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关学已经正式拥有自己的维基百科了。

l
lubbock12
楼主 (未名空间)

入关学,亦称入关论,是中国网络用语,代表了带有爱国主义特征的中国网络思潮,其支持者以明末清初的满洲入关历史来比喻 21 世纪中美关系和国际关系。入关学拥趸认为,中国需要如满洲跨越山海关、改朝换代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并重新制定世界规则[1]。入关学拥簇多为中文话语场的保守主义者,持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1]。

首先提出“入关论”的人是网名为“山高县”的知乎使用者[1]。2019年12月,“山高
县”看到在中国大陆著名问答网站“知乎”上的一个提问:“中国人从明亡的历史中学到过哪些历史教训”[1]。“山高县”写下了三百余字的回答,包括:[2]
1. 入关是女真团结的唯一途径,是女真求活的唯一选择,是女真崛起的唯一道路。

2.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走掉。大明再烂,没有女真步步紧逼,一时半会儿也完不
了。

...

9. 入关前不要搬着圣贤书胡思乱想,入关后自有正统儒学大师为我所用。

该段回答在知乎获得了超过四千个“赞”,被网友们称为“入关学”的起源[1]。入关
学在此后半年余在中国多个社交媒体和平台走红[1]。与其他网络政治用语不同,“入
关学”没有面临中国的网络审查,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快速传播[1]。截止 2020 年 8 月,“知乎”上有关“入关学”的讨论多达两万条,在新浪微博上,“入关学”话题有近180万人阅读[1]。在中国大陆视频网站播放时政与历史的影片时,时常可以见到“入关”的弹幕,部分相关视频有过百万播放量[1]。

有学者认为,中国大陆对信息获取的审查、网民高涨的讨论政治的热情、中国政府对意识形态领域管控、对异见人士的控制、中国社会不平等、社交媒体的发展等原因,造就了入关学等激进言论的流行[1]。

现在,在知乎搜索“入关”相关回答已不可见。

内容
17世纪,中国东北部的建州女真部族崛起,最终跨越长城隘口山海关,占领中原,推翻了统治中国 300 年的明朝。入关论支持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类似
于看似强大的明朝统治者,而中国则为未入关时被压迫、剥削的建州女真。虽然晚明渐渐病入膏肓,但通过文教传统,还掌握着主流话语权,并且有全世界“儒生”为其服务[3]。

对“入关论”持支持态度的华东师大历史系副教授王锐解释,后冷战时代以美国霸权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存在多种问题:[3]
新的经济不平等导致西方世界民粹主义盛行;金融资本的力量过于强大,使民生领域受到严重冲击;新自由主义式的发展模式在“折腾”了前苏联与东欧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撒向人间都是怨”;各类“白左”式的解构主义借“身份政治”、“认同政治”名义拼命摧毁长期以来人们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破坏历史形成的价值观念。当然,必须强调的是,这些现象在当代中国也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表现。

再怎么其委曲求全,女真人也只会被大明视作蛮夷,如同西方主流价值观对中国的丑化[4]。与其委曲求全,不如“入关”推翻统治者,成为新霸主[1]。同时,入关论认为现时世界主流的价值观便如明朝的“圣贤书”,中国不必在意,华东师大历史系副教授王锐解释说:
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其他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思想领域与文化领域出现了“双重精神内伤”的现象。即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抱以一种极端否定、蔑视的态度,一方面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无端批判、嘲讽、解构。这导致不少人在价值观层面出现的巨大的虚无主义,进而开始全方位、无保留、坚定不移的倒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以美国之是非为是非,以美国之好恶为好恶,想美国之所想,急美国之所急。

支持者认为,待到中国“入关”建立世界秩序后,自会有学者建立、推广发扬自己的价值观[1]。中国掌握话语权后,“之前替美国歌功颂德的“儒生”们自然会依附于中国
,一改之前视后者为“野蛮”的态度”

