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与华为面临的困境

c
changehouse
楼主 (未名空间)

美国当地时间8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了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这次禁令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生产的产品,并在实体列表中增加38个华为子公司。这意味着华为公司在芯片领域完全被美国卡住脖子,短期内无法突破芯片制造的技术瓶颈,对华为公司来说将面临“无法呼吸”的困境。笔者对于华为公司一直非常推崇,一直以为这家民营通信企业是20年来中国最值得尊重的两家企业之一(可见猫眼历史文帖),对于目前面临的困局,相信华为公司必将在任正非的带领下找到破局之路,毕竟在任正非的一生中并不是第一面临这样的困境。同时笔者以为华为公司也应该反思造成目前的局面的原因,笔者以为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有内因和外因的因素,不可抗力无法阻挡,能思考的只能是自身。

想起抗战时期八路军针对华北日军发起的“百团大战”,这无疑是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在抗战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取得的战果是辉煌的,抗战时期,毛泽东在肯定百团大战功绩的同时,也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他特别对百团大战的宣传很不满意。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批评说,这样宣传,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搞我们。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你宣传100个团参战,蒋介石很慌。他一直有这
样一个心理——害怕我们在敌后扩大力量,在他看来,我们的发展,就是对他的威胁。最近几年华为的迅猛发展无疑是对美国科技霸权的挑战,取得的成果也是惊人的,但是这仅仅是几次战役的胜利,对比中美科技的总体实力,当基础的操作系统和芯片还完全被美国垄断的局面下,这无疑造成的后果是引起引起美国的注意,尤其是国内一些头脑发热的专家学者不能清醒认识到中美科技实力的真实差距,过分渲染中国科技的影响力,各种媒体也推波助澜,这就导致美国当下集中力量打击华为公司,造成目前华为的困局,值得欣慰的是任总倒是一直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市场如战场,如果领导者不能清醒认识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正确评估双方力量对比,必然会导致挫折。抗战中毛泽东主席从战争一开始就正确预判了抗战的整个进程,持久战是战略大方向,这是在正确评判中日双方力量对比的情况下得出的科学结论,也为历史所验证,取得一两次战役的胜利并不改变整个战争的格局,“百团大战”的胜利确实鼓舞人心有历史意义,但是过度的宣传导致的被仍然占据优势地位的敌人集中力量打击,从总体上看反而是不利因素,这就是毛泽东辩证法的精髓。

从近邻俄罗斯最近十几年的发展来看,所谓“人狠话不多”,无论是在传统独联体国家还是中东中亚地区的影响力都在逐渐提升,国际地位从前苏解体后的低谷不断攀升,而各种宣传却有限,无论是在叙利亚还是车臣,对内对外,强势出击,除了表明态度划出红线,北极熊也是西方强加的标签,从没见过俄国人自己标榜。

华为目前面临的困局辩证的看也是有有利因素,如果美国如此处心积虑地打击华为公司只能说明华为公司的过往的成功,这是一条中国科技企业正确发展的路,竞争对手的高度重视是对华为肯定和褒奖,为什么美国如此集中力量打击华为?根本原因还不是因为华为触动了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当华为的5G网络遍及世界,高铁网也全世界铺遍,这两张网将会造就中国未来复兴的大道。当然竞争对手也是看得到的,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

目前看来华为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的领域短期破冰的可能性不大,或许可以通过外企在中国发展的路来继续发展,通过与外国当地企业合作合资,中国毕竟有世界最大的市场,用市场交换市场,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有国家做坚实后盾,西方国家也绝对不是铁板一块,历史上看也是如此,只是如何争取更多的支持或许就要费点脑子了,这就不是我们能考虑的事了。

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看似战果辉煌,但是八路军的发展还是靠着不声不响,扎扎实实的埋头苦干,厉不厉害最终还是别人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