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个端午伪国学——屈原的"屈"文读正音读作掘

m
mijia
楼主 (未名空间)


屈原的"屈"文读正音读作掘(更装B的话用入声)

《说文解字》中"屈"标为九勿切

两个现代发qu音的字,"娶",《说文解字》中标为七句切,"曲",《说文解字》中标为丘玉切,二者相同而和"屈"的九勿切明显有差别,说明屈文读正音不是qu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里说:玉篇巨律切,玄应书、广韵衢勿切,今俗语尚如是。

也就是说,南朝(玉篇)的时候还是读作掘、唐(玄应书)、宋(广韵)的时候读音开始类似驱,一直到清(段玉裁)

另外抄一个古代楹联趣事作佐证

清朝时,某州境内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纷纷传说凶手是某某秀才,秀才被抓,知府升堂审问时,他连叫冤屈。知府说:做了秀才就不能受点委屈吗?我出一个对子,看你能否对上。随后,知府吟出了:

投水屈原真是屈

这出句用的是屈原投水冤屈而死的故事,且末尾一个屈字,又是前面人名中的屈字。秀才听后,沉思片刻,即随对曰:

杀人曾子又何曾

曾子,名参,春秋时人。传说曾经先后有3个人向他母亲说曾参杀了人。第一次听到说
这句话时,曾母完全不信,第二次听到时就有点信了,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她吓得逃走了。曾母虽贤,原来是相信儿子肯定不会杀人的,可接连3次听说,她就动摇了,相
信了。但曾参又确实没有杀人。这说明即使是假的,说的人一多了,人们也会信以为真。秀才用这个典故自喻,十分贴切。知府听后,心中也佩服秀才的才学。可他嘴里还是挑剔说:我的出句中两个屈字都读区,而你对句中的两个曾字,前一个读增,后一个读层,对得不工整。秀才说:屈字现在虽读区音,古代作姓氏时,应读为掘,不信的话,大人可查一查。知府听了后,笑着说:刚才是考你的。随后,就把秀才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