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3天2篇Cell,清华大学连续报道发现细胞“新大陆”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5月31日 21点3分 PT
共 (5)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f
foofy
大约 4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https://3g.163.com/dy/article/GB72119V0532GVM4.html?referFrom=google&spss=
adap_dy
3天2篇Cell,清华大学连续报道发现细胞“新大陆”!内容可写进教科书!
2021-05-29 23:59 药学前沿
生物教科书可能要添加新内容了,这是一项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发现。
2021年5月25日、27日,清华大学连续有两篇论文在《细胞》杂志发表。第一篇由脑与
认知科学研究院、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课题组和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合作完成;第二篇则由俞立课题组领衔完成。
查询作者简历,看到俞立教授照片的第一眼还以为搞艺术的走错了片场,话说回来,到底是什么样的研究能让俞立教授的名字三天之内两次登上国际顶刊Cell杂志?
在这两篇学术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新的细胞器——迁移体。
在第一篇论文中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利用最新研制的扫描光场显微镜,与俞立团队合作首次清晰地观测到了迁移体和丝状伪足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生成与变化。
而在第二篇文章中,俞立团队则报道了一项最新发现——线粒体胞吐(Mitocytosis)
,细胞通过迁移体将线粒体中的“老弱病残”抛出胞外,明确了迁移体的一项重要功能。
不过迁移体这个概念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 早在2014年俞立教授就在Cell Research上首次提出并命名了迁移体。 随着多年不断地探索和深入研究,由俞立教授首次提出的
迁移体概念也逐渐被国内外同行所认可,并逐渐意识到迁移体是细胞一种具备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新型细胞器。
那么什么是细胞迁移体呢?
就像航母驶过海面会留下朵朵浪花,动物体内也会有许许多多会移动的细胞(比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等), 这些会移动的细胞在移动过程中就会产生迁移体,就像彗
星的尾巴,就像船尾的浪花。
俞立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中说"会动的细胞基本上都有迁移体"。细胞在移动的过程中总是“拖泥带水”,一路上留下许许多多的圆形小球,里面包裹着大量的生物信号(比如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及细胞生长因子等等)。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细胞会通过收缩纤维的管道,持续把一些胞内物质运输到迁移体中,随后收缩纤维断裂,迁移体被释放,继而被细胞外空间或周围的细胞所摄取。
迁移体
细胞移动过程中留下这些“小泡泡”做什么?由于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生物信号分子,所以迁移体非常具备探索空间。
而一次偶然的实验中,俞立团队的研究人员竟然发现这些细胞移动留下的“小泡泡”中存在着许多线粒体,而且这些线粒体都明显地表现出不太健康的状态。
迁移体
据报道,俞立教授本人也称当学生把照片拿给他看时,他也是大吃一惊。他很快地意识到,这是在线粒体受损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现象!一直以来,也有科学家发现线粒体存在于细胞外的状况,可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直到这次偶然的发现,他们才意识到这些细胞移动过程中“报废”的线粒体,可能被细胞通过迁移体的形式快速的清除出细胞!
当然,他们也没忘为这个过程命名(毕竟要方便有些同学以后考试可能需要背),他们将这一新发现的现象命名为Mitocytosis(线粒体胞吐)。细胞通过这一过程巧妙地完
成了对线粒体的质控,将受损线粒体清理出去,维持了细胞健康的状态。
清华大学3天内2篇Cell都同时提到了 迁移体 这个概念,尤其是俞立教授团队报道了线粒体胞吐这一全新的线粒体质量调控机制,让科研人员认识到迁移体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假以时日,相信迁移体又会是一个研究热点!
E
EIonMusk
大约 4 年
2 楼
返老还童有希望了?
h
hankers
大约 4 年
3 楼
最讨厌xx教授团队这个词。哪个学生首先发现的,连个名字都不提?这教授真他妈不要脸。当然,美国也是一样,千老们的发现,早就了多少伟大发明和诺贝尔奖,又有谁知道呢。
l
laoselang
大约 4 年
4 楼
也有不同的吧,那个mit搞石墨烯的小黄人,导师就很不错
【 在 hankers (daz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讨厌xx教授团队这个词。哪个学生首先发现的,连个名字都不提?这教授真他妈不要
: 脸。当然,美国也是一样,千老们的发现,早就了多少伟大发明和诺贝尔奖,又有谁知
: 道呢。
m
molvillage
大约 4 年
5 楼
同意,不是千老,但同情千老,一作贡献是最大的。
【 在 laoselang (LAOSELANG(好吧,别打了,我就是兔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有不同的吧,那个mit搞石墨烯的小黄人,导师就很不错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adap_dy
3天2篇Cell,清华大学连续报道发现细胞“新大陆”!内容可写进教科书!
