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1989大危机复盘,中国的房地产危机要来了吗?

i
ice2000
楼主 (未名空间)

辜朝明(Richard Koo),野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在他的《复盘》一书中描述了日本
为什么会连续失去30年。
https://1lib.us/book/5731840/4b2f7a

一个国家总体上分为三个经济部门,政府是公共部门,企业和家庭是私人部门。公共部门有能力印钱,私人部门却没有。也就是说对私人部门来说,它们的债务是刚性的,无法改变或者消除。(美国稍有不同,私人可以破产,日本和中国都没有私人破产这样的实践)

他把日本的1989大危机起名叫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危机”。在1985到1989年期间,日本的家庭纷纷从银行借钱买房,日本的企业纷纷买入商业房产作为公司的资产放在balance sheet来保值升值 (有没有想起中国公司出财务报表是亏钱的,就卖北京一套房来让利润为正?)。

在1989年日本房市大泡沫破灭后,这些公司的“资产”账面价值大幅度消失,但是从银行借的钱买这些资产的“债务”却是“刚性”的,这些家庭和企业无法让自己欠的债务消失。也就是资产负债表的结果是负资产,导致极大量日本公司实际上处于破产状态。同时大量的日本家庭随房价下跌,进入负资产状态。随危机的深化,很多公司和家庭无法向银行还钱,导致日本的银行也进入破产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日本央行把利率调成0,但是日本公司和家庭依然是选择还掉它们
欠银行的钱,而不是借0利率的新钱来扩张投资和消费,进入负循环,资产价格进一步
下跌,最终导致了日本连续失去30年。

问题来了:最近听到一些数据,在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家庭负资产已经不算少见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大危机是否已经就在眼前?

i
ice2000

作者写到:

当一个公司的债务超过资产的时候,事实上它就已经破产了。但是有两种类型的破产。一种是普通的破产,消费者停止购买公司的产品——假设它们是汽车或相机,公司因失去太多资金而最终无力偿还债务。这种情况下,破产是市场拒绝企业产品的一个必然结果。

但是1990年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是不同的。在这一时期大多数时候,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这意味着全球消费者喜欢日本产品,日本公司拥有优秀的技术和能力开发吸引人的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和美国反复出现的贸易摩擦就是日本产品质量和全球对这些产品需求的证据。

换句话说,日本商业的基础——它的开发技术和销售产品的能力——仍然很健全。资金流很强劲,利润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泡沫破裂引起的国内资产价格暴跌,这使企业资产负债表开了一个大洞。许多公司发现,它们的净资产陷入负增长。数万乃至数十万的日本企业在泡沫破裂后都陷入了这种境地。

当商业仍有健康的资金流,却面临严重的资产负债表问题时,不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台湾的公司,它们的回应都是一致的。它们会把核心业务的资金流尽快转去还贷,只要主要的业务能够持续产生资金流,贷款就能还清。而且由于资产价格永远不会变成负值,只要企业能持续偿还债务,资产负债表最终就会修复。只有到这时企业才会回到经济学文献中提到的利润最大化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公司会在记者和分析师面前展示笑脸,讨论它们乐观的预估,同时会悄悄地尽一切努力还贷。若被公司之外的人发现资产负债表问题,对公司的商誉和信用评级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举个例子,媒体报道说一个公司事实上已经破产了,第二天就将会导致很大的混乱。银行会切断其获得的贷款;供应商会要求现金结算,而不是分期支付或者汇票;企业将会面临生存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有受损资产负债表但健康资金流的企业会优先(悄悄地)还债,所以它们能够尽快脱离这种尴尬和危险的境地。

这一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日本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一直比美国或者欧洲同行使用更多的借贷。它们大举借债,因为它们享受高增长率,而且它们用借款购买的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直至泡沫破裂。任何利用高杠杆的商人对随之而来的风险都很敏感,当看到最轻微的经济衰退的迹象或资产价格的下跌时,他们都会迅速行动、偿还债务,因为这是最有效的自卫。

去杠杆化的行为不仅正确,还是负责的行为(如果我们忽略不对外披露资产负债表的问题的做法)。一个有健康的核心业务的公司最终能够摆脱使用现金流,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另一种选择——宣布破产——将对所涉及的各方都有巨大的影响。

股东不希望听到他们的股票变得一文不值,债权人不希望听到他们的资产已经变坏的消息,公司员工也不希望听到他们的服务不再被需要了。因此,从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正确和可取的做法就是用现金流偿还债务。只要现金流保持健康,时间会解决技术性破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日本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偿还债务。
i
ice2000

