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美帝的人口和粮食经济学

n
niuheliang
楼主 (未名空间)

原标题《战火中的日本人有多惨?小学生都要当苦力》,源自公众号【记忆群岛Isles】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4周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使本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人们饱受生活苦难与精神折磨,很多人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与生活的清苦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1945年7月21日,一名18岁的女生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已经厌倦了战争,宁愿
在轰炸中一死了之”。

整个日本的国民经济在1945年6月前后就已彻底坍塌,特别是1944-1945年冬季的严寒导致国内粮食严重减产,人民生活水平已降至最低点。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此时的日本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为实现所谓的大东亚梦想,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生育率,甚至于1941年1月22日通过了所谓“
人口政策纲要”,号召强迫育龄夫妇多生多育。纲要第四条规定:在今后10年内,法定结婚年龄提前3年,平均每对夫妻生育5胎,同时严禁避孕和堕胎。

对多子女家庭实行津贴制,在子女的生活、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予以照顾。对独身男女则
课以重税。东条英机甚至不惜为此进行了一次婚姻改革运动,废除了之前制定的节育法并公然号召女性要在20岁之前结婚生育。

即使当局想尽一切办法暂时提高了生育率,但截至1944年9月30日,出生率仍几乎一直
保持在1940-1941年的水平,即每年出生大约220万人,婴儿的实际出生率徘徊在30.2‰左右,1944-1945年的出生率则又在此基础上降低10%以上。

1945年6月8日,为抗击美军的登陆计划,日本御前会议确定了《今后应采取之最高战争指导基本大纲》,计划建立“本土决战”体制以“坚决完成战争”。随之公布的《义勇兵役法》规定15-60岁的男子和17-40岁的女子必须全部服兵役并组成国民义勇战斗队扛着竹枪与登陆的美军进行殊死搏斗。

军部甚至为了节省粮食还秘密下达了一个命令,一旦美军大规模登陆就将立即将国内14岁以下的儿童处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值发育期间对粮食的需求非常大,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且缺乏作战与劳动的能力,届时将通过这些血腥的方式节省粮食供应军队。

侵华战争爆发前的日本虽然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却只能保证小麦、大麦和蔬菜的供应量,每年大米需求量为1140-1150万吨,但本土大米产量仅930万吨左右,不足部分主要从泰国和越南及朝鲜进口。

作为副食品的大豆年产量仅40万吨,需求量却在100万吨以上。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
政府的财政负担开始逐渐增加,随后在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下经济开始持续恶化。从1939年开始,日本国内的粮食供应量开始逐步降低,1940年,日本西部和朝鲜遭受严重干旱导致粮食歉收,只能被迫开始实施粮食配给制度。

最初规定必须保证平均每人每日最低定量350克大米,即平均每人每年126千克,配给量仅为战前的75%。但即使这个标准也不能满足要求,1940年12月24日,日本首次对制作
传统新年米饼用的大米实施配给,1941年4月开始在6个主要大城市实施米谷配给制,规定11-60岁的人每天配售330克大米(2合3勺),随后就从纯大米变成七三米、五五米,从1943年1月开始甚至变成了二八米,大米越来越黑且掺入了碎米、高粱、玉米和麦片
等杂粮,最后还掺入了红薯与土豆甚至野果等代食品。

与此同时,火柴和白糖从1940年6月开始也实行配给,每人每月只能给配给500克白糖,同时作为城市居民最重要的燃料的木炭也于同年12月开始实行配给。

从1943年开始,食物短缺的现象更为严重,本土产米不足1000万吨,进口也仅120万吨
,绝大多数家庭的餐桌上已鲜见肉禽鱼蛋类等荤腥,海产品原本是日本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但由于由于燃料短缺,导致大量渔船不能出海捕捞而使渔获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剩余的则还要优先保证军用。

粮食供应的紧张使人均摄入热量值远不能达到1941年日本厚生省科学研究所公布的“日本人营养需要量标准”的要求,其标准是人均日摄入蛋白质70克、脂肪20克、碳水化合物370克,总热量约2000卡。为了给国民打气,日本所谓的医学家杉靖三郎在1944年1月出版的《现代》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日本人只要330克糙米、少量豆酱和少量蔬菜就能
解决吃的问题”,但就是豆酱和青菜的日配给量也仅为20克和217克,到日本投降前青
菜的配给量仅剩75克,导致人均营养进一步降低。

