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 回忆我的高考

d
dongting
楼主 (未名空间)

这是前几年凑热闹写的一篇高考回忆。

我是88年上的大学,但我在上大学之前在我们县一中教了三年高中。我跟我的学生一块参加高考。非常惭愧,我考上了,我的学生大部分没考上。

出身城市,学习又好的人们可能不大注意,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有小中专一说。那时候高考是大中专一张卷,大部分中专招高中生。但也有一部分中专招初中生,其中大部分是中等师范学校。因为招初中毕业生,所以俗称小中专。

在城市里,学习好的学生绝对不会上小中专的,但农村就不一样了。小中专虽小,但一样能转户口,分配工作。在我们县,高考升学率很低,一年也就是能有20来个人考上本科。加上专科,大中专,一共也就几十个人。

当农村学生初中毕业时,优秀学生面临选择:是上中专,还是上高中。大部分农村户口的学生(或者家里人)选择中专。上高中能考上大学固然好,但学习最好的学生也不敢保证3年以后是不是能考上。如果考不上,就只好回家种地了。如果上小中专,起码毕
业后会有一份工作,从此跳出农门。对于大部分农村孩子及他们父母来说,上小中专是非常理性的选择。所以在我们县,中考招生都是小中专选完高中再选。也就是说前几十名的初中毕业生都去上小中专了。

我是82年初中毕业。本来学习还不错,但初二时贪玩,搞得一次期中考试班里30名开外了,挨了我父亲一顿臭揍。初三大一点了知道学习了,初中毕业考了全县第13名。当时也是面临选择,是上高中还是上中专。说实的,我心里一直有大学梦。我本人非常希望上高中。我父亲刚开始拿不定主意,后来同事纷纷劝说,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去年没上中专,上高中后不好好学,将来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学,千万不要弄成这样。最后父亲决定让我上中专。

我上的是中师英语班。当时农村英语老师奇缺,大部分老师是培训一个暑假就上去教,水平有多低就不用说了。大学英语本科毕业的根本分不到县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河北省各地区从恢复高考后都招了中师英语班。我们地区也是,每年在那所建于1910年的师范学校招一个中师英语班。其实那个学校在我们入学后很快就改名为师范专科学校了(大专)。我们是学校最后一届中师生。现在学校已经是本科院校了。

按规定,中专毕业工作两年后有资格参加高考。但这也是领导们害怕的事情,好容易培养的师资将来跑了不就白培养了吗?所以领导在课程设置上做文章。普通中师班不开英语课,英语班不开数理化。这样,你想参加高考,掂量掂量难度吧。

我父亲鼓励我在上学期间自学高中数学,准备将来参加高考。说说容易,一则我们学业还很忙,因为英语完全用的北外本科教材,再者也没有那种气氛,另外还是自己动力也不足。

三年后师范毕业,分到我们县一中,教高中英语。在这期间我也跟着一个同事听他教的数学课。工作了两年,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参加高考,还主要是觉得太难了。县里升学率不怎么样,高中学生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还考不上,像我这样,还要备课,教课,批改作业,当班主任,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学习,怎么能考上啊?

到了12月份,我父亲说,你明年必须参加高考。我说肯定考不上。他说,考不上,后年接着再考。你老拖着,永远也考不了。

这才下决心考。但知道肯定考不上,只不过试试深浅,争取后年能考上。虽然感觉希望不大,但既然考,也不想考得太差,惹人笑话。

数学学过一遍,但从来没做过课外题。只剩半年了,也就没时间做题了。能再过一遍,把基础知识弄扎实了就不错了。英语不用管,教高中英语,自我感觉不会有问题。语文也没法准备,就靠爱看书的老底子了。重点只能主攻史地政。我把历年考题找来,先过了一遍,这样对怎么出题就有些概念,然后再去看书,对什么样的信息有用,就有那么点感觉了。

当时教着三个班的英语课,还当着班主任。那半年,过的不是人的日子。

好在我们那年已经不用预选了,否则能不能有资格参加高考真是难说。高考前,跟着学生作了一套模拟题,后面的大题全不会,心凉到极点。不过也就放开了,考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吧。

七月份,高考来了。语文考完,觉得还不太差。进数学考场,那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因为知道也不行,就硬着头皮做吧。前面计算题作着还行,再看大题,太好了,好些都是书上的例题。接着做,居然都做完了,心中一阵窃喜。

历史,地理考得感觉还不坏。

政治考蒙了,20分钟不知道怎么下笔,后来就硬着头皮胡说八道吧。

高考就这样结束了。

考完后,碰上我们学校的一个数学老教师,他很直率,说你这不纯粹是瞎胡闹吗?你一个小中专毕业的都没学过数学,你怎么跟人家竞争啊?