作者进一步写道:

如果人们停止借贷并且开始归还金融系统的资金,而其他人在存储资金或者还贷,那么一个国家的经济将会停滞。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存款或者还贷,没有人借贷或消费,总需求量将因为银行储蓄未贷出而缩减。

在正常的经济社会中,银行和证券公司(即资本市场)扮演着中介机构的角色,它们会将家庭存款或者企业偿还的资金专门交予借款人。例如,假设一个家庭的收入是1 000
日元,花了900日元并省下100日元。所消耗的900日元成为别人的收入并重新进入经济
循环中,节省下来的100日元通过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借给消费(投资)的公司。因此初
始1 000日元的年收入总共生成1 000日元(900+100)支出,保持收入流的流动。

继续使用这个例子,如果没有足够的公司借这100日元家庭储蓄,或如果它们只是想借
80日元,银行将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的借款人。如果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中央银行也将降低利率,因为借款人的短缺意味着货币没有进入流通领域,经济疲软。较低的利率会鼓励对高利率借贷和消费犹豫不决的公司去借贷和消费。反过来,这将确保整个1 000日元(900+100)进入别人的手中,保持经济的引擎持续工作。此外,如果有太多的借款人和公司正在争夺资金,市场原则会发现利率上升,所以只有那些愿意以更高的利率借入的人或公司会借入并消费这100日元。这就是经济通常的运转方式。

但是日本在过去的20多年里,即使利率降至零,也没有借款人加紧行动。这不足为奇,因为公司面临破产,没有兴趣借更多、更便宜的钱。事实上,在利率接近于零的时候,每年公司都偿还数万亿日元的债务,而银行不允许把钱借贷给那些它们知道严格意义上已经破产的公司,特别是当银行自身有资产负债表的问题时。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借贷和消费这100日元家庭储蓄,即便是零利率。相反,钱留在银行没有借出,这意
味着经济收入流出现裂缝。因此只有900日元用于成为其他人或企业的收入。

收到900日元的家庭可能还想消费金额的90%(810日元)并保留剩下的10%(90日元)。在这里810日元将成为别人的收入,但是没有借款人借走剩余的90日元,仍将保留在银
行体系中作为未借贷的储蓄。在日本,从1995年开始,在零利率却没有借款人的状态超过了10年,如图1.11所示,因为资产价格的下跌太严重。当这个过程不断重复,1 000
日元的初始收入减少到900日元、810日元、729日元等,导致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旋涡
。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利率为零时。由于经济学文献没有对私营部门的债务最小化所引发的经济衰退命名,我将之称为资产负债表衰退。

由此导致的经济疲弱不仅进一步降低了资产价格,还因还贷挤压了企业利润,给企业努力去杠杆化增加了压力。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偿还债务、恢复偿付能力是正确和负责任的事,但把众多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时,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合成谬误问题。这正是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时发生的情况,当资产泡沫破灭时会引起私营部门从利润最大化转向减少债务。

甚至当私营部门在零利率时仍停止借贷,任何由中央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资金都被困在金融系统中,因为没人借贷。这就是为什么私人信贷和货币供应的增长非常缓慢,尽管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急剧扩张。这里的关键含义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大减少,因为私营部门从利润最大化转向减少债务
a
altopalo

所以房价不跌就没事。闲着没事刺破房产泡沫的行为估计人类历史上不会再发生了。

【 在 ice2000 (得过且过)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者进一步写道:
: 如果人们停止借贷并且开始归还金融系统的资金,而其他人在存储资金或者还贷,那么
: 一个国家的经济将会停滞。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存款或者还贷,没有人借贷或消费,总需
: 求量将因为银行储蓄未贷出而缩减。
: 在正常的经济社会中,银行和证券公司(即资本市场)扮演着中介机构的角色,它们会
: 将家庭存款或者企业偿还的资金专门交予借款人。例如,假设一个家庭的收入是1
000
: 日元,花了900日元并省下100日元。所消耗的900日元成为别人的收入并重新进入经济
: 循环中,节省下来的100日元通过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借给消费(投资)的公司。因此初
: 始1 000日元的年收入总共生成1 000日元(900+100)支出,保持收入流的流动。
: 继续使用这个例子,如果没有足够的公司借这100日元家庭储蓄,或如果它们只是想借
: ...................

i
ice2000

问题是,美帝在和中帝剧烈竞争,它会不会用各种方法来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让中国内爆。让失去30年后,被刚性债务压垮后全民变成低欲望一代趴在地上唱《征服》呢?

