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这次不感谢方方,感谢印度与俄罗斯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4月15日 15点19分 PT
共 (5)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d
daodaogg
大约 5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关于一个问题的认知,往往是行进往复着的,除非这个问题已经失去生命力了。
不得不承认,方方事件开启了我认知的深度,让我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了很多次,否定了很多既有看法。
然而基本上也是就在上次写下那么多文字后,这个话题似乎死了。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过时的话题。
但是就像我觉得方方写日记没问题,随感随想,随手而作;但是作为一个文化人,公知,精英,后续,尤其是出版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起码的底线,对自己的文责负起责任,勇于承认自己文章中的纰漏,诚恳和读者交流后,及时修订原文中不符合事实的陈述,对得起一开始树立的“讲良心话”的形象。
既然我批评了她,那我不能双标,起码应该完整的修订一下前文中我自己已经意识到不够完备的地方,尤其是在这个话题基本已经死了的时候。更应该借机画下一个对得起彼此的句号。
当然,题外话,方方是否认海外出版与她有关的,一副我本不知情,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态度。似乎不想对出版承担责任。
这就有点滑稽了。
如果她真的不知情,又不认同海外出版事件,那是不是可以起诉出版公司侵犯她版权呢?
没有。
显然她即便不是主动,也非常享受这种被强迫侵犯的感觉,还借力讽刺反对者,意思是“看我的魅力,吸引到强迫犯哦”。
其实我有的时候也在问自己是不是玻璃心了。
毕竟纽约时报,bbc,早在方方还在连载的时候就截取了一些描述武汉悲惨状况,病人
得不到救治,医护人员无能,外地专家跟大爷一样的文字。
或许全文出版也有好处呢?
尤其是方方的书还隶属“法西斯主义”,“集权专制”这个分类下。
霍霍,这给猎奇的老外买来,看到里边还有些感人的生死离别场面,是不是要变成感动法西斯啊。
方方真是钓鱼执法,勇于献身的好英雄。
我现在的语言可能有点讽刺,不过在我反思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
可惜,听到自己想听的,永远是人的心态。
从中国政治,法西斯的认定心态下去买书的读者,有多少,会有大师级的思辨,批判性的看到那么一点点对武汉人民的同情。
更多人可能只看到武汉的悲惨,甚至幸灾乐祸。
为什么那么多正能量的文字西方媒体看不到,只选择了方方?因为这是他们喜欢的呀。
那如果方方日记里读者只看得到符合他们胃口和偏见的,奇怪吗?
这个事件就在方方选择性只记述解封前的所有悲痛和武汉的惨绝人寰,在海外读者只读到“死亡”,“夜幕”,“绝望”,“悲惨”,“禁锢”,“不公正”,“异见”,“专制”,“腐败”,“滥用职权”之后,历史和舆论这个小姑娘是怎么样被一步步改妆的,每个人都是见证者。
其实更滑稽的是,看到绥芬河失守,已经能冰山一角一般看到俄罗斯的失陷。
我一边怀疑俄罗斯是不是在瞒报,一边突然出于同理心想到了一个问题。
或者看到孟买的贫民窟爆发,也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
如果我觉得俄罗斯在威权统治,国家警察和高科技舆论监控下工作;觉得印度的检测落后,民众愚昧无比;那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外国人对中国有这样的质疑,离谱吗?
不仅质疑中国直到今天可能还是水深火热,而且质疑中国各种不怀好意的瞒报和传播,这背后的逻辑是不是和我怀疑俄罗斯因为舆论监管,印度因为检测落后和民众愚昧,所以要爆发的逻辑完完全全是同一套吧。
当彼此都不了解,做的出于傲慢与偏见的判断是多么可怕。
而加强了偏见的,是不是方方的文字呢。
稍微跑一下题(或者是点一下题),说说印度和俄罗斯吧。
似乎媒体最近都没有报道印度了,基本只停留在莫迪禁足令颁发后,全民大迁徙,可能造成疫情扩散的场景。
事实上,莫迪政府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下令了全民就地隔离,临时征用了很多校舍。
所以这些人都在当地隔离中了。
大家可能对印度人的脚力不太了解。
知道西藏人朝圣,知道穆斯林朝圣,但是不知道印度人也朝圣。
Haridwar,每年的盛夏,加上南亚的印度洋低压热带风暴季节,顶着隆隆乌云和轰轰雷暴,步行朝圣的人点亮了恒河。
两天时间,竟有人从北印的gujarat逃到了南印maharashtra的家乡,结果被家乡民众当做病毒携带者打死。
其他逃回家乡的人一点也不好受,歧视,偏见,就像那些在村口立了大刀,高速公路口设了路障,阻挠湖北人和鄂字车牌的愚昧。
我看到这些,五味杂陈。
或许从好的方面讲,这说明印度人相当警觉,并不会大爆发。但是人道主义的悲剧,又何尝不在。
而且,如果我不说,这些信息你知道吗?