过了些天,有些分数渐渐的通过非正式渠道传回来了。先传回来的语文分数,我的分说不上好,但在我们县的考生里还非常靠前。过了两天,抄回来了数学分,我数学居然考了106分(120满分)。整好那天我从那位数学老师门前经过,有几个学生正在他屋里看分数。他看见我,就问我数学考了多少分。我说考了106,把他惊讶坏了,跟他的学生
们说,你看看人家,小中专毕业的,没学过数学还考了这么高,你看看你们,整天学,还考不过人家。英语,是预料之中的,100分拿了90多分。最后总分差一四分没到重点
线,超出本科20多分。

那年能考上还是有点运气成分在里面。前一年数学特难,所以这一年数学题很容易,强调基础知识,所以我能考得不错,跟应届生比没什么劣势。英语很难,但我毕竟教了三年高中,我不怕,分数考得仍然很高,在英语上跟应届生差距拉开了。政治题特别难,普遍分数低,所以虽然我考得不好,别人考得也不怎样。

这种分数只能上本省的院校,而且我们只能报考师范院校。也没多少选择。虽不满意,但也算进了大学门了。后来一直读研,出国。

前些年回去见了一些过去上师范的同学,这些人如果上高中,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考上大学,选择上中师,就耽误了。记得毕业时,有几个同学雄心勃勃,打算以后考大学,但最后付诸实施的只有我一个。我能够最后上大学,也还是因为我父亲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虽然当时为了稳妥让我上了中师,但他还是希望我上大学的。

虽然上了大学,但是还是在发展上受限很多。其实我本人并不喜欢文科,在文科上也没什么才能,虽然也能学的不错,但从智力倾向上不是太适合学文科,如果上高中肯定学理工。但上了中师英语班,数理化都没学过,如果三科都自学,那几乎不可能。所以只好继续学英语了。出国之后才知道学文科在国外混有多么不易,尤其学英语的,那点英语水平,实在有限,其他的又啥也不会,能干啥呀?现在能混口饭吃,也就感到幸运了。所以,道路选择很重要,学什么专业远远比上什么学校更重要。我们家下一代没有学文科的,他们能力上都更偏向理科,理所当然选择理工了,他们的道路就顺利多了。

一个人的道路,受环境影响很大。农村的孩子能上大学在当时是非常不易的。周围环境没法使你看得更远,有时候明知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为了稳妥,不得不做出这种选择。因为一旦失败,你没有退路。
m
moxi