对入关论的反应
外国媒体、学者反应
英国 BBC 报道中认为,“入关学”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政府的官方叙事[1]。报道指出,中国认为现在的国际关系基于世界霸权体系,源自传统的西方权力概念、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不可持续的[5]。而中国提出的新外交体系,如“一带一路”、人类命
运共同体等观念则应当成为新型的国际关系的基础[5]。同时,过去数年内,中国在多
个议题上开始持强硬态度,表现出一定攻击性,多名西方学者和观察家称之为“战狼”外交[6],被认为与“入关学”在态度上相合[1]。

中国媒体、学者反应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孙超认为“入关学”是“工业党”的延伸[7]。工
业党则是在中国中青年颇有号召力的群体,该群体较为有民族主义意识,认同“工业化至上”理念,认为中国必须要优先工业化和技术升级[7]。孙超认为,“入关学”能广
泛流传并引起讨论、共鸣,原因在于对中国地位的认知失调:虽然中国的实力已大大增强,却依然得不到得不到世界某些国家的认可[7]。当这部分民众对中国的自我评价和
外界评价产生矛盾时,心理上便会不适,并产生改变认知失调状态的动机[7]。

孙超认为,入关论能传播的原因是它的分析可以“减轻认知的重要性”,对入关论的支持者来说,“不用管别人怎么讲;等‘我们’‘直捣黄龙’之时,自然就没有争议了”[7]。但孙超指出,该理论对中国“入关”后新秩序的构思存在矛盾:既有较为温和的
(即中国需要建立更合理的国际关系体系),也有较极端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孙超认为,以外部剥削转化内部矛盾注定不能长久;入关论最核心的缺陷是完全忽视了中国内部分配问题,在如何缓和中国内部矛盾上一片空白[7]。

中国新闻网站观察者网的媒体人董佳宁认为,入关学充满问题,只是一种粗暴的比喻。比如,中国是全球化分工秩序的受益者、经济增长很快,不似“入关学”所说仅仅为被剥削者[4]。入关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已经“入关”的西方国家反而贫富差距扩大,产生
反全球化的思潮[4]。入关论将中国自比为蛮夷,也矮化了中国的形象[4]。

但董佳宁也赞同部分“入关论”类比的内容,如西方存在殖民主义的原罪,根据新殖民主义经济理论存在对边缘地区剥削,以及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有不可持续性[4]。董佳宁
认为入关论最明显的问题是清朝入关只是重复了王朝周期,没有建立可持续的新秩序[4]。相比之下,更恰当的比喻是武王伐纣,如周朝废除商代落后的制度(如活人殉葬等
)一样,建立新秩序[4]。

外交学院副教授施展认为,入关学将中国与世界敌对,而中国不仅并没有力量与世界对抗,还从全球化进程中极大地受益[8]。中国要做的是化解全球化产生的的矛盾和冲突
,而不应该推翻整个秩序[8]。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制造业具有成本优势,获得了
贸易红利。但如果国际关系极大恶化,则西方国家有可能不再考虑成本,转而从安全角度考虑贸易问题,不惜代价重建自己的部分高新生产体系,则会损害中国利益[8]。

l
lubbock12

其实这里面写错了一个东西,入关学真正起源地是MITBBS菌斑,山高县只不过把它系统化了。
c
chinsome

菌斑骂架的语言艺术一骑绝尘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这里面写错了一个东西,入关学真正起源地是MITBBS菌斑,山高县只不过把它系统
: 化了。

s
soric

好像“剪商学“有取代入关学的趋势。

【 在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这里面写错了一个东西,入关学真正起源地是MITBBS菌斑,山高县只不过把它系统
: 化了。

l
lubbock12

入关学的起源是在争论大大和巨巨谁才是崇祯中产生的,这才是真正的源头。
【 在 chinsome (chinsome) 的大作中提到: 】
: 菌斑骂架的语言艺术一骑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