多数人是不是还停留在印度全民大迁徙的印象中?
是因为印度没上热搜吗?才不是呢,“印度要爆了”,这话头条了多少次……
只不过多数人习惯选择性忽略。
欧美对中国停留在某种刻板印象中,也是习惯驱使罢了。
只可惜方方们知道欧美最习惯的,最喜欢的那些新闻。
看过方方“海外挚友”的访谈,各个剑指中国舆论自由,给所有反对派帖了极左标签。
不想说方方是新旧时代的分裂,但是仅仅因为反对方方就扣帽子的行为本身就是典型的文革思维。
方方真的不知道出版的影响吗?
我不相信。
李敖批评鲁迅,有理有据,虽然争议重重。方方的批评,只有观点和伪证,她的论据在哪里。
鲁迅是反公知,反精英,反对文人士大夫那股卑躬屈膝,不能与时俱进的酸臭气的。
方方自身就是官僚出身,往往在文字中显示出特权阶层特有的优越感和悲天悯人,像极了东林党们享受着体制内红利,骂着朝廷的样子。
这是不有点似曾相识,往往是体制内最有特权的每次总在饭桌上大骂政府,而且大概是内部信息,那些黑料八卦一爆一个准。
所以这体制和干部培养体系是怎么了……
或者可能民选政府下,公务员一来深谙法律,知可说与不可说(所谓不可说,是任何场合都不可说,包括实名的微博,否则会担法律责任);另一来,毕竟多少有讨论机会,哪怕不会被采纳的意见,总也可以吐个槽。
而中国体制下只剩下文人们,暗自挑动着舆论的神经,市井饭桌上觥筹交错间真假全付笑谈。
还好啊,方方不是什么高官,所以写的时候都是那种沾沾自喜,其实一戳就破的“我听说”。
你听说的,不能给source吗?
等等,我没有反问了,这是个原则问题。很严肃。
如果给你爆料的人说了,这是我们之间,不要告诉第三人。
整件事情你不是都不应该讲?
如果你决心讲,那是不是应该提前询问爆料人,是否该讲。我相信一般是否定的。
要么就是人品有问题,甚至可能是法律责任。
方方今天躲躲闪闪的各种谣言,除了已经被实锤证伪的,逻辑上根本可以印证是造假的。
这都不是有实际存在爆料人的正常反应。
没有人上升法律高度,只因为根本不存在法律问题。
还有那些化成灰的手机主人,很多看不出写作意图的文字和碎碎念,通过煽动想要表达的意图。
如果真的是理性批判,应该给出解决方案。
只说厕所里有泡屎没冲,好臭,臭死老娘了。而不知道顺手冲一下。
这是什么人…这不属于理性批判范畴,这基本是撒泼…
其实这几个是最早对方方质疑的时候想到的,应该是最早期的反应。
既然是增订和补充,为了完备,一起记下来。
有个挺厉害的师姐,也算知名病毒学家,竟然说“武汉病毒”没毛病啊,而且我觉得必须要纪念武汉啊。
然后一副语重心长的说,你知道马尔堡病毒吧?德国人都不介意用马尔堡来命名,你为什么怕以武汉命名。其实这是一个情怀,是科学史上以后缅怀起来,纪念这些死亡人员的最好的方式。不叫武汉病毒,哪里有人记得千千万死掉的中国同胞。何况这是病毒命名史上的惯例。
我哔了狗的心态,一种无f可说的沉默中,她继续,你不要看那些政客了,政治太肮脏
,科学是纯净的。
我只能说,马尔堡病毒没有造成全球性大流行,不然马尔堡没有权利用自己的名义命名,这是根本性的。而且科学家不可能逃脱政策的阴影,既然今天武汉病毒是特朗普舆论团队才提出的,具有政治意义,而非科学性传统情怀的词汇,那你必须考虑它的语境。不考虑社会伦理的科学家,基本和731部队人体试验的侩子手一样,打着科学的幌子助
纣为虐。你很善良,但你的善良被利用之后,会是最大的无知。
某人强力补刀,对,换句话说就是蠢。
善良是对语境有考量后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善良。
如果动机因此而起,哪天我激进了,也极有可能。
最后,关于前文我说"甩出来言论自由的时候,基本上是拒绝沟通的样子了。"
一般来说,面对质疑,如果大家有符合事实,公义,道德或者法意的理由,都会用更容易判断的理由来作答吧。
在什么情况才会用言论自由回击呢?
