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医生称新冠病毒正在“变弱”但这不代表人类更“安全”了

M
Mitobbs
楼主 (未名空间)

据外媒报道,近日意大利一名高级医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失去效力,致命性大大降低。

伦巴第北部地区米兰圣拉斐尔医院(SanRaffaeleHospital)的负责人阿尔贝托·桑格里
洛(AlbertoZangrillo)说,“实际上,从临床角度讲,这种病毒在意大利已经不存在了。”

他在接受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采访时表示:“与一两个月前相比,过去10天的棉签检测结果显示,病毒载量在数量上是微乎其微的。”

意大利是世界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第三高的国家,自2月21日疫情爆发以来,已有33,
415人死亡。

它的全球病例数排名第六,为233,019例。

然而,5月份新增感染和死亡人数稳步下降,目前该国正在解除封闭措施,放开限制。

桑格里洛说,一些专家对第二波感染的前景过于危言耸听,政客们需要考虑新的现实。

“我们必须回到一个正常的国家。”他说。

政府敦促人们保持谨慎,称现在宣布胜利还为时过早。

卫生部副部长桑德拉赞帕(SandraZampa)在一份声明中说,建议意大利人继续保持最大
限度的谨慎,保持身体距离,避免一大群人,经常洗手,戴口罩。

另一名来自意大利北部的医生也表示,他也发现冠状病毒在减弱。

热那亚市圣马蒂诺医院(SanMartinohospital)传染病诊所的负责人马特奥·巴塞蒂(
MatteoBassetti)说,“病毒两个月前的强度和今天的强度不一样。”

“很明显,今天的COVID-19疾病与以往不同了。”

病毒真的会逐渐弱化吗?

在大众观点中,一个普遍的猜测是:病毒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减弱。由于病毒本身的目的是生存和繁殖而非杀死宿主,病毒在经过数代传播后会变的更具传染性,毒性则会降低,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危害。

这种理论确实能在医学历史中找到依据。一个例子是兔粘液瘤病毒:1950年,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澳洲政府决定引入兔粘液瘤病毒以控制野兔数量。但从欧洲引进的最致命和最致病性的病毒株在澳大利亚短暂传播后发生变异。

经过突变后,弱毒的兔粘液瘤病毒成为主流,许多兔子的免疫能力反而有了很大提高。

一些著名的恐怖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也表现出降低死亡率的趋势。

例如,著名传染病学家、埃博拉病毒长期追随者约瑟夫·麦考密克(JosephMcCormick)
在实践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明显变得“温和”,经过多代传播后,病毒毒性甚至下降。

201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发
表了一份来自牛津大学研究团队的报告。这项研究表明,艾滋病也改变了人类的免疫系统,艾滋病毒的毒性正在下降。其临床表现为10年后HIV在体内的传播较10年前下降了
10%,艾滋病潜伏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明显增加。

但这并不代表传染病在传播一段时间后就更加“安全”了。

以兔粘液瘤病毒来说,虽然病毒并没有大规模消灭野兔,但在对病毒进行了十多年的跟踪分析后,这种疾病并没有消失。相反,“温和”的兔粘液瘤病毒已在澳大利亚传播,其毒性足以对许多野兔造成伤害。

可以看出,病毒在传播过程中毒性的降低并不是无止境的。正如埃博拉病毒降低了毒性一样,这种降低并不显著,它也不能阻止埃博拉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病毒之一。

因此,另一种理论认为,病毒的目的并不是和宿主“和平共处”,病毒生存的根本目的是从宿主那里获得它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这导致了人类的“疾病”表现。

为了保证这种获取能够长期进行,病毒在生长过程中会进化出更多的“多样性”来适应各种宿主环境。一方面高致命性的病毒容易导致宿主死亡,阻断病毒传播;另一方面如果病毒毒性不足,无法穿透宿主的免疫机制,就无法完成从宿主获得物质和能量的基本目标,也就无法复制更多的病毒。

