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阅读的心得

d
dailu
楼主 (未名空间)

在阅读这事儿上,我其实走过很多弯路,我的阅读量其实挺大,比如修身处世这方面的书,我也看过很多,但是,多,有时候并不是好事,我看了那么多,刚入社会那几年依然是踩坑无数碰壁无数,于是心里对阅读这事儿有点儿持怀疑态度,每每遇到有长辈告诫我去看两本修身处世的书,我一般都是表面微笑答应,内心却很不服:我看过呀,然并卵啊。

这让我想起了《围城》里的方鸿渐,这哥们就是“兴趣颇广,心得全无”,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是:“你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人如果只是凭兴趣漫无目的的阅读,又不懂得精简和运用,很容易把自己读成一个百无一用的书呆子了。

我发现看了很多修身处世的书,并没有提高我修身和处世的功夫,那时候,我只是朦朦胧胧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一直找不到问题所在……

比如,我以前修养方面有一些毛病,有好朋友真诚的给我提建议,说我张扬高调,身上还有一股子傲气,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相当讨厌——当然,好朋友才敢这样说。

后来,我就反思我为什么会这样,按道理说,这些道理,我都懂呀。从《易经》的潜龙勿用,到富兰克林“沉默谦逊“的教条,我都懂,无论是《人性的弱点》里卡耐基要多听少说的金句,还是曾国藩”处众守口,独处守心” 的的格言,又或者是洛克菲勒日
记里“沉默是力量”的金句,我都听过呀……道理我都懂呀,问题是,为什么,我总是像一个猪头一样,经常不分场合的那么高调张扬,自以为是坦诚直爽,结果是处处遭人嫉恨呢?

数年后,我才发现,我的问题并不是我读的修身的书少,恰恰是我读的相关的书太多太杂了,而运用又不得法,至于原因细节,下面再细说。

后来,我读到乔布斯这个怪胎的故事后我才怀疑自己也许是读多了。乔布斯年轻的时候去印度修行,得了痢疾,人生地不熟无处可去,百无聊赖,发现旅馆里上一个客人留下一本《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读过之后三观尽碎,有如醍醐灌顶,反正无聊,又看了好几遍,然后很奇葩的,他以后每年都再读一遍,坚持了一生……这一波操作,挺让我震撼的。

乔布斯这一极端的行为,给了我很多启发:其实,古今中外先贤的经典翻来覆去的也就是那么几句,我还不如选一本我认为最好的修身处世的书,坚持每年看一遍呢。比如《洛克菲勒家书》就很不错,免得“涉猎颇广,心得全无”。

矛盾的是,我们从小到大受的教育都是以博览群书为荣的,而且也确实有很多博览群书成就了大事业的人……有人主张博览群书,有人主张少而精,到底谁对呢?我以前也挺为此迷惑的,我们今天先不妨来考察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看看能不能从中有所启发?

一,博览群书派

清点下历史上那些大有成就的人,不得不说,他们没有一个不是阅读爱好者,而且很多都是博览群书型的。博览群书派以马斯克,巴菲特,比尔 盖茨,罗素,钱钟书为代表
,用钱钟书的话来说,这种人就是知识上的帝国主义,文艺哲学,技术专著,百科全书……没有不读的。

马斯克年幼的时候,每天可以读完两本书,一年下来……想想就怕啊。巴菲特和他的搭档芒格都是手不离书的书虫,马斯克和比尔 盖茨年轻的时候更是彪悍,年纪轻轻就啃
大英百科全书。

英国大学者罗素的祖父是英国首相,小时候就在家里的图书馆里广泛阅读,所以,这人智商爆表,同时是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专业上有《数学原理》这样的皇皇巨著,最后以文学作品获得诺贝尔奖——瑟瑟发抖吧,你们这些凡人!

事实证明,他们并不是无用的书呆子,他们是主宰世界的风云人物,那么,我们要抛弃乔布斯那种极简少读的方法?进而投入博览群书派的怀抱?慢着,我们先来考察更多“少读派”的做法再下定论吧。

二,少读派

少读派,自然是主张读书要少而精,这一派,也有很多天才,比如我们上面说过的乔布斯。另外,我看乔布斯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表示,自己并不认同多读的观点,他说,我认识很多人读书很多,但是体验太少,一生并没有什么作为。作为一个极简主义者,他肯定是少而精的推崇者。

在国共两党圈粉无数,甚至在西方对手阵营都好评如潮的周也主张读书要少而精,比较务实,他不是毛那种博览群书型的,但是依然不妨碍他事业辉煌。

看邓的传记,发现他对于阅读也很实际,注重实用,他曾经谦逊的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实事求是。”从他的文风也能看得出来: 简洁实在,没有废话,
很少掉书袋,一般都是就事论事,热衷于解决问题,基本也是少而精这一派的。