在没有其他道理的情况下。
所以,但凡用“言论自由”回应的主张基本都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有一丁点其他更容易理解的道理的主张都不会用“言论自由”做捍卫。
再下来,一个人什么时候会说“我言论自由, 你管得到吗”
基本上是几轮口舌论战,实在讲不出道理的时候,才说,我“言论自由”,我说啥,你管得到吗?不然,你打我啊?你来告我啊?(注,这个“我”,可以是“我”的代理人啦……)
讲真,没人会告方方,没人会怎么弄她或者做掉她。放心吧,她应该是重点保护对象。
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落人口实。
我只是觉得悲哀。
都说疫情或者每个事件都是撕裂人心的。
为了方方,都能讨论到校友和亲友圈里分崩离析了一个浓浓的代沟。
但其实,这些由何尝不是统一人心呢?
让更多以前为很多问题有不同看法的人突然在更高层面站在一起了。
让很多人能放下前嫌站在一起抗疫,防治经济萧条了。
我更欣赏这种本质。
本站合作媒体:majia马甲线 留园网
T
THINKway
大约 5 年
2 楼
大国战役 芳芳日记都出版 爱看啥买啥
f
freemannn
大约 5 年
3 楼
写得非常好,赞。
【 在 daodaogg (稻哥)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一个问题的认知,往往是行进往复着的,除非这个问题已经失去生命力了。
: 不得不承认,方方事件开启了我认知的深度,让我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了很多次,否定了
: 很多既有看法。
: 然而基本上也是就在上次写下那么多文字后,这个话题似乎死了。
: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过时的话题。
: 但是就像我觉得方方写日记没问题,随感随想,随手而作;但是作为一个文化人,公知
: ,精英,后续,尤其是出版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起码的底线,对自己的文责负起责任,
: 勇于承认自己文章中的纰漏,诚恳和读者交流后,及时修订原文中不符合事实的陈述,
: 对得起一开始树立的“讲良心话”的形象。
: 既然我批评了她,那我不能双标,起码应该完整的修订一下前文中我自己已经意识到不
: ...................
I
ILuvSunshine
大约 5 年
4 楼
写的有理有节有据
m
mimidaidai
大约 5 年
5 楼
馄饨跟着呢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关于一个问题的认知,往往是行进往复着的,除非这个问题已经失去生命力了。
不得不承认,方方事件开启了我认知的深度,让我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了很多次,否定了很多既有看法。
然而基本上也是就在上次写下那么多文字后,这个话题似乎死了。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过时的话题。
但是就像我觉得方方写日记没问题,随感随想,随手而作;但是作为一个文化人,公知,精英,后续,尤其是出版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起码的底线,对自己的文责负起责任,勇于承认自己文章中的纰漏,诚恳和读者交流后,及时修订原文中不符合事实的陈述,对得起一开始树立的“讲良心话”的形象。
既然我批评了她,那我不能双标,起码应该完整的修订一下前文中我自己已经意识到不够完备的地方,尤其是在这个话题基本已经死了的时候。更应该借机画下一个对得起彼此的句号。
当然,题外话,方方是否认海外出版与她有关的,一副我本不知情,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态度。似乎不想对出版承担责任。
这就有点滑稽了。
如果她真的不知情,又不认同海外出版事件,那是不是可以起诉出版公司侵犯她版权呢?
没有。
显然她即便不是主动,也非常享受这种被强迫侵犯的感觉,还借力讽刺反对者,意思是“看我的魅力,吸引到强迫犯哦”。
其实我有的时候也在问自己是不是玻璃心了。
毕竟纽约时报,bbc,早在方方还在连载的时候就截取了一些描述武汉悲惨状况,病人
得不到救治,医护人员无能,外地专家跟大爷一样的文字。
或许全文出版也有好处呢?
尤其是方方的书还隶属“法西斯主义”,“集权专制”这个分类下。
霍霍,这给猎奇的老外买来,看到里边还有些感人的生死离别场面,是不是要变成感动法西斯啊。
方方真是钓鱼执法,勇于献身的好英雄。
我现在的语言可能有点讽刺,不过在我反思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
可惜,听到自己想听的,永远是人的心态。
从中国政治,法西斯的认定心态下去买书的读者,有多少,会有大师级的思辨,批判性的看到那么一点点对武汉人民的同情。
更多人可能只看到武汉的悲惨,甚至幸灾乐祸。
为什么那么多正能量的文字西方媒体看不到,只选择了方方?因为这是他们喜欢的呀。
那如果方方日记里读者只看得到符合他们胃口和偏见的,奇怪吗?
