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第一作者是Ke Hu,钟南山院士是通讯作者的一篇关于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新 冠肺炎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植物医学杂志Phytomedicine, 2020 May 16。这篇文章里面报道了莲花清瘟胶囊对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患者的疗效。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这篇文章可能有三个不足之处:第一点,不是双盲实验,因此从实验分组、观察、到结果的分析上,都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即存在夸大疗效可能性,第二点,在实验统计分析上,没有说明原始数据是否做了正态分布的检测,从图上看,有的组原始数据好像是偏态分布;第三点,统计分析方法存疑。 图 1 C D, 图4 a b c 可能有原始数据的正态分 布的问题 (尤其是图4 a), 如果用 双侧 “t” 检验,这么大的标准差 (有的组标准差看来比均数还大,如图2 C 、D 的治疗组, 图4 a 对照组,b、c 的治疗组),其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的结论要否可靠也是要三思的。
钟南山院士在2020年5月5日和海外留学生代表的视频中说 “我有底气、有证据的说莲
花清瘟胶囊 (对普通型的新冠肺炎)真的有效”。 但院士在论文中却说“可能”有治疗作用,其效果还需要双盲实验进一步证实。请注意论文的结论里面用了 “可能”,
这是无可挑剔的,视频中说 “有底气的,有证据的”是值得商榷的。
今天我读了第一作者是Ke Hu,钟南山院士是通讯作者的一篇关于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新
冠肺炎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植物医学杂志Phytomedicine, 2020 May 16。这篇文章里面报道了莲花清瘟胶囊对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患者的疗效。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这篇文章可能有三个不足之处:第一点,不是双盲实验,因此从实验分组、观察、到结果的分析上,都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即存在夸大疗效可能性,第二点,在实验统计分析上,没有说明原始数据是否做了正态分布的检测,从图上看,有的组原始数据好像是偏态分布;第三点,统计分析方法存疑。 图 1 C D, 图4 a b c 可能有原始数据的正态分
布的问题 (尤其是图4 a), 如果用 双侧 “t” 检验,这么大的标准差 (有的组标准差看来比均数还大,如图2 C 、D 的治疗组, 图4 a 对照组,b、c 的治疗组),其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的结论要否可靠也是要三思的。
这篇论文的结论是严谨的。论文说莲花清瘟胶囊有可能作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但是,还需要双盲的试验做进一步的验证。
钟南山院士在电视讲话里提到莲花清瘟胶囊的时候,只提到莲花清瘟胶囊对新冠肺炎病毒有治疗作用,没有说明试验的局限性,因此普通消费者和患者可能会产生误解。
有治疗作用 和有特异性治疗作用是两码事。他们的试验数据表明这个药有对症治疗的
作用,也可能和解热镇痛药,维生素 C 的作用相同。该论文没有数据表明莲花清瘟胶
囊有特异的、减少或杀灭病毒的作用。
任何一篇论文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显而易见的问题要谨慎对待。
建议医生、科学家,尤其是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在对某一个药物公开发表意见的时候,要全面和严谨。要把研究的局限性、本人和该药物是否有利益相关性都给予足够的说明。
我的看法也许是片面的,错误的,欢迎大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批评指正。
注解:本文只用于观点讨论,不涉及其它因素。
双盲就是标准的伪科学,可惜现在被大制药厂垄断话语权,把它当成金科玉律。
没错,感觉双盲可以提供无偏差的估值,但提供的估计值的误差太小导致可以统计上提供更大的可信度。但是,把偏差作为误差的一部分从而在非双盲实验上得出实验对象也有可信度时,其实它的可信度更可靠因为它的实验误差更大。人不能简单地把非双盲作为否定实验可信度的绝对的判据,尤其是在样本尽管没有双盲,但来源复杂超出人的有目的的控制的情况下。
【 在 minquan (三民主义) 的大作中提到: 】
: 双盲就是标准的伪科学,可惜现在被大制药厂垄断话语权,把它当成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