另外一个,我印象最深刻的主张少读的作家是林语堂,他教人怎么写作,有个建议是这样的:看三四个自己喜欢的作家,通读他们所有你能找到的作品,你基本上也是一个不错的作家了。

林语堂这种读书方法曾经给过我很大的启发,这种方法有所偏好,跟着兴趣,阅读的过程就很美妙,收获也多,这也是一种好的精简阅读法,排除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作家,避免了面面俱到,好过苦学硬读,强迫自己读100 个作家的书,一副苦相还收获少,因为你只是形式上读了,读得并不开心,就像你吃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不对你胃口的东西,你会很烦这件事儿,而且你还会消化不良,那又何苦呢?

三,我的读书减法:

既然,博览群书派有天才伟人,主张少而精的也有风云人物,那么,我们怎么办?

我觉得一切还是实际点为好。多读还是少读,还是得分情况。

除非你还小,不然,我是不主张那种横扫图书馆式的博览群书,或者直接抱着大英百科全书从头啃到尾。因为如果你还小,有大把时间,可以不讲效率,随性阅读。

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你肯定会读到很多垃圾,也会读到很多精品,那会让你逐步形成自己的鉴赏力。假以时日,你就会逐步知道什么是好书,什么是你喜欢的书,而什么书只会浪费你的时间。随着鉴赏力的提高,你自然就会排除一部分书,这是比较自然的阅读减法,只是效率不高。

但是,这种读法的问题在于,你真的会读到很多垃圾,也会浪费太多时间,所以,我并不主张成年人这么干,因为人生苦短。

那么,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读书怎么做减法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1,多读一流经典

生命短暂,第一流的书你可能都读不完,何必去读第二流的书呢?怎么判断什么是第一流的书呢?

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多读经典,这都是时间筛选过的书,一般来说,经过时间筛选的书,质量还是有保证的。比如经过上百年时间的经典比如《富兰克林自传》,甚至上千年的经典比如《老子》。当然,新出的书里也有很多精品,只是相对比较少罢了。

2,偏好:

阅读要有所偏好,不要什么书都到手就看,也不要一看就从头看到尾,一定要读自己喜欢的书,有些书你不喜欢读,或者读着费劲,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那本书写得很渣,扔了它吧,别浪费时间,把那些你不喜欢的书清除出你的阅读书单,这也是一个为阅读做减法的好方法。

别人都说好的——如果你读不下去,觉得不好,也许是因为你现在的知识层次还不够,那就别勉强,别为此而厌恶阅读,那样得不偿失。

如果喜欢某个作者,就尽量读完他所有的书,吃透两三个同类型的作者,你已经是该领域的专家了。比如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文笔,尽量去看完钱钟书,王小波,梁实秋这几个作家的书,你的文笔一定会远超绝大多数人——我就是这样做的,效果不错,我自信我的文笔还不错,就是靠的这个方法。

3,重读:

就像前面说的,如果你是成年人了,阅读就不要那么随性了,你的时间有限,比如修身处世之类的书,筛选出一本经典的,你喜欢的,你觉得最好的,每年读一遍,并结合自己的问题去读,你绝对会对这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烂熟于心,颇有心得,并且绝对收获满满。生活中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马上就会想起某个聪明人是怎么做的,会是你生命中一个很好的参考。

而想象一下,如果你看了 100本修身处世的书,只是走马观花并无心得,所谓贪多嚼不烂,你的修身处世这方面估计也没什么进展,因为只是看了个新鲜罢了。

比如乔布斯,我相信他遇到人生困惑的时候,估计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去看看《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对于我来说,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反复看的是《原则》和《洛克菲勒家书》,有时候我无聊的时候会听这两本书的电子书。

遇到为人处世有烦恼的时候,我就总会习惯去翻翻《洛克菲勒家书》的相关的章节,看看这位高人在这种情形下是如何应对的。很多时候,这本书都能给我一些应对灵感,有时候能给我力量,有时候能给我带来安慰。

而我遇到棘手的事情,心浮气躁或者束手无策的时候,我就会习惯性地去翻翻《原则》这本书,这本书宽广的视角,操作性极强的分析工具,总是能让我冷静下来,学会放下情绪,用类似于工程师一样的思维去一步步梳理解决问题,结果往往都很好。

总而言之,做人处事方面,我喜欢《家书》里面的哲学,做事方面,我喜欢《原则》里面的哲学。也许世间高手无数,我只独服这两位。我觉得学好这两本秘籍,已经足够让我自信地行走江湖了。当然,我偶尔也会翻翻其他类似的书,但是,这两本,我是千金不换的,我会终身阅读的。所谓学千招,不如练好一招,一招即可制敌,又何必去学那么多呢?