过去30年,日本年轻一代被泡沫破裂后的家庭的刚性债务负担压迫,连性欲都整体消失掉了。更不要提生孩子了,开放3胎等等,毫无意义。

很多学者和普通大众,往往把事情的因果关系弄颠倒了,以为日本是因为人们
不生育导致老龄化后经济增长乏力。却不知道,正好是反的,刚性债务负担导致的经济长期疲弱,社会债务压力会导致年轻人不生育,才导致整体老龄化,是个负循环。

老龄化是大量债务压力导致生活压力太大,年轻人生育率意愿下降的结果。

【 在 altopalo (城市猎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房价不跌就没事。闲着没事刺破房产泡沫的行为估计人类历史上不会再发生了。: 000

k
kx

希望不大
米帝再牛逼,也刺不到鳖的核动力印钞机
【 在 ice2000 (得过且过)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美帝在和中帝剧烈竞争,它会不会用各种方法来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来让中国
: 内爆,失去30年后,被刚性债务压垮,全民变成低欲望一代趴在地下唱征服呢?
: 过去30年,泡沫破裂后的家庭的刚性债务负担,压迫得日本年轻一代连性欲都消失掉了
: ,更不要提生孩子了,开放3胎等等,毫无意义。

y
youyijia

中国有钱有枪,有独立的主权。但是目前看来出生率下降已经开始,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很快就会出现,从目前中国政府声嘶力竭的叫韭菜生孩子可见一斑,恨不得各地的村支书帮全村妇女人工授精一把。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上升或者下降都是很危险的,那唯一的选择就是保持稳定。各位大侠议论议论,还有什么可能的结果。

【 在 kx (\) 的大作中提到: 】
: 希望不大
: 米帝再牛逼,也刺不到鳖的核动力印钞机

i
ice2000

日本在1989年资产大泡沫中,总计损失了15万亿美元的纸面财富 (相当于日本3年的
GDP)。资产凭空消失了,刚性的债务却留了下来。它受到的打击比1929年美国的大萧
条要严重---根据统计数据,大萧条中资产账目价值损失相当于当时美国一年的GDP左右。

从日本1989 财富损失比美国1929 高3倍,却没有1929年那么严重的失业(30%失业率)和GDP下降 (1933年美国GDP相对1929年的顶峰下降了46%)。

从这种角度,日本政府应对1989大危机是很成功的,把社会崩溃性危机转化成了长期
balance sheet的再修补。虽然之后经历的长度30年的缓慢增长,但是至少没有像1929
年那样变成世界性危机。

也正是这样,当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到来,美国毫不犹豫的开始了日本式救市,开闸印钞票,同时财政赤字机器爆开,联邦政府赤字从2008年的8万亿美元快速增加到现在的
29万亿-----这是在干什么?在转移债务,让家庭和企业的private债务转移到政府债务上来,让private sector有机会在长时期(慢性)中修补balance sheet。

在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危机到来的时候,同样会面临两个选择:
1)采用1929式的急性危机方式,让bubble burn it out,但是要做GDP损失40%甚至更
高的准备,同时要做好极高失业率和国内动荡,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会对外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2)采用1989年日本和2008年美国的危机处理模式,双管齐下,第一管央行开印钞机直
接购买资产来托住资产价格,避免企业和家庭变成负资产。第二管是同时无限财政赤字政府把private sector不用的存款钱借来搞大基建。这其实就是进行债务转移,用公共债务来替代私人sector债务。让急性危机变成类似糖尿病式的慢性危机----然后用长期几十年增长中把公共债务比例降低下来。

其实问题就一个:你会选择面对马上就要命的肺炎式的急性危机,还是会选择把急性危机转变成长期病恹恹的糖尿病式的慢性危机?而不管如何,你都得修复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

【 在 youyijia (吃货一枚)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有钱有枪,有独立的主权。但是目前看来出生率下降已经开始,人口绝对数量的减
: 少很快就会出现,从目前中国政府声嘶力竭的叫韭菜生孩子可见一斑,恨不得各地的村
: 支书帮全村妇女人工授精一把。
: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上升或者下降都是很危险的,那唯一的选择就是保持稳定。
: 各位大侠议论议论,还有什么可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