所以最终大部分病毒成为了“温和派”——在致死率和传播率之间保持平衡,变得更“狡猾”。
M
Mitobbs

所以最终大部分病毒成为了“温和派”——在致死率和传播率之间保持平衡,变得更“狡猾”。
w
wsbioguy2

老逼将捂着被抽肿了的碧莲喊: 病毒不能变异, 谁说病毒变异了我跟谁急
我跟达尔文急

盹盹盹

【 在 Mitobbs (静如处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意大利医生称新冠病毒正在“变弱”但这不代表人类更“安全”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 09:08:24 2020, 美东)
:
: 据外媒报道,近日意大利一名高级医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失去效力,致命性大大
: 降低。
:
: 伦巴第北部地区米兰圣拉斐尔医院(SanRaffaeleHospital)的负责人阿尔贝托·桑格里
: 洛(AlbertoZangrillo)说,“实际上,从临床角度讲,这种病毒在意大利已经不存在了
: 。”
:
: 他在接受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采访时表示:“与一两个月前相比,过去10天的棉签检测
: 结果显示,病毒载量在数量上是微乎其微的。”
:
: 意大利是世界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第三高的国家,自2月21日疫情爆发以来,已有33,
: 415人死亡。
:
: 它的全球病例数排名第六,为233,019例。
:
: 然而,5月份新增感染和死亡人数稳步下降,目前该国正在解除封闭措施,放开限制。
:
: 桑格里洛说,一些专家对第二波感染的前景过于危言耸听,政客们需要考虑新的现实。
:
: “我们必须回到一个正常的国家。”他说。
:
: 政府敦促人们保持谨慎,称现在宣布胜利还为时过早。
:
: 卫生部副部长桑德拉赞帕(SandraZampa)在一份声明中说,建议意大利人继续保持最大
: 限度的谨慎,保持身体距离,避免一大群人,经常洗手,戴口罩。
:
: 另一名来自意大利北部的医生也表示,他也发现冠状病毒在减弱。
:
: 热那亚市圣马蒂诺医院(SanMartinohospital)传染病诊所的负责人马特奥·巴塞蒂(
: MatteoBassetti)说,“病毒两个月前的强度和今天的强度不一样。”
:
: “很明显,今天的COVID-19疾病与以往不同了。”
:
: 病毒真的会逐渐弱化吗?
:
: 在大众观点中,一个普遍的猜测是:病毒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减弱。由于病毒本身的目
: 的是生存和繁殖而非杀死宿主,病毒在经过数代传播后会变的更具传染性,毒性则会降
: 低,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危害。
:
: 这种理论确实能在医学历史中找到依据。一个例子是兔粘液瘤病毒:1950年,澳大利亚
: 野兔泛滥,澳洲政府决定引入兔粘液瘤病毒以控制野兔数量。但从欧洲引进的最致命和
: 最致病性的病毒株在澳大利亚短暂传播后发生变异。
:
: 经过突变后,弱毒的兔粘液瘤病毒成为主流,许多兔子的免疫能力反而有了很大提高。
:
: 一些著名的恐怖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也表现出降低死亡率的趋势。
:
: 例如,著名传染病学家、埃博拉病毒长期追随者约瑟夫·麦考密克(JosephMcCormick)
: 在实践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明显变得“温和”,经过多代传播后,病毒毒性甚至下降。
:
: 201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发
: 表了一份来自牛津大学研究团队的报告。这项研究表明,艾滋病也改变了人类的免疫系
: 统,艾滋病毒的毒性正在下降。其临床表现为10年后HIV在体内的传播较10年前下降了
: 10%,艾滋病潜伏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明显增加。
:
: 但这并不代表传染病在传播一段时间后就更加“安全”了。
:
: 以兔粘液瘤病毒来说,虽然病毒并没有大规模消灭野兔,但在对病毒进行了十多年的跟
: 踪分析后,这种疾病并没有消失。相反,“温和”的兔粘液瘤病毒已在澳大利亚传播,
: 其毒性足以对许多野兔造成伤害。
:
: 可以看出,病毒在传播过程中毒性的降低并不是无止境的。正如埃博拉病毒降低了毒性
: 一样,这种降低并不显著,它也不能阻止埃博拉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病毒之一。:
: 因此,另一种理论认为,病毒的目的并不是和宿主“和平共处”,病毒生存的根本目的
: 是从宿主那里获得它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这导致了人类的“疾病”表现。
:
: 为了保证这种获取能够长期进行,病毒在生长过程中会进化出更多的“多样性”来适应
: 各种宿主环境。一方面高致命性的病毒容易导致宿主死亡,阻断病毒传播;另一方面如
: 果病毒毒性不足,无法穿透宿主的免疫机制,就无法完成从宿主获得物质和能量的基本
: 目标,也就无法复制更多的病毒。
:
: 所以最终大部分病毒成为了“温和派”——在致死率和传播率之间保持平衡,变得更“
: 狡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