按照这个标准仅可提供1400卡热量,最多只能满足成年人在不工作和不活动的条件下生存,与之相比,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陆自士兵的每天基本热量摄入为3000卡,海自水面舰艇士兵为3350卡,实际日人均在3500卡以上,由此可见战时口粮配给量的不足。

1945年初的寒冬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更导致大米供应量不足,从当年6月开始,东京居
民的配给粮中出现了大量土豆等杂粮,数量之多已占口粮数的一半左右。为弥补粮食不足的问题,政府鼓励人民吃大蕉、艾蒿、繁缕(一种常见田间杂草,本草纲目中称为鹅肠菜)和蓟草等充饥。政府大量生产用土豆茎、桑叶、野草、豆饼、花生饼、苹果和葡萄等制造的粉状代食品作为补充粮,而种植在城市废墟中的南瓜此时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主食。

到1945年7月时,粮食配给量减至300克,而且其中约70%为麦类、玉米、大豆和薯类等
杂粮,其营养成分较低而导致人均摄入热量不足。据统计,日本在1937年前人均日摄入量为2265卡,1937-1939年时约为2100卡,1944年降至1900卡,到了1945年初骤降至
1060卡,而按照正常估算,一个普通成年日本人每天需摄入2400卡热量,如果加班加点从事体力劳动则还需要增加食物,太平洋战区的美军士兵为4758卡,澳军约4000卡。

除主食外,自侵华战争开始后的副食品供应也逐步减少,从1941年开始对蔬菜、水果、鱼类、酱油和砂糖等也全部实行配给,1943年后,城市居民的副食品供应已基本陷入瘫痪,按规定,东京居民每人日供应250克蔬菜和50克鱼,但实际经常断货。到了1945年
中期,实际每人仅获得52克和10.5克的蔬菜和鱼肉配给。

此外,盐、酱料和糖也是日本人的生活必需品,盐一般用于食用及制作酱油、豆酱、咸菜和渔业腌制,1940年平均每人消费15千克,之后逐年下降,至战败时降为1940年消费量的45%,酱料配给量也从41克降低21克,食糖则从31克猛降至2克。

此时本土驻军从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100万人增加至1944年的350万人,这些军人每天的大米配给量也从900克减至800克,到了1945年又减至400克,副食品则一降再降,原本
伙食表上的肉类和其它食品基本绝迹,军队此时也已濒临食不果腹的地步。

除主副外,从1941年初开始对食盐、衣物、肥皂和其它生活必须品实施配给,官方为此先后印制了35种不同的配给票证,私人汽车也严格遵守每月30升汽油的配给制,出租车日益减少且基本看不到。由于纺织品日渐匮乏,市面上从1940年就开始销售用树皮、木浆加少量羊毛和棉花织成的布料制造的劣质衣物,这种衣服经过几次洗涤后就变的千疮百孔而不堪穿用。

实施了一年的纺织品配给后,从1944年开始,纺织品的供应量更为短缺,当局借口居民手中还有29%的上年度配给点数未使用而将配给量削减了一半,导致当年的纺织品供应
量仅相当于1937年的7.4%。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称,人们已经到了衣不遮体的地步,一群群的人穿着破衣服打着绑腿,脚上套着鞋底穿孔的破鞋,然后头上保着用破棉花缝制的所谓防空头巾,他们的情绪极度急躁,经常为了一点琐事就相互争吵且相互仇视,战前那种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已荡然无存。

为节省皮革和橡胶,当局鼓励居民穿木屐而不要穿皮鞋或胶底运动鞋,为此还特别提出了一句“穿木屐就是爱国”的口号。1944年11月,东京的日用品配给量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袜子只能4人分一双,浴巾15人分一条,无奈之下只能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归
属。燃料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东京从1945年5月21日开始对燃料实施统一分配,很多
城市居民则早就开始砍伐城市里的树木当柴烧,很多缺乏劳力的家庭甚至用书籍和家具当燃料,他们认为即使自己不烧也会在空袭中被毁。

食物不足对日本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银行在1944年4月提交的一份拔高后
的统计数据称:当时平均每个日本人的日平均摄取的热量为1927大卡,这表明开战后日本人的营养下降了l7%,与之相比,同时期的英国仅下降了2%,美国则上升了4%。