这个事件就在方方选择性只记述解封前的所有悲痛和武汉的惨绝人寰,在海外读者只读到“死亡”,“夜幕”,“绝望”,“悲惨”,“禁锢”,“不公正”,“异见”,“专制”,“腐败”,“滥用职权”之后,历史和舆论这个小姑娘是怎么样被一步步改妆的,每个人都是见证者。
其实更滑稽的是,看到绥芬河失守,已经能冰山一角一般看到俄罗斯的失陷。
我一边怀疑俄罗斯是不是在瞒报,一边突然出于同理心想到了一个问题。
或者看到孟买的贫民窟爆发,也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
如果我觉得俄罗斯在威权统治,国家警察和高科技舆论监控下工作;觉得印度的检测落后,民众愚昧无比;那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外国人对中国有这样的质疑,离谱吗?
不仅质疑中国直到今天可能还是水深火热,而且质疑中国各种不怀好意的瞒报和传播,这背后的逻辑是不是和我怀疑俄罗斯因为舆论监管,印度因为检测落后和民众愚昧,所以要爆发的逻辑完完全全是同一套吧。
当彼此都不了解,做的出于傲慢与偏见的判断是多么可怕。
而加强了偏见的,是不是方方的文字呢。
稍微跑一下题(或者是点一下题),说说印度和俄罗斯吧。
似乎媒体最近都没有报道印度了,基本只停留在莫迪禁足令颁发后,全民大迁徙,可能造成疫情扩散的场景。
事实上,莫迪政府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下令了全民就地隔离,临时征用了很多校舍。
所以这些人都在当地隔离中了。
大家可能对印度人的脚力不太了解。
知道西藏人朝圣,知道穆斯林朝圣,但是不知道印度人也朝圣。
Haridwar,每年的盛夏,加上南亚的印度洋低压热带风暴季节,顶着隆隆乌云和轰轰雷暴,步行朝圣的人点亮了恒河。
两天时间,竟有人从北印的gujarat逃到了南印maharashtra的家乡,结果被家乡民众当做病毒携带者打死。
其他逃回家乡的人一点也不好受,歧视,偏见,就像那些在村口立了大刀,高速公路口设了路障,阻挠湖北人和鄂字车牌的愚昧。
我看到这些,五味杂陈。
或许从好的方面讲,这说明印度人相当警觉,并不会大爆发。但是人道主义的悲剧,又何尝不在。
而且,如果我不说,这些信息你知道吗?
多数人是不是还停留在印度全民大迁徙的印象中?
是因为印度没上热搜吗?才不是呢,“印度要爆了”,这话头条了多少次……
只不过多数人习惯选择性忽略。
欧美对中国停留在某种刻板印象中,也是习惯驱使罢了。
只可惜方方们知道欧美最习惯的,最喜欢的那些新闻。
看过方方“海外挚友”的访谈,各个剑指中国舆论自由,给所有反对派帖了极左标签。
不想说方方是新旧时代的分裂,但是仅仅因为反对方方就扣帽子的行为本身就是典型的文革思维。
方方真的不知道出版的影响吗?
我不相信。
李敖批评鲁迅,有理有据,虽然争议重重。方方的批评,只有观点和伪证,她的论据在哪里。
鲁迅是反公知,反精英,反对文人士大夫那股卑躬屈膝,不能与时俱进的酸臭气的。
方方自身就是官僚出身,往往在文字中显示出特权阶层特有的优越感和悲天悯人,像极了东林党们享受着体制内红利,骂着朝廷的样子。
这是不有点似曾相识,往往是体制内最有特权的每次总在饭桌上大骂政府,而且大概是内部信息,那些黑料八卦一爆一个准。
所以这体制和干部培养体系是怎么了……
或者可能民选政府下,公务员一来深谙法律,知可说与不可说(所谓不可说,是任何场合都不可说,包括实名的微博,否则会担法律责任);另一来,毕竟多少有讨论机会,哪怕不会被采纳的意见,总也可以吐个槽。
而中国体制下只剩下文人们,暗自挑动着舆论的神经,市井饭桌上觥筹交错间真假全付笑谈。
还好啊,方方不是什么高官,所以写的时候都是那种沾沾自喜,其实一戳就破的“我听说”。
你听说的,不能给source吗?
