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背后的隐忧

m
meimi
楼主 (未名空间)

前天领到了400元的限期定点的消费券——其实这个消费券根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
券,而无非是我们单位出钱,买的购物券,就是已经支付了现金的,与往年过节的时候的小福利没有任何区别。

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券则更多意义上很可能是白条,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不少地方已经很难确保吃财政饭的人员的工资的及时发放,甚至开始砍掉了一些补助——另外,去年全国仅上海一地,财政有很少的盈余,其余各省直辖市全部赤字),大家手头的消费券很大程度上不大可能是政府用现金购买的实质意义上的购物券,而是基于地方政府信用的白条,这对消费者当然没什么,但是对于商家来说就是个存在隐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消费券兑现为现金的问题:能否随时去兑换?还是要等到某个时间点后?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用什么来支付?

还有一点就是本人一直奇怪,为何世界各国基本都是直接给国民发现金(印度给穷人发粮食算是个例外),而中国偏偏是各级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例如每个省下面的各个市按自己的标准),发放的是消费券?中国为什么不统一由中央财政为全体国民发放现金来纾困和刺激消费?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消费券的相互认同问题,不说拿到消费券的湖南商家能不能用消费券去浙江进货,就是同一个市,饭店老板能不能一直拿消费券去肉店买肉,肉店老板能不能一直拿消费券去养殖厂屠宰厂进货,屠宰场又能不能一直拿消费券去购买猪饲料……还有消费券能不能当成工资来发,员工是否认同?更别说跨省跨市跨地区的消费券的流通性问题了。

也就是说消费券一方面有变成难以兑付的白条的隐患,另外,消费券的流通性很差,对于整个经济的流动性的带动的“距离”很近,对于拉动市场的效应相当有限,是完全短期性质的。

本人还是那句话:发钱救经济才是王道。
s
sjtuboston


美国政府发钱,估计好多华人也忙着存钱而不是去消费,天下华人都太舍不得花钱

h
huarenElite

美国的鸡肉比中国多又优惠

【 在 sjtuboston (国际会议-联合国采购) 的大作中提到: 】
: 美国政府发钱,估计好多华人也忙着存钱而不是去消费,天下华人都太舍不得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