举个反例,你看了上百本做人做事的书,而且很多还是二流的书,然后每本都只是草草看过一遍,内心并无心得,遇到办公室的明争暗斗,你郁闷无招,找你的同学商量,他和你一样头脑糊涂,而你看过的100 多本书此时毫无用处,那古今中外一百多个老师在你大脑里轮换登台叽叽喳喳……你一点头绪都没有,一招半式的灵感都没有。而江湖险恶,你不出招,你的对手却招招致命,你分分钟被对手弄出局——也许是工作上被干掉,也许是升职无望……拜师百家却都只是学到一点皮毛,学艺不精,此时后悔晚矣!

专业书也是如此,读上百本各式各样的二流书,还不如把一两本最好的经典翻烂研究透,更有利于提高你的专业能力。

而在具体的领域,比如写作领域,每当我想提高自己的文笔表现力的时候,我就会去重读一遍《围城》——这本书是我在文艺方面的最爱,我一直觉得这是中文里文笔最好的书,我总共读过不下十次了。对于想提高自己文笔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去多看几遍——你会感谢我的!尤其是你有靠文笔吃饭的打算的话——仅此一句话,这本书就值回书价哈哈哈哈。

总而言之,好的东西,就继续持有。既然你已经发现了一家极好的餐馆,为什么不多去几次呢?当然你也可以去别的餐馆尝鲜,但是,你每年依然可以来这家餐馆一次,那依然是美好的体验。

4,提炼运用

有些书,我以前看过,觉得挺好,但是,因为没有深入思考和加以运用,好像并没有什么收获,也容易遗忘。而马斯克的记忆理论让我觉得颇受启发,他的理论是:“不要记,要深刻理解,理解了,自然就记住了。”

我觉得他的理解的方向是正确的,其实更好的方式是运用,最好带着问题去阅读一本书,这样,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解决疑惑的过程,读完了,怎么解决问题,也就有了灵感,内容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我觉得这是读一本书最好的方法。

我现在的理解是,读书最重要的是记得读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把书越读越薄,才能越读生活越好。

反例是,如果你只是囫囵吞枣地读,其结果就是读了白读的感觉,或者浪费时间,更糟糕的是越读越糊涂,这不是开玩笑,现实生活中是有很多糊涂的书呆子的。

作为极简主义者,我们读书,最好要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它,提炼它的核心要义,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是你读书的目的,尤其是你读一些实用性的书的时候,这个方法尤其有用。

比如,我以前看卡耐基的《如何结交朋友和影响他人》,感觉这本书简直是人际交往的圣经,我看过后共情能力增加很多,感觉自己和他人交往的时候顺利很多。

但是过一段时间又忘了,后来总结是缺乏深度的思考提炼。后来仔细思考,提炼他的核心观点,我总结出这本书其实就是两个核心观点:尽量不要当众否定他人,相反,要多正面肯定人。

这其实就是这本书最基本的两个原则,其他的都是各种执行技巧,这本书也一直在解释这两个原则:大多数人类都是主观自我的,即使是罪大恶极的杀人狂魔也会认为自己是好人,所以,批评任何人类,基本都是在树敌并阻碍你实现目标,而真诚的关心赞美,宽宏大量才是结交朋友和影响他人最应该做的。

你深刻理解了这两个原则,这本书的精髓基本就领会了,然后你可以把这两条写进你的交际原则里,并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里去,最后再在实际生活中检验,如果证明能改善你的生活,那你就坚持,这样,读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很多人读书的问题,就像以前的我一样,就是都缺乏一个思考提炼和运用检验的过程,这就是很多人读书很多,但是收获很少,甚至成为书呆子的原因。

就像开头说的那样,我囫囵吞枣读了很多修身处世的书,但是对我的生活改变并不大,那是因为没有带着问题去读,也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去读,而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且囫囵吞枣读的太多太快,更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和检验,这是很多阅读爱好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了,也正应了韩寒那句“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学以致用的好例子是富兰克林修炼自己性格的例子。

《富兰克林自传》是这样介绍的:他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性格有缺陷,于是就排列出了一些自己认可的美德或者说是好习惯。

之后,他就开始实施训练自己拥有这 13 个美德的方法: 要求自己连续7 天检查一个
美德,看自己在践行这一美德戒律时的情况,看自己每天的言行是不是符合这些美德,一旦错了,就做一个记号,严防死守自己破戒犯错。

一个星期之后再检查另外一个美德,循环往复,全年不断,他还为此做了一个笔记本。这种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并运用到现实里的方法,让底层出生的富兰克林成为了一个勤勉,富有,知识渊博,广受欢迎的伟人,他只上过一年学,却成为了一个大学者,一个外交家,大科学家,老年的时候,他回忆这一方法时感慨道:我这一生幸福平安,除了上帝的保佑,就是靠的这一方法。