等等,我没有反问了,这是个原则问题。很严肃。
如果给你爆料的人说了,这是我们之间,不要告诉第三人。
整件事情你不是都不应该讲?
如果你决心讲,那是不是应该提前询问爆料人,是否该讲。我相信一般是否定的。
要么就是人品有问题,甚至可能是法律责任。
方方今天躲躲闪闪的各种谣言,除了已经被实锤证伪的,逻辑上根本可以印证是造假的。
这都不是有实际存在爆料人的正常反应。
没有人上升法律高度,只因为根本不存在法律问题。
还有那些化成灰的手机主人,很多看不出写作意图的文字和碎碎念,通过煽动想要表达的意图。
如果真的是理性批判,应该给出解决方案。
只说厕所里有泡屎没冲,好臭,臭死老娘了。而不知道顺手冲一下。
这是什么人…这不属于理性批判范畴,这基本是撒泼…
其实这几个是最早对方方质疑的时候想到的,应该是最早期的反应。
既然是增订和补充,为了完备,一起记下来。
有个挺厉害的师姐,也算知名病毒学家,竟然说“武汉病毒”没毛病啊,而且我觉得必须要纪念武汉啊。
然后一副语重心长的说,你知道马尔堡病毒吧?德国人都不介意用马尔堡来命名,你为什么怕以武汉命名。其实这是一个情怀,是科学史上以后缅怀起来,纪念这些死亡人员的最好的方式。不叫武汉病毒,哪里有人记得千千万死掉的中国同胞。何况这是病毒命名史上的惯例。
我哔了狗的心态,一种无f可说的沉默中,她继续,你不要看那些政客了,政治太肮脏
,科学是纯净的。
我只能说,马尔堡病毒没有造成全球性大流行,不然马尔堡没有权利用自己的名义命名,这是根本性的。而且科学家不可能逃脱政策的阴影,既然今天武汉病毒是特朗普舆论团队才提出的,具有政治意义,而非科学性传统情怀的词汇,那你必须考虑它的语境。不考虑社会伦理的科学家,基本和731部队人体试验的侩子手一样,打着科学的幌子助
纣为虐。你很善良,但你的善良被利用之后,会是最大的无知。
某人强力补刀,对,换句话说就是蠢。
善良是对语境有考量后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善良。
如果动机因此而起,哪天我激进了,也极有可能。
最后,关于前文我说"甩出来言论自由的时候,基本上是拒绝沟通的样子了。"
一般来说,面对质疑,如果大家有符合事实,公义,道德或者法意的理由,都会用更容易判断的理由来作答吧。
在什么情况才会用言论自由回击呢?
在没有其他道理的情况下。
所以,但凡用“言论自由”回应的主张基本都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有一丁点其他更容易理解的道理的主张都不会用“言论自由”做捍卫。
再下来,一个人什么时候会说“我言论自由, 你管得到吗”
基本上是几轮口舌论战,实在讲不出道理的时候,才说,我“言论自由”,我说啥,你管得到吗?不然,你打我啊?你来告我啊?(注,这个“我”,可以是“我”的代理人啦……)
讲真,没人会告方方,没人会怎么弄她或者做掉她。放心吧,她应该是重点保护对象。
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落人口实。
我只是觉得悲哀。
都说疫情或者每个事件都是撕裂人心的。
为了方方,都能讨论到校友和亲友圈里分崩离析了一个浓浓的代沟。
但其实,这些由何尝不是统一人心呢?
让更多以前为很多问题有不同看法的人突然在更高层面站在一起了。
让很多人能放下前嫌站在一起抗疫,防治经济萧条了。
我更欣赏这种本质。
本站合作媒体:majia马甲线 留园网
大国战役 芳芳日记都出版 爱看啥买啥
写得非常好,赞。
【 在 daodaogg (稻哥)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一个问题的认知,往往是行进往复着的,除非这个问题已经失去生命力了。
: 不得不承认,方方事件开启了我认知的深度,让我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了很多次,否定了
: 很多既有看法。
: 然而基本上也是就在上次写下那么多文字后,这个话题似乎死了。
: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过时的话题。
: 但是就像我觉得方方写日记没问题,随感随想,随手而作;但是作为一个文化人,公知
: ,精英,后续,尤其是出版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起码的底线,对自己的文责负起责任,
: 勇于承认自己文章中的纰漏,诚恳和读者交流后,及时修订原文中不符合事实的陈述,
: 对得起一开始树立的“讲良心话”的形象。
: 既然我批评了她,那我不能双标,起码应该完整的修订一下前文中我自己已经意识到不
: ...................
写的有理有节有据
馄饨跟着呢