2021-05-29 23:59 药学前沿
生物教科书可能要添加新内容了,这是一项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发现。
2021年5月25日、27日,清华大学连续有两篇论文在《细胞》杂志发表。第一篇由脑与
认知科学研究院、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课题组和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合作完成;第二篇则由俞立课题组领衔完成。
查询作者简历,看到俞立教授照片的第一眼还以为搞艺术的走错了片场,话说回来,到底是什么样的研究能让俞立教授的名字三天之内两次登上国际顶刊Cell杂志?
在这两篇学术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新的细胞器——迁移体。
在第一篇论文中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利用最新研制的扫描光场显微镜,与俞立团队合作首次清晰地观测到了迁移体和丝状伪足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生成与变化。
而在第二篇文章中,俞立团队则报道了一项最新发现——线粒体胞吐(Mitocytosis)
,细胞通过迁移体将线粒体中的“老弱病残”抛出胞外,明确了迁移体的一项重要功能。
不过迁移体这个概念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 早在2014年俞立教授就在Cell Research上首次提出并命名了迁移体。 随着多年不断地探索和深入研究,由俞立教授首次提出的
迁移体概念也逐渐被国内外同行所认可,并逐渐意识到迁移体是细胞一种具备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新型细胞器。
那么什么是细胞迁移体呢?
就像航母驶过海面会留下朵朵浪花,动物体内也会有许许多多会移动的细胞(比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等), 这些会移动的细胞在移动过程中就会产生迁移体,就像彗
星的尾巴,就像船尾的浪花。
俞立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中说"会动的细胞基本上都有迁移体"。细胞在移动的过程中总是“拖泥带水”,一路上留下许许多多的圆形小球,里面包裹着大量的生物信号(比如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及细胞生长因子等等)。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细胞会通过收缩纤维的管道,持续把一些胞内物质运输到迁移体中,随后收缩纤维断裂,迁移体被释放,继而被细胞外空间或周围的细胞所摄取。
迁移体
细胞移动过程中留下这些“小泡泡”做什么?由于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生物信号分子,所以迁移体非常具备探索空间。
而一次偶然的实验中,俞立团队的研究人员竟然发现这些细胞移动留下的“小泡泡”中存在着许多线粒体,而且这些线粒体都明显地表现出不太健康的状态。
迁移体
据报道,俞立教授本人也称当学生把照片拿给他看时,他也是大吃一惊。他很快地意识到,这是在线粒体受损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现象!一直以来,也有科学家发现线粒体存在于细胞外的状况,可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直到这次偶然的发现,他们才意识到这些细胞移动过程中“报废”的线粒体,可能被细胞通过迁移体的形式快速的清除出细胞!
当然,他们也没忘为这个过程命名(毕竟要方便有些同学以后考试可能需要背),他们将这一新发现的现象命名为Mitocytosis(线粒体胞吐)。细胞通过这一过程巧妙地完
成了对线粒体的质控,将受损线粒体清理出去,维持了细胞健康的状态。
清华大学3天内2篇Cell都同时提到了 迁移体 这个概念,尤其是俞立教授团队报道了线粒体胞吐这一全新的线粒体质量调控机制,让科研人员认识到迁移体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假以时日,相信迁移体又会是一个研究热点!
返老还童有希望了?
最讨厌xx教授团队这个词。哪个学生首先发现的,连个名字都不提?这教授真他妈不要脸。当然,美国也是一样,千老们的发现,早就了多少伟大发明和诺贝尔奖,又有谁知道呢。
也有不同的吧,那个mit搞石墨烯的小黄人,导师就很不错
【 在 hankers (daz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讨厌xx教授团队这个词。哪个学生首先发现的,连个名字都不提?这教授真他妈不要
: 脸。当然,美国也是一样,千老们的发现,早就了多少伟大发明和诺贝尔奖,又有谁知
: 道呢。
同意,不是千老,但同情千老,一作贡献是最大的。
【 在 laoselang (LAOSELANG(好吧,别打了,我就是兔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有不同的吧,那个mit搞石墨烯的小黄人,导师就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