下面是富兰克林著名的 “十三条美德”。

1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2沉默。说话必须对别人或你自己有益;要避免无益的聊天。

3生活秩序。将每一样东西放在它们应该放的地方;每件日常事务应当有一定的时间。

4决心。做应该做的事情;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5俭朴。花钱必须于人于己有益;换言之,切忌浪费。

6勤勉。不浪费时间,只做那些有用的事情,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8公正。不做害人的事情,不要忘记履行对人有益而且又是你应尽的义务。

9中庸适度。避免极端;要容忍别人对你应得的处罚。

10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

11镇静。不要因为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而惊慌失措。

12贞节。除非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不常进行房事,永远不要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
损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13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总之,要把读书当做是一个逐步做减法的过程,比如读修身处世的书,你从自己的阅读经验里不断的删掉一些二流的书,留下该领域最好的一两本书,你反复读,到了后面,就是读标题了,提炼出书中的核心观点,总结出你认为有价值的两三条原则,并运用到生活中。别太多,少,就是多,就像我在读《如何结交朋友和影响他人》这本书总结的一样,简单才能运用,能运用才能检验,如果事实也证明你总结的观点是正确的——比如在生活中确实有效,有效的改善了你的生活,那就继续运用到你的生活中,没效果,那就看别的书吧,哪怕是天王老子写的书,也别看了。

一旦这些理论在你的生活中被证明有效,你就会有一种掌握真理的踏实感,到这个时候,你就不用再看相关领域的书了,加上你自己的实际体验,你甚至可以写出比前人更好的书。

说明一下:我看下面很多留言的朋友说我这个有点偏颇。我得说,我这篇文章确实偏向于实用,更多谈的是怎么获取比较实际有用的知识,诸如怎么把知识运用到做人做事中去,获得更多的收益。至于说到好奇乐趣之类的阅读,这方面的我也读,尤其是少年时代阅读过很多,现在也喜欢读一些科幻小说历史故事唐诗宋词之类的,也觉得其乐无穷,只是占总体阅读的量比较少,可能五分之一左右?大概这样。如前所述,这篇文章更偏向于实际功利的知识,至于说到好奇乐趣类的阅读,我觉得那也是一种享受,我对那一类的阅读也是少而精,挑自己喜欢的读,比较率性而为,图个高兴,我会当做放松享受,而不会正襟危坐想到世道功利……我相信从我的文字里,你也能感受到我轻松有趣的这一面,我并不是那种一天到晚就知道世道功利的人……

我的选择是,我成年后实际实用的阅读会多一些,好奇乐趣的阅读会相对少一些,毕竟成年人的世界有责任在身。对那些只想要休闲阅读,而看不惯我实际阅读的朋友,我没什么可说的,那是你的选择,但是请你不要一上来就爆粗并觉得我急需提高智商,作为一个读过 10 遍《围城》的段子手,我损起人来不会带脏字的,要是早几年我可能会怼得你体无完肤,但是,我现在不会轻易在现实里树敌,我的建议是:心胸开阔点,好好交流,意见不同正是你获得更多视野的好时机,对事不对人,没必要看个帖子都得罪人。

最后,老规矩,总结一下,我的极简阅读法则:

1,精读重读:只读一流的经典的书,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好的书甚至可以每年读一次。

2, 学以致用:别忘了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用,提炼书里的观点去现实里检验,有效就坚持,没效就放弃。

写得很辛苦,我看很多人都是默默收藏,兄弟我很桑心,麻烦收藏完帮我点评一下,以免沉得那么快,哪怕只评一个“好”字,谢谢。
m
mimidaidai

小资

a
alabastrine



【 在 dailu (qiaokeli)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阅读这事儿上,我其实走过很多弯路,我的阅读量其实挺大,比如修身处世这方面的
: 书,我也看过很多,但是,多,有时候并不是好事,我看了那么多,刚入社会那几年依
: 然是踩坑无数碰壁无数,于是心里对阅读这事儿有点儿持怀疑态度,每每遇到有长辈告
: 诫我去看两本修身处世的书,我一般都是表面微笑答应,内心却很不服:我看过呀,然
: 并卵啊。
: 这让我想起了《围城》里的方鸿渐,这哥们就是“兴趣颇广,心得全无”,他的朋友对
: 他的评价是:“你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人如果只是凭
: 兴趣漫无目的的阅读,又不懂得精简和运用,很容易把自己读成一个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 了。
: 我发现看了很多修身处世的书,并没有提高我修身和处世的功夫,那时候,我只是朦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