当年政治考试真的很操蛋
好学校出来的
老师套路教的好的
光政治一门就能把别人拉好几十分

x
xinfo

一个人的道路,受环境影响很大。农村的孩子能上大学在当时是非常不易的。周围环境没法使你看得更远,有时候明知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为了稳妥,不得不做出这种选择。因为一旦失败,你没有退路
~~~~~~~~~~~~~~~~~~~~~
于我心有戚戚焉!

上初中二年级时,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七个人只有两个劳动力。

当时我的成绩能看出来不错了,班级第一,年级上升到第五左右了,考上普通
高中基本上没问题;数学老师和我爸认识,说我是个大学苗子。最小的弟弟成绩更好,可以说是更好的小幼苗。我们两个学习习惯风格性格非常类似,都很容易静下心来刷作业题的那种,不懂的问题一定琢磨懂,之后千变万化,没有什么难易区别,成
绩波动极小。老爸被迫考虑,如果有两个能够读书出去,经济压力极大,狠狠心让10周岁多点的中间那个弟弟辍学,小学还没有毕业,作为家庭预备劳动力梯队。

老爸年少时,小学是班级第一第二,自认为智力不是聪明的,但是很努力的那种。他说班级有个很聪明但贪玩的同学(那个贪玩的同学,后来考上了一个部属重点大学
,几十年来衰落得很厉害,现在还是个211),他自己稍微放松一点只能当第二,使劲
努力就能当第一。他初中是在离家70公里左右的大江南岸一个城市读初中,成绩极好,深受老师喜爱,但是碰上了艰巨年代,家里无法提供足够的大米。他正长身体的年龄,肚子饿的受不了,从老师/食堂那里借了几十块钱的饭票(一直欠了一辈子,后来的学
校都没了)当年是好几个月的活命饭,之后无法解决接下来的问题,就回家了,至少家里还能有野菜之类的充饥,活了下来。他后来一直反思自己,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和我谈心,觉得他自己的意志力还是差了一点,没有坚持忍着饿肚子下来。然后他发现我们孩子中有读书出去的希望,就面临一个大问题,家庭以后的收入根本不可能支持三个孩子读书。长痛不如短痛,心痛但无可奈何的选择。

他那种很无语,很压抑心情也影响了我。一年春节,和周围孩子们一样,我和大弟弟一起出去,捡猪骨头牙膏袋等卖给废品回购站。那天有点阴郁,阳光在飘动的云间偶
尔漏出来一下脸,半干半湿的地上到处是炸开的大小爆竹残渣。大弟弟刚刚辍学不久,一阵转瞬既逝的凉风吹过身边,很快无影无踪。突然觉得好心酸,10来岁的大弟弟辍学了,我还可以上学,或许还有个希望;他的希望没有了,却和我们直接相关。眼泪在眼中打转,心里觉得很对不起他,虽然是老爸的安排。

后来中考那年,语文简单,作为我唯一的弱项科目,自己竟然创造自己的最高纪录(93.5/120);数理化英语那些都正常,甚至有点超常发挥:物理是几个县级市的地区最高分,英语是并列第二,总分超过7分,等于每门课平均高过1分,超过省重点最低分数线。这个分数非常尴尬,570分是省重点高中的分数线,580分是初中专分数线,我考了
577,“七上八下”;家里非常需要我上初中转,然后三年毕业有工资拿,估计小弟弟
正好上省重点高中(他的成绩自从小学三年级后一贯是年级第一,后来一直延续到省重点高中高三毕业高考完毕),有钱可以支持他读高中上大学。

然后在老爸的安排下,前四个志愿填了四个最差专业的初中专,都是当年大家最不喜欢的那种烂专业,挖煤的,看粮库的,林业,医院打杂的等等;盼望有没招满的,然后我能被拣选上。最后一个第五志愿填了省重点,如果因为是最后一个志愿而没有被录取的话就算了,准备回来学个手艺啥的。中间通过人找人,竟然找到市教育局初中招生办主任(主任夫人是我妈的小学老师,我妈小学是三道杠大队长),还是上不中专,好在也被省重点录取了。

父母的辛苦,大弟弟辍学的现实,变成了我高中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正好自己偏科数理化也喜欢推导,就把数理化英(英语对我来说,和数学的方法是一样的,有严格对错规律可以抓,是完全的理科,和语文完全相反)抓到了极限,偏难点的题目作为正常自我要求,一边学一边琢磨刷题一种题目多种解法,甚至闭上眼睛脑袋里公式快速涮,找题集参考答案的各种错误,分数继续极其稳定。就是语文那种中心思想猜作者的意图那种确实没有办法靠做题来归纳,后来尝试大部分时间来琢磨语文,但是没找到法门,只能认了。

早7晚9,认真学习,周末寒暑假假彻底放松,做到了很好的劳逸结合,效率很高,省重点时的排名,比我在破烂初中的年级排名还要好一点点。不过学到高中二年级后期,突然有一天晚自习时突然出现似蝉声的耳鸣,自此之后就觉得每天要花10多分
钟压制耳鸣,才能高效刷题,停下来之后也需要10几分钟平静下来。但住集体宿舍,相互干扰,睡眠有时不太好。好在养成了习惯,凭着习惯来克服。

后来正好有个重点大学来保送(现在是比较差的985),专业随便选,想来想去保送算
了。还把分数使劲往低了估计,再往下每门课扣10几分甚至20分,安慰自己或许还不一定能考得上重点大学。拽上老爸,然后用万一考砸了,家庭承担不起补习费用,跑到班主任家里,第二次办主任才同意了。

高中的刷题惯性太大,大学对我来说也没啥区别,生活费便宜,让家里人少掏了点钱,靠考成绩拿了点奖学金减轻了点家庭负担,心里稍微愧疚少了点。大四那年,小弟按部就班,考上了上海交大,第一年要掏600的学费,另外一年需要1000多的生活费,家庭
