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真的吹过头了

b
boter
楼主 (未名空间)

21世纪以前大陆影视作品里的国军和八路军的正面形象都有很好的体现。

等到一批莫名其妙的导演起来之后,这种抗日剧的立场就越来越奇怪了:
共产党越来越土匪化,国民党越来越共产党化。

以至于闹到有几年时间,网络上是国粉猖獗,民国热。

《八佰》立项的时候,恰恰正是这个时期,只是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拍出来,等到登场的时候,舆论场上已经不是那个氛围了。

这部电影制作水平精良,但剧情实在是一言难尽,改动太大,而且前半段尚可,后半段严重拉胯。

个人认为电影最失败的两个改编,是肉体护旗子和冲桥这两段。

一部电影有改编是合理的,但这两段改编不仅违背史实,严重违反逻辑,而且还不是原创,是照搬1975年台湾省的《八百壮士》的,《八佰》等于是高清魔改重制版,远远超出了我认为的改编范畴。

为什么?

第一,让士兵在空旷暴露的天台这么和日本人的飞机打,伤亡惨重不说,还牵扯了大部分兵力,日本的步兵如果趁机进攻,正面是否守得下来都成问题。

而且,升旗已经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了,肉身挡子弹护旗这个虚构桥段的存在,完全是多此一举的,有政治目的,而且政治目的再明显不过,就差直接喊出“中华民国万岁”了。

对岸当年这么拍我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是国民党的宣传部门嘛,但我们为什么明知道是虚构却还要这么拍?导演你也是国民党的宣传部门?

第二,撤退到租界的部分,历史上谢将军让士兵提前带了没用的桌椅箱子被褥啥的,丢在了路上堆成小土丘挡子弹,同时部分人回仓库二层攻击日军碉堡掩护撤退,最后6人
牺牲,16人受伤。

如果像电影里那么没有火力掩护乱冲,这几百个人都是活靶子,全要做无谓的牺牲。

台湾1975年版本的之所以这么拍,因为这是国民党的老传统了。
撤退转进其疾如风,迂回包抄其徐如林,抢劫物资侵略如火,支援友军不动如山;失败的硬说是成功的,撤退硬是能变成冲锋的,用基层士兵无谓的牺牲往自己脸上贴金,不以是否达成了战略目标而是以死了多少人当战功,简直就是荒唐。

照这个逻辑看,这次疫情最大的功臣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这一段《八佰》又照搬对岸的虚构剧情,哪怕是不知道历史的也能看出问题,就是强行制造大面积的流血死亡,刻意营造悲壮的感觉,好像导演按着我的头对我说:“你看呀他们中弹了流血了,快哭,快给我哭!”

对不起,我哭不出来。

打仗如果是电影里这么打的,别说四天了,四小时都守不住,谢将军黄埔四期的,你们这么拍到底是在夸谢将军还是在抹黑他的指挥能力?

有人肯定要说,一部电影而已嘛,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

是的,我以前也这么想过,不就是一部电影嘛,你老讲政治干什么。

是的,我听这样“不要讲政治”的话听了好多年了,也真的信了不要讲政治的鬼话,但我看到的是什么呢?

一开始是蒋委员长“反动派”的称呼没了;后来就是蒋委员长对国家统一也是有大功的,他始终反对台独;再后来就是蒋委员长英明神武,“只恨蒋公当年剿匪不力”。

有一段时间里,在一众小资文青以及这类电影小说坚持不懈的宣传下,他们虚构出了这样一个升平世界:电话、电灯、电梯铺到了市井,家家都安装了抽水马桶,好吃的、好玩的数也数不清,人们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消遣。

十里洋场的人轻歌曼舞,闹市青楼的妓女争芳斗艳,女人们穿着开叉的旗袍,在弄堂雨巷谈论着家长里短,雅士们喝咖啡,写文章,打麻将,也打高尔夫。

黄包车在鳞次栉比的大厦间迎来送往,霓虹灯闪烁的大街上尽是红男绿女,巴黎时装周的风尚,距离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仅有一周之隔。

你置身其中,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大家管这种款式的优雅,叫做“民国范儿”。只有风花雪月,没有乱世纷争。

在“民国范儿”的世界里:
“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示威,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能随便抓人。权力有边界,法律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各种遗老遗少,地主帮闲,买办婆姨,军阀后人,像苍蝇闻到腐肉一样,纷纷倾巢出。

他们开始鼓噪民国政治清明,蒋公英明果断,忍辱负重,是真豪杰,真英雄。

“民国万岁”、“蒋公千古”的口号四散传播,关于“国军正面抗敌、八路游而不击”说法也开始尘嚣日上。

不得不说,国粉是可悲又可怜的。

由于缺乏基本的辩证思考能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生活不如意十常八九,动不动指桑骂槐,无故乱喷。

囫囵吞枣看了两本地摊读物,就突然两眼放光,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认为自己的不幸一定是体制的问题,我要是生在民国,还不是美滋滋。

然后就借着一股子优越感,对群众充满鄙夷与不屑,认为自己要承担起教化的重任。

他们沉浸在那个民国梦里面,在现实的无情打击下,一边无能狂怒,一边依依不舍,然后借着这股夙愿,放在文艺作品里面,去找认同,去恰烂钱。

事实是什么呢?

事实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蒋介石都是阻挠民众抗日,“奢言抗日者,杀无赦。”,以至于有些人要“违法抗日”。

著名的卖国条约《何梅协定》,也是在蒋委员长的授意下一步步促成的。

好不容易被拿着枪逼着抗战了,蒋介石又寄希望于国际调停。

结果就是在淞沪战场这座血与肉的大熔炉里,蒋介石畏首畏尾,不打不行,打又不敢猛打,用添油战术延误了战机,最终兵败如山倒,上海彻底沦陷,多少将士白白牺牲。
国家已经到这个地步了,1938年8月22日,蒋介石却在南昌的讲话中说:“中国亡于帝
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亦不可得。”

为了保住个人的权势和地位,宁愿当亡国奴也在所不惜,从这一点上说,蒋介石跟汪主席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汪主席抢先一步,后期日军在中国也是正面以诱降蒋校长为主,大部分精力在和共产党周旋。

1944年1月15日,日本的《朝日新闻》这样报道:“《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
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敌大半为共产党军……

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国民政府才对日宣战。
p
pta

习近平就是最大的蒋粉。他的世界观和蒋介石完全一样。
x
xin421


八百这个标题就揭露了刮民党军队吃空额喝兵血的优良传统,四百报成八百,那得吃多少空额。
c
chiuhaitang

青天白日都不敢拍出來,你共太小氣了
k
kazan

1938年8月22日,蒋介石却在南昌的讲话中说:“中国亡于帝
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亦不可得。

老蒋确实说过这话。月份和日期都对。但年份是1931年而不是1938年
五毛这种九句真话夹一句假话的造谣手法用得非常纯熟
b
bobolan88

江西又出负面新闻!

【 在 kazan (喀山) 的大作中提到: 】
: 1938年8月22日,蒋介石却在南昌的讲话中说:“中国亡于帝
: 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亦不可得。: 老蒋确实说过这话。月份和日期都对。但年份是1931年而不是1938年
: 五毛这种九句真话夹一句假话的造谣手法用得非常纯熟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