识一种抽象的先验的广延性(其实本质是一种集合性),而不是经典广延。而物质的经典广延性也被我推翻,还原成了波函数的先验广延性(也是一种集合性,波函数是本征态的集合,空间也是一种集合),然后由于最为关键的相干叠加性,使得先验的波性意识和先验的物质波函数可以发生相干叠加,故而实现心物的沟通,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也是革命性的对心物交互难题的处理
注意,这里的相干叠加性被我哲学化了,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性质或者物理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的哲学性质,物质波的叠加只不过是这种叠加性在物理现象上的反映而已。相干叠加可以粗略的理解成彼此的涉入以及互相关联影响,二者能并存。波是柔性的“可入”,粒则是硬性的“不可入”,也是分立的,两者相遇会弹开,而不能“进入”对方。
而且我也把波性和粒性做了哲学化的处理,抽象成两个最高本原(类似阳性和阴性),给万物以规定,统摄万物。
: 哲学的问题是你说你的,他说他的。很多人连基本的逻辑自洽都做不到。你说一群神经
: 元无法产生意识,别人说可以,一万年吵不清楚。
哲学比自然科学更加追求逻辑的严谨性,更加追根问底。神经元产生意识,这在逻辑上是很难解释通的。客观的物质现象无论如何都只能是客观的,而意识具有主观特征,尤其是具有主观体验,它无法还原成基本粒子的运动,自由意志(能动性)也绝无可能还原成物理现象。
: 我好奇的是你的理论里面,意识和物质是怎么结合起来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结合还是
: 有一些条件?为什么有的物品就没有意识?
任何物质的集合体都不能说有意识,而只能说它是否和意识发生相干叠加。不能说电子有意识,甚至也不能说大脑有意识,而只能说某个电子或者大脑是否和意识发生相干叠加(纠缠),是否退相干,它们也存在不同的纠缠度。死亡是意识和物质大脑发生退相干了,而并不是大脑功能停止了,意识也没了。
这个是可以逻辑推导出死亡后,意识依然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存在甚至能够永久存在,不过它自身也有个退相干的问题。只要有波性特征(相干叠加性),必然就面临退相干的问题,生命的本质就是抵御退相干从而有效的获取信息并维持自身的存在。
相关文章:
意识波粒二象性的详细论证(6)https://www.yuque.com/futianxing/wenji/icvhkt
上面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解释了抽象广延和物理广延的区别。
: 我好奇的是你的理论里面,意识和物质是怎么结合起来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结合还是
: 有一些条件?为什么有的物品就没有意识?
关于发生条件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体对目标的识别,一种是主体自身把物质作为运行的载体,物质身体尤其是大脑就是这种情况。
第一种的发生条件关键在于意识的意向性。当意识意向(导向)于某个目标并且捕捉到了它,试图获取它的信息,即因为相干叠加性而和客体发生了结合,于是我们最终获取到了观察结果(测量结果)。观察感知到任何的物质现象,都是这种心物的交互结合。
而且结合还发生在两个层面和两类时空上,一个是先验层面的数学时空内(近似于游戏程序的抽象信息交互),一个是经验层面的物理时空(近似于游戏者观察到具体的游戏画面)。首先是先验层面的交互,即全局性的先验波性意识导向全局性的先验物质波函数从而产生交互作用,这导致了坍缩的发生,前者坍缩为分立性的粒性意识,后者坍缩为分立性的粒性物质(单一确定的经典本征态),粒性意识和粒性物质的交互使得前者获得了每个时刻单一确定的感受经验,也称为原子化的感受质(qualia),这是我们的认知像素。基本的经典像素的累加最终在形成了一个经典图像,这种累加整合由先验意识来完成,也称为先验统觉,把杂多的感觉表象统合到一起。
用个例子来类比这个整个认知过程:
波性意识(先验自我)主动意向于物质波函数(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并导致波函数坍缩,就像自己在天上(本体界,数学时空)主动击打天上的一个大球,然后这个大球坍缩变小以后掉在地上(现象界,物理时空),而波性意识自己也落地坍缩成了粒性意识(经验自我),然后被动接到了天上掉下来的小球,此时产生了主观的经验感受质(