财力突然压力山大,不过知道就这一年了,咬咬牙就好了。等我大四毕业工作了,然后小弟大二开始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后来,大四毕业要保送本校研究生。因为学校离开家太远,我是第一个放弃保送的,接下来好几个人也放弃保送了,然后一大批人都去考研了。没有高考过,然后不用考语文这个头疼的科目,我就去报考一个大家一直认为难考的学校,试试看。

分数下来了之后,有过很多离奇的经历:报考系面试通知收到后,收到一封信报考学校的现代应用物理系的信,说报考系不能录取我,但可以调剂到物理系并联合培养,让我回电话还通了几分钟教授的电话;差点都不准备管报考系的面试电报了,正好碰到了下一级关系很好的同学,帮我脑袋分析清楚了一点说电报是后发出来的,终于临时买火车票去面试了。 面试时发现面试人数=招生人数+1,相互问了问(有一个人没参与),我的分数最低,比前面一个少了4分,估计没戏了。面试完了,然后到了高中同学那儿,
发现我的第二志愿和一个高中同学的第一志愿一样,但是邮科院报考达线的人不够数,被高中同学联系了到了邮科院招生办问了一下第二志愿怎么处理,被告知你现在去把档案要求转过来,赶得上几天后的邮科院录取决定,会被当作同一批处理,挺诱惑我的。但是还是没有勇气去要求转档。面试回来,宿舍床上又多了一封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九院?)遥感卫星中心说报考学校已经不录取我了,但是这个中心可以录取我,让我联系他们。想想这个。。。 一头沮丧。。。然后别人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
封封地来,我的一点消息没有,一直等到6月下旬,忍不住打了电话去了报考学校系招
生办,说录取通知书正在寄出。然后等到7月初,第一天都有人离开学校去单位报道了
,第二天我才收到录取通知书。终跌跌撞撞地被录取了,去了才发现,没参与相互问分数的,是定向军队的。

好在读研之后,学校的钱吃饭足够,另外导师另必须每个月发几十块钱,这样每年还能结余千元人民币,全家支援小弟弟上大学的压力也没有了。后来研究生毕业工作,上缴点工资收入,家乡的大弟弟取了媳妇,然后就可以自己瞎折腾了。

之后,周围环境,自己的视野,还是让自己没法看得更远。随大流,当成了自己的最好选择,心甘情愿出国了。同样的,做出这种选择,努力出国成功了,。。。还是
没有退路了。仿佛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以前,虽然原因不同了。

【 在 dongting ()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前几年凑热闹写的一篇高考回忆。
: 我是88年上的大学,但我在上大学之前在我们县一中教了三年高中。我跟我的学生一块
: 参加高考。非常惭愧,我考上了,我的学生大部分没考上。
: 出身城市,学习又好的人们可能不大注意,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有小中专一说。那时
: 候高考是大中专一张卷,大部分中专招高中生。但也有一部分中专招初中生,其中大部
: 分是中等师范学校。因为招初中毕业生,所以俗称小中专。
: 在城市里,学习好的学生绝对不会上小中专的,但农村就不一样了。小中专虽小,但一
: 样能转户口,分配工作。在我们县,高考升学率很低,一年也就是能有20来个人考上本
: 科。加上专科,大中专,一共也就几十个人。
: 当农村学生初中毕业时,优秀学生面临选择:是上中专,还是上高中。大部分农村户口
: ...................

n
ny19931026

我的高考就是作文跑题,最后高考失意,当然,填志愿又失意了一把

这就是我的性格,执拗

平时语文不太好的,中规中矩写个八股议论文,举姚明,刘翔的例子,最后语文总分都比我高

我语文平时一般都是80%-85%的分数,算高的了。状元一般也就90%,数学,英语考满分这样。

c
cnnet

很牛,听说88年高考很难,能考上的相当于现在的985

h
hotTea

比楼主小几岁,也是河北的农村出来的,86年中考没被录取到中专,分数比我低的都走了,有可能音体美再考没考过别人,也有可能被走后门了。高中苦啊,89年动乱时参加的高考,分数全县第6,过本科线20分吧,但不会填志愿,自己的志愿一个也没被录取
,被调剂到了个没听说的烂学校。实在不想复读了, 就读了。四年实在觉得前途渺茫
,考研跑北京上了三年,工作两年后,又跑出来了。

J
JSIS

确实如此,再加一点,小中专和重点高中只能选一个报。报了小中专就不能报重点高中。

农村娃考上小中专相当不容易。由于教训质量差异,在农村学校第一名到城市学校一比就排不到那么前面了。

J
JSIS

楼主运气的是那年高考数学特别容易,特别是化学特别难。

我当时两个小时的考试一个小时就做完了,检查好几遍,还提前半个小时交卷,感觉肯定满分。出来和同学对答案,发现最后一个大题答案对不上,仔细回忆,是计算的时候小数点位置搞错了的大意错误,最后一百一十多分。那年高考数学总分120平均分都是
,一百零几分。

化学特别难,总分100平均分50来分记得。物理难度正常。

n
nengneng

原创吗?
S
Stoffel

按排名百分比的标准化评分会合理一些,不会因为某科的试卷难度而影响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