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女护士身份造假:身份与担当,哪个重要

c
changehouse
楼主 (未名空间)

——在生与死的最前线,该如何看待“援鄂女护士”身份造假的问题?担当与情怀,永远比身份重要

近日,关于95后“援鄂护士”于鑫慧订婚喜讯的多篇报道在各大平台刷屏。然而,就在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时,却有人质疑称“于鑫慧并非医疗工作者”,当初她在媒体上自称“护士”的身份疑似造假。对此,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负责人称:“她不是医疗工作者,也不是医疗卫生系统的。她不是公立医院的(工作者),也不是民营医院的。她也没有护士资格证。”


从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回应来看,在相关身份方面,于鑫慧确实是“一无所有”。但她却倾其所有地成就了一个更加响当当的称谓,那就是援鄂志愿者。 在援助湖北期
间,她还从南通带去了一百张奖状准备“颁发”给患者,她说这是为了安抚康复者的情绪。      

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称 “她也没有护士资格证”等等,从信源来看,这些信息都是
可靠可信的。但是,当社会评价一个人特定方面的时候,并不能笼而统之地归结为“一好百好”或“一坏百坏”。因为,无论对一个人的过分肯定,或是过度否定,都是对他人的不公平,更是对他人的随意伤害。

对于于鑫慧来说,疫情一开始,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援鄂志愿者的队伍。在当时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情况之下,一切都是处于不确定因素之中,而于鑫慧作出的决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的。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何况是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呢,而抗击疫情就是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如果回忆一下那时的新闻就会印证,当时,武汉以及整个湖北都是重灾区,对医护人员的需要存在着极大缺口,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全国志愿者的及时参与和快速行动,战时状态才解了燃眉之急。
不过,现在却有人责问:没有护士的资格证书能干护士的工作吗?但在这里首先要反问一个历史问题: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有战士倒下了,有同胞倒下了,救与不救难道取决于你是不是医务人员吗?一定要救,凭的就是你是个中国人。担当与情怀,永远比身份重要的多。

再说,据有案可查的报道称:于鑫慧被安排在武昌区瑞安隔离点医疗组进行志愿服务,负责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医院出院患者14天隔离期的护理工作。

她的工作日常是早中晚定点6次查房,量体温,询问和登记病人的情况,并配合医生采
集核酸检测的咽拭子。就这些一般性志愿者工作项目来说,在战时状态下,护士的身份资格还有那么重要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于鑫慧在一些场合说自己是护士,这也是不妥当的,因为护士身份毕竟是一种在册的从业资格认证。

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于鑫慧之所以如此地看重护士的称谓,显然是因为她有着援鄂志愿者的亲身经历,而这种人生的重要经历,也使她对一线医务人员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感受,从而,也犹如照镜子一般,成就了她心中带有壮丽色彩的人生自豪感,和精神的高度。

另一方面,于鑫慧是个95后的女孩,今年也才25岁。而这一代的女孩,哪个不是时不常地喜欢小小地炫耀一下自己,在朋友圈里发个自娱自乐的图片,或吹个小小的牛皮,虽然出了点小格,但人们对这个年龄段特征的孩子依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此,该如何看待“援鄂女护士”身份造假的问题,其焦点并在于她是否具有资格身份,和她曾经的个人生活往事,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而在于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在最紧张的战时状态氛围中,她做了些什么;以及她带去的那一百张“奖状”颁发给的那些老人患者,他们对于鑫慧的评价才是最最重要的。
f
futurist

嚓。这要是地震就无妨了。

d
daozhang

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