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报复性存款

s
swyswag
楼主 (未名空间)

近期,央行公布了一个数据,说是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其
中,属于住户的存款增加了6.47万亿。也就是说,按照91天时间测算的话,则意味着
第一季度,住户平均每天存款700多亿。

按道理说,这不应该的。不说1月份吧,起码2月份和3月份,国内几乎都处于硬
封城状态,人们的收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正常的生活消费又必不可少,咋可能会出
现存款的“报复性”增长呢?

或许,是因为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被限制,只能是网上消费,导致了一季度的全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了19%以上。如此,反而让人们的存款有了增长吧。

而当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的经济数据公布之后,GDP为-6.8%,这可是改革开放以
来,从没有过的经济负增长。面对着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式蔓延,我国必须得“外防
输入”;同时,国内尽管基本控制,但是也得“内防反弹”,值此严峻的内外形势之
下,“六保”成了我国当下的硬性任务。

“六保”,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
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与去年提出的“六稳”又更进了一步。那么,如何落实好“六
保”的要求呢?目前看来,各地将发放消费券当成了非常重要的举措。

从3月份以来,全国有80个以上的城市,累计发放了上百亿的消费券。比如说,
江苏省将面向在江苏居留的健身群众、到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张家口市定点冰雪场馆消
费的江苏户籍居民以及江苏省赴湖北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等特定
群体发放5000万元体育消费券。还有,2日北京制定了以训稳岗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
贴政策实施细则,符合条件企业可按要求申请最高每人3000元的以训稳岗培训补贴、
每人1540元的临时性岗位补贴,预计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合计约40亿元的补贴。

可是,分析这两个城市的落实“六保”的做法,还是有差异的。江苏是为积极应
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消费券有着明确的领域,而且
严格意义上,只是打折或者说促销券而已。消费券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人们有此类
的消费。可问题是,当失业的阴影笼罩时,当经济疲软的现实存在,人们又如何来健
身与从事体育活动呢?

相比而言,北京的做法就更为切实些。以稳岗培训和岗位补贴名义给中小微企业
发放月40亿,的的确确能够做到“保市场主体和保就业”。毕竟,这些中小微企业都
是市场主体,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毛细血管”。同时,这些中小微企业又是当下
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补贴至少可以支撑企业能够生存并运转起来。要知道,这些中
小微企业可是容纳我国就业的“稳定器”。

给中小微企业直接提供经济补助,这要比通过商业银行来发放贷款有效的多。毕
竟,整体经济不景气,中小微企业步履维艰,指望着商业银行能够“雪中送炭”,总
是理想化了。商业银行更多的只会是“锦上添花”而已,风险性总是风控所在。

如此以来,这全国各地大搞的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的举措,很显然,只能是理想
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哪怕是有学者说的1元消费券可以拉动3.5元的消费额,这也只
是书斋中理论上的数据而已,在现实中,别说拉动经济了,顶多是让各市场主体维持
一段时间而已。毕竟,对企业来说,有且只有确定性,对市场订单,对市场需求,对
未来发展前景,都能够有良好的预期时,才谈得上发展。

否则的话,就如深圳近期房价上涨一样,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当各市场主体处于
惨淡经营状态时,别说接受商业银行的资金了,就贷款的风控都不好把握。或许,经
营性贷款和各类经济补贴,购买豪宅,反而更能有抵押的底气。

再想想,曾经最赚钱的各大垄断企业,都纷纷报亏时,又何来对未来的确定性呢
?“两桶油”亏损360亿,高速公路也是亏损,国家电网更是亏损,这些基础性的国
有垄断企业都说亏损,如此现实,哪里还有其它市场主体能够有前途呢?

不能保住各类市场主体的正常运行,那么,保就业就成了一句空话。显而易见,
在“六保”中,保市场主体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只有各类市场主体能够生存,能够
对经济发展有好的预期,自然而言,就业、基本民生、产业链和基层运转等等,也就
不成问题了。

总而言之,这确定性,包括各类市场主体对经济未来的预期,个人对未来收入的
预期,都非常确定之后,无论是生产投资,或者是报复性消费,都才成为可能。不然
,也就只能是用购房来贷款,贷款来购房了。同时,个人也就只能是继续“报复性存
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