《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中记载,著名的古城京都中的成年人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因为吃不饱导致体重下降了9千克以上,儿童与青少年则尤甚。以下一组数据最能深刻表
明日本当时粮食供应的窘迫,主食以供应最好的1937年为103计算,到1942年时为87,
到了1945年则只有60,前后相比下降了近40%,若以各种生活必需品综合指数计算,
1937年为113,到了1945年则仅为52,整体下降了一半多。

营养不良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口非正常死亡,1935年日本人均营养量为100,到了1945年
下降至42.8,而劳动量却增加了约一倍。营养不良导致死亡率提升,1941年1月,东京
市内万人死亡率为130人,1943年增至226人。

以生活条件较好的东京某小学的调查为例,1940-1943年期间,学生的平均身高从1.41
米降至1.37米,平均体重由34.4千克降至31.5千克,胸围从72.2厘米降至70.8厘米,随着情况的不断恶化,政府从1944年开始索性取消了学生身体健康采样。

日后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的所谓昭和男儿回忆起当年那段饥馑与颠沛流离的生活总是唏嘘感慨当年的不易。日本投降后,日本国内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们每日都在为了吃饭而苦恼,粮食短缺的问题已成为最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最终在麦克阿瑟的主导下从美国紧急调运了70万吨粮食后才使日本勉强渡过了1946年的春荒而使很多人免于成为饿殍。
b
bookofchange