qualia),接着粒性意识又重新返回天上(弥散成波性意识),继续击打另外的目标,不断循环,这是一个回路性的无止尽的循环过程。借助于这种循环,不断加深对客体的认知,加深对主体自身的认知,也成为演化的推动力,因为主客体是叠加为一体的,所以这种认知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指,类似衔尾蛇的自我吞噬,无限循环
【 在 runsun (灭佛者天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笛卡尔理论是割裂性的实体二元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分立性的二元实
: 体,前者没有思维但是有广延,后者没有广延但是有思维,这种实体二元论有个非常致
: 命的问题,就是难以解释心物如何沟通,无广延的意识如何能和有广延的物质发生交互
: 。比如肉体(物)被针扎了一下,非物质的意识主体(心)为什么会产生痛的体验。: 我的哲学理论不是这种实体二元论,物质和意识虽然也有二元性,彼此性质对立(互斥
: 性),但它们也是一体的,是存在的不可或缺的两面(互补性),部分近似硬币的一体
: 两面。这个互斥互补性也是波粒二象的核心。被玻尔用互补原理总结,用它来统一波和
: 粒两种完全对立的性质。
: 由于我逻辑推导出了意识也有波粒二象,意识的波性特征实际上赋予了意识一种抽象的
: 先验的广延性(其实本质是一种集合性),而不是经典广延。而物质的经典广延性也被
: ...................
我第一眼就看出来这个什么问与答是伪科学神經病。
好几位科班出身的还跟他问问题呢。LoL
【 在 Caravel(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br>: 还数学时间和物理时间,我算是看穿了,丢出一大堆没有定义的名词,糊弄观众
。就问
<br>: 你,手算过shrodinger equation没有?
<br>
这有两个人,一个是雷教授,另外一个是搞哲学的,早就写好了几十万字,随随便就粘贴一大段过来。
【 在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第一眼就看出来这个什么问与答是伪科学神經病。
: 好几位科班出身的还跟他问问题呢。LoL
:
: 还数学时间和物理时间,我算是看穿了,丢出一大堆没有定义的名词,糊
: 弄观众
: 。就问
:
: 你,手算过shrodinger equation没有?
:
物理学有一门基础课程,叫做量子力学,却没有明确说明量子是什么。我只不过根据量子力学的语言,说明了什么是量子。光子我另外说了。可不可以看成量子,一定条件下仍然可以,比如干涉效应中。一般情况下,量子力学讨论的也只是原子分子这样的尺度,基本粒子尺度并不是量子力学的讨论范围。
【 在 furoci (伊千枝)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不知道,我不搞这种玄学
: 但是,我想曾谨言应该教过你,薛定谔方程是关于某类非相对论性massive particle的
: 方程,
: 光子没有质量,完全相对论性,不是薛定谔方程能描述的
: 其他好多粒子,比如Higgs这样的massive scalar,也不能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
我讨论电子的自旋的时候,说自旋可能是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而不是内禀的。由于量子态是全局态,是近似,因此全同粒子的概念也只能近似成立。玻色子,费米子在统计中的差别是原则的,但是本原上不是那么简单。玻色子趋向同一状态。但是复合的玻色子,比如氦原子,是不是玻色子?它会在空间上凝聚到一个点上吗?你仍然将数学工具作为原则。
【 在 furoci (伊千枝)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很久前就给你说过,你认为没有粒子都是波,这个没问题,但是你应该认识到,: 波色子是波,很容易解决,
: 但是费米子是波,就麻烦大了,
: 你得引入全新的数学工具。
: 因为波,都是对易性的,无法生成非对易的李代数,不能满足pauli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