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国军一路硬扛到底

Z
Zinus
楼主 (未名空间)

受到影视剧和一些较为主观的史料影响,大家往往认为解放战争中的国军虽然看上去装备精良,规模庞大,但是只要和我们解放军一接触就会立刻崩溃,完全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平心而论,在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军内部的诸多问题,导致了其战斗力确实大不如前,而且在很多解放军处于绝对优势的战场上,还有很多国军主动选择起义投诚的。但是大家如果把所有的国民党军队都想象成这样,这显然是不对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其中有一战就让我解放军十分费力,而且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战场形势一边倒
从二战结束后,我国爆发了解放战争开始,起初的局势还是拉锯的,也就是双方互有输赢,总体在一个僵持的局面,大家除了正面战场的决战外,还在后勤、国内外舆论、内部统战等领域抗衡比拼。

但是到了1948年的时候,局势就完全反转了,国军基本上开始荒腔走板,打仗要么是输掉,要么就是主动撤退逃跑,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锋芒和底气。其中有些部队还在不断地找机会想要和我解放军“寻求接触”,这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的来说,就是一支国军部队不再东躲西藏,更不会采用迂回战术和解放军战斗,而是主动地在外面东跑西颠,目的就是找到前来攻打自己的解放军部队。有的朋友可能会比较纳闷,找还找不到你呢?这主动送上门不是找死吗?

事实上,这些主动跑出来的国军部队并不是想和解放军决一死战,而是想要和我军在战场上接触一下,从而有理由变成“战败被俘”,说白了也就是给自己找个投降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寻求接触”。这种状况在1948年到1949年的西南战场上最为普遍,短短数月时间就有90万国军向我军投降。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些国民党军队和将领态度还是异常坚定的,比如在著名的“碾庄战役”中的8万国民党军就是其中之一。

二、国军最拼的一仗
碾庄战役打响的时间是在1948年的11月份,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国民党军队在为期近4年
的解放战争中打得最顽强,也是结果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

这可不是平白无故地随便说说,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在解放战中,双方打得比较猛烈的一次战役,肯定是发生在1948年9月的山东济南攻防大战。这是我解放军
第一次对省会级大都市发动进攻,国民党也非常重视,因此双方都可谓大兵压境,分毫不让。

战斗的结果就是有2万3千余国军士兵伤亡,占到了当时参战国军总数的20%以上,这在
解放战争的单一战场上绝对算是高伤亡的。

但是我们再拿碾庄战役和经典的济南攻防战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碾庄战役中国军的伤亡总数高达6万5千多人,占到了当时参战国军总数的80%以上。国军表现出的战斗力之顽
强,战斗后果之惨重,不要说解放战争中了,哪怕是在十余年的抗战里也很少有这样的军队存在。

熟悉历史和热爱军事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国军内部,一支部队一般在损失超过五成的时候就会被轮换下战场,整个兵团被打光是很少出现的,碾庄战役国军有多么狠,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三、双方伤亡1比1
这场战役的伤亡绝对值和相对值在国民党军队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为什么会打成这个样子呢?其实和这支国军的最高指挥官黄百韬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不是有1948年这一场无比惨烈的战斗,那么在历史上也不会出现“碾庄”这个小村子的名字。

碾庄所处的位置在苏北徐州地区,虽然苏北的整体地理环境较中原较为接近,但是碾庄却在徐州地区比较靠东的地方,这里的河道比较发达,很多河流都在这里交叉汇集,因此形成了苏北少见的“水乡”环境。黄百韬率部抵达这里之后,就下令停止前进,开始在碾庄修建各种暗堡和防御工事。黄百韬是当时国军高级将领中出名的骁勇之人,而他的副手也不是善茬,是有“恶人”之称的刘镇湘。在两人的计划下,整个第7兵团都抱
定了在碾庄与解放军决一死战的信心。

黄百韬这个人虽然很凶狠,但对手下的人颇好,因此在军团内很得军心。由于当时兵团内聚有不少地方杂牌军队,彼此的认同感比较低,可在黄百韬的训练下,却显示出了空前的团结。其中第25军和第64军都给后续前来进攻的我解放军华野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在为期半个月的攻防战中,黄百韬兵团内的4个军,合计8万多士兵,损失超过了6
万5千人,同时也给我军带来了6万多人的损失,这一仗打下来,双方伤亡率接近1:1,
这是解放战争战场上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