乍一看,像器人文章;仔细一看,原来是牛喝羊白大妈的高仿器人同人文
G
GreatCanada1

大大可以从俄罗斯进口土豆烧牛肉

【 在 niuheliang (别问我是谁)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标题《战火中的日本人有多惨?小学生都要当苦力》,源自公众号【记忆群岛
Isles】
:
: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4周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使本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人们饱受生活苦难与精神折磨,很多人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与生活的清苦失去了活下去的
: 信心,1945年7月21日,一名18岁的女生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已经厌倦了战争,宁愿
: 在轰炸中一死了之”。
:
: 整个日本的国民经济在1945年6月前后就已彻底坍塌,特别是1944-1945年冬季的严寒导
: 致国内粮食严重减产,人民生活水平已降至最低点。
:
: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此时的日本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为实现所
: 谓的大东亚梦想,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生育率,甚至于1941年1月22日通过了所谓“
: 人口政策纲要”,号召强迫育龄夫妇多生多育。纲要第四条规定:在今后10年内,法定
: 结婚年龄提前3年,平均每对夫妻生育5胎,同时严禁避孕和堕胎。
:
: 对多子女家庭实行津贴制,在子女的生活、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予以照顾。对独身男女则
: 课以重税。东条英机甚至不惜为此进行了一次婚姻改革运动,废除了之前制定的节育法
: 并公然号召女性要在20岁之前结婚生育。
:
: 即使当局想尽一切办法暂时提高了生育率,但截至1944年9月30日,出生率仍几乎一直
: 保持在1940-1941年的水平,即每年出生大约220万人,婴儿的实际出生率徘徊在30.2‰
: 左右,1944-1945年的出生率则又在此基础上降低10%以上。
:
: 1945年6月8日,为抗击美军的登陆计划,日本御前会议确定了《今后应采取之最高战争
: 指导基本大纲》,计划建立“本土决战”体制以“坚决完成战争”。随之公布的《义勇
: 兵役法》规定15-60岁的男子和17-40岁的女子必须全部服兵役并组成国民义勇战斗队扛
: 着竹枪与登陆的美军进行殊死搏斗。
:
: 军部甚至为了节省粮食还秘密下达了一个命令,一旦美军大规模登陆就将立即将国内14
: 岁以下的儿童处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值发育期间对粮食的需求非常大,同时他
: 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且缺乏作战与劳动的能力,届时将通过这些血腥的方式节省粮食供
: 应军队。
:
: 侵华战争爆发前的日本虽然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却只能保证小麦、大麦和蔬菜的供应量
: ,每年大米需求量为1140-1150万吨,但本土大米产量仅930万吨左右,不足部分主要从
: 泰国和越南及朝鲜进口。
:
: 作为副食品的大豆年产量仅40万吨,需求量却在100万吨以上。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
: 政府的财政负担开始逐渐增加,随后在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下经济开始持续恶化。从
1939
: 年开始,日本国内的粮食供应量开始逐步降低,1940年,日本西部和朝鲜遭受严重干旱
: 导致粮食歉收,只能被迫开始实施粮食配给制度。
:
: 最初规定必须保证平均每人每日最低定量350克大米,即平均每人每年126千克,配给量
: 仅为战前的75%。但即使这个标准也不能满足要求,1940年12月24日,日本首次对制作
: 传统新年米饼用的大米实施配给,1941年4月开始在6个主要大城市实施米谷配给制,规
: 定11-60岁的人每天配售330克大米(2合3勺),随后就从纯大米变成七三米、五五米,
: 从1943年1月开始甚至变成了二八米,大米越来越黑且掺入了碎米、高粱、玉米和麦片
: 等杂粮,最后还掺入了红薯与土豆甚至野果等代食品。
:
: 与此同时,火柴和白糖从1940年6月开始也实行配给,每人每月只能给配给500克白糖,
: 同时作为城市居民最重要的燃料的木炭也于同年12月开始实行配给。
:
: 从1943年开始,食物短缺的现象更为严重,本土产米不足1000万吨,进口也仅120万吨
: ,绝大多数家庭的餐桌上已鲜见肉禽鱼蛋类等荤腥,海产品原本是日本人重要的蛋白质
: 来源,但由于由于燃料短缺,导致大量渔船不能出海捕捞而使渔获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 剩余的则还要优先保证军用。
:
: 粮食供应的紧张使人均摄入热量值远不能达到1941年日本厚生省科学研究所公布的“日
: 本人营养需要量标准”的要求,其标准是人均日摄入蛋白质70克、脂肪20克、碳水化合
: 物370克,总热量约2000卡。为了给国民打气,日本所谓的医学家杉靖三郎在1944年1月
: 出版的《现代》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日本人只要330克糙米、少量豆酱和少量蔬菜就能
: 解决吃的问题”,但就是豆酱和青菜的日配给量也仅为20克和217克,到日本投降前青
: 菜的配给量仅剩75克,导致人均营养进一步降低。
:
: 按照这个标准仅可提供1400卡热量,最多只能满足成年人在不工作和不活动的条件下生
: 存,与之相比,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陆自士兵的每天基本热量摄入为3000卡,海自水面
: 舰艇士兵为3350卡,实际日人均在3500卡以上,由此可见战时口粮配给量的不足。
:
: 1945年初的寒冬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更导致大米供应量不足,从当年6月开始,东京居
: 民的配给粮中出现了大量土豆等杂粮,数量之多已占口粮数的一半左右。为弥补粮食不
: 足的问题,政府鼓励人民吃大蕉、艾蒿、繁缕(一种常见田间杂草,本草纲目中称为鹅
: 肠菜)和蓟草等充饥。政府大量生产用土豆茎、桑叶、野草、豆饼、花生饼、苹果和葡
: 萄等制造的粉状代食品作为补充粮,而种植在城市废墟中的南瓜此时已成为大多数人的
: 主食。
:
: 到1945年7月时,粮食配给量减至300克,而且其中约70%为麦类、玉米、大豆和薯类等
: 杂粮,其营养成分较低而导致人均摄入热量不足。据统计,日本在1937年前人均日摄入
: 量为2265卡,1937-1939年时约为2100卡,1944年降至1900卡,到了1945年初骤降至
