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之下,芯片如何?

l
langren
楼主 (未名空间)

今年9月18日报道,北京将投入9.5万亿研制芯片。9.5万亿,只是用于研制芯片,如此
“重金”之下,能否解决“卡脖子”的芯片问题呢?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且不说,国内能投入如此巨资,就说国内和国际上,高端芯片的市场可是相当的庞大,若是有企业能够解决芯片问题,不用说,其经济回报也将是非常可观的。

据统计,我国每年出口中低端芯片1000多亿美元,而进口高端芯片3000多亿美元。很显然,这芯片的市场,尤其是高端芯片,3000多亿美元的进口额,足以让成功解决了高端芯片的企业赚的盆满钵满。

或许,是看到了国内国际芯片市场的需求,或许是因为国内对芯片的巨额投资,按照启信宝的数据,截止上个月,国内有9335家企业转做半导体。要知道,按照经信委的数据,国内半导体企业不到千家。

不过,突击转入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的企业,未必都是有足够的实力进入芯片核心产业链的。就说,证券时报刚报道,做衣服的海澜之家投资21.5亿美元注册半导体设备新公司。正当人们诧异之际,海澜之家又公开否认。呵呵,反正,据公开的媒体报道,近期突击转行半导体的企业,有很多之前与半导体集成电路没有一点点联系。比如说,有的是生产水泥的,有的是网络游戏的,等等。

这些企业别说有点技术储备吧,就是对芯片有了解的人员都不一定有,但是,这些在9.5万亿“重金”吸引之下,想当成功解决国内高端芯片问题的“勇夫”者,却堂而皇之
的拉起大旗、竖起招牌了。甚至,如武汉弘芯已经完整演绎了一曲“快舞”。

相比而言,这武汉弘芯的确是下了本钱的。本钱,并非是真金白银,而是动了一番脑筋。与当地成立合资工资,用4倍以上的薪酬招聘了国内外的芯片人才,包括台积电的技
术大拿。特别是,购买到了国内第一台能够生产高端芯片的光刻机。

如此铺垫之下,投资1280亿的武汉弘芯也就只是建设了一期厂房,二期厂房都没有建起,就连光刻机都被抵押了,至于启动1280亿投资的资金,也就只有当地国资2亿人民币
而已。如今,落下来“一地鸡毛”,让上百亿的基建投资打了水漂。

其实,对芯片等产业,我国早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国内早就有“863计划”,也有半
导体大基金,起码从中科系,到国资,到国企央企等等,对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投入不少,也涌现了如中芯国际、上海华力微、武汉新芯、长电科技等芯片及相关产业。

只是,众所周知的是“摩尔定律”这是电子行业的规律,而这芯片的高技术含量,使得高端芯片目前也只有英特尔、高通、台积电等芯片生产商占优势。我国的芯片企业,也只是中低端芯片能够生产而已。毕竟,芯片产业有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某个环节有优势,或者如华为样能够设计,但是生产等依然是我国芯片难以突破的瓶颈。

面对芯片的“卡脖子”问题,格力总裁董小姐曾经豪言,哪怕投资500亿,我也要将芯
片研制成功。可惜的是,不说500亿根本不够,就是砸“重金”,也无法研制成功。要
不然的话,每年进口50亿芯片的格力,到现在依然在进口。所谓的500亿投资,怕是打
起了几个水花罢了。

成功研制芯片,并非如比亚迪王传福所说的,华为需要什么,比亚迪就能制造什么。作为国际上门类最齐全的我国制造业,的确有优势,但要是说能够如台积电样的生产高端芯片,目前为止,任重道远,也只能说说而已。如中芯国际等都是重金聘请的台积电人才,也远远不够。没有国际化大分工下的合作,指望着挖几个人就能追赶,也就是中芯国际的水平,与台积电等相差5年以上。

显然,芯片产业有“重金”是不够的,还的要有足够的人才。对高端人才的缺乏,教育部说要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理想很丰满,可惜现实非常骨感。超常规方式,人才培养咋个超常规,是揠苗助长?是弯道超车?正如华为任正非先生所说,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得砸“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肯定不应是国内超常规培养出来的“博士”们。国内的博士们,热衷的是“学而优则仕”,而非有动力投身科研。除非,能够改变国内泛行政化的现实,让科技人才也能有足够的薪酬与成就感,不至于纷纷进入官场。

有了“重金”,再有了人才,那么我国的芯片产业是否就能有突破呢?就如前面说的,目前有近万家企业转产芯片产业,虽然国家手握9.5万亿,有政策引导企业,但是需要
防止的是个别企业包装项目套取补贴。武汉弘芯,从2017年到现在,近四年的时间里,用台积电的蒋尚义做招牌,吸引了无数的关注,连续多年是武汉或湖北的重点项目,可惜的是空手套白狼才是目的。

还有媒体曝光的,泉能先进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为了骗取资金补贴,竟然将刘德华等四大天王列为核心成员。这样的包装项目,其吃相简直是太难看了。显然,这些纷纷进入芯片行业的企业,以解决芯片难题的名义,只是为了套取财政补贴。在病急乱投医的现在,就怕如新能源车一样的,9.5万亿芯片资金,未必能够实现重金攻克芯片瓶颈的
难题。

9.5万亿资金,超常规的人才培养,没有市场配置资源,而是指望着政府来引导,通过
人多力量大的人海战术,突破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尤其是高端芯片,难度是有的,当然了,希望更大。
S
Shotgun1984

Mission Impossible
D
DrShepherd

看成如何重金求子...

s
supercnm

如果象金三一样,造不出芯片就犬决或是炮决,估计还会有戏
现在这样不行,太多人想着捞一票就跑
l
ldt

大撒比对内也是乱挥霍资源。这愚蠢的计划,写1000字的文章都骂不完。
d
dyc

重金打造芯骗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