: 1060卡,而按照正常估算,一个普通成年日本人每天需摄入2400卡热量,如果加班加点
: 从事体力劳动则还需要增加食物,太平洋战区的美军士兵为4758卡,澳军约4000卡。:
: 除主食外,自侵华战争开始后的副食品供应也逐步减少,从1941年开始对蔬菜、水果、
: 鱼类、酱油和砂糖等也全部实行配给,1943年后,城市居民的副食品供应已基本陷入瘫
: 痪,按规定,东京居民每人日供应250克蔬菜和50克鱼,但实际经常断货。到了1945年
: 中期,实际每人仅获得52克和10.5克的蔬菜和鱼肉配给。
:
: 此外,盐、酱料和糖也是日本人的生活必需品,盐一般用于食用及制作酱油、豆酱、咸
: 菜和渔业腌制,1940年平均每人消费15千克,之后逐年下降,至战败时降为1940年消费
: 量的45%,酱料配给量也从41克降低21克,食糖则从31克猛降至2克。
:
: 此时本土驻军从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100万人增加至1944年的350万人,这些军人每天的
: 大米配给量也从900克减至800克,到了1945年又减至400克,副食品则一降再降,原本
: 伙食表上的肉类和其它食品基本绝迹,军队此时也已濒临食不果腹的地步。
:
: 除主副外,从1941年初开始对食盐、衣物、肥皂和其它生活必须品实施配给,官方为此
: 先后印制了35种不同的配给票证,私人汽车也严格遵守每月30升汽油的配给制,出租车
: 日益减少且基本看不到。由于纺织品日渐匮乏,市面上从1940年就开始销售用树皮、木
: 浆加少量羊毛和棉花织成的布料制造的劣质衣物,这种衣服经过几次洗涤后就变的千疮
: 百孔而不堪穿用。
:
: 实施了一年的纺织品配给后,从1944年开始,纺织品的供应量更为短缺,当局借口居民
: 手中还有29%的上年度配给点数未使用而将配给量削减了一半,导致当年的纺织品供应
: 量仅相当于1937年的7.4%。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称,人们已经到了衣不遮体的地步,
: 一群群的人穿着破衣服打着绑腿,脚上套着鞋底穿孔的破鞋,然后头上保着用破棉花缝
: 制的所谓防空头巾,他们的情绪极度急躁,经常为了一点琐事就相互争吵且相互仇视,
: 战前那种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已荡然无存。
:
: 为节省皮革和橡胶,当局鼓励居民穿木屐而不要穿皮鞋或胶底运动鞋,为此还特别提出
: 了一句“穿木屐就是爱国”的口号。1944年11月,东京的日用品配给量已到了山穷水尽
: 的地步,袜子只能4人分一双,浴巾15人分一条,无奈之下只能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归
: 属。燃料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东京从1945年5月21日开始对燃料实施统一分配,很多
: 城市居民则早就开始砍伐城市里的树木当柴烧,很多缺乏劳力的家庭甚至用书籍和家具
: 当燃料,他们认为即使自己不烧也会在空袭中被毁。
:
: 食物不足对日本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银行在1944年4月提交的一份拔高后
: 的统计数据称:当时平均每个日本人的日平均摄取的热量为1927大卡,这表明开战后日
: 本人的营养下降了l7%,与之相比,同时期的英国仅下降了2%,美国则上升了4%。
:
: 《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中记载,著名的古城京都中的成年人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因
: 为吃不饱导致体重下降了9千克以上,儿童与青少年则尤甚。以下一组数据最能深刻表
: 明日本当时粮食供应的窘迫,主食以供应最好的1937年为103计算,到1942年时为87,
: 到了1945年则只有60,前后相比下降了近40%,若以各种生活必需品综合指数计算,
: 1937年为113,到了1945年则仅为52,整体下降了一半多。
:
: 营养不良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口非正常死亡,1935年日本人均营养量为100,到了1945年
: 下降至42.8,而劳动量却增加了约一倍。营养不良导致死亡率提升,1941年1月,东京
: 市内万人死亡率为130人,1943年增至226人。
:
: 以生活条件较好的东京某小学的调查为例,1940-1943年期间,学生的平均身高从1.
41
: 米降至1.37米,平均体重由34.4千克降至31.5千克,胸围从72.2厘米降至70.8厘米,随
: 着情况的不断恶化,政府从1944年开始索性取消了学生身体健康采样。
:
: 日后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的所谓昭和男儿回忆起当年那段饥馑与颠沛流离的生活总是唏
: 嘘感慨当年的不易。日本投降后,日本国内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们每日都在为了吃饭
: 而苦恼,粮食短缺的问题已成为最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最终在麦克阿瑟的主导下从美
: 国紧急调运了70万吨粮食后才使日本勉强渡过了1946年的春荒而使很多人免于成为饿殍
: 。
n
niuheliang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20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48亿亩,大豆产量再创历史最高纪录,超期完成大豆振兴计划2020年预期目标,有效降低了大豆对外依存度。得益于国内大豆增产,我国进口依存度下降到84.8%。现在我国每年大豆消费量1亿吨以上,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 新华网

【 在 niuheliang (别问我是谁)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副食品的大豆年产量仅40万吨,需求量却在100万吨以上。

G
GreatCanada1

可以进口俄罗斯大豆

【 在 niuheliang (别问我是谁)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20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48亿亩,大豆产量再创
: 历史最高纪录,超期完成大豆振兴计划2020年预期目标,有效降低了大豆对外依存度。
: 得益于国内大豆增产,我国进口依存度下降到84.8%。现在我国每年大豆消费量1亿吨以
: 上,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 新华网
:
: 【 在 niuheliang (别问我是谁)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作为副食品的大豆年产量仅40